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血流中断,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以致心肌局部坏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相似文献   

2.
危重症社区现场急救系列讲座--急性心肌梗死的基本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庚 《中国全科医学》2006,9(5):432-43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简称急性心梗,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严重类型之一,它指冠状动脉的某分支在短时间内发生闭塞,造成持久和严重的心肌缺血,导致相应区域的心肌发生急性坏死,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综合征。由于患者已经发生心肌坏死,故目前多数人使用“心肌梗死”一词取代过去的“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导致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急症,死亡率高,猝死是其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基层医院较常见,我院于2003年至2005年6月抢救急性心肌梗死17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常伴有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其死亡率为所有的心脏病之首,也是老年人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AMI早期及时采取溶栓治疗可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改善心肌血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从而导致心肌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急性心梗合并症较多,尤其是心律失常,如稍加疏忽,很容易导致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由持久而严重的心肌急性缺血所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伴有心功能障碍,常并发急性循环衰竭或严重心率失常。严重心肌缺血可导致猝死。AMI发病急骤,急性期死亡率高。为了探讨对AMI急性期的临床护理,就我科从1996年5月~1998年12月收治的20例心AMI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以下简称AMI)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伴有粥样斑块出血,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管腔急性闭塞和血流中断,使梗塞血管供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从而导致心肌细胞坏死,AMI在冬春季发病较多与气候寒冷、气温变化、剧烈活动、体力劳动、精神紧张及饱餐、用力大便等诱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冯庚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7):1481-1481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严重类型,是导致心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的发生是患行心肌从轻微缺血发展到严重缺血,最后到完全缺血进而发生局部心肌坏死的过程。如果能早期往这个过程的各个环节加以干预,则在很多情况下能够遏制心肌缺血的发展。特别是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超急性期,此时如果能够给了积极有效地干预,很多患者甚至可以避免心肌坏死的发生。相反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院前急救,有些患者将付出生命的代价。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急性坏死。本文对一例非典型急性心梗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严重类型。现将我院2006.1~2006.12月收治的1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相应心肌严重而急剧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坏死。溶栓治疗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濒临坏死的心肌得以存活,是缩小梗死范围最有前途的治疗方法。我院近年来收治56例急性心肌梗死(AML)患者,使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发病突然,病死率高。2003~2005年笔者共收治心肌梗死38例,其中2例病情特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水肿、坏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需要紧急抢救处理。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常见的内科临床急症之一,发病凶险而迅速,早期死亡率很高,而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很多患者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所以临床上除了争分夺秒地抢救,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结合临床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静霞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2):236-236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病症之一,特点是起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大多数是南血栓形成导致完全性冠状动脉闭塞,从而使冠状动脉血供应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持久的缺血引起的心肌坏死。静脉溶栓治疗已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手段,尽早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绝对卧床休息是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的关健,分为早期(超急性期)、急性期、近期(亚急性期)、陈旧期(愈合期)。  相似文献   

15.
朱凤珍  赵冬  邓显侠 《吉林医学》2010,(26):4629-463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严重的临床类型,是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治疗的根本在于早期恢复已经闭塞的冠状动脉血流。  相似文献   

16.
便秘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便秘时,患煮用力排便使腹腔内压力和心内压增高,导致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和心肌耗氧量增加,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缺血,使梗死范围扩大,常导致心衰、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因此,必需处理好便秘的问题。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引起梗死相关血管所供血区域的心肌细胞急性坏死的临床综合征。若闭塞时间超过30min,受其供血的心肌即有少数坏死,1h-2h之间绝大部分心肌呈凝固性坏死。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社区医院成功抢救8例AMI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董兰 《黑龙江医学》2007,31(2):139-139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因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应用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脉闭塞,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1,2]。溶栓再灌注可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急性的严重的心肌损害或突然加重的负荷,使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在短时间内发生心排血量显著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的综合征。临床以急性左心衰最常见,是严重的急危重症,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才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