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彦  杨斌  黄乐  吕玲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8):594-595,610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儿并低三碘甲状腺氨酸(T3)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91例T1DM并DKA患儿(DKA组)及110例单纯T1DM患儿(非DKA组)血清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观察2组T3、T4下降例数及水平,并将DKA组分为轻、中、重3个亚组,观察不同组别中甲状腺激素变化特点。结果 DKA组易发生T3、T4下降,DKA组T3[(0.54±0.51)μg.L-1]、T4[(5.65±2.80)μg.L-1]与非DKA组T3[(1.02±0.38)μg.L-1]、T4[(9.28±2.85)μg.L-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00 1)。中、重度DKA组与非DKA组T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00 1),轻、中、重度DKA组与非DKA组T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00 4,0.000 1)。DKA组与非DKA组T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1DM患儿甲状腺激素检测的结果主要表现为T3降低,部分伴T4降低,其疾病的严重程度与甲状腺激素降低程度一致,T1DM并DKA患儿的T3、T4水平均有明显下降,提示T1DM患儿需重视甲状腺激素的检测,利于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在神经母细胞瘤(NB)中的表达,探讨STAT3 mRNA及HIF-1αmRNA的表达与NB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行手术切除的NB患儿的瘤体组织(研究组)及瘤旁组织(对照组)。其中预后不良型(UFH)20例,预后良好型(FH)10例。应用反转录PCR法,检测STAT3 mRNA、HIF-1αmRNA在瘤体组织及相应的瘤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STAT3 mRNA水平在对照组、FH组和UFH组的表达分别为0.114±0.002、0.267±0.073、0.529±0.32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00,P=0.001);HIF-1αmRNA水平在对照组、FH组和UFH组的表达分别为0.519±0.251、0.673±0.124、0.779±0.14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82,P=0.001)。且FH组和UFH组STAT3 mRNA和HIF-1αmRNA表达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FH组与UFH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a<0.05)。研究组STAT3 mRNA、HIF-1α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530±0.051、0.489±0.032,二者表达呈正相关(r=0.497,P<0.05)。结论 STAT3与HIF-1α在NB中过量表达,NB患者预后较差,STAT3与HIF-1α可相互作用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PCR技术可检测NB中STAT3 mRNA及HIF-1αmRNA表达水平,判断其生物学行为,用于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缺氧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收集非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6例、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2例,体外循环前留取右心耳组织,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 检测右心耳组织中HIF-1α mRNA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右心耳组织中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 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组织HIF-1α mRNA相对表达量与非青紫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组织HIF-1α蛋白表达量与非青紫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慢性缺氧上调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组织HIF-1α蛋白表达,该作用可能参与介导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慢性缺氧适应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缺氧不同时间后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于厌氧培养箱中缺氧0、2、4、8 h,用Western blot及real time PCR检测缺氧不同时间后神经元HIF-1α及V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常氧培养的神经元中几乎不表达HIF-1α,VEGF表达较低;缺氧2 h后,神经元中HIF-1α及VEGF 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缺氧4 h后两者mRNA及蛋白表达最高;缺氧8 h后表达降低。结论缺氧增加神经元中HIF-1α及VEGF的表达,随着缺氧时间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儿童1型糖尿病(T1DM)及酮症酸中毒(DK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152例住院患儿,其中52例为首次发病的T1DM患儿,包括酮症酸中毒(DKA组)21例,以及非酮症酸中毒(非DKA组)31例,其余100例为非T1DM组。检测并比较三组患儿的血清25-(OH)D水平,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儿童T1DM及DKA的相关性。结果 DKA组患儿的血清25-(OH)D平均为(53.6±27.8)nmol/L,显著低于非DKA组的(69.7±27.9)nmol/L和非T1DM组的(81.8±28.3)nmol/L(P<0.05);非DKA组患儿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非T1DM组(P<0.05)。结论 T1DM患儿的血清25-(OH)D水平低,尤以DKA患儿最为明显,维生素D在儿童T1DM发病中的潜在保护效应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缺氧不同时间后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 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于厌氧培养箱中缺氧0、2、4、8 h,用Western blot及real time PCR检测缺氧不同时间后神经元HIF-1α及V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常氧培养的神经元中几乎不表达HIF-1α,VEGF表达较低;缺氧2 h后,神经元中HIF-1α及VEGF 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缺氧4 h后两者mRNA及蛋白表达最高;缺氧8 h后表达降低.