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在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中的再测信度。方法收集2005年2月至2008年2月北京儿童医院治疗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83例,予以运动疗法(PT)、作业疗法(OT)、水疗(HT)、针灸及按摩治疗,在治疗前后对其采用GMFCS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并评估。结果 83例中1例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级别发生变化,82例并未发生变化。GMFCS对于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具有良好的再测信度(P<0.01),在<2岁阶段的再测信度低于其他年龄组(P<0.01)。结论 GMFCS是目前惟一针对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水平进行标准化评价的工具,具良好再测信度,但在<2岁的再测信度低于其他年龄组。应进一步进行多中心合作研究,将全部类型、全部级别的脑性瘫痪患儿纳入研究以证实GMFCS在脑性瘫痪康复中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不同级别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发育进程进行分析,以期为脑瘫患儿康复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以2000年8月至2009年12月在上海7家康复机构和特殊学校接受康复诊治的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译本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中文版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分别将各GMFCS级别患儿的GMFM-66分值使用stable limit模型分析,获得各GMFCS级别患儿达到其GMFM-66的最大值以及达到最大值的速率(该值被转化为年龄-90,表示达到GMFM-66最大值90%时的年龄)。同时与加拿大相关研究(OMG)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干预背景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发育进程差异。结果 228例脑瘫患儿进入分析,其中男性152例(66.7%),女性76例(33.3%),痉挛型双瘫87例(38.2%),痉挛型四肢瘫63例(27.6%),痉挛型偏瘫48例(21.1%),痉挛型三瘫4例(1.8%),肌张力障碍型4例(1.8%),徐动型11例(4.8%),共济失调型11例(4.8%)。共有986次符合条件的GMFM-66测试结果,平均每例患儿有4.32次测试结果。首次评估时总体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2.95岁。GMFCS Ⅰ~Ⅴ级的GMFM-66最大值分别为81.2、62.4、52.9、40.8和24.4分,呈显著降低趋势;年龄-90分别为3.8、2.7、2.1、2.0和1.5岁,GMFCS Ⅲ和Ⅳ级间差别不大,在其余各级间表现出明显差别。本研究的GMFCSⅠ和Ⅱ级的GMFM-66最大值低于OMG,而GMFCS Ⅲ~Ⅴ级的GMFM-66最大值与之较为接近;各GMFCS级别的年龄-90均明显低于OMG。结论 本研究GMFCS Ⅰ级和Ⅱ级脑瘫患儿尽管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更早地进入了GMFM-66最大值区域,但运动功能发育的峰值水平低于OMG,应充分重视在4岁后轻度脑瘫患儿中积极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多种康复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常见共患病及其与脑瘫类型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脑瘫康复中心住院治疗的脑瘫患儿进行智力测查、眼科检查、语言测查、听觉诱发电位、脑电图及粗大运动功能分级评估等,从临床分型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两个角度分析脑瘫共患疾病.结果 354例脑瘫患儿中,共患智力低下166例(46.89%)、听觉障碍15例(4.24%)、视觉障碍138例(38.98%)、语言-言语障碍216例(61.02%)、癫癎82例(23.16%).相关分析显示,痉挛型双瘫与视觉障碍相关性最强,痉挛型偏瘫与癫癎相关性最强,痉挛型四肢瘫与癫癎和智力低下最相关,不随意运动型及混合型均与语言障碍最相关.除视觉障碍在不同GMFCS分级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0,P>0.05)外,其他共患病的发生情况与脑瘫类型、GMFCS分级水平明显相关(P均<0.05),四肢瘫、不随意运动型和混合型脑瘫患儿及GMFCS分级水平Ⅳ~Ⅴ级者多重障碍率明显高于痉挛型双瘫、偏瘫患儿及GMFCS分级水平Ⅰ~Ⅲ级者(P<0.05).结论 脑瘫患儿共患病的发生率和病种与脑瘫类型以及GMFCS分级水平有关,建议临床医生充分认识脑瘫患儿的临床分型、运动水平以及共患病,多学科协作全面评价和康复,以改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4.
