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并与硬膜外其他病变进行鉴别。结果5例中,4例位于胸段,1例位于胸腰段,均沿脊椎纵轴生长,呈梭形或长椭圆形;病变平面脊髓明显受压,3例肿块呈"钳"状包绕脊髓;5例均表现为T2WI高信号,T1WI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均匀一致明显强化;2例肿瘤沿相邻的椎间孔呈"哑铃"状生长,并使椎间孔扩大。结论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需与硬膜外其他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9例均行MRT1WI和T2WI,7例行增强扫描。结果:9例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中,7例位于胸椎椎管,2例位于颈胸椎椎管;9例肿瘤均沿脊椎纵轴、呈梭形或长条形生长,主要位于椎管内硬膜外腔;横轴面图像上肿块呈钳状包绕、推压邻近脊髓,2例肿瘤侵犯、压迫相邻的椎间孔并使其扩大,且经椎间孔突入椎旁间隙呈哑铃状。9例肿瘤中7例信号均匀,于T1WI上呈低信号,于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示病灶呈较均匀一致的明显强化;2例肿瘤合并出血,T1WI和T2WI上均呈不均匀混杂信号。9例中2例合并椎体血管瘤。结论: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椎管内硬膜外占位性病变的MRI特点。方法 :分析21例椎管内硬膜外占位性病变的MRI表现。肿瘤性病变13例,其中淋巴瘤6例,脂肪血管瘤4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非肿瘤性病变8例,其中椎间盘髓核游离6例,自发性血肿2例。结果:8例原发性椎管内硬膜外占位性病变呈包鞘状包绕硬膜囊。6例淋巴瘤T2WI呈均匀略低信号,增强扫描后明显均匀强化,2例合并邻近骨质破坏。3例脂肪血管瘤与3例海绵状血管瘤主要位于背侧硬膜外。4例脂肪血管瘤T2WI呈高信号,T1WI病灶内可见高信号脂肪组织;3例海绵状血管瘤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所有脂肪血管瘤与海绵状血管瘤增强扫描均明显强化。6例椎间盘髓核游离均位于腹侧硬膜外,呈结节状,T2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呈周边环形强化。2例自发性血肿信号复杂,增强扫描后不强化。结论:原发性椎管内硬膜外占位性病变有一定的MRI特点,MRI能进行有效的诊断与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管内脊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8例椎管内脊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l资料,并与临床及病理学资料作对照分析。结果:8例海绵状血管瘤中的7例位于硬膜外,1例位于髓外硬膜下;2例位于颈胸段,2例位于胸段,2例位于胸腰段,2例位于腰骶段。肿块多呈不规则形,2例包绕硬脊膜生长,4例突入相邻的椎间孔生长,病灶典型的MRI表现为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T1WI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病理显示肿块为异常薄壁血管丛,腔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内含大量红细胞。结论:椎管内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征象具有一定特点,MRI有助于椎管内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术前定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9例,全部病例均行头颅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MRI扫描病灶形态呈哑铃状或类圆形,边界清楚,T1WI 6例呈脑灰质信号,3例稍低于脑灰质信号,T2WI 9例均呈类似于脑脊液的均匀极高信号,T1WI增强扫描均匀显著强化8例,不均匀强化1例.结论 MRI对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RI对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旁海绵状血管瘤行T1WI、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增强扫描,分析其形态及信号特点.结果 肿瘤主要位于鞍旁,并不同程度涉及鞍内,呈"哑铃"形、内小外大的"葫芦"形、不规则形或类圆形,周围均无水肿.T2WI呈较明显高信号,T1WI呈稍低或较低信号,DWI呈等或稍低信号.增强扫描均呈明显异常强化.6例平扫或增强扫描信号欠均匀.结论 鞍旁海绵状血管瘤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对鞍旁海绵状血管瘤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管内脊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8例椎管内脊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资料,并与临床及病理学资料作对照分析.结果:8例海绵状血管瘤中的7例位于硬膜外,1例位于髓外硬膜下;2例位于颈胸段,2例位于胸段,2例位于胸腰段,2例位于腰骶段.肿块多呈不规则形,2例包绕硬脊膜生长,4例突入相邻的椎间孔生长,病灶典型的MRI表现为T1W1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T1WI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病理显示肿块为异常薄壁血管丛,腔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内含大量红细胞.