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用斑马鱼毒性-代谢关联分析法评价补骨脂香豆素及其糖苷成分安全性。方法 将受精后1 d(1 dpf)的健康斑马鱼胚胎置于不同浓度补骨脂素(PS)、异补骨脂素(IPS)、补骨脂苷(PSS)和异补骨脂苷(IPSS)的供试液中,观察记录给药后1~5 d(2~6 dpf)的鱼脏器形态和死亡情况,显微检视3~6 dpf斑马幼鱼形态,用SPSS16.0计算不同化合物6 dpf鱼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此外,各化合物分别选择一个浓度,同法给药,每天取药液,分析各成分的动态代谢变化。结果 PS和IPS以原型成分致3 dpf斑马鱼中毒;PSS和IPSS在鱼3 dpf时以原型成分为主,未见致鱼脏器形态明显变化,但经4~6 dpf斑马鱼分别动态转化成PS和IPS后致鱼中毒。结论 PSS和IPSS对斑马鱼的毒性与体内转化紧密相关。PS和IPS既是药材中的原型成分,也是其糖苷在体内转化的代谢成分,是补骨脂致毒的相关成分。斑马鱼毒性-代谢关联分析法可高效辩识微量成分的在体毒性及其与代谢转化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藏药红景天苷(Salidroside,SAL)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及幼鱼的急性毒性作用,为红景天苷在斑马鱼模型中的研究空白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后期实验进展奠定基础。方法:在显微镜下挑选6 h (6 hour-post-fertilization,6hpf)及受精后4d (4 days-post-fertilization,4dpf)的斑马鱼胚胎和幼鱼,分别暴露在0.8、1.6、3.2、6.4、12.8不同浓度梯度的红景天苷溶液及空白对照(养殖水)中,观察暴露12、24、48、72 h胚胎发育及幼鱼的畸形及死亡情况。结果:斑马鱼胚胎及幼鱼暴露于红景天苷不同浓度组(0.8、1.6、3.2、6.4、12.8 m M)均无明显的致畸、致死作用。结论:藏药红景天苷在受试剂量下对斑马鱼胚胎及幼鱼无明显的急性毒性及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一波  李佳妍  石子琪  宁青  韦英杰 《中草药》2023,54(5):1449-1460
目的 用斑马鱼多模态评价杜仲配伍补骨脂对其香豆素糖苷的代谢及毒/效影响。方法 用受精后1~6 d(day after fertilization,dpf)的斑马鱼评价杜仲提取物(lignan extract of Eucommiae Cortex,LEEC)配伍补骨脂香豆素提取物(coumarin extract of Psoraleae Fructus,CEPF)以及代表成分松脂醇二葡萄糖苷(pinoresinol diglucoside,PDG)配伍补骨脂苷(psoralenoside,PSS)和异补骨脂苷(isopsoralenoside,IPSS)的安全性,观察斑马鱼胚胎发育情况,包括胚胎致畸、致死情况,并计算斑马鱼半数死亡浓度(half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用1~6 dpf斑马鱼暴露于上述配伍组合物,分析PSS和/或IPSS及其代谢物补骨脂素(psoralen,PS)和/或异补骨脂素(isopsoralen,IPS)的动态变化;用25μmol/L泼尼松龙诱导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采用茜素红对培养至8 dpf的各给药组斑马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香加皮水提液对斑马鱼的发育毒性及不同暴露时间药物对心脏毒性的影响。方法参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推荐的方法,将受精后6小时(6 hour-post-fertilization,6 hpf)胚胎暴露在含有不同浓度香加皮水溶液的24孔板中,分别在24、48、72、96 hpf阶段测定胚胎/幼鱼的自主抽动次数、心率、孵化率、死亡率等指标。随后,使用不同浓度的香加皮水溶液处理发育至48、72、96 hpf的斑马鱼24小时,通过死亡率确定不同暴露阶段对斑马鱼心脏毒性的影响。结果各暴露组24 hpf自主抽动次数增加、48 hpf心率以及72 hpf孵化率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4 hpf低浓度给药组胚胎发育迟缓、眼点未发育、头部偏小或未发育,高浓度组发育畸形或停留在体节期;48 hpf胚胎卵黄囊畸形、黑色素生成抑制、尾芽未脱落;72 hpf幼鱼出现身体弯曲、心包水肿、卵黄囊畸形等中毒症状。不同发育阶段斑马鱼急性毒性暴露实验结果表明:香加皮对48、72、96 hpf斑马鱼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0.866 mg/m L、0.693 mg/m L和0.843mg/m L。结论香加皮对斑马鱼具有明显的发育毒性和心脏毒性,且48 hpf斑马鱼非常适合进行心脏毒性药物筛选。  相似文献   

5.