结论 缺氧增加神经元中HIF-1α及VEGF的表达,随着缺氧时间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时铁离子螯合剂(DFO)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调节作用,以期寻找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策略。方法以生后10日龄SD大鼠为研究对象,制作HIBD动物模型,并经腹腔内注射DFO及生理盐水(NS)干预。应用Western blot分析检测HIF-1α蛋白表达,RT-PCR检测HIF-1αmRNA表达水平。结果缺氧缺血组HIF-1α蛋白4h即明显增多,8h达高峰,24h开始下降。NS干预组与缺氧缺血组有相同的变化。而DFO干预组则4h达高峰,8h及24h仍在较高水平,与缺氧缺血组比较,各时间点HIF-1α蛋白表达均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各损伤时间点HIF-1α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增高(P<0.05)。缺氧缺血组与DFO干预组比较,各时间点HIF-1α mRNA表达均有增加。结论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DFO可上调HIF-1α的蛋白及mRNA表达,使HIF-1α蛋白表达高峰时间提前且持续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初发1型糖尿病(T1DM)患儿伴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严重程度与甲状腺功能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内分泌遗传代谢科收治的167例初发T1DM患儿临床资料,比较T1DM患儿中非DKA,轻度、中度、重度DKA四组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甲状腺功能状态差异,分析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167例初发T1DM患儿中,男81例、女86例,中位年龄6.5(4.0~9.9)岁,中位病程14.0(7.0~28.0)d,非DKA组104例、轻度DKA组20例、中度DKA组16例、重度DKA组27例。各DKA组(FT3)、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pH值及HCO-3显著低于非DKA组,而阴离子间隙(AG)、血糖水平显著高于非DKA组;重度DKA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67例初发T1DM儿童中,甲状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儿体内维生素A的代谢情况及维生素A对T1DM患儿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32例T1DM患儿,并以28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微量荧光法检测血清维生素A水平,化学发光法、激光散射比浊法分别测定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无菌条件下获取T1DM患儿以及对照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1DM患儿的PBMC分为维生素A干预组及未干预组2份,均体外培养48h,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水平变化。结果 T1DM患儿的血清维生素A水平、血清C-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bA1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1DM患儿血清维生素A水平与空腹血清C-肽水平呈正相关(r=0.356,P<0.05),与HbA1C呈负相关(r=–0.394,P<0.05)。体外培养,T1DM患儿的PBMC产生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IFN-γ/IL-4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T1DM患儿的PBMC经维生素A干预,产生IFN-γ水平明显低于未干预组(P<0.01),IFN-γ/IL-4比值也明显低于未干预组(P<0.01)。结论维生素A干预可能改善T1DM患儿的Th1/Th2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初发1型糖尿病患儿酮症酸中毒(DKA)的发生情况。方法以224例初发1型糖尿病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DKA组和未合并DKA组,各112例。DKA组患儿根据年龄分为≥5岁组(65例)和5岁组(47例),并根据酸中毒情况分为轻度(26例)、中度(29例)、重度(57例)3组。分析DKA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年龄DKA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结果 224例初发1型糖尿病患儿中最常见的症状为多饮(86.2%)、多尿(78.6%)及体重下降(57.1%)。与未合并DKA患儿比较,DKA组5岁、低收入、父母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所占的比例均较高,随机血糖、Hb A1C水平较高,pH、HCO_3~-及C肽水平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岁组与5岁组的轻、中、重度DKA所占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5岁组相比,≥5岁组DKA患儿的症状持续时间较长,随机血糖较低,HbA1C、C肽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型糖尿病患儿DKA发生率高,DKA的发生与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及家庭收入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在儿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交感神经纤维病变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1型糖尿病(T1DM)儿童和30例健康儿童四肢分别进行电刺激SSR检测,测量每个肢体的平均起始潜伏期和峰-峰波幅,并比较2组各肢体的SSR起始潜伏期及峰-峰波幅差异。同时对T1DM组儿童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CV)的检测,并对NCV检测异常率与SSR检测异常率进行比较。另外,还对有酮症酸中毒(DKA)史和无DKA史的2组患儿SSR检测异常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T1DM组患儿各肢体SSR起始潜伏期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延长(Pa<0.05)。健康对照组30例四肢均可引出SSR波形,T1DM组31例患儿四肢均可引出SSR波形;4例患儿至少有一肢不能引出SSR波形(11.4%),其中2例患儿四肢均未引出SSR波形(5.7%);21例(60%)患儿至少有一肢SSR缺失或起始潜伏期异常,其中15例(71.4%)有DKA史,高于无DKA患儿异常检出率(6例,42.9%),但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DM组患儿NCV检测异常10例(28.6%),较SSR起始潜伏期的检出异常率低,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R检测可早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交感神经小纤维病变,较NCV敏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1型糖尿病(T1DM)患儿的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和胰岛素用量的因素.