结论:椎管内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征象具有一定特点,MRI有助于椎管内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术前定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内与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4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资料进行分析,MRI检查45例,CT检查30例,其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42例,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3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无明显占位效应,周围无或轻度水肿.CT检查的全部病例呈稍高及混杂密度影27例,增强扫描大都无强化;MRI检查T2 WI表现为"桑葚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增强后病灶仅少数轻度强化.脑外型病灶位于中颅窝鞍旁,MRI呈类似哑铃形或类圆形较均匀的稍长T1明显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脑内与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RI优于CT像,特别是MRI的T2 WI像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影像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资料,经CT检查18例,6例增强扫描,MR检查28例,10例增强扫描,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例做伽马刀治疗,14例随诊证实。结果: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T平扫表现为稍高或混杂密度影,边界清晰,病灶内可见单发或多发点状或斑片状钙化,少数可表现为血肿密度,增强扫描轻度不均匀强化或无强化。MR典型表现为T2WI及T1WI高低不均匀信号,呈"爆米花"样,周边可见低信号环,部分病灶为T2WI中央高、周边低信号,T1WI略低信号,边界模糊;T2WI为高信号,T1WI中央高、周边低信号;少数病灶表现为T2WI、T1WI均为高信号且信号均匀。DWI呈中间混有高信号的不均匀黑色低信号或均匀黑色低信号且较T1WI及T2WI范围加大,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均匀强化或无明显强化。结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以MRI表现更典型,MRI检查T2WI及DWI序列是诊断及随访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MRI在鉴别鞍旁海绵状血管瘤与脑膜瘤的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鞍旁肿瘤MRI影像表现,观察MR影像特征.结果 鞍旁海绵状血管瘤与脑膜瘤均可同时侵犯鞍内及鞍旁,但两者MRI信号有特征性,海绵状血管瘤T1WI呈等或稍低于脑灰质信号,T2WI信号强度类似脑脊液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强化显著,可见延迟强化.脑膜瘤呈等T1、T2信号,T2WI信号强度与脑灰质信号近似,增强扫描病变呈中等度弥漫性强化,相应部位可见脑膜线样强化.结论 MRI平扫加增强能明确显示鞍旁海绵状血管瘤及脑膜瘤的不同信号改变、强化特点及内部结构特点,其MRI信号特点对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脊索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索瘤14例,其中行磁共振成像(MRI)12例,CT 3例,1例行CT+MRI,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脊索瘤中,发生在颅底5例(36%),骶尾部9例(64%)。CT表现肿瘤为等或稍高密度,常见斑片样或斑点状钙化,骨质破坏以溶骨性常见;MRI表现为T1WI呈低、等、高混杂信号,T2WI则以高、低混杂信号为主。增强后病灶呈中到重度强化,强化信号不均匀。结论脊索瘤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大多可以确诊;MRI表现较具特征性,对脊索瘤的位置、形态、浸润范围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优于CT。  相似文献   

12.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声像图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频谱多普勒(PW)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进行研究。结果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典型声像图为高回声或混合性回声呈洋葱样,不典型声像图为低回声。CDFI示肿瘤内血流信号少,PW测及其动脉血流为低速高阻型。结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声像图表现与血管、平滑肌、脂肪含量有关。典型声像图较易诊断。不典型声像图需结合彩色多普勒及CT增强扫描进行综合分析,并与肾癌相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阴囊内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的MRI表现,观察病灶的形态特征、信号强度,并与病理形态学表现进行对照。结果:精原细胞瘤的MRI平扫主要表现为结节样或分叶状,T2WI呈低信号,相对均匀。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及内部可见低信号纤维血管分隔早期明显强化,动态增强曲线表现为平台型;肿瘤实质部分中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肿瘤分隔,动态增强曲线表现为速升速降型。