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目的观察寰枢侧方关节间撑开结合关节重塑技术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脊髓脊柱中心诊治的12例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合并寰枕融合, 斜坡枢椎角度均减小。术中均行关节间撑开松解侧方关节, 再进行关节重塑, 调整关节面的倾斜角度;然后置入融合器, 使寰椎向上及向后方旋转移动, 并进行固定。所有患者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测量手术前后寰齿间距、齿状突超过钱氏线的距离、斜坡枢椎角度及延髓脊髓角度的变化, 评估寰枢椎复位及齿状突成角移位的矫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重塑关节面并置入螺钉, 均行枕骨-枢椎内固定。手术时长为(191.7±46.9)min, 术中出血量为(182.5±69.3)ml, 无一例患者发生椎动脉及硬脊膜损伤。术后1周内, 颈椎CT显示12例患者的寰枢椎脱位均获得复位, 其中齿状突超过钱氏线的距离由术前的(10.0±3.5)mm减少至术后的(4.2±2.3)mm, 寰齿间距由术前的(6.7±2.1)mm减少至术后的(1.4±0.8)mm;颈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关节撑开融合技术治疗伴有脊髓空洞症的颅底凹陷(BI)合并寰枢椎脱位(AA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应用后路寰枢关节撑开融合技术治疗伴有脊髓空洞症的BI合并AAD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X线片评估患者植入融合器的位置;通过颈椎CT矢状位图像测量齿状突超过钱氏线的距离(CLV)和寰齿间距(ADI)评估BI和AAD的复位程度;通过颈椎MRI矢状位图像测量延髓颈髓角(CMA)和脊髓空洞占位率评估延颈髓腹侧受压和脊髓空洞的程度;通过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 43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 无植入物失败、融合器沉降或感染等情况发生。43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M(Q1, Q3)]为6(3, 9)个月, 术前、术后CLV分别为(12.8±3.8) mm、(5.8±4.0) mm(t=-0.51, P<0.001);ADI[M(Q1, Q3)]分别为5.0(4.2, 5.8)mm、1.3(0, 2.7) mm(Z=-5.70, P<0.001);CMA分别为(129.3±9.9)°...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后路手术中应用超声骨刀进行关节间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脊髓脊柱中心2019年10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43例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分别采用超声骨刀(超声骨刀组, 23例)与高速磨钻(传统组, 20例)进行寰枢关节间操作, 包括关节软骨的切除及关节重塑, 记录两组术中双侧关节间操作的时间、出血量、C2神经根保留情况, 有无椎动脉损伤、硬脊膜损伤, 术后6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43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超声骨刀组23例患者术中均未出现椎动脉及硬脊膜损伤, C2神经根均得到保留;传统组20例患者中, 1例术中硬脊膜损伤, 1例C2神经根损伤。两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增高(均P<0.001)。超声骨刀组较传统组关节间操作的时间短[分别为(14.15±4.28)min、(19.05±4.35)min]、出血量少[M(Q1, Q3)分别为200(150, 250)ml、250(200, 300)m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椎动脉V3段的危险变异类型和发生率, 探讨不同类型椎动脉V3段患者的内固定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内固定融合手术重建颅颈交界区稳定性的56例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对于不合并椎动脉解剖变异的患者, 采取寰椎侧块螺钉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行内固定治疗;对于椎动脉骨外段变异患者, 术中尽可能采取枕骨螺钉替代寰椎侧块螺钉;对于高跨椎动脉(骨内段变异)患者, 采用枢椎椎板螺钉或者峡部螺钉代替椎弓根螺钉。所有患者术后均常规行颈椎X线平片和头颈部CT检查评估内固定器械的位置以及是否发生后循环缺血梗死。结果 56例患者中, 不合并椎动脉变异患者18例(32.1%);椎动脉骨外段变异20例(35.7%), 包括永存第一节间椎动脉16例, 椎动脉开窗和硬膜外起源小脑后下动脉各2例;高跨椎动脉28例(50.0%)。其中, 骨外段变异合并高跨椎动脉变异10例(17.9%)。56例患者在置入枢椎螺钉时均未出现椎动脉损伤情况。1例椎动脉开窗患者术中显露寰椎侧块和寰枢椎关节时, 开窗椎动脉下干损伤大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单纯经后路手术治疗先天性颅底陷入症合并寰枢椎脱位的效果.方法 2008年4月至2012年2月,对25例先天性颅底陷入症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单纯经后路手术,术中行C2椎弓根和C1侧块或枕骨螺钉内固定及螺钉间撑开技术,对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未行经口齿状突切除.随访6~40个月,无患者出现症状恶化,22例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均复位满意,减压充分,24例患者形成良好骨性融合.结论 单纯后路复位及固定结合术中螺钉间撑开技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先天性颅底陷入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龄脊膜瘤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01例脊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McCormick分级评价患者术前、术后7 d以及术后3个月的脊髓神经功能。采用Simpson分级评估肿瘤切除程度。采用术前与术后McCormick分级的差值评价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的改善程度。