脑性瘫痪患儿生存质量相关因素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分析影响脑性瘫痪(脑瘫)儿童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确诊为脑瘫的80例患儿作为脑瘫组,同时选择8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儿童生存质量的PedsQL4.0普适性核心量表对2组儿童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定,比较2组儿童生存质量的差异;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评定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级别,采用北京Gesell发育商评定脑瘫患儿的智力水平;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脑瘫患儿生存质量与性别、月龄、家庭月收入、临床分型、GMFCS及智力水平6种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脑瘫组患儿的生理功能/领域、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心理领域及总体生存质量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脑瘫患儿总体生存质量与智力水平呈相同趋势,智力水平越高,生存质量亦越高;脑瘫患儿生理领域生存质量与智力水平、GMFCS呈正向关系,与月龄呈反向关系,其中GMFCS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最严重;患儿的心理领域与智力水平相关.结论 脑瘫患儿生存质量存在明显损害,智力水平及运动功能是影响其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全身振动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行及粗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行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抛硬币法)分为试验组(全身振动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20例,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20例。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2周后评估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MFM-88)中D区(站立)、E区(走、跑、跳)评分;Peabody 运动发育量表(PDMS-2)中姿势项、移动项和实物操作项评分;10 m步行测试(10MWT),分析比较步行及粗大运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干预前粗大运动功能分类系统(GMFCS)等级;GMFM-88中D区(站立)、E区(走、跑、跳)评分;PDMS-2中姿势项、移动项和实物操作项评分;10MW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GMFM-88中的D区(站立)、E区(走、跑、跳)评分两组均有改善且试验组较对照组评分改善更为显著(P<0.01);PDMS-2中姿势项、移动项评分两组均有改善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实物操作项评分比较两组组内、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MWT两组均有提高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1)。结论 全身振动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促进痉挛型脑瘫患儿步行及运动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6.
中文版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目的 确定中文版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 ,GMFCS)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共有来自上海三家康复机构的91名0-12岁脑瘫儿童参加了此项研究,选择35名脑瘫儿童测定GMFCS的重测信度;以66名脑瘫儿童为对象测定GMFCS的评价者间信度;分别以88名脑瘫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和54例脑瘫儿童的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PDMS-GM)的各项测试结果为效标确定GMFCS的平行效度;对88例同时接受GMFCS和GMFM评价的儿童的测试结果进行结构效度检测,以GMFCS为应变量,GMFM五个功能区的百分比为自变量进行多重逐步回归分析,判断粗大运动中五个分区功能对GMFCS的影响程度。结果 GMFCS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ICC值为0.99),同时具有良好的评估者间信度(ICC为0.95-0.98);GMFCS与GMFM和PDMS-GM各项分值之间有良好的平行效度,Spearman相关系数在-0.57到-0.84在之间;粗大运动功能中的坐位能力和行走能力是影响GMFCS的主要因素,校正决定系数为0.709(p<0.001)。 结论 中文版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的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国内对脑瘫儿童进行功能分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伴小头畸形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的临床特征,为合理康复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13年2月至4月对成都市辖区残联登记为脑性瘫痪的0~18岁儿童进行了横断面调查结果,共计422例。根据头围对患儿进行分组,分析脑瘫患儿头围与粗大运动功能损伤程度(GMFCS)、智力、合并症等相关性。结果两组不同程度头围组与GMFCS分级的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不同程度头围组与认知分级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示伴小头畸形脑瘫患儿的伴发障碍数量、GMFCS和认知损伤程度与头围呈负相关(P0.001)。