病灶内有出血、坏死时信号混杂,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结论:T2WI病灶均匀低信号及纤维血管间隔早期明显强化是睾丸精原细胞瘤的显著特征,MRI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情况、影像学检查表现特点,旨在提高XGC的术前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XGC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病变的超声、CT及MRI表现特点,例如,胆囊壁内结节、黏膜线、胆囊壁增厚情况及强化方式、是否合并结石、胆囊周围脂肪及肝实质是否受累以及胆道梗阻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均出现右上腹痛,11例白细胞及粒细胞不同程度升高;7例CA 199轻度升高但低于正常值5倍,CEA轻度升高1例;超声、CT、MRI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其中弥漫性增厚9例,8例见多发壁内结节,部分结节超声表现为低回声(带)、CT为低密度、MRI呈较长T1长T2.CT及MRI增强结节未见明显强化,6例增强CT、MRI粘膜线完整强化,11例病例合并胆囊结石,仅1例出现胆道梗阻,1例邻近肝实质受累.结论 综合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能明显提高XGC诊断准确率,为手术方案选择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MRI表现,旨在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脑实质内室管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颅脑MR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结果:肿瘤10例位于幕上,其中5例位于丘脑,2例位于额叶(其中1例通过胼胝体累及双侧额叶),1例位于颞叶,1例位于额颞叶,1例位于颞枕交界区;幕下脑实质内室管膜瘤2例,1例位于小脑半球,1例位于小脑蚓部。10例肿瘤与脑室关系密切。7例肿瘤表现为实质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中2例病灶内有出血灶,4例可见多发小液化囊变区;5例表现为囊实性型,囊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明亮的高信号,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似,T2FLAIR像上呈低信号;实性部分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瘤体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脑实质内室管膜瘤多发生于幕上,且多见于侧脑室三角区周围,与脑室关系密切,多呈实性,周围水肿多不明显。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但多数情况下术前明确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16.
17.
前列腺部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研讨前列腺癌的CT表现,及时作出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前列腺癌28例(其中4例为术后复发),采用盆腔、前列腺范围CT平扫与增强扫描,层厚、层距各5mm。结果 24例中CT确诊21例(占87.5%),其CT表现:(1)癌灶:平扫示前列腺不匀称肥大18例,肿物密度比正常略低17例,等密度11例,肿物内钙化2例。增强后呈结节状中等强化但仍比正常低22例,6例呈等密度;(2)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纤维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成人型纤维肉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5例。14例均行 MRI平扫,其中6例加做增强扫描。结果:5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均发生在表浅软组织内或隆起于皮肤表面,另外9例纤维肉瘤中6例累及深部肌肉,2例同时累及深部肌肉与表浅软组织,7例病灶与周围深筋膜关系密切。14例纤维肉瘤 MRI 表现为T1 WI等高信号,T2 WI混杂信号,10例病灶内见条状低信号分隔,5例见囊变坏死,1例病灶内可见出血,4例伴周围软组织水肿,4例伴发骨转移。6例增强扫描病灶呈外周强化或"轮辐状"强化。结论:MRI能清楚显示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及组织结构特点,有助于提高纤维肉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膀胱平滑肌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胱平滑肌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及MRI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4例位于前壁,3例位于后壁,1例位于右侧壁;6例为黏膜下型(75.0%)、1例为壁间型(12.5%)、1例为浆膜下型(12.5%);8例T1WI均呈等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其中6例T2WI信号欠均匀,内见条状、斑片状高信号,压脂呈等信号,与盆壁肌肉信号基本一致,增强以轻中度强化为主,邻近膀胱壁及周围组织结构均无受侵.结论 膀胱平滑肌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20.
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滑膜肉瘤的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1例滑膜肉瘤的影像表现,所有病人均摄X线照片,8例CT和5例MRI检查。结果:①11例滑膜肉瘤均邻近关节,3例靠近上肢关节,8例靠近下肢关节;②4例滑膜肉瘤中有钙化;③6例滑膜肉瘤出现相邻骨质囊状破坏;④CT上表现为略低于肌肉密度的肿块,内部密度欠均匀;⑤磁共振T2WI/STIR像上肿瘤内多呈“卵石状”稍高信号结节,其间有低信号间隔。结论:滑膜肉瘤有一定的影像表现特点和诊断价值,