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降低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胆囊结石患者被随机分为单纯保胆手术组21例和联合治疗组21例,联合治疗组在微创保胆取石术后口服 TUDCA,每个月连续服用5天后,停止口服25天,为期1年。比较两组患者胆囊结石复发率、胆囊壁厚度及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在术后2年,单纯手术组患者胆囊结石症状复发率为33.3%(7/21),显著高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4.8%(1/21)。单纯手术组5例(23.8%)胆囊结石复发,而加服药物组无复发(x2=5.6757,P〈0.05);单纯手术组患者术前和术后胆囊壁厚度分别为(3.95±0.56) mm 和(3.74±0.68)mm,胆囊收缩功能分别为(38.24±4.33)%和(37.89±6.42)%,而加服药物组患者胆囊壁厚度分别为(2.88±0.67) mm 和(2.43±0.71) mm,胆囊收缩功能分别为(48.78±6.45)%和(59.46±3.64)%,其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单纯手术组(P〈0.05)。结论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联用 TUDCA 口服能有效降低胆囊结石的复发,改善胆囊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合并贲门癌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2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贲门癌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对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管理和近期预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期30例无肝硬化的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合并喷门癌患者术前血清ALT水平高于,白蛋白水平低于喷门癌患者;术后1周血清ALT、ALB和TBIL水平分别为88.8±22.5u/L、29.3±4.8g/L和31.2±13.4μmol/L,而喷门癌组则为29.1±6.1u/L、33.6±3.7u/L和14.6±4.6μmol/L(P〈0.05);肝硬化组根治性癌肿切除、出血量、住院天数、医疗花费和疗效满意度分别为79.2%、656±567毫升、21.1±5.4天、31100±9108元和83.3%,而喷门癌组则为93.3%、298±156毫升(P〈0.05)、13.9±1.4天(P〈0.05)、26000±9870元(P〈0.05)和70.0%。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贲门癌患者的手术治疗需要严格掌握手术指证、优化手术方式、加强术中止血和重视围手术期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影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HS)近期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55例CS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3个月内生存60例(38.7%),死亡95例(61.3%);生存患者PTA(31.26±6.08%)、球蛋白(32.28±9.13g/l)明显高于死亡患者(26.11±9.76%和29.32±7.14g/l,P〈0.01和P〈0.05);生存患者TBIL(335.74±123.27μmol/L)、WBC(6.5±3.0×109/L)和中性粒细胞比值(64.42±14.59%)明显低于死亡患者(382.78±141.15μmol/L、8.8±5.4×109/L、71.63±11.37%,P〈0.05、P〈0.05、P〈0.01);中性粒细胞比值、球蛋白和PTA与生存密切相关。结论研究影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情近期预后的因素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老年血吸虫肝病合并胆囊疾病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目的 了解老年血吸虫肝病患者合并胆囊疾病状况, 探讨血吸虫肝病合并胆囊疾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方法 280例 老年血吸虫肝病患者分为2组, 慢性肝纤维化组198例, 肝硬化组82例, 对胆囊B超检查结果及肝功能回顾性分析, 进行统 计学处理。结果 结果 280例老年血吸虫肝病患者中, 合并胆囊疾病者157例, 占56.1%。其中胆囊壁增厚为28.2% (79/280), 胆结石为13.6% (38/280), 胆囊炎为11.1% (31/280), 胆囊息肉为3.2% (9/280)。血吸虫肝病肝硬化组患者胆囊壁增厚、 胆囊 炎、 胆结石的发病率较纤维化组明显增高,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4.568, P<0.05)。结论 结论 老年血吸虫病患者合并胆 囊疾病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 病程、 肝硬化及门脉高压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门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症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观察术前和术后血象变化情况。结果 21例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患者术前、术后7d、15d和3个月,白细胞计数分别为3.46±1.55×109/L、8.02±4.09×109/L、5.64±2.16×109/L和6.95±2.62×109/L,血小板计数分别为42.3±21.91×109/L、102.33±34.97×109/L、137.37±17.27×109/L和179.8±45.73×109/L,术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与术前比较有明显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红细胞计数术后与术前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门脉高压症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血细胞计数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方法,对比观察"补肾生髓成肝"法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HBeAg阳性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补肾生髓成肝"法联合派罗欣治疗,对照组患者只采用派罗欣。