结论伴小头畸形的脑瘫患儿头围减小程度与GMFCS、伴发障碍的数量和认知损伤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儿科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的疾病风险项在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的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中的合理赋值方案。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住院的360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 对所有符合入选标准的不同GMFCS分级水平的脑瘫患儿分别应用改良儿科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和主观全面营养评估(SGNA)量表进行营养筛查和评估, 分析应用SGNA量表评估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在各GMFCS分级组间中的分布,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根据组间统计学差异将各GMFCS分级脑瘫患儿分成不同亚组, 对改良儿科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的疾病风险项评分分别赋值0分或1分, 组成不同赋值方案。以SGNA量表评估结果作为参照标准, 对上述不同赋值方案的营养风险筛查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脑瘫患儿的营养不良风险检出率及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58.1%(209/360)和36.9%(133/360)。营养不良发生率在GMFCS Ⅱ级和Ⅲ级, GMFCS Ⅳ级和Ⅴ级组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据此将脑瘫患儿分成3个亚组(Ⅰ级组、Ⅱ~Ⅲ级组和Ⅳ~Ⅴ级组)。3个亚...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探讨新型神经电生理监测协议指导下微创入路选择性神经后根离断术(single-level laminectomy selective dorsal rhizotomy,SL-SDR)联合康复治疗对于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及湖南省儿童医院等于2015年11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所有在新型神经电生理监测协议指导下行SL-SDR联合康复治疗,并获得至少6个月随访的痉挛型脑瘫患儿临床资料。收集患儿手术前及手术后末次随访时目标肌群肌张力、肌力、关节活动度、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分级及粗大运动功能66项(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66 items,GMFM-66)评分情况,并评估患儿手术后运动功能变化。结果共有435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痉挛型脑瘫患儿纳入研究,其中男249例,女186例;手术年龄(8.2±2.3)岁(3.2~15.5岁)。术前标记目标肌群2523组,受累关节2133个。术中离断神经后根(小根)数为(9.3±3.8)枚/例,其中3849枚(3849/4059,94.8%)符合离断50%神经截面积的标准。术后83例(83/435,19.1%)出现短期下肢浅感觉异常,经对症治疗1周后症状缓解,无一例出现长期并发症。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8.3)个月,目标肌群肌张力、肌力、关节活动度、GFMCS分级及GMFM-66评分均显著改善;术前GMFCS分级为Ⅱ、Ⅲ级者术后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情况优于Ⅳ、Ⅴ级者(134/309比8/105,P<0.01);术前GMFM-66评分≥50分者术后GMFM-66评分提升值高于术前CMFM-66评分<50分者[(7.65±3.39)分比(5.01±2.18)分,P<0.01];手术时年龄小于6岁者术后GMFCS分级改善情况好于年龄大于6岁者(106/249比36/165,P<0.01);术后GMFCS分级获改善患儿的平均年龄小于术后GMFCS分级无改善患儿的平均年龄[(6.1±1.0)岁比(11.6±1.7)岁,P<0.01]。结论新型神经电生理监测协议指导下SL-SDR联合康复治疗肢体痉挛瘫痪型脑瘫安全、有效,术后近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缩窄术结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30例住院的年龄>3岁且意识清楚需行周围神经缩窄术并结合康复训练的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组;采用配对设计的方法选择同期住院30例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相同,功能相近行单纯综合康复训练的脑瘫患儿作为对照组.分别在训练开始后2周、4周、6周、8周、10周时记录2组患儿的改良Ashworth评分、粗大运动功能量表D、E区评分、医师等级评价量表评分结果,采用重复测量分差分析方法比较2组患儿改良Ashworth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以及步态改善情况.结果 肌张力降低效果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77,P=0.006);在步态改善方面,研究组优于对照组(F=24.284,P=0.000);粗大运动功能量表D、E区评价中,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F=0.072,P=0.790;E:F =0.000,P=0.985);在平衡功能Berg量表评分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F=0.150,P=0.700).结论 周围神经缩窄术结合康复训练与单纯综合康复训练均可以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但在降低肌张力与改善步态方面周围神经缩窄术组明显好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1.
