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因survivin、cyclin D1的表达与儿童急性白血病(AL)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对42例初发或复发AL患儿和13例完全缓解AL(AL-CR)患儿及15例非恶性疾病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基因survivin、cyclinD1表达的检测。结果①AL组survivin、cyclinD1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78.6%和42.9%,高于AL-CR组和对照组(P〈0.01);完全缓解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组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复发组cyclin D1 mRNA阳性率明显高于初发组。②儿童AL初发者survivin与cyclin D1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cyclin D1 mRNA阳性者缓解率低。结论儿童AL中存在survivin、cyclin D1异常表达,两者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yclin D1高表达者可降低AL的化疗敏感性,cyclin D1对AL有判断疗效和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不同阶段、不同类型患儿血型糖蛋白C(GYPC)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治疗反应和免疫分型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5年1月至2005年11月哈尔滨市儿童医院血液科、哈尔滨医科大学一院儿科及哈尔滨市血液肿瘤研究所儿科住院的ALL患儿.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ALL初治患儿、缓解患儿、难治患儿、复发患儿及正常对照儿童GYPC基因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初治患儿的免疫表型,观察GYPC基因与免疫表型的关系.结果 (1)初治患儿GYPC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完全缓解组(P<0.01);完全缓解后GYPC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患儿GYPC表达水平不仅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完全缓解组(P<0.01),也高于初治组(P<0.01);(2)38例初治患儿GYPC阳性24例,GYPC阴性14例,GYPC阳性患儿的完全缓解率与GYPC阴性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5.0%、92.9%,P>0.05),但完全缓解患儿治疗前GYPC表达水平低于未缓解患儿(P<0.05);(3)38例初治患儿中25例为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10例为T系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T-ALL的GYPC阳性率高于B-ALL(分别为90.0%、48.0%,P<0.05),且T-ALL的GYPC表达水平高于B-ALL(P<0.05).结论 GYPC的表达水平随儿童ALL的病情发展而变化,GYPC可以作为监测病情、判断疗效、预测复发、评估预后的一个新指标;GYPC高表达可能是儿童ALL的不利因素,GYPC高表达者疗效差,易复发;GYPC表达水平与免疫分型具有相关性,GYPC在T-ALL具有高表达,可能是T-ALL的缓解率低、预后差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BMI-1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BMI-l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7月1日-2009年4月30日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郑州市其他医院的初诊急性白血病患儿标本46例,对照组标本30例。实验经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其外周血BMI-1 mRNA表达水平,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BMI-l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粒细胞性白血病中该基因部分表达或弱表达,而各型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均有表达,且高于粒细胞性白血病(P<0.05);3.联合化疗未缓解组其表达水平高于缓解组,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后均未检测到BMI-1 mRNA;4.初治组、复发组与完全缓解组比较,前二者BMI-1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后者(P<0.05);初治组、复发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I-1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表达增高,完全缓解者该基因表达水平趋于正常,提示BMI-1基因可能参与急性白血病的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糖皮质激素预试验的临床意义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30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预试验治疗7d,根据第8天外周血幼稚细胞动态变化分为激素敏感组(PGR组)263例及激素不敏感组(PPR组)46例,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结果 PGR组与PPR组初诊白细胞计数分别为30.97×109/L及86.30×109/L,PGR组低于PPR组(P<0.01).B系白血病患儿激素敏感率高于T系患儿,分别为86.6%及60.0% (P <0.05).初诊高危、中位、标危组对激素敏感率分别为51.4%、82.7%、93.7%,不同的初诊危险度对激素敏感性各不相同(P <0.0125);两组间染色体表达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R-ABL融合基因阳性者更易对激素不敏感(P<0.05),而MLL、TEL-AML1、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5天(D15)、第33天(D33)复查骨髓,PGR组缓解率为60.5%、94.6%,PPR组缓解率为32.6%、73.3%,PGR组均高于PPR组(P均<0.01);D33、第12周(W12)检查微小残留病(MRD)水平,达10-4者PGR组为75.9%、85.0%,PPR组为44.7%、66.7%,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33:P<0.01,W12:P<0.05).