葛静  凌洁  宁青  刘欣欣  宋捷  韦英杰  贾晓斌 《中草药》2019,50(7):1614-1620
目的基于斑马鱼代谢-效/毒(M-Act/Tox)联合评价箭叶淫羊藿代谢、抗骨质疏松效应及毒性。方法用受精后1~6d(1~6 dpf)斑马鱼评价箭叶淫羊藿(生药质量浓度200、500、1 000、1 500、2 000μg/m L)的安全性,观察鱼脏器形态、计数死亡数并计算斑马鱼半数死亡浓度(LC50);用5 dpf斑马鱼暴露于箭叶淫羊藿(生药250μg/m L)24 h,分析6个代表性黄酮成分朝藿定A(EA)、朝藿定B(EB)、朝藿定C(EC)、淫羊藿苷、箭藿苷C(SC)与宝藿苷I(BI)变化;用25μmol/L泼尼松龙诱导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采用茜素红对培养至8 dpf的各组斑马鱼幼鱼骨骼染色,进行显微检测、数码成像,并用图像软件定量分析骨骼染色区域来评价箭叶淫羊藿抗骨质疏松活性。结果箭叶淫羊藿在500μg/m L及以上质量浓度时致斑马鱼中毒(脏器变形或死亡),毒性与给药质量浓度和时间相关;经斑马鱼作用后,EA、EB、EC及淫羊藿苷几近全部转化,代谢物以SC与BI为主;箭叶淫羊藿在一定质量浓度(6.25、12.5、25μg/m L)具显著的抗泼尼松龙诱导斑马鱼骨丢失作用。结论用斑马鱼有效评价了箭叶淫羊藿的代谢、抗骨质疏松效应与毒性。斑马鱼M-Act/Tox联合法有机整合了斑马鱼代谢方法、骨质疏松模型及毒性评价法的优势,实现基于体内过程的效应/毒性评价,为抗骨质疏松中药筛选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甘草酸对内毒素引起的斑马鱼致命性感染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发育正常的受精后4 d(4dpf)的斑马鱼幼鱼,经卵黄显微注射LPS(2 ng/条)建立内毒素感染模型。以不同浓度的甘草酸处理上述幼鱼,分别于处理后24h、48 h、72 h观察幼鱼的表型和死亡率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24 h后不同浓度的甘草酸均能减轻斑马鱼的感染,降低死亡率(P<0.01);48 h后,模型组死亡率为100%,0.625 mg/ml甘草酸组死亡率为47.9%,1.25、2.5 mg/ml甘草酸组死亡率均低于23%;72 h后,0.625 mg/ml甘草酸组死亡率增加到59.37%,1.25 mg/ml甘草酸组死亡率为25.54%,2.5 mg/ml甘草酸组死亡率为19.61%。结论:甘草酸对内毒素引起的斑马鱼幼鱼致命性感染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斑马鱼存活率与甘草酸的浓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模式生物斑马鱼幼鱼为模型,评价甘遂不同溶剂连续提取物毒性差异及毒性特征。[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获得甘遂不同溶剂连续提取物。通过预实验,确定各提取物72 h最大不致死浓度和最小全致死浓度。在此区间设定6~8个药物浓度,建立致死曲线,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以毒性最大提取物的10%致死浓度(LC10)、最小致死浓度(LC1)、1/3 LC1和1/10 LC1为给药浓度,同时设立空白组和溶剂对照组,连续给药72 h,观察甘遂毒性特征。停药后将幼鱼置于养殖水中恢复48 h,观察毒性可逆性。[结果]甘遂不同提取部位毒性顺序为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醇提取物。甘遂的主要毒性为肝毒性和胃肠道刺激性。肝毒性既可造成肝肿大,又可导致肝变性,肝肿大不可逆,而肝变性具有可逆性。[结论]本实验首次利用单个模型以相同浓度单次给药,同时评价了甘遂对心脏、肝脏、肾脏、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等脏器系统的毒性作用及可逆性。实验结果证实了甘遂的毒性集中于石油醚提取部位,并可对肝脏和胃肠道造成实质性损伤。本实验为斑马鱼模型在中药毒性评价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模式生物斑马鱼幼鱼,初步探讨附子脂溶性总生物碱的神经毒性及机制。方法:取6 dpf(day post fertilization)的斑马鱼幼鱼,分别给予0、20、30、40、60 mg/L的附子脂溶性总生物碱,通过Noldus斑马鱼幼鱼行为学检测系统分析给药后10 min、3 h、24 h幼鱼的行为活动,并收集给药后24 h的幼鱼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测定。