根据年龄进行分组, 年龄≥70岁为高龄组(23例), <70岁为对照组(7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比较, 性别、术前临床症状、症状持续时间、肿瘤所在节段、肿瘤所在位置、肿瘤最大径、肿瘤钙化情况、术前McCormick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 高龄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高、合并症种类多(均P<0.05)。与术前比较, 高龄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7 d、3个月的McCormick分级均呈下降趋势(Z值分别为35.52、125.10, 均P<0.001)。两组患者肿瘤切除程度Simpson分级、术后7 d和3个月的McCormick分级、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寰枢椎脱位为颅颈交界区常见疾病之一,其诊断主要依靠CT及MRI。寰枢椎脱位的外科手术治疗难度较大,目前主要采用经前后路联合手术、单纯经前路手术及单纯经后路手术。虽然尚有单纯经后路减压手术,但不推荐临床应用。各种术式比较,其并发症不尽相同,目前仅建议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神经外科医师开展此类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Chiari畸形Ⅰ型(CM-Ⅰ)患者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7例CM-Ⅰ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后颅窝骨性减压+硬膜扩大成形术治疗25例, 后入路固定术治疗52例。采用芝加哥Chiari畸形预后量表(CCO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的短期疗效(出院时)、长期疗效(术后≥3个月)及疗效改善程度(即长期疗效较短期疗效提高的程度)。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CM-Ⅰ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首发症状不同的患者出院CCOS评分存在差异(P=0.008)。术前不伴肢体无力、括约肌功能异常、小脑性共济失调、行走不稳, 无脊柱侧弯,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NNIS)评分低的患者, 出院CCOS评分更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伴有枕部疼痛、无扁平颅底、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分级Ⅰ级的患者, 术后≥3个月的CCOS评分更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为18~40岁, 术前伴有肢体无力, 合并寰枢椎脱位、寰枕融合, 不合并扁平颅底, 行后入路固定术的患者, CCOS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例脊髓髓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患者均经脊髓背侧正中入路行囊肿减压并囊壁切除术。术前、术后短期及末次随访采用McCormick分级评估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随访期间复查MRI, 以观察囊肿有无复发。结果脊髓髓内蛛网膜囊肿约占同期收治的脊髓髓内占位性病变的3.86%(9/233);发病年龄为10~61岁, 成年患者男女比例为2/5。首发症状主要为躯体疼痛(6/9)和肢体无力(4/9), 可伴有急性病程(4/9);术前McCormick分级Ⅰ级1例, Ⅱ级4例, Ⅲ级4例。9例患者中, 7例囊肿大部分切除, 2例囊肿部分切除, 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术后MRI提示囊肿均明显缩小。术后短期(术后1周)内4例症状完全缓解, 5例部分缓解, 其中4例随访期间症状进一步改善。1例失访, 另外8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2~61个月, 随访期间症状无复发, 残留囊肿无增大。末次随访时, 8例患者的McCormick分级均为Ⅰ级。结论脊髓髓内蛛网膜囊肿临床罕见, 成人中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神经纤维瘤病(NF2)的手术策略, 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手术治疗的87例NF2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以优先挽救视听觉功能、精准解除主体肿瘤压迫、个体化手术干预时机的手术策略。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估患者的预后, KPS较术前不变或增高为预后良好, 下降为预后不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87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98个月(36~144个月)。至末次随访, 54例(62.1%)预后良好;33例(37.9%)预后不良, 其中死亡15例, 二次手术3例, 新发或神经功能障碍加重15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发病年龄≤30岁、确诊至手术时间≥36个月、肿瘤最大径≥30 mm、术前KPS低、术前有视力和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风险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发病年龄≤30岁(OR=3.31, 95%CI:1.06~10.39, P=0.040)、术前视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urrarino综合征(CS)相关的神经外科疾病的处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20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19例CS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手术均采用骶部后正中入路。根据CS相关的神经外科疾病, 分别采用畸胎瘤切除术(11例)、骶前脊膜膨出手术(12例)和脂肪瘤切除手术(3例)治疗。17例合并脊髓拴系者均行脊髓拴系松解术。采用门诊或互联网随访评估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通过影像学随访评估病变的变化情况。结果 10例畸胎瘤、5例骶前脊膜膨出囊达到全切除, 3例脂肪瘤达到全切除或次全切除。术后骶部切口感染1例。所有患儿术后均随访2年, 5例术前存在顽固性便秘的患儿症状缓解, 其余14例患儿的症状无改变。末次MRI随访结果显示, 10例畸胎瘤囊性包块全切除后无复发, 1例有少量残留;5例骶前脊膜膨出囊全切除后无复发, 7例缩小>75%;3例患儿的脂肪瘤达到全切除或次全切除;合并脊髓拴系患儿的脊髓拴系均完全松解。