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双侧隐睾生殖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SD雄性幼鼠于日龄22d制备双侧隐睾模型(模型组)后开始隔日肌注HCG20U,共7次。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日龄35、60d时处死取睾丸,采用生物素-dUTP/酶标亲和素(TUNEL)法检测生殖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模型组双侧隐睾睾丸凋亡指数(AI)高于假手术组。35d假手术HCG治疗组AI高于假手术HCG未治疗组(P<0.05)。60d各HCG治疗组睾丸的AI高于相应HCG未治疗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隐睾时睾丸生殖细胞凋亡增加;HCG可增加生殖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单侧隐睾大鼠睾丸生殖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单侧隐睾组和假手术组,各20只,于日龄21d制备单侧隐睾模型。单侧隐睾组和假手术组各又分为HCG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日龄22d时HCG治疗组开始肌肉注射HCG20U,隔日1次,共7次。日龄35、60d时处死大鼠,取其睾丸,采用生物素-dUTP/酶标亲和素法(TUNEL法)检测其生殖细胞凋亡水平。结果单侧隐睾组隐睾睾丸生殖细胞凋亡指数(AI)高于假手术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侧隐睾各组对侧睾丸生殖细胞AI高于假手术未治疗组(P〉0.05)。假手术和单侧隐睾模型HCG治疗组阴囊内睾丸生殖细胞AI高于相应未治疗组,且35d假手术组治疗组与未治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d单侧隐睾HCG治疗组大鼠隐睾侧睾丸生殖细胞AI高于相应未治疗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侧隐睾时不仅患侧睾丸生殖细胞凋亡增加,而且隐睾对侧阴囊内睾丸生殖细胞凋亡也增加;HCG的应用可加重睾丸生殖细胞凋亡,且停用后仍存在着一些不可逆的病理损害,故临床应用HCG要慎再,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内分泌型双侧隐睾大鼠模型,通过手术复位睾丸,检测、对比应用不同缝线固定睾丸对隐睾模型大鼠生精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孕SD大鼠10只,自然分娩产仔鼠,随机选取新生雄性仔鼠40只为正常对照组,并选取80只为双侧隐睾模型组。双侧隐睾模型组大鼠从出生第3天起皮下注射17-β雌二醇,第26天观察双侧睾丸均未降入阴囊内为隐睾模型制作成功。将双侧隐睾大鼠随机分为1号丝线手术组(采用1号丝线固定睾丸)和6-0可吸收线手术组(采用6-0可吸收线固定睾丸),各40只。于日龄45 d、56 d时采集血清后处死。采用ELISA间接法测定其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水平。睾丸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曲细精管生育力指数(TFI)、平均曲细精管直径(MTD)。结果 1号丝线手术组隐睾大鼠45 d、56 d时TFI、MTD水平均低于6-0可吸收线手术组(Pa<0.05);45 d、56 d时1号丝线手术组大鼠血清AsAb IgG、IgA、IgM水平均显著高于6-0可吸收线手术组(Pa<0.01)。结论采用6-0可吸收线固定睾丸可以减少AsAb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不同日龄隐睾复位大鼠睾丸组织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13龄隐睾复位大鼠睾丸组织结构的变化.方法 72只21 d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单侧隐睾组、双侧隐睾组、假手术对照组各24只.建立单、双侧隐睾动物模型.2周后行隐睾大鼠睾丸下降固定术,于日龄40、60 d处死取睾丸,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精曲小管生育力指数(TFI)和平均精曲小管直径(MTD);生物素-dUTP/酶标亲和素法(TUNEL法)检测睾丸生殖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隐睾侧睾丸MTD、TFI显著低于阴囊内睾丸,而隐睾生殖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增高于阴囊内睾丸(P<0.05);单侧隐睾组阴囊内睾丸TFI低于相应日龄的假手术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40 d时单侧隐睾组隐睾侧睾丸生殖细胞AI较双侧隐睾组低(P<0.05),日龄60 d,各组隐睾侧睾丸AI较40 d时明显降低(P<0.05),但单侧隐睾和双侧隐睾A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实验隐睾复位大鼠睾丸AI升高,同时单侧隐睾鼠对侧睾丸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随着复位时间的延长,隐睾组织的病理损害有恢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鼠隐睾、隐睾下降固定对生殖细胞发育、凋亡的影响。方法  6 8支SD雄性大鼠 ,分为三组 :隐睾组 (5 2 ) ;隐睾下降固定组 (8)及对照组 (8)。于日龄 2 2d时复制单侧隐睾模型 ,一部分于单侧隐睾模型术后 14d复制隐睾下降固定模型。采用生物素 dUTP/酶标亲和素测定法检测睾丸生殖细胞凋亡。结果  1.单侧隐睾模型术后第 13d内隐睾侧睾丸生殖细胞凋亡指数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从术后第 4天起 ,与自身对侧正常睾丸 (4.8± 0 .9) %相比 ,隐睾侧睾丸 (11.2±3.6 ) %发生凋亡的生殖细胞数显著增加 (P <0 .0 1)。 2 .与隐睾组 (47.5± 8.6 ) %相比 ,隐睾下降固定组 (6 .2± 1.8) %发生凋亡的生殖细胞数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1.大鼠隐睾模型建立术后13d内隐睾侧睾丸生殖细胞凋亡指数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2 .在日龄 36d时隐睾下降固定能使大鼠隐睾恢复正常的生精功能 ;3.隐睾患儿应及早施行睾丸下降固定术 ,可以恢复其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6.