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给药后10 min、3 h,附子脂溶性总生物碱30、40、60 mg/L剂量组的幼鱼移动距离、移动速度、移动时间百分率先显著增加,后不同程度的降低,且运动轨迹杂乱无章;给药后24 h,附子脂溶性总生物碱40、60 mg/L剂量组幼鱼的移动距离、移动速度、移动时间百分率显著降低;吖啶橙染色阳性程度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各剂量组幼鱼的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升高。结论:附子脂溶性总生物碱会先促进,后抑制斑马鱼幼鱼的行为活动,且其神经毒性可能与促进细胞凋亡和影响乙酰胆碱酯酶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斑马鱼胚胎和幼鱼的急性毒性,为确定姜黄素对斑马鱼疾病模型的安全剂量提供依据。方法:镜下选用受精后3 h(3 hpf)及受精后5天(5 dpf)的斑马鱼胚胎及幼鱼,分别暴露在不同浓度梯度的姜黄素溶液及空白对照(养殖水)和溶剂对照[0.1%二甲基亚砜(DMSO)]中,观察暴露24 h、48 h、72 h、96 h胚胎及幼鱼的死亡率、畸形率、畸形形态以及胚胎的孵化率,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半数致畸浓度(EC50)、致畸指数(TI)。结果:斑马鱼死亡率、孵化率及畸形率呈浓度相关性,4μmol·L~(-1)组胚胎和幼鱼无死亡,但胚胎出现畸形,幼鱼无畸形,1.86μmol·L~(-1)浓度组胚胎无畸形出现;畸形的种类主要是卵黄囊肿大、心包水肿、血液黏滞、尾部溶解、尾部及脊柱弯曲、鱼鳍缺失、眼未发育;胚胎及幼鱼96 h的LC50值、EC50值及TI值分别为17.70μmol·L~(-1)、17.40μmol·L~(-1)、1.02和7.80μmol·L~(-1)、7.37μmol·L~(-1)、1.06。结论:姜黄素对斑马鱼胚胎及幼鱼有一定的急性毒性及致畸作用,作用于胚胎和幼鱼的最大安全浓度分别为1.86、4μmol·L~(-1)。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5,(5)
目的用斑马鱼毒/效联合模型评价强骨胶囊(骨碎补总黄酮)抗骨质疏松活性与初步安全性。方法将受精后3 d的斑马鱼幼鱼暴露在对照组(0.4%DMSO胚胎培养用水),泼尼松龙组,依替膦酸二钠组和强骨胶囊组溶液中培养至9 d。采用茜素红对斑马鱼幼鱼头部骨骼染色,定量分析骨骼染色区域;将受精后24 h的健康斑马鱼胚胎置于不同浓度药物组中,观察记录给药后1至9 d的死亡数和3 d的斑马鱼幼鱼形态。结果 25μmol/L泼尼松龙能够成功诱导斑马鱼骨量显著丢失。与模型组比较,25 mg/L的强骨胶囊及30 mg/L依替膦酸二钠阳性药均能显著抑制泼尼松龙诱导的斑马鱼头部骨骼染色面积和累计光密度值的下降;强骨胶囊对于9 d斑马鱼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为529.87 mg/L,400 mg/L强骨胶囊溶液处理48 h斑马鱼未见明显脏器中毒,当质量浓度大于500 mg/L强骨胶囊均导致斑马鱼心脏中毒,出现心膜出血、血细胞在心区堆积及囊肿等现象。其最低中毒浓度为有效剂量浓度的20倍。结论斑马鱼毒/效联合模型成功评价了强骨胶囊的抗骨质疏松活性及其初步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斑马鱼幼鱼模型探讨闹羊花对肝脏的毒性作用,根据闹羊花不同浓度暴露处理下受精后4 d斑马鱼幼鱼的存活数计算死亡率,并拟合其量毒曲线初步评估闹羊花的毒性大小,从而通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法和吖啶橙(aeridine orange, AO)染色法对比观察闹羊花提取物亚致死浓度处理组和阴性对照组的肝脏表型,并测定对比不同处理组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的活性以确认闹羊花的肝脏毒性,进一步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斑马鱼幼鱼体内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通过气相色谱时间飞行质谱联用(GC-TOF-MS)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闹羊花对斑马鱼幼鱼的毒性大小呈剂量依赖性,全部致死浓度为1 100μg·mL-1,亚致死浓度为448μg·mL-1<...