结论对于CS患儿, 采用合适的手术方法处理CS伴随的神经外科疾患的效果满意, 并发症少, 复发率低, 能够部分改善患儿的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颈椎手术中应用内侧"in-out-in"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科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31例寰枢椎脱位或不稳患者进行研究, 其中17例患者单侧椎弓根狭窄(优势椎动脉15例, 单侧椎动脉2例), 于该侧置入内侧"in-out-in"枢椎椎弓根螺钉, 另一侧置入常规枢椎椎弓根螺钉;14例患者双侧椎弓根狭窄(优势椎动脉13例, 单侧椎动脉1例), 于优势或单侧椎动脉侧置入内侧"in-out-in"枢椎椎弓根螺钉, 另一侧置入内侧或外侧"in-out-in"枢椎椎弓根螺钉。术前及术后5 d、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对所有患者行X线、CT、MRI等检查, 对比观察植骨融合情况;收集术前及术后7 d、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 对比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64.2±28.3) min(136~224 min), 术中出血量为(283.6±74.5) mL(180~560 mL), 且均无脊髓血管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2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癫痫相关性低级别神经上皮肿瘤(LEATs)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1年1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手术治疗的46例LEATs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 比较肿瘤位于颞叶与非颞叶者、脑电图表现为非局灶性(全面性、弥漫性)放电与局灶性放电患者部分临床资料及手术疗效的差异。结果 46例患儿中, 病变位于颞叶者34例(73.9%), 非颞叶者12例(26.1%);局灶性放电26例(56.5%), 非局灶性放电20例(43.5%)。病理学结果显示,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占73.9%(34例)。46例患儿均全切除肿瘤, 术后均无永久性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5个月(12~60个月), 术后3个月复查时, 所有全面性或弥漫性脑电图放电均消失。至末次随访, 均未见肿瘤复发;癫痫发作Engel分级Ⅰ级42例(91.3%)、Ⅱ级2例(4.3%)、Ⅳ级2例(4.3%)。肿瘤位于颞叶与非颞叶者比较, 年龄、脑电图放电模式及术后Engel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肿瘤位于非颞叶者行立体脑电图评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寰枢椎脱位的围手术期正确护理,避免发生护理并发症.方法 对20例患者做好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特殊的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体位护理、脊髓功能及切口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20例患者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和改善,无并发症.结论 经口咽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科学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特点、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治疗且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的89例原发性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8例,女性61例;年龄10~69岁,平均45.42岁。经后正中入路Ⅰ期施行复位器辅助寰枢关节复位,以两块AO钢板连接枕骨与第2,3颈椎侧块螺钉内固定,取自体髂骨行枕颈植骨融合,并随访观察手术效果。结果共随访6~48个月,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由术前的8.80±1.36增至术后的15.35±1.47,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25,P=0.001);手术改善率达82.93%。手术前后影像学测量平均值比较,寰齿间距(9.22mm∶3.72mm)和齿状突顶点至Chamberlain线垂直距离(10.41mm∶3.23mm)减小,而延髓颈髓角(130°∶150°)和脊髓可用空间(11.13mm∶15.54mm)增加,4项指标均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术中Ⅰ期复位辅助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原发性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操作步骤简单,安全性高,疗效确切,但远期手术疗效尚有待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特点、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治疗且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的89例原发性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8例,女性61例;年龄10~69岁,平均45.42岁。经后正中人路I期施行复位器辅助寰枢关节复位,以两块AO钢板连接枕骨与第2,3颈椎侧块螺钉内固定,取自体髂骨行枕颈植骨融合,并随访观察手术效果。结果共随访6~48个月,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由术前的8.80±1.36增至术后的15.35±1.47,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25,P=0.001);手术改善率达82.93%。手术前后影像学测量平均值比较,寰齿间距(9.22mm:3.72mm)和齿状突顶点至Chamberlain线垂直距离(10.41mm:3.23mm)减小,而延髓颈髓角(130°:1500)和脊髓可用空间(11.13mm:15.54mm)增加,4项指标均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术中I期复位辅助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原发性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操作步骤简单,安全性高,疗效确切,但远期手术疗效尚有待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家族性儿童终丝型脊髓拴系的临床特征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来源于16个家庭的32例家族性终丝型脊髓拴系患儿的临床资料, 均为Ⅰ级亲属(同胞)受累。