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静脉血栓介入前双源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行CT静脉血管成像和肺动脉血管成像联合扫描(CTVPA)检查并利用软件进行图像处理,2~5天后患者行下肢深静脉造影和肺动脉造影,对27例患者的CT图像和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7例患者血管造影发现肺动脉栓塞25例,下肢深静脉栓塞23例,CT发现肺动脉栓塞25例,下肢深静脉栓塞19例。下肢静脉栓塞CT表现为静脉腔内对比剂充盈缺损。横轴位上显示充盈缺损15例,“靶征”4例,MIP、CPR、VR图像15例显示静脉管腔狭窄和中断,4例表现双轨征。结论:CTV—PA是一种新的扫描模式,可同时完成肺动脉和下肢深静脉成像。两双源CT扫描速度快,扫描范围更大,图像重建更快捷、简便,更适合CTVPA。  相似文献   

2.
16层CT头颈动脉成像优化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头颈部血管成像的最优对比扫描方案及相关参数优选。方法收集80例临床怀疑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扫描方案组(A)和优化方案组(B),每组各40例,所有扫描数据均进行横断面、MPR、M IP、SSD重建,分析各组上腔静脉的强化程度、条状伪影、血流相关伪影和总体成像质量,选择最优的对比剂注射方案。结果 80例受检者均顺利完成CT增强扫描。B组方案的上腔静脉强化程度、条状伪影及总体图像质量均优于其他方案(P<0.05),获得了优质的横断面及三维重建图像,仅在血流相关伪影方面略次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有1例的主动脉强化较差达不到三维重建的要求。结论经肘前静脉以4 m l/s速度同时注射碘浓度为90 g/L对比剂,延迟25~28 s开始扫描是最理想的对比剂注射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的特点。方法:冠状动脉CT成像患者297例,随机分为3组。A组,双时相组,97例,第1时相注射对比剂60~70ml;第2时相注射生理盐水20ml。B组,3时相组,又分B1组及B2组。B1组101例,第1时相注射对比剂40~50ml;第2时相对比剂与生理盐水按6∶4比例混合注射20~30ml;第3时相注射生理盐水20ml。B2组99例,第1时相及第3时相注射方案同B1组,第2时相对比剂与生理盐水混合比例为7∶3,注射20~30ml。注射速率4.5~5.0ml/s。评价内容包括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上腔静脉及右心室伪影、右心室壁及肺动脉显示情况,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组间,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腔静脉及右心室伪影A组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伪影较明显。B1组与B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心室壁评价A组最佳,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2组优于B1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动脉显示A组最佳,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中,B2组肺动脉显示率约63.64%,高于B1组。结论:3种注射方案均可提供良好的冠状动脉图像。双时相注射可较好显示右心室壁及肺动脉,但上腔静脉及右心室伪影较明显。6∶4比例的3时相注射上腔静脉及右心室伪影最小,但右心室壁显示较差,基本不能观察肺动脉。7∶3比例的3时相注射方案上腔静脉及右心室伪影小,可进行右心室评价,但肺动脉显影不可靠。可根据临床需求选择不同的注射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颈部血管CTA检查时,在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求前提下的最佳对比剂注射方案。方法:选取我院行颈部血管CTA检查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32例。A组注射对比剂40 mL,生理盐水20 mL;B组注射对比剂50 mL,生理盐水20 mL;C组注射对比剂60 mL,生理盐水20 mL。每组先行平扫,注射对比剂后再扫描一次,将2次所得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由2名具有2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影像科诊断医师对图像进行主观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颈动脉成像质量、有无上腔静脉伪影干扰及有无颈静脉成像。对主动脉弓处CT值进行客观评价,将主客观评价数据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经Kappa检验,2名医师的评价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0.75)。3组图像质量评分、对比剂静脉伪影情况评价及造影后图像主动脉弓处CT值两两比较,A组与B组、A组与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层螺旋CT颈部血管CTA检查时,注射对比剂50 mL,生理盐水20 mL为最佳对比剂注射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SCT肺动脉成像三期对比剂注射方案对于降低对比剂用量及提高检查成功率的可行性。方法:搜集在我院行肺动脉CTA检查的63例连续患者。将63例患者分成两组(三期组和两期组),三期组(30例)采用优化的对比剂注射方案,第一期注射混合液(对比剂占10%,生理盐水占90%),流率5mL/s,总量25mL;第二期注射对比剂,流率5mL/s,总量0.2~2.5mL/kg体重;第三期注射生理盐水,流率5mL/s,总量20mL。二期组(33例)采用传统对比剂注射方案,第一期注射对比剂20mL,第二期生理盐水30mL,流率均为5.5mL/s。分别测量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干、肺叶动脉、肺段动脉、肺亚段动脉、左右肺动脉分叉层面上腔静脉、主肺静脉及升主动脉的CT值。记录两组患者的对比剂用量。结果:两组患者肺动脉主干、上腔静脉及主动脉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剂平均用量三期组为(10.73±1.72)mL,二期组为20mL,三期组较二期组减少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双期注射方案比较,优化的三期对比剂注射方案可提高肺动脉CTA的检查成功率,同时降低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自然呼吸状态下小剂量对比剂CT肺动脉成像(CTPA)的可行性及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价值.方法:64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行CTPA检查,按随机表分为A、B两组:A组(n=32),自然呼吸状态下扫描,管电压100kV,螺距3.2,对比剂为碘海醇(350 mg I/mL)25 mL;B组(n=32),常规扫描模式,管电压120 kV,螺距2.2,对比剂为碘帕醇(370 mg I/mL).