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斑马鱼胚胎为研究对象,观察交泰丸水提物对斑马鱼胚胎的生长发育毒性,心脏毒性及肝肾毒性,为交泰丸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及新产品开发提供参考。方法:生长发育及心脏毒性实验以受精后12 h(hpf)发育正常的斑马鱼胚胎作为模型动物,以125,250,500 mg·L~(-1)交泰丸水提物培养上述胚胎,于受精后72 h(hpf)观察半数致死量及药物对胚胎心率及心脏形态学的影响;肝肾毒性实验以受精后72 h(hpf)发育正常的斑马鱼幼鱼作为模型动物,以125,250,500 mg·L~(-1)交泰丸水提物培养上述胚胎,于受精后7 d(dpf)观察半数致死量及药物对斑马鱼幼鱼形态学改变,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和肌酐含量。结果:生长发育毒性实验中空白组斑马鱼胚胎发育正常,心脏发育完好,心跳均匀有力。交泰丸水提物对斑马鱼胚胎72 h的半数致死量(LD_(50))为1 023 mg·L~(-1)。与空白组胚胎比较,250,500 mg·L~(-1)交泰丸水提物组可以观察到胚胎头部变小,体长变短(P0.05),眼睛半径减小(P0.05),可见显著心包水肿,心率显著降低(P0.01),静脉窦-动脉球(SV-BA)间距明显增大(P0.05),心房、心室面积均明显减小(P0.05),瓣膜间距(AV channel)距离显著变大(P0.01),入血口距离显著变小(P0.01)。急性毒性实验中,交泰丸水提物对斑马鱼幼鱼72 h的LD_(50)为1 067 mg·L~(-1);与空白组比较,交泰丸水提物可明显降低斑马鱼幼鱼体内ALT活性(P0.05)。结论:该实验发现交泰丸具有明显胚胎发育毒性,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延缓及严重的心脏毒性,对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心脏病患者临床用药时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乌头碱对斑马鱼心脏的影响。方法:以发育正常的受精后48h(48hpf)的斑马鱼胚胎作为心脏毒性模型,以不同浓度的乌头碱处理上述胚胎,分别于处理后12h、24h观察胚胎心脏的形态和心率的变化。结果:5mg/L乌头碱作用24h未引起胚胎心脏中毒,而10、30、60mg/L乌头碱均导致胚胎心脏中毒,出现心膜出血,血细胞在心区堆积,心包囊水肿等现象。处理12h后心率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且随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心率下降。乌头碱引起斑马鱼胚胎心脏毒性的EC50(24h)约为14.49mg/L。结论:乌头碱对斑马鱼胚胎有心脏毒性作用,且与乌头碱的浓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香加皮水提取物对斑马鱼幼鱼肝脏的毒性作用。方法将受精后发育4天的斑马鱼幼鱼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香加皮水提取物中,24小时后,统计幼鱼的死亡率,计算量毒曲线;选取低于LC_(10)的三个药物暴露组和空白组,以幼鱼肝脏形态和面积变化、转基因幼鱼肝脏荧光面积和荧光强度以及幼鱼肝脏细胞凋亡、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ic transaminase,AST)活性为毒性评价指标。结果香加皮水提取物对幼鱼的量-毒回归曲线y=-1.0843+0.0014x(R~2=0.9524,r=0.97590,P0.001),LC_(10)为845.9286μg/m L;与空白组相比,幼鱼肝脏形态异常、透明度降低,肝脏面积随药物暴露浓度增加而剂量依赖性增加(P0.05);转基因幼鱼肝脏荧光面积随暴露浓度增加而增大,但在高浓度组减小,荧光强度随暴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P0.05);高浓度暴露组幼鱼肝脏区域显示了细胞凋亡;药物暴露组幼鱼SOD、GSH-Px活力显著下降,ALT、AST活力显著上升(P0.05)。结论香加皮水提取物对斑马鱼幼鱼的肝脏毒性可能是通过破坏其体内氧化应激平衡,进而诱导肝脏细胞凋亡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重楼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记载为小毒,但其毒性机制尚未阐明。