方法 本院内分泌科2003-2008年收治的T1DM患儿68例.对其进行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将其分为初诊组和复诊组、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并酮症酸中毒(DKA)和非DKA组,观察影响使用胰岛素泵治疗效果的因素,在年龄、初诊、感染和并DKA等情况下胰岛素泵的使用情况.结果 68例患儿均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血糖达标天数为(4.37±1.60) d,达标时胰岛素用量为(1.22±0.34) U/(kg·d);初诊组和复诊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a>0.05);非感染组达标时间明显均较感染组、并DKA组短(Pa<0.05);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并DKA组基础胰岛素用量大(Pa<0.01),小年龄组胰岛素输注管堵塞和发生低血糖例次明显多于大年龄组儿童.结论 胰岛素泵的使用在T1DM患儿存在着差别,小年龄组胰岛素泵使用要慎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T1DM)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的危险因素,并建立DKA风险预测模型,以期降低该类患儿DKA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生存质量。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217例T1DM患儿,其中169例发生DKA患儿为DKA组,48例未发生DKA患儿为非DKA组。分析T1DM患儿发生DKA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T1DM患儿发生DKA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结果 217例T1DM患儿中DKA发生率为77.9%(169/2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1DM患儿入院随机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高(hemoglobin A1c, HbA1c)、血酮高、甘油三酯高与发生DKA密切相关(分别OR=1.156、3.203×1015、20.131、9.519,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C-统计量为0.95,列线图模型预测T1DM患儿发生DKA的风险与实际发生DKA的风险平均绝对误差为0.004,说明模型整体预测能力较好。结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L-6/STAT3信号活化在儿童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失衡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ITP患儿30例,同年龄健康对照组30例。ELISA法检测其血浆IL-6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CD4+T淋巴细胞RORγt mRNA、FOXP3 mRNA、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OCS)1 mRNA、SOCS3 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CD4+IL-17A+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T淋巴细胞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平均荧光强度(MFI);甲基化特异性定量PCR检测CD4+T淋巴细胞SOCS1基因外显子2、SOCS3基因5’端非翻译区(5’-UTR)3个可能的STAT3结合位点CpG岛甲基化水平。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TP组患儿CD4+IL-17A+T淋巴细胞比例及RORγt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a<0.05),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比例及FOXP3 mRNA表达显著降低(Pa<0.05),Th17/Treg比值明显升高(P<0.05);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TP组患儿IL-6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且pSTAT3 MFI值亦明显增高(P<0.05);3.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TP组患儿CD4+T淋巴细胞SOCS1和SOCS3 mRNA水平显著增加(Pa<0.05),与其Th17/Treg比值均呈负相关(r=-0.63、-0.70,Pa<0.05);健康对照组SOCS1基因外显子2、SOCS3基因5’-UTR区第3个STAT3结合位点的CpG岛完全去甲基化,急性ITP患儿呈低甲基化状态(Pa<0.05),其去甲基化水平与表达呈正相关(r=0.76、0.65,Pa<0.05)。各组SOCS3基因5’-UTR区第1、2个STAT3结合位点CpG岛均处于完全去甲基化状态(Pa>0.05)。结论 SOCS1和SOCS3基因低甲基化所致IL-6/STAT3信号异常活化可能是急性ITP患者Th17/Treg细胞失衡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1型糖尿病(T1DM)患儿应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与每日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DI)治疗对血糖控制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收集91例应用CSII方式治疗1年以上T1DM患儿的临床资料,评估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再发生情况,通过与75例应用MDI治疗的T1DM患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铁离子螯合剂(DFO)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10日龄SD大鼠48只为研究对象,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HI)组、DFO干预组和9 g·L-1盐水对照组,每组分为缺氧后 4 h、8 h及24 h 3个亚组,参照Rice模型制作HIBD动物模型,并经腹腔内注射DFO及9 g· L-1盐水干预.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分析其HIF-1α、Akt及p-Akt蛋白表达.RT-PCR检测分析HIF-1α mRNA表达.结果 HI组HIF-1α蛋白4 h 即明显增多,8 h达高峰,24 h开始下降,9 g·L-1盐水对照组与HI组有相同变化.