单侧隐睾对侧睾丸损害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神经分子水平方面探讨单侧隐睾鼠对侧睾丸损害的机制。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A组)、隐睾组(B组)、隐睾加生殖股神经(GFN)切断组(C组)。每组各10只。免疫组化技术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阳性细胞的神经分布;生物素-dUTP/酶标亲和素测定法检测睾丸生殖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Sertoli细胞的超微结构;化学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A组睾丸中含有大量CGRP的神经细胞。术后90d,与A组比较,B组对侧睾丸CGRP明显降低,MDA升高,细胞凋亡增加(P<0.01),Sertoli细胞有缺血性改变。C组的这种损害减轻(P<0.01)。结论 单侧隐睾鼠对侧睾丸的损害是通过隐睾GFN传入到交感神经,反射性引起对侧睾丸CGRP降低,睾丸缺血缺氧,氧自由基升高,生殖细胞凋亡增加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青春期前隐睾患儿手术前后抗精子抗体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青春期前隐睾患儿手术前后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探讨AsAb与睾丸位置、手术、单/双侧和伴输精管/附睾畸形等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隐睾患儿,50例,取腹股沟斜疝患儿和腹股沟区正常儿童各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抽取患儿术前及术后6个月血清,采用AsAb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其血清AsAb IgG、IgM水平。结果隐睾组术前及行睾丸下降固定术后AsAb的阳性率分别明显高于腹股沟斜疝组术前及术后和健康对照组(Pa〈0.01)。睾丸下降固定术、单/双侧隐睾、术前睾丸位置及伴输精管和(或)附睾畸形均与AsAb无显著相关(Pa〉0.05)。结论青春期前隐睾患儿血清AsAb阳性率显著升高,与手术、术前睾丸位置、单/双侧隐睾及是否伴输精管/附睾畸形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8.
单侧隐睾大鼠对侧睾丸组织中SCF/c-kit基因表达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单侧隐睾大鼠对侧睾丸病理变化及SCF/c-kit基因表达,探讨单侧隐睾致对侧睾丸损害的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复制单侧(左侧)腹腔隐睾模型.3个月后分别取两组右侧睾丸组织进行real-time 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干细胞生长因子(SCF)和其受体c-kit基因及其蛋白表达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所有动物均存活,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对侧睾丸明显缩小,光镜下观察其曲细精管发生退化,生精上皮变薄,管腔较空,生殖细胞明显减少,细胞凋亡增加.两组凋亡指数分别为14.4±0.63和4.45±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实时定量PT-PCR检测SCF、c-kit基因mRNA含量,实验组对侧睾丸明显降低,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SCF及c-kit蛋白表达含量,实验组对侧睾丸同样明显降低,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各级生精细胞膜均有c-kit表达,SCF主要表达于支持细胞膜表面,但实验组两者的表达均较对照组减弱.相关性检验SCF与AI相关系数r=-0.941,P<0.01;c-kit与AI相关系数r=-0.908,P<0.01;SCF与c-kit相关系数r=0.956,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侧隐睾可致对侧睾丸SCF/c-kit基因表达减弱,生精细胞凋亡增加引起不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青春前期大鼠睾丸单侧扭转复位后对双侧睾丸氧自由基的远期影响,探讨生脉注射液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 5周龄健康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生脉注射液组)、对照组(9 g.L-1盐水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左侧睾丸扭转复位模型,假手术组游离睾丸,不予扭转。于术后7周取各组大鼠双侧睾丸,分别测定大鼠睾丸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双侧睾丸中SOD活性升高,NOS活性和MDA水平下降(Pa<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实验组大鼠双侧睾丸组织中SOD活性下降,NOS活性和MDA水平升高(Pa<0.05)。结论生脉注射液可提高大鼠睾丸组织中的SOD活性,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MDA对细胞膜的损伤,对睾丸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补充钙、磷后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低出生体质量儿(LBWI)的生化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8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共173例,分成对照组、肠外营养单纯补钙组、肠外营养联合补钙+磷组。分别于出生1 h、7 d、14 d检测血清钙、磷、ALP、甲状旁腺素(PTH)水平,7 d、14 d检测尿钙、尿磷水平。结果 1.早产VLBWI补钙组和补钙+磷组出生7 d、14 d血钙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a<0.01)。补钙+磷组出生7 d血磷水平均较对照组、补钙组显著增高(Pa<0.01);出生14 d各组血磷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补钙+磷组出生7 d、14 d血ALP水平均较对照组、补钙组显著降低(Pa<0.01)。补钙组和补钙+磷组出生7 d血PTH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a<0.05),补钙+磷组出生14 d PTH水平较对照组、补钙组显著降低(Pa<0.01)。出生7 d、14 d各组尿钙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而补钙+磷组出生7 d、14 d尿磷水平较对照组、补钙组显著增高(Pa<0.01)。2.早产LBWI补钙+磷组出生7 d血钙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出生14 d血钙水平补钙组和补钙+磷组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a<0.01)。出生7 d、14 d各组血磷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补钙+磷组出生14 d血ALP水平均较对照组、补钙组显著降低(Pa<0.01)。补钙+磷组出生7 d、14 d尿磷水平较对照组、补钙组显著降低(Pa<0.01)。补钙组和补钙+磷组出生7 d、14 d尿钙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a<0.01)。而补钙+磷组出生7 d、14 d尿磷水平均较对照组、补钙组显著增高(Pa<0.01)。结论联合补钙、磷使早产儿血磷水平更高,血ALP水平更低,血PTH升高趋势减缓。联合补钙、磷使早产儿尿钙水平较单纯补钙降低;尿磷水平更高,在早产VLBWI中更明显。联合补钙、磷可能对早产儿骨代谢生化水平有更好影响,在VLBWI中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