共23例患儿行经单侧椎间隙入路脊髓拴系松解术, 其中终丝脂肪化型18例, 终丝纤维化型5例。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结果 32例患儿中, 男/女为17/15, 其中有6个家庭均为男性, 5个家庭均为女性;中位手术年龄为4岁2个月(11个月至13岁6个月)。12例(38%)有排便、排尿障碍, 其中1例(3%)合并腰腿部疼痛;1例(3%)反复尿路感染;19例(56%)无临床症状。13例(41%)合并腰骶部皮肤异常改变, 7例(22%)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其中5个家庭的10例(31%)患儿首发症状均为遗尿, 3个家庭的6例(19%)患儿均有腰骶部皮肤异常改变。MRI显示, 终丝脂肪化型20例(62%), 终丝纤维化型12例(38%), 其中12个家庭的24例(75%)患儿终丝病变类型相同。脊髓圆锥位于L1 18例, 位于L2 12例, 位于T1 22例, 其中10个家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流重建技术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累及颈内动脉的复杂颅底肿瘤中的适应证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天津市环湖医院内镜颅底外科中心及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6例累及颈内动脉的复杂颅底侵袭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复发性侵袭性垂体腺瘤2例, 复发性鼻咽癌、复发性斜坡软骨肉瘤、复发性颅内外沟通脑膜瘤、复发性骨化纤维瘤各1例。根据病变的侵袭范围、颈内动脉受累的特点, 分别采用颈外动脉-颈内动脉搭桥术(2例)或颈内动脉-颈内动脉搭桥术(4例), 完成血流重建后再行神经内镜手术切除肿瘤。术后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 明确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及随访期间行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成像(CTA)以评判肿瘤切除程度和吻合血管的通畅性。结果 6例患者顺利完成搭桥手术, 术后即刻DSA或CTA结果均证实吻合血管通畅。肿瘤全切除4例, 大部切除1例, 部分切除1例。1例术前合并鼻出血的患者术后鼻出血消失。无一例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 行二次手术修补后治愈。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36个月, 无新发缺血性卒中发生, 复查CTA及DSA...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峡部螺钉棒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76 例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关节脱位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其中合并寰椎枕骨化畸形的寰枢椎脱位50 例,未合并寰椎枕骨化畸形的寰枢椎失稳和脱位26 例(齿状突不连性或发育不良性寰枢椎脱位14 例、未合并脱位的颅底凹陷经前路切除齿状突减压所致医源性寰枢椎不稳12 例).全部病例均采用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峡部螺钉棒或下关节突螺钉棒系统进行复位固定,髂后上嵴松质骨颗粒植骨.结果 74 例获得满意临床治疗效果,出院时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17 分法)由术前的9.43 ± 3.16 提高至13.80 ± 2.07(t = 4.063,P = 0.037),Odom 评级优19 例、良49 例、可7 例、差1 例.未合并寰枕融合者经后路固定手术均获得解剖学复位;50 例伴寰枕融合患者中15 例完全复位、35 例部分复位;其中26 例经口腔入路施行减压.共50 例获3 个月以上随访,JOA 评分由术前的8.90 ± 1.22 提高至14.72 ± 1.57(t = 4.914,P = 0.015),Odom 评级优18 例、良30 例、可2 例、差0 例.随访期间未出现断钉、断板现象,内固定稳固、植骨完全融合.1 例术后清醒拔管12 h 突发呼吸、心跳停止,复苏成功后深度昏迷,家属放弃治疗出院;1 例术后第6 天发生全身凝血机制障碍,随后出现四肢完全瘫痪,目前仍然在康复治疗中,肌力恢复至3 级;2 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2 例出现切口延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和后组脑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 应用Goel 内固定技术行寰枢椎关节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畸形寰枢椎脱位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症状性骶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手术行骶管囊肿漏口自体肌筋膜组织封堵及脂肪组织囊腔填塞;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的疼痛程度;通过腰骶部MRI检查评估骶管囊肿的变化程度;通过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皮肤感觉、下肢肌力、排便、排尿、性功能等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情况。结果 32例患者的神经内镜手术均成功, 无一例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前存在骶尾部和(或)下肢疼痛的31例患者中, 27例(87.1%)术后疼痛明显缓解, 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5.59±1.48)分、(2.50±1.05)分、(1.94±0.80)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06.33, P<0.001)。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内MRI复查显示囊腔内的脑脊液信号转变为脂肪信号;其中10例患者术后3个月MRI复查可见囊腔内脂肪组织部分被吸收。术后3个月随访显示, 患者的皮肤感觉异常、排便功能障碍、排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