随着人们对中药安全性问题的重视,重楼的临床使用安全性及其机制也待明确,本文旨在阐明重楼提取物的肝毒性机制。方法:通过斑马鱼模式生物进行急性毒性验证,采用4 dpf斑马鱼暴露于重楼提取物中,24 h后吖啶橙染色,组织病理切片证明其肝脏毒性。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预测重楼肝毒性靶点,并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网络预测靶点及通路。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重楼提取物暴露处理4 dpf斑马鱼24 h,吖啶橙染色重楼水提物组及醇提物组在肝脏部分均会出现黄绿色荧光点,组织病理切片显示肝细胞排列紊乱松散,出现细胞凋亡、空泡等现象,表明重楼具有肝脏毒性。网络药理学结果预测重楼肝毒性可能与细胞增殖的肉瘤基因(Ras)信号通路,能量代谢和信号转导相关的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酪氨酸激酶(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B)、鼠双微基因2(MDM2...  相似文献   

16.
《中成药》2016,(2)
目的评价紫草素(shikonin)对斑马鱼的胚胎发育毒性及其血管抑制作用。方法将受精后0、10、24、48 h(hours post fertilization,hpf)发育正常的斑马鱼胚胎分别置于含有不同剂量紫草素的胚胎培养液中12、24、36、48 h后,显微镜下观察紫草素对斑马鱼胚胎的畸形率、死亡率、心率和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给药24 h后,紫草素对不同发育阶段斑马鱼的LD50在0.73~1.56 mg/L之间。给药48 h后,该LD50值在0.25~0.39 mg/L之间。在给药大于0.5 mg/L时,紫草素能在12 h内引起斑马鱼的发育畸形,分别在1 h和24 h内均能引起斑马鱼心率衰减(P0.01),在12 h内可以显著抑制斑马鱼正常血管的生长。结论紫草素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具有毒性,并对斑马鱼血管生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非致死剂量醋甘遂对斑马鱼幼鱼的毒性及毒性可逆性,并验证斑马鱼模型用于中药毒性快速评价的可行性。方法:用索氏提取器以不同极性溶剂依次提取样品,制备不同提取物。将健康斑马鱼成鱼配对产卵,以正常发育受精后3 d的斑马鱼幼鱼为模型,用醋甘遂不同极性提取物处理斑马鱼幼鱼,统计给药72 h死亡率,对毒性最强的提取部位观察评价其对斑马鱼心血管系统、肝脏、神经系统、胃肠道系统、肾脏及其他脏器系统的毒性特征及可逆性。结果:醋甘遂不同溶剂提取物毒性顺序依次为石油醚提取物二氯甲烷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乙醇提取物,与空白组比较,石油醚提取部位处理后的幼鱼给药组肝区相对光强度随给药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肝脏颜色变暗(P0.01);肝脏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在石油醚提取部位0.054 mg·L~(-1)给药组中有轻微的肝损伤,在恢复组中肝损伤明显好转。与空白组和石油醚提取部位0.004 mg·L~(-1)组比较,肠道尼罗红排泄实验显示残留率在石油醚提取部位0.012,0.036,0.054 mg·L~(-1)组中显著下降(P0.01),胃肠道被促进排空。其他系统毒性特征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醋甘遂的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乙醇提取物中,石油醚提取物毒性最大,且主要毒性为肝毒性和胃肠道刺激性,肝毒性造成肝变性,具有可逆性。斑马鱼模型快速评价中药毒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斑马鱼胚胎评价抗肿瘤药物去水卫矛醇(DAG)的安全性。方法:以受精后6 h(6 hpf)发育正常的斑马鱼胚胎作为实验对象,分别暴露于A,B两个不同实验组的DAG溶液中,A组:98.00,110.00,125.00,141.00,160.00 mg·L~(-1)的低质量浓度剂量组,B组:661.00,871.00,1 148.00,1 514.00,1 995.00 mg·L~(-1)的高质量浓度剂量组,两组均设空白组,每隔24 h更换一次DAG溶液。