高分子踝足矫形器矫治脑瘫踝足畸形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自制高分子踝足矫形器(ankle—foot orthrosis,AFO)配合脑瘫(cerebral palsy,CP)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64例有踝足畸形的痉挛型CP患儿(双足畸形52例,单足畸形12例,共116足)经矫形外科会诊后,在进行运动疗法等治疗的同时采用自制高分子AFO进行矫治,并随访畸形矫正效果。结果 穿戴AFO3~14月后,共有98足畸形得到矫正,优良率84.5%。结论 自制高分子AFO为CP康复治疗的有效配合手段,具有重量轻、弹性好、穿戴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To characteriz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all enrolled microcephalic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CP????to provide evidence for rehabilitation management. Methods??To summarize the results of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a total of 422 children??0-18 years old?? who were registered as cerebral palsy by Disabled Persons’ Federation of Chengdu from February to April in 2013. All children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head circumference. We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ead circumference with 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intelligence and complications. Results??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different degrees of head circumference group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GMFCS and cognition respectively??P??0.001??. 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comorbidities??GMFCS and degree of cognitive damage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with microcephaly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head circumference??P??0.001??. Conclusion??The degree of head circumference reduction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complicated by microcephaly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GMFCS??the number of comorbidities and the degree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on plantar pressures generated by pre-school children during gait. METHODS: Dynamic plantar pressure variables were measured for 17 overweight/obese children (age = 4.4 +/- 10.8 years; height = 1.08 +/- 0.1 m; body mass index (BMI) = 18.5 +/- 1.3 kg x m(-2)) and 17 age, gender and height matched non-overweight peers (age = 4.4 +/- 0.7 years, height = 1.06 +/- 0.1 m, BMI = 15.7 +/- 0.7 kg x m(-2)). RESULTS: When walking, the overweight/obese children displayed significantly larger contact areas and generated significantly larger forces on the plantar surface of their total foot, heel, midfoot and forefoot compared to the non-overweight children. Despite generating these higher forces over larger contact areas, the overweight/obese children displayed significantly higher peak pressures, force-time integrals and pressure-time integrals in the midfoot compared to their leaner counterparts. CONCLUSIONS: Although the overweight/obese children displayed greater midfoot contact, this increased contact area was not sufficient to compensate for the high forces generated during walking, resulting in them experiencing higher midfoot plantar pressures relative to the non-overweight children. The overweight/obese children also experienced significantly higher force-time and pressure-time integrals than their leaner counterparts, suggesting that their midfoot may be exposed to increased stress and, in turn, vulnerable to bony fatigue and soft tissue damage. The impact of these greater plantar pressure variables on foot discomfort and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of these young overweight/obese children as they develop into adults requires furth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上海市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不同运动功能分级脑瘫患儿步态分析中时-空与运动学参数的差异,探索通过三维步态分析中时-空与运动学参数来定量评价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为痉挛型脑瘫的病情评估提供客观定量方法。方法选取年龄6~12岁、经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分级为Ⅰ、Ⅱ、Ⅲ级的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共90例,GMFCS分级为Ⅰ级(Ⅰ级组)、Ⅱ级(Ⅱ级组)、Ⅲ级(Ⅲ级组)各30例。选取30例正常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通过三维步态分析系统采集90例脑瘫患儿和正常对照组儿童步态分析中的时-空与运动学参数,利用方差分析和多样本均数间多重比较,分析不同运动功能分级脑瘫患儿之间以及与正常对照组儿童之间的差异。