测量各级肺动脉CT值、标准差(SD)、上腔静脉CT值;计算肺动脉主干及双下肺动脉基底支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记录对比剂用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肺动脉各级分支CT值及两下肺动脉基底支SD值、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SD值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肺动脉主干SNR、CNR及左右下肺动脉基底支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上腔静脉CT值[(469.93±196.22) HU]、对比剂用量(25.00mL)明显低于B组[(870.72±426.87)HU、(49.47±7.5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CTDIvol、DLP、ED较B组明显减低[(2.81±3.86) vs (5.65±1.14),P=0.000;(86.25±0.40) vs (163.63±39.00),P=0.000;(1.21±0.18)mSv vs (2.29±0.55)mSv,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检出肺动脉栓塞24例(A组11例,B组13例),两组间阳性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腔静脉线束硬化伪影显示率(A组9例,B组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呼吸状态下小对比剂用量CTPA检查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要求,可减少上腔静脉线束硬化伪影,降低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多层CT联合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 31例患者行CT肺动脉血管造影,其中15例同时行下肢深静脉联合成像,采用16层螺旋CT,1.25mm×16模式采集,注射对比剂120~150ml,注射流率3.5~4.0ml/s,肺动脉延迟20~25s扫描,下肢静脉延迟150~180s扫描。并结合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共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5例16侧,肺栓塞31例51处,其中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同时存在15例。结论 多层螺旋CT肺动脉和下肢静脉联合成像可一次性评价肺动脉和下肢静脉,是肺栓塞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周星  张常青  黄刚  王平  张文文 《放射学实践》2016,(11):1041-1046
目的:探讨光子双源CT Flash模式联合低浓度对比剂在肺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组50例,对比剂注射方案:A组,40mL对比剂+40mL生理盐水,流率4.0 mL/s;B组,40 mL对比剂+40 mL生理盐水,流率4.0 mL/s;C组,40 mL对比剂+40 mL生理盐水,流率4.5 mL/s;D组,40 mL对比剂+40 mL生理盐水,流率5.0 mL/s.A组对比剂采用欧乃派克(350 mg I/mL),B、C、D对比剂采用威视派克(270 mg I/mL).分析比较各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及辐射剂量、碘总量.结果:患者的一般资料及CTDlvol、DLP、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其他三组相比,摄入的碘总量每位患者减少了3200mg.四组间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优良评分病例数最多(40例).4级肺动脉显示率B组98.4%,其他三组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两组5、6级肺动脉显示率高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组各支血管CT值、SNR、CNR高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肺上叶动脉、下叶动脉噪声有差异(P<0.05).A、D两组各支血管CT值均大于250 HU,B组共有37支血管CT值<250 HU,C组病例共有10支血管CT值<250 HU(P<0.05).结论:光子双源CT Flash模式联合低浓度对比剂(270 mg I/mL),注射流率5.0 mL/s的扫描方案在肺动脉血管成像中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同时降低患者的碘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下肢动脉CT成像中2种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对对比剂剂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临床上怀疑下肢动脉疾病行CTA检查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A、B组,对比剂碘普罗胺(350 mg I/mL).A组注射流率4mL/s,对比剂用量1.2 mL/kg.B组第1期5 mL/s注射20 mL,第2期3mL/s注射剩余量;B组对比剂总量=1.2 mL/kg×体质量-4 mL/s×(B方案对比剂注射时间-A方案对比剂注射时间).对2组腹主动脉-髂动脉段、股动脉-腘动脉段、小腿动脉段、足背或足底动脉段4个动脉段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测量4个动脉段CT值,记录2组对比剂剂量.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B组4个动脉段图像质量评分、平均CT值均低于A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对比剂剂量为(89.08士11.45)mL和(72.61士10.3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比剂流率5 mL/s+3 mL/s分期注射可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下肢动脉CTA的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比剂剂量对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疑肺动脉栓塞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扫描,30例使用低剂量(0.7ml/kg)对比剂,30例使用常规剂量对比剂(1.5ml/kg),注射速率均为4.5ml/s.扫描后同时获得肺动脉CTA及肺灌注图像.测量左、右叶肺动脉干及各肺叶动脉增强后的CT值,对比分析两组间增强后的CT值.判断肺灌注图像质量并分级,比较两组的肺灌注图像质量差异.结果: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左、右叶肺动脉干及各肺叶动脉增强后的CT值无明显差异(P>0.05).肺段及亚段肺动脉图像清晰显示.低剂量组肺灌注图像大部分信号均匀(26/30),常规剂量组肺灌注图像大部分信号均匀(24/30).常规剂量组上腔静脉、右心房高密度对比剂所致灌注伪影明显多于低剂量组(48:10).结论: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双能量肺灌注成像的肺动脉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降低对比剂剂量可以减少双能量肺灌注图像的伪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