治疗后第1、4、8、12、24、48、72周时检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HBV DNA、HBsAg、HBeAg、HBeAb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在治疗后第8周为(3.74±0.49)×109/L、12周为(4.06±0.17)×109/L、24周为(4.20±0.63)×109/L,分别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的(3.49±0.58)×109/L、(3.02±0.49)×109/L、(2.29±0.28)×109/L;治疗组患者ALT水平在第8周为(259.70±9.49)U/L、第12周为(125.0±9.10)U/L、第24周为(92.0±10.60)U/L,分别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的(312.40±10.58)U/L、(335.0±8.50)U/L、(232.0±9.00)U/L;治疗组患者TBil在第12周为(14.0±4.00)μmol/L、第24周为(9.20±3.60)μmol/L,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2±9.60)μmol/L、(32.0±9.50)μmol/L;治疗组患者第72周HBV DNA阴转率为75%、HBeAg/HBeAb转换率为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3%、38.5%;治疗第48周后,HBsAg〈1000 IU/ml的患者,治疗组有26例,对照组为15例。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体现"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法则的"补肾健脾"方联合Peg-IFNα-2a治疗CHB,可以获得"减毒"(减少骨髓抑制,降低肝损伤)"增效"(提高病毒学应答)的生物学效应,增加患者的受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重症患者血小板(PLT)减少的发生率及PLT输注的目的、指征、效果以及血小板减少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临床资料,血小板减少定义为PLT〈100×109/L,根据PLT减少的程度分为轻度减少,PLT〈100×109/L;中度减少,PLT〈50×109/L;重度减少,PLT〈20×109/L。结果:53.4%(206例)重症患者住院期间曾出现PLT〈100×109/L,与PLT未减少患者相比PLT减少患者有较高的死亡率(P〈0.05),需要输注较多的血小板(P〈0.05)、新鲜冰冻血浆(P〈0.05)和红细胞(P〈0.05)。结论:约50%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出现过PLT〈100×109/L,血小板减少患者需要较多的输血支持,有较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熊去氧胆酸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4例早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及对熊去氧胆酸的治疗反应。结果本组患者男性2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2.6岁;3例合并干燥综合征,1例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合并桥本甲状腺炎;AKP为520.6±264.9U/L、GGT为452.6±252.3U/L,ALT为130.5±79.8U/L、AST为148.5±56.3 U/L,TBIL为58.1±17.4μmol/L,GLB为34.5±9.4g/L;血清AMA阳性23例(95.8%),AMA-M2亚型阳性22例(91.7%),仅AMA-M2阳性1例(4.2%),16例(66.7%)同时有ANA阳性;熊去氧胆酸治疗12周ALT、AST、AKP明显下降(P〈0.05),治疗48周ALT、AST、AKP、GGT、TBIL明显下降(P〈0.01)。结论早期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治疗的关键,熊去氧胆酸能够改善生化指标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就诊的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120例,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60例接受经右上腹腹直肌切口开腹切除胆囊,另60例接受LC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并对LC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C组术中出血量为(100.6±24.9) ml,显著少于开腹组的(139.6±38.6)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手术时间为(53.9±18.6) min,显著短于开腹组的(76.2±23.1)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排气时间为(28.4±8.6) h,显著短于开腹组的(50.6±13.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为(5.8±2.9)d,显著短于开腹组的(10.0±4.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显著低于开腹组的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壁厚度、Calot三角粘连、周围脏器粘连、胆囊颈部结石等4个单因素为LC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结论 LC术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疗效显著,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主要与Calot三角粘连、周围脏器粘连、胆囊颈部结石和胆囊壁增厚等有关,可通过严格掌握手术操作技巧来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慢性肝炎患者合并胆囊病变的意义。方法在416例慢性肝炎患者和60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腹部B超检查,分析胆囊图像的改变。结果在乙型肝炎患者中发现胆囊病变187例(52.5%),丙型肝炎患者发现7例(28.0%),乙/丙型肝炎及乙/丁型肝炎患者共发现6例(17.1%);在正常组发现胆囊病变77例(12.7%,P〈0.05)。在416例慢性肝炎患者中发现胆囊结石58例(13.9%),胆囊壁增厚97例(23.3%),胆囊息肉样变45例(10.8%),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肝炎患者易合并胆囊病变,超声检查是诊断慢性肝炎患者合并胆囊病变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观察短期术后肝功能、血细胞计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63例肝炎肝硬化患者术前行B超或(和)CT检查,常规行PSE。结果在术前,患者血清ALT、ALB和TBIL分别为(49.9±9.8) U/L、(35.6±1.6) g/L和(22.47±3.7)μmol/L,而术后8 d则分别为(24.4±3.1) U/L、(33.7±1.7) g/L和(30.2±4.4)μmol/L,均变化显著(P〈0.05);术前WBC、RBC和PLT分别为(2.36±1.24)×10^9/L、(3.62±0.51)×10^12/L和(45.3±20.2)×10^9/L,术后8 d则分别为(6.32±2.16)×10^9/L、(3.66±0.47)×10^12/L和(154.2±161.2)×10^9/L,白细胞和血小板升高显著(P〈0.05);所有患者在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脾区疼痛。结论 PSE虽可减轻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患者血细胞减少,但术后短期内黄疸加深,须要加强保肝和退黄治疗。  相似文献   

12.