结果脑瘫患儿步态分析时-空参数中步长、步宽、步速、步频、跨步长较正常对照组儿童明显减小(P<0.05),且随GMFCS分级的升高而逐渐减小;脑瘫患儿步态周期和双支撑时间较正常对照组儿童明显延长(P<0.05),且随GMFCS分级的升高而逐渐延长。运动学参数中,脑瘫患儿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活动角度较正常对照组儿童明显减小(P<0.05),髋关节最大屈曲角度、膝关节最大和最小屈曲角度、踝关节最大背屈角度明显减小,而髋关节最小屈曲角度明显增大(P<0.05);随GMFCS分级的升高,关节活动角度逐渐减小,髋关节最大屈曲角度、膝关节最大和最小屈曲角度、踝关节最大背屈角度逐渐减小,而髋关节最小屈曲角度逐渐增大;仅踝关节最大跖屈角度在不同GMFCS分级患儿中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步态分析中时-空参数和运动学参数可以定量评估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下肢运动功能。GMFCS分级越高的脑瘫患儿与正常儿童之间的差异越大,下肢的运动功能越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干预对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进食困难的治疗效果。方法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02-03—2004-10,对收治的34例脑瘫患儿(观察组)进行摄食及口咽运动康复训练6个月至1年后进行进食功能评价;对同期康复门诊42例脑瘫患儿(对照组)在常规康复初期即进行进食功能评价,将两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各种进食功能障碍,吸吮困难、吞咽困难、食物送入手或口困难、用杯喝水困难,咀嚼半固体或固体食物困难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差异具显著性,P<0.05。结论对可能有发育障碍的脑瘫患儿及早开始进行进食能力及口咽运动训练能改善其进食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复发性马蹄内翻足的定位诊断问题,为选择针对性的矫形手术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以来治疗的复发性马蹄内翻足18例26足,按Davidson方法分成三组:A组为单纯性前足内收畸形(8例10足);B组为前足内收并中足旋后复合畸形(蚕豆足畸形,8例13足);C组为后足内翻合并前足内收畸形(2例3足).A组畸形采用胫前肌腱外移术或胫前肌腱外移术+骰骨外侧闭合性楔形截骨术矫形,B组畸形采用中跗骨联合截骨矫形,C组畸形采用跟骨外移截骨+软组织松解+胫前肌腱外移,或加Ilizarov外固定器逐渐矫形.结果 本组18例26足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0个月(18~70个月),其中随访时间超过2年为16例23足.按照国际马蹄内翻足研究会评定标准(ICFSG)评价手术效果,优8例10足,良6例10足,可1例2足,差1例1足.其中评定为可和差的2例3足均为C组病例,虽然其后足内翻合并前足内收畸形获得比较满意的矫正,但距骨滑车畸形引起的胫距、距下关节僵硬并未解决,是导致评分过低的主要因素.结论 儿童复发性马蹄内翻足的术前定位诊断与矫形结果有较强的相关性.依照术前定位诊断确定的畸形类型,选择针对性的矫形手术方法,才能实现满意的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17.
Aims: To verify the importance of podiatric evaluation in patients with Down syndrome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inor orthopaedic problems. Methods: Case-control study of 50 children affected by Down syndrome (aged 4-10 y) without major orthopaedic malformations compared to 100 healthy children. A complete podiatric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on all patients and controls. Results: Children with Down syndrome showed several orthopaedic anomalies including bony deformity of the forefoot (90%), flat foot (60%), isolated calcaneal valgus (24%), knee valgus (22%) and pronated flat foot (16%). These abnormalities were responsible for postural alterations as confirmed by baropodometric examination.

Conclusion: The data demonstrated a greater incidence of minor orthopaedic alterations and suggest the necessity of regular podiatric examinations in the follow-up of this syndrom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粗大运动功能分类系统(GMFCS)在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章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收集2005年2月-2007年2月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康复病房收治的116例痉挛型腑性瘫痪儿童的临床资料,其中因不同原因退组并完成部分评估33例,参与全部评估过程83例.由神经内科医师和康复训练师分别使用GMFCS对人组儿童进行分级.在康复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16、28周,分别使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66)评价人组儿童粗大运动能力,使用PEDI评价入组儿童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GMFCS Ⅰ、GMFCSⅡ、GMFCSⅢ代表不同粗大运动能力水平,具有良好的评价者间信度(Kappa=0.881).GMFCS与GMFM-66均值呈负相关(rs=-0.742,P<0.05).GMFCS与PEDI各组,即与功能性活动-自我照顾、功能性活动-移动、功能性活动-社会功能、看护者帮助-自我照顾、看护者帮助-移动、看护者帮助-社会功能原始分呈负相关(rs=0.491~-0.713,P均<0.05);与功能性活动-移动相关性最高.结论 GMFCS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该评价方法简单易行,适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TMS)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5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综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组则在综合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超低频TMS治疗。应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和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对两组患儿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患儿坐位能区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儿坐位能区、爬与跪能区及GMFM总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上肢关节活动能力、抓握能力、操作能力的改善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低频TMS可以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