随访结果:达持续缓解(CCR)者PGR组215例,PPR组28例,PGR组CCR率明显高于PPR组(P<0.01).结论 糖皮质激素预试验与多项临床特征及疗效相关,是评估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白血病(AL)骨髓单个核细胞内IL-3、GM-CSF、TNFα和TGFβ1的表达与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与病理变化的关系,并观察上述细胞因子在治疗过程中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43例AL患儿在诱导缓解化疗前、化疗后、缓解及复发时骨髓,提取单个核细胞,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细胞内上述细胞因子的表达,同期还以32例非AL患儿骨髓作对照研究.结果 无论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还是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化疗前骨髓单个核细胞内IL-3和GM-CSF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TNFα和TGFβ1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1).化疗后缓解患儿IL-3和GM-CSF的表达与化疗前比较均有所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NFα和TGFβ1的表达与化疗前比较均有所上升(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未缓解和复发患儿IL-3和GM-CSF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TNFα和TGFβ1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A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内IL-3和GM-CSF的表达较多,TNFα和TGFβ1的表达较少,与骨髓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所产生的病理变化有关.在治疗儿童AL时,骨髓单个核细胞内IL-3、GM-CSF、TNFα和TGFβ1可作为病情转归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恶性淋巴瘤Ⅳ期患儿骨髓Id4基因甲基化情况,以探讨其在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将42例确诊为恶性淋巴瘤Ⅳ期[包括霍奇金病(HD),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儿治疗前、化疗前期、化疗中期、化疗后期、临床缓解以及复发病例的骨髓标本作为研究组,非血液肿瘤患儿20例骨髓作为对照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分别检测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骨髓细胞中Id4基因的甲基化状态,RT-PCR检测研究组与对照组Id4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MS-PCR检测结果:治疗前27例出现完全性和部分甲基化条带,甲基化阳性率为64.3%(27/42例).对照组均呈非甲基化状态,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动态观察研究组27例(NHL 21例,HD 6例),NHL化疗前期15例出现Id4基因甲基化条带,阳性率为55.6%(15/27例);化疗中期阳性率51.9%(14/27例);化疗后期阳性率48.1%(13/27例);临床缓解9例,有4例检出,阳性率为44.4%(4/9例).复发2例,甲基化状态消失后又重新出现.治疗前与化疗前、化疗中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化疗后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型间甲基化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T-PCR检测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凡有Id4基因甲基化病例均无mRNA表达,对照组全部有表达.结论 在儿童恶性淋巴瘤Id4基因呈特异性高甲基化状态导致该基因表达沉默,这与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随着化疗病情的变化,Id4基因高甲基化状态也随之变化.因此,Id4基因甲基化状态有可能作为恶性淋巴瘤患儿早期发现、疗效判断和微小残留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IL-10启动子区-592C/A多态性及其对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哮喘患儿及健康儿童各92例.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法检测IL-10基因-592C/A多态性,分别计算2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ELISA法测定哮喘组患儿发作期、缓解期及健康儿童血清IL-10水平,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不同基因型个体血清IL-10水平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以及q检验.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哮喘组患儿IL-10基因-592C/A多态性分布具有明显差异,哮喘组AA基因型频率(56.5%)和A等位基因频率(73.9%)均较健康对照组(34.8%、58.7%)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9.32,P <0.01;x2=8.87,P<0.005).携带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的儿童与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个体相比发生哮喘的相对风险分别增加3.25倍(95% CI:1.28~8.28)和1.99倍(95% CI:1.28 ~3.08).