而DFO干预组4 h达高峰,8 h及24 h仍在较高水平,与HI组比较各时间点HIF-1α蛋白表达均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DFO干预组和HI组各时间点HIF-1α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均增高(Pa<0.05).HI组与DFO干预组各时间点Akt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2组p-Akt蛋白表达有相同趋势,缺氧 4 h HI组与DFO干预组p-Akt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然而与HI组比较,DFO组HIF-1α mRNA表达均有增加.结论 在新生鼠HIBD时,DFO可上调HIF-1α蛋白及mRNA表达,使HIF-1α蛋白表达高峰时间提前,且持续时间延长,在此过程中PI3K/Akt信号通路未参与DFO对HIF-1α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4-羟基-2, 2, 6, 6-四甲基哌啶(Tempol)对低体积分数给氧干预下间歇缺氧早产大鼠肺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肺发育的影响。方法建立给氧间歇缺氧模型。于孕21 d估计胎鼠临产剖宫取鼠, 存活早产大鼠19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空气对照+盐水组、空气对照+Tempol组、恒定给氧+盐水组、恒定给氧+Tempol组、给氧间歇缺氧+盐水组、给氧间歇缺氧+Tempol组, 每组32只。于出生7、14、21 d, 每组各取8只采用化学分析法检测早产大鼠肺组织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HIF-1α和VEGF的mRNA和蛋白水平;每组另取8只21 d大鼠行肺功能检测。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给氧间歇缺氧+盐水组较恒定给氧+盐水组早产鼠出现轻度肺间隔增厚, MDA增加, TAOC下降, VEGF、HIF-1α mRNA和蛋白表达上升, 肺功能指数下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氧间歇缺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与过敏性紫癜(HSP)肾脏损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1年4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的HSP患儿70例,并按有无肾脏损害将其分为非紫癜性肾炎(HSPN)组和HSPN组。另选体检健康的50例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PAF-AH mRNA表达,同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PAF-A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变化。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HSPN组PAF-AH mRNA及蛋白表达、VEGF及HSP70表达均较非HSPN组及健康对照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非HSPN组PAF-AH蛋白表达、VEGF及HSP70表达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2.HSPN组PAF-AH与VEGF蛋白表达及HSP70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Pa<0.01)。结论 PAF-AH参与了HSP的发病过程,并且PAF-AH水平与肾脏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真核生物始动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在哮喘小鼠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40只SPF级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布地奈德干预组及m 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干预组,每组10只。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各干预组分别在激发前30 min给予雷帕霉素3 mg/kg腹腔注射或布地奈德混悬液1 mg雾化吸入,对照组和哮喘组以生理盐水代替。于末次激发24 h后处死小鼠,收集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ELISA法测定HIF-1α、VEGF水平;取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磷酸化的m TOR及4EBP1(p-m TOR及p-4EBP1)蛋白表达水平。Pearson法分析p-m TOR、p-4EBP1、HIF-1α、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气管及其周围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分泌物增多;BALF中HIF-1α、VEGF水平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p-m TOR、p-4EBP1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哮喘组相比,各干预组气道炎症浸润明显减轻,分泌物减少;BALF中HIF-1α、VEGF水平明显下降(P0.01);肺组织p-m TOR、p-4EBP1表达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及两干预组间相比上述指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小鼠p-m TOR、p-4EBP1、HIF-1α、VEGF表达水平两两互呈正相关(P0.05),而对照组及两干预组各指标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哮喘发生时p-m TOR、p-4EBP1、HIF-1α、VEGF可能协同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雷帕霉素能阻断这一过程,可能作为治疗哮喘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0.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缺氧缺血皮质神经元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及其mRNA在体外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缺氧和(或)缺血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培养16~18 d胎鼠皮质神经元,建立体外神经元缺氧缺血(HI)、单纯缺氧、单纯缺血模型。在缺氧和(或)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采取免疫细胞化学、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皮质神经元HIF-1α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常氧下神经元HIF-1α蛋白有微弱表达,在缺氧和(或)缺血处理后,其表达明显增高,HI再灌注4~8 h后HIF-1α蛋白表达最高,与其他时间点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a=0),12 h后开始下降;且HI组HIF-1α蛋白较单纯缺氧和单纯缺血组表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HIF-1αmRNA表达在HI后即达到高峰,2 h后渐下降,在8 h呈低水平表达。结论HIF-1α在缺氧和(或)缺血后的皮质神经元表达的差异具有一定时间规律性,提示对HI神经元进行HIF-1α基因治疗可能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