2011年2月~ 2012年5月,我院完成了32例完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文患者32例,入选标准:①身体状况好,无心肺相关疾病及肝硬化等合并症,能耐受较长时间手术;②首选胆囊息肉,胆囊结石(结石直径≤10 mm),胆囊炎症无或轻,急性发作者胆囊壁≤4mm,发作天数≤4 d,估计右上腹无明显水肿、粘连;③无复杂的胆道疾病及相应的并发症,如胆管结石、胰腺炎、肝肾功能及凝血异常;④无上腹部手术史;⑤BMI<30 kg/m2;⑥患者有比较强烈的美容要求.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20 ~55岁、中位年龄35.2岁;胆囊息肉15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17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抗甲状腺自身抗体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健康对照者1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65例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4例,应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并比较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促甲状腺激素(TSH)、抗甲状腺相关抗体及IL-6水平。结果 CHB患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和IL-6水平分别为(9.5±5.6) KIU/L、(42.5±218.7) KIU/L、(1.5±0.7) IU/L和(6.6±12.6) pg/mL,在肝硬化患者分别为(9.5±8.6) KIU/L、(47.6±101.5) KIU/L、(2.2±1.7) IU/L和(15.8±25.5) pg/mL,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分别为(4.4±5.6) KIU/L、(7.7±18.3) KIU/L、(0.8±0.8) IU/L和(2.8±2.0) pg/mL,P〈0.05],而CHB和肝硬化患者血FT3分别为(2.4±0.5) ng/L和(2.4±0.6) 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9±0.2) ng/L,P〈0.05];肝硬化患者TRAb和IL-6水平分别为(2.2±1.7) IU/L和(15.8±25.5) pg/mL,明显高于CHB患者[(1.5±0.7) IU/L和(6.6±12.6) pg/mL,P〈0.05],而TT3和TT4水平分别为(0.8±0.3) nmol/L和(5.4±1.9)nmol/L,显著低于CHB患者[(1.3±0.3) nmol/L和(8.0±2.2) nmol/L,P〈0.05]。结论联合检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抗甲状腺自身抗体及IL-6水平对病情评价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微创手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27例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措施分为微创组(65例)和对照组(62例),微创组给予腹腔镜微创手术切除胆囊,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术切除胆囊。观察比较术中及术后患者的一般指标、免疫指标和生物化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微创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为(165.83±50.18)ml、手术时间为(91.87±22.64)分钟、引流量为(274.40±121.17)ml、引流时间为(2.37±1.45)天、术后排气时间为(1.32±0.84)天、住院时间为(8.34±1.25)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手术后3天,微创组患者的CD4水平为(39.40±2.76)%、CD8水平为(24.34±2.45)%、CD4/CD8为(1.44±0.23),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均0.01)。微创组患者术后3天TBil水平为(18.91±4.97)μmol/L、ALT为(48.63±5.75)U/L、PT为(15.55±1.16)秒;对照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分别为(20.33±6.26)μmol/L、(50.25±5.07)U/L、(15.19±1.24)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23%,对照组为4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649,P0.001)。结论微创手术是治疗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一种有效术式,创伤小,对肝功能影响小,并发症低于传统手术,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病例1 ,男性,69岁,因"右上腹隐痛20余日"于2019年8月7日入住我科.患者于入院2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阵发性隐痛,无发热及其他伴随症状.外院查血常规:白细胞8 .88 × 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4 .7%,血红蛋白67 g/L ,血小板622 × 109/L ,未特殊处理.患者仍右上腹痛,遂就...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总管探查及一期胆管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8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LC、胆总管探查及T管引流术,观察组行Lc、胆总管探查及一期胆管缝合术。