观察药物处理至不同时间点时斑马鱼胚胎的发育情况,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半数致畸效应浓度(EC50),治疗指数(TI)和安全指数(SI)。结果:B组斑马鱼胚胎在48 hpf时心率随着DAG浓度增大而下降,48,72,96 hpf孵化率随着观察时间点不同呈现不同趋势,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斑马鱼胚胎的畸形率和死亡率均随着给药浓度增大和给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1)。72 hpf的LC50为1 851.33 mg·L~(-1),EC50为184.50 mg·L~(-1),TI为10.03 mg·L~(-1),SI为1.59 mg·L~(-1);96 hpf的LC50为1 071.96 mg·L~(-1),EC50为74.76 mg·L~(-1),TI为14.34 mg·L~(-1),SI为2.94 mg·L~(-1);6 dpf的LC50为133.12 mg·L~(-1)。结论:DAG的浓度与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存在量效关系;DAG作用时间长短与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也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DAG安全性评价指数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斑马鱼模型对马兜铃酸进行心血管毒性的评价。方法:设置4个不同浓度的马兜铃酸溶液,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养鱼水处理组)和溶剂对照组(0.1%DMSO)处理一定阶段的野生型AB系斑马鱼幼鱼至实验终点,每个浓度处理30尾斑马鱼。待测药物处理斑马鱼4 h后,随机选择10尾斑马鱼对心率进行计数。待测药物处理至实验终点时,在立体解剖显微镜下观察有无心包水肿、血流速度变化、血栓及出血等,计算各表型发生率。另设置4个不同浓度的马兜铃酸溶液,并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养鱼水处理组)和溶剂对照组(0.9%Na Cl注射液)处理组,至实验终点每个浓度收集100尾斑马鱼(-80℃贮存),提取mRNA反转成c DNA样本后,进行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斑马鱼组织中MicroRNA146a的表达。结果:当马兜铃酸浓度≥MNLC/3时,可诱发斑马鱼心血管毒性,并呈现浓度相关性增加,表现为血流变慢或(和)缺失、静脉窦处瘀血、静脉窦处水肿和心率变慢(仅LC10处理组),未见心律不齐。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马兜铃酸的4个浓度MNLC10、MNLC/3、MNLC、LC10均显著提高MicroRNA146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P0.01),且存在一定的浓度关系。结论:马兜铃酸具有一定的心血管毒性作用,且具有浓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斑马鱼模型高效筛选壮骨关节丸中有毒性的药味。方法:将受精后1天(1 day post fertilization,1dpf)的斑马鱼胚胎暴露于壮骨关节丸及方中12种药味不同浓度水煎液和醇提液中,观察记录给药后2-6 dpf或2-8 dpf的死亡数量,于3 dpf显微检视斑马鱼幼鱼状态,SPSS软件计算6 dpf的斑马鱼半数致死浓度LC50。结果:斑马鱼暴露于壮骨关节丸及补骨脂、续断、乳香没药、独活和木香的水、醇提取液,以及鸡血藤和狗脊的醇提液毒性较大,致鱼卵黄囊肿大、变形或变黑,提示与肝毒相关,6 dpf鱼的LC50为33.2-392.7μg·mL-1(已折算为生药量,下同);淫羊藿水、醇提取液均在1500μg·mL-1致鱼卵黄囊肿大、变黑,LC50为1100-1350μg·mL-1,有一定毒性;鸡血藤和狗脊的水煎液,以及骨碎补、桑寄生和熟地黄的水、醇提取液未致鱼脏器明显改变,LC50大于1500μg·mL-1,故安全性较好。结论:斑马鱼模型高效辨识了壮骨关节丸不同药味毒性差异,可实现复杂中药中潜在毒性物质的在体、实时、动态、规模化的高效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