哮喘患儿血清IL-10水平在发作期以及缓解期均较健康对照组儿童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A基因型个体较CC基因型个体IL-10表达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哮喘儿童IL-10基因-592C/A多态性与健康儿童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多态性影响血清IL-10水平,AA基因型个体IL-10表达水平低,A等位基因可能是儿童哮喘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患儿血液中p73基因的转录表达、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二者之间关系。方法:收集45例肾母细胞瘤患儿为病例组,以健康体检或因其他原因就诊的性别、年龄匹配的15例(排除肿瘤等恶性疾病)儿童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儿童外周血,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甲基化特异性PCR (MSP)法检测p73基因转录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并分析病例组中p73基因的表达及甲基化与临床资料的关系,及p73基因的甲基化对其转录表达的影响。结果:病例组中p73 mRNA的相对表达量(3.2±0.9)高于对照组(1.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p73基因甲基化阳性率(20%)低于对照组 (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中甲基化p7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大于非甲基化p73 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1),且大于对照组中甲基化p73 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1);非甲基化p7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0)。结论:肾母细胞瘤外周血中p73基因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是其基因表达调节方式之一,并与肾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发生甲基化的p73基因在肾母细胞瘤中有可能充当癌基因的角色,转录水平的过度表达与其甲基化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9.
p73基因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73基因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31例ALL、10例ALL缓解(CR)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p73 mRNA检测,并进行p73表达与临床特征的相关分析;10例非肿瘤患儿为对照组。结果31例初发ALL p73 mRNA表达阳性率为64.5%,强度为0.316;10例ALL-CR组阳性率90.0%,强度0.641;10例对照组患儿均表达p73 mRNA,强度0.685。CR组和对照组阳性表达率和相对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ALL组(P0.05),CR组和对照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73阴性表达与高危年龄(≥10岁)、外周血高白细胞数(≥50×109/L)、T细胞型、高危临床分型、早期诱导缓解治疗反应差等临床特征相关(P0.05),与性别、FAB分型无关(P0.05)。结论儿童ALL患者p73 mRNA的表达率较低,p73 mRNA的阴性表达可能与儿童ALL的发生发展有关;儿童ALL p73基因阴性表达者可能预后不良;p73基因检测对儿童ALL临床治疗、估计预后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D4+CD25+FoxP3+Treg细胞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SMPP)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5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SMPP组)、75例非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Non-SMPP组)及40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急性期及恢复期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急性期SMPP组CD4+CD25+FoxP3+Treg表达低于Non-SMPP组(0.87±0.66% vs.1.17±0.70%,P<0.05)及对照组(0.87 +0.66% vs.3.88±2.00%,P<0.01).Non-SMPP组CD4+CD25+FoxP3+Treg表达低于对照组(1.17 +0.70% vs.3.88±2.00%,P<0.01).恢复期SMPP组CD4+CD25+FoxP3+淋巴细胞比例较Non-SMPP组降低(1.66±0.85% vs.3.61±1.45%,P<0.01).恢复期SMPP组CD4+CD25+ FoxP3+淋巴细胞比例较急性期升高(1.66±0.85% vs.0.87±0.66%,P<0.01),恢复期Non-SMPP组CD4+CD25+FoxP3+淋巴细胞比例较急性期亦升高(3.61±1.45% vs.1.17±0.70%,P<0.01).结论 CD4+CD25+FoxP3+Treg在SMPP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低表达CD4+CD25+FoxP3+Treg的患儿可能在感染MP后患SMPP的易患性增加,同时影响SMPP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同源盒基因HOXA9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46例不同时期AL患儿HOXA9 mRNA的表达水平,以1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作为对照。结果:46例AL患儿(52份骨髓标本)HOXA9基因阳性表达率为63%,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组阳性表达率(86%)明显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35%)及对照组(13%)(P<0.05); AML组HOXA9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LL组及对照组(P<0.05)。HOXA9在各型儿童AML中表达不同,mRNA相对表达水平依次为:M5型>M4型>M1和(或)M2型,而在M3型中未检测到表达。HOXA9在AML患儿高危组中的阳性表达水平较高。