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围型肝内胆管癌的多层螺旋CT动态扫描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CT表现.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 例IHPCC 病人,均行 CT 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 所有病例CT平扫病灶均表现为大片状低密度影,病灶内或病灶周围可见胆管扩张.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无强化8例,轻度强化17例;延迟扫描均有不同程度强化表现.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是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动态螺旋CT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疑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患者进行了CT平扫及螺旋动态多期扫描,分析总结了CT表现,并与原发性肝癌及血管作了鉴别诊断。结果:主要的CT表现有:①平扫,边缘欠清的低密度病灶中可有单发或多发的高密度钙化影;②增强扫描,动脉期与静脉期无强化或轻度强化,但明显低于正常肝实质的强化;③延迟扫描,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灶逐步强化,且由边缘向中央进行,最后病灶强化高于正常肝实质,部分中央无强化,延迟扫描的表现有重要诊断意义;④病灶的周围可见扩张的肝内胆管。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螺旋CT动脉多期扫描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肝内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表现,加深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8例胆管细胞型肝癌CT平扫和增强表现。结果:CT平扫培例均为低密度灶,病灶周围或病灶内均可见胆管扩张。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7例,轻度强化13例。延迟扫描18例均有不同程度延迟强化。结论:CT是胆管细胞型肝癌的重要检查方法。病灶周围或病灶内胆管扩张和病灶延迟强化是胆管细胞型肝癌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与病理学的关系,以及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肝内胆管癌行常规上腹部平扫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在注入对比剂后20s和60s分别行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扫描,另有14例加做4~15min的延迟期扫描,分析肝内胆管癌影像特征和病理基础。结果:病灶肿块型16例,浸润狭窄型2例,胆管内生长型2例。增强早期边缘无强化者6例,边缘强化者14例,延迟增强后内部不均匀强化者8例,均匀强化者2例,无强化者4例。病理学上周边强化是由于肿瘤边缘存在活癌组织,而延迟强化是由于肿瘤中心部分存在丰富的纤维组织。此外螺旋CT还清楚显示了肝内胆管扩张,肝叶萎缩,病灶周围异常强化区等间接现象。结论:肝内胆管癌的CT表现与病理密切相关,早期病灶边缘轻度强化,延迟期中心部强化是诊断肝内胆管癌的重要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肝外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确诊的肝外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及MSCT图像特征,20例行平扫及四期动态增强扫描(即早动脉期,晚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7例仅行增强扫描.结果 肝门区胆管癌15例,胆总管癌12例;不同部位,不同生长方式的胆管癌CT表现各具特点,除延迟强化等直接征象外,肝叶萎缩,胆管扩张等间接征象亦具有特征性.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肝外胆管细胞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ICC)的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胆管细胞癌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38~72岁(平均58岁),全部病例均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13例中,平扫7例病灶呈圆形、类圆形,6例呈分叶状及不规则形低密度影。肝内胆管扩张11例,肝内胆管结石5例,肝叶萎缩5例,局部肝轮廓凹陷4例。增强扫描,强化方式大致分为三种:①5例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不均匀强化,无渐进及向心性强化。②3例动脉期边缘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渐进性向心性强化。③5例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及延迟期肿瘤全体逐渐强化,强化表现:病灶不均匀强化,或呈线样或网格样,周边呈环样或条索样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程度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肝门部管壁浸润型胆管癌的多层螺旋CT(MD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肝门部管壁浸润型胆管癌的MD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及临床综合诊断证实,12例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3例行延迟扫描.结果:12例CT平扫均显示胆系梗阻征象,梗阻平面位于肝门区,强化扫描12例均显示肝门部胆管走行区结节灶或环状肿物,病变于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强化达峰值,平衡期其密度略低于门静脉期,3例延迟扫描病例未见延迟强化.结论:肝门部管壁浸润型胆管癌的MDCT表现有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末梢型肝内胆管细胞癌MSCT影像学征象,提高术前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不典型末梢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资料。结果CT平扫病灶均为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6例见不均匀轻度强化,3例呈富血供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5例病灶渐进性、向心性持续轻度强化,5例轻度环状强化,2例病灶未进一步强化;肝包膜皱缩5例,肝叶萎缩4例,周围胆管轻度扩张3例,合并胆管结石3例。结论不典型末梢型肝内胆管细胞癌平扫呈边缘模糊稍低密度影,增强动脉期呈轻度不均匀性环状强化,延迟期渐进性强化为特点,周围胆管扩张、肝叶萎缩及肝包膜皱缩是其重要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9.
螺旋CT多期扫描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螺旋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特征,以提高CT对FNH的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FNH患者螺旋CT平扫及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资料.结果 16例患者16个FNH病灶中,平扫显示所有病灶均为略低密度,位于肝包膜下,其中14个可见更低密度瘢痕,从病灶中心向周围呈辐射状或不规则状.肿块实质呈"快进慢出"强化,中心瘢痕及辐射状分隔、假包膜"延迟强化",延迟期整个肿块密度趋于均匀一致.结论 平扫和多期增强螺旋CT扫描能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及血流动力学特点,螺旋CT多期扫描有助于FN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与病理学基础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与病理学基础,提高对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为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与CT扫描资料。结果:CT平扫12例均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灶,边界不清;病灶周围肝内胆管扩张5例;局部肝包膜回缩征象4例。增强扫描:动脉期与静脉期病灶无强化或轻度强化,延迟后病灶内部呈片状、分隔状或均匀强化。病理表现镜下为低分化或未分化腺癌,血管分布稀少,癌巢之间为大量纤维结缔组织。结论: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病理学基础有助于理解CT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