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00±15)ml,手术时间为(136.5±25.0)min,住院时间为(10.5±2.0)d;对照组分别为(110±20)ml、(152.0±27.5)min、(13.5±2.5)d。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LC、胆总管探查及一期胆管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58岁.因"右上腹痛、皮肤黄染1个月"就诊.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持续性胀痛,并放射至右侧背部,皮肤黄染、瘙痒,小便色黄,无陶土样大便,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无发热.既往糖尿病史3年.当地医院彩超检查示胆囊炎、胆总管增宽(直径约1.4 cm),给予中草药治疗,腹痛稍缓解.为进一步诊治,门诊以"壶腹部占位并梗阻性黄疸"收入院.体检:全身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正常,腹软,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痛.实验室检查:WBC 4.96×109/L,中性粒细胞3.55×109/L,RBC 3.93×1012/L,血小板计数388×109/L,红细胞沉降率21 mm/h;ALT 185 U/L,AST 118 U/L,GGT 1303 U/L,总胆红素269 μmol/L,结合胆红素175.9μmol/L,未结合胆红素21.0 μmol/L;CA19-9 81.50 U/L,CE72-4 14.43 U/L.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了肝硬化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以下简称DM)感染患者护理的有关对策。方法选择该院在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275例,其中肝硬化伴发感染患者55例,分析不同病情患者发生感染的特征及其护理对策。结果本次研究中,肝硬化合并DM伴发感染发生的概率为(18/275)6.5%,未合并DM患者的发生感染的概率为(37/275)13.5%,两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患有自发性腹膜炎的肝硬化合并DM患者,住院时间为(19.3±3.9)d,未合并DM患者为(12.9±4.9)d,结果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有呼吸道感染的肝硬化合并DM患者,住院时间为(18.4±3.1)d,未合并DM患者为(11.8±5.1)d,结果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血糖监测和日常营养、观察病情化监测、实行心理护理等护理工作,可预防合并DM伴发感染患者发生继发感染,因此,可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早期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BC组25例,AIH组17例,分别对两种疾病患者生化学、免疫学、组织学指标进行比较,找出各自的特点。结果 AIH患者总胆红素水平(53.4±28.5)μmol/L与PBC患者(62.0±34.2)μmol/L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AIH患者ALT(268.0±149.1) U/L、AST(178.7±108.4) U/L、免疫球蛋白IgG(21.7±8.6) g/L显著高于PBC患者ALT为(57.3±36.5) U/L、AST为(107.7±76.1) U/L、IgG为(11.6±5.2) g/L,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BC患者γ-GT (398.8±158) U/L、ALP(456.4±175.2) U/L、免疫球蛋白IgM(5.4±1.7) g/L显著高于AIH患者(γ-GT为(107.5±68.4) U/L、ALP为(133.0±64.5) U/L、IgM为(2.2±0.8) g/L,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AIH患者抗核抗体阳性率为64.7%,PBC患者抗线粒体抗体-M2阳性率为96.0%;AIH主要表现为界面性炎症、浆细胞浸润,PBC主要表现为小胆管变性和坏死。结论通过生化学、免疫学指标、自身抗体检查及肝活检可早期对两种疾病进行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度选择性血管加压素V2受体拮抗剂托伐普坦治疗顽固性腹水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39例终末期肝病(20例肝硬化、19例肝硬化合并肝癌)引起的顽固性腹水患者,常规给予利尿剂(呋塞米80 mg/d;螺内酯160 mg/d)及白蛋白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托伐普坦15 mg/d口服,治疗5~14 d。观察尿量、腹水消退、双下肢水肿改善及血清钠和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在托伐普坦治疗结束后24 h,患者平均尿量为(3533.3±154.65)ml/d,明显高于治疗前(1851.3±167.12) ml/d(P〈0.01);82.5%(32/39)患者腹水改善,2例I型肝肾综合征患者对托伐普坦治疗无明显效果;在21例低钠血症患者中,血清钠较治疗前[(128.1±4.25) mmol/L]明显上升[(132.9±4.1) mmol/l,P〈0.01];治疗前后患者MELD评分[(37.5±5.6)对(38.1±5.7)]、血钾水平[(4.1±0.5) mmol/L对(4.2±0.6) mmol/L]无明显变化;该药的不良反应以口干、口渴为主,发生率为15.4%。结论托伐普坦对终末期肝病引起的顽固性腹水患者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可同时纠正低钠血症,短期应用托伐普坦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