AML患儿初治组HOXA9基因阳性表达率及mRNA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而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缓解组HOXA9基因表达显著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HOXA9基因高表达与AL的发生相关;AML患儿HOXA9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LL患儿。HOXA9基因高表达者与白血病危险程度有关,且提示预后不良。因此,HOXA9基因有望成为儿童AL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的一个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Wnt通路中Wnt通路抑制因子1(Wif-1)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表达及可能的作用。方法收集初发并且诱导缓解治疗第33天完全缓解的35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治疗前作为初发组,第33天达完全缓解时作为缓解组,对照组为15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RT-PCR方法检测Wif-1和β-cateninm RNA的表达,ELISA法测Wif-1蛋白的表达。结果初发组Wif-1m 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缓解组,β-cateninm RN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P0.05)。在初发组和缓解组,高危患儿的β-cateninm RNA表达均高于中危和低危患儿,Wif-1m RNA、蛋白表达低于中危和低危患儿(P0.05)。在初发组和缓解组,T-ALL患儿β-cateninm RNA的表达高于B-ALL患儿,Wif-1m RNA、蛋白表达低于B-ALL患儿(P0.05)。各组Wif-1和β-cateninm RNA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Wif-1表达下降、β-catenin表达增高是儿童急淋发病机制之一,Wif-1下降和/或β-catenin增高的程度可能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 (cyclinD1 )的表达与儿童急性白血病 (AL)的关系。方法  采集 50例初发或复发的儿童AL患者 (AL组 )和 2 6例完全缓解AL(AL-CR组 )患者作为病例组 ,2 3例非肿瘤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运用超敏SP免疫组织化学法 ,检测骨髓细胞中cyclinDl的表达情况。结果  cyclinD1阳性率在AL、AL-CR和对照组中分别为 56 %、3 85%和 0 ,AL组明显高于AL -CR组和对照组 (P <0 0 1 ) ;AL组中的高危AL和标危AL阳性率分别为 86 36 %、32 1 4 % ,两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 cyclinD1在儿童AL患者的表达率较高 ,它可能与AL的发病有关 ,而且可作为预后和疗效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抗原错译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抗原错译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4例ALL患儿的骨髓标本分别进行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确定其FAB类型,运用一组相关的单克隆抗体,采用流式细胞仪及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进行免疫分型,采用吉姆萨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儿童ALL54例髓系抗原阳性表达率为29.63%,其中CD13为25.93%,CD33为20.37%,CD14为11.11%。T—ALL和B—ALL髓系抗原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77%vs529.27% P=0.918)。CD34表达阳性ALL髓系抗原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D34表达阴性ALL髓系抗原阳性表达率(40.63%vs13.64%P=0.039);ALL髓系抗原阳性表达与髓系抗原阴性表达的完全缓解(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25%vs94.74% P=0.148);但生存率曲线比较分析,ALL髓系抗原阳性表达的生存时间短(P=0.031)。结论 儿童ALL的抗原错译表达率为29.63%;CD34阳性的ALL抗原错译表达率明显高于CD34表达阴性的ALL抗原错译表达率;ALL髓系抗原阳性表达的生存时间短;ALL髓系相关抗原阳性表达可能是影响ALL患儿预后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儿童骨髓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中黑色素瘤特异性抗原(PRAME)基因表达情况,以及用于微小残留病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釆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31例初发、6例复发、10例完全缓解期AL儿童骨髓及外周血PRAME 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10例非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儿骨髓、5例正常成人外周血中PRAME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该基因与疗效、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37例初发及复发AL病例中15例PRAME mRNA表达阳性(40.5%),其中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急性髓系白血病(ANLL)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7.9%、5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初发组及复发组的表达率分别为38.7%、5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0例完全缓解期及15例对照组病例中PRAME mRNA表达均阴性。PRAME基因表达阳性的患儿完全缓解率(CR)显著低于表达阴性的患儿(CR率分别为60.0%,90.99%,P=0.042)。随访1例初诊PRAME基因表达阳性的ALL患儿,经化学治疗达完全缓解后PRAME基因表达转阴。结论 PRAME基因可在AL患儿中呈阳性表达,并可随疾病的缓解情况逐渐降低或转阴。因此,PRAME基因作为儿童AL的一个重要基因标记物,动态监测其表达水平在评估疗效、判断预后、预测复发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实体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相关,但其与儿童急性白血病的 关系尚不明确。本实验通过检测VEGF及其受体fms样酪氨酸激酶受体(Flt 1)及含激酶插入区受体(KDR)在儿 童急性白血病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发生与预后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抗白血病治疗新靶点 提供思路。方法 采用RT PCR法检测21例初发和复发、20例缓解后白血病患儿和5例健康儿童骨髓单个核细 胞VEGF、Flt 1、KDRmRNA的表达。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述患儿及20例正常儿童外周血VEGF蛋白浓度。 结果 健康儿童骨髓单个核细胞均未检测到VEGF及其受体Flt 1,KDR的表达。90%(19/21)初发/复发白血病 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表达VEGF,86%(18/21)表达Flt 1,30%(6/20)缓解后白血病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表达 VEGF,15%(3/20)表达Flt 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01)。初发/复发组VEGF和Flt 1阳性率与正常组 [0%(0/5);0%(0/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01),而缓解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白血病患 儿未检测到KDR表达。初发/复发组血浆VEGF浓度为405±270pg/mL,高于缓解组(136±98pg/mL,P<0.01) 和正常组(91±41pg/mL,P<0.01)。缓解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白血病患儿表达VEG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D133在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对20例AML患儿和10例非肿瘤患儿(对照组)的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CD133 mRNA的表达检测。结果 (1)AML患儿的CD133 mRNA阳性表达率为4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AML患儿骨髓细胞CD133 mRNA表达与CD34表达相关。(3)CD133 mRNA的表达与儿童AML FAB分型及临床危险度分型有关(P<0.05),与外周血白细胞数、淋巴结肿大、性别、年龄等因素无相关性。结论 AML患儿CD133 mRNA表达率较高;CD133 mRNA表达与AML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诱导痰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探讨NGF和IL-4在小儿CVA中的作用。方法:34例CVA患儿纳入研究,2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对受试者进行痰诱导,苏木精-伊红染色计数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诱导痰液上清中NGF和IL-4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诱导痰液沉淀细胞中NGF和IL-4 mRNA的表达。结果:CVA组患儿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为(13.4±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1.7)%(P<0.01)。CVA组患儿诱导痰上清中NGF和IL-4的表达水平及诱导痰沉淀细胞中NGF和IL-4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诱导痰上清中NGF和IL-4的表达水平及诱导痰中NGF和IL-4 mRNA的表达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呈正相关(均P<0.05)。CVA患儿治疗后诱导痰上清中NGF和IL-4的表达水平及诱导痰中NGF和IL-4 mRNA的表达水平均出现了显著的减低(均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和炎性介质NGF、IL-4的升高参与了小儿CVA的发生发展过程,在小儿CVA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不同诊断标准下儿童急性不明谱系白血病(acute leukemias of ambiguous lineage,ALAL)的临床特点和预后。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诊治的39例儿童ALAL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接受治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白血病免疫学分型协作组ALAL的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ALAL组(28例)和伴髓系表达组(11例)。分析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的差异。 结果 34例接受治疗的患儿3年无事件生存(event-free survival,EFS)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5%±9%和88%±6%。采用髓系方案、淋系方案、髓系方案诱导未缓解转淋系方案患儿的3年EFS率分别为33%±27%、78%±10%和100%±0%(P<0.05)。诱导治疗后微小残留病阴性的患儿3年EFS率高于阳性患儿(96%±4% vs 38%±28%,P<0.05)。ETV6-RUNX1阳性均在伴髓系表达组,BCR-ABL1阳性、MLL-r阳性、高白细胞(白细胞≥50×109/L)均在ALAL组。伴髓系表达组和ALAL组的3年EF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 vs 66%±11%,P>0.05)。 结论 淋系方案治疗ALAL患儿的疗效优于髓系方案,诱导治疗后微小残留病阳性提示不良预后。伴髓系表达的患儿未合并高白细胞和不良遗传学改变,预后好,提示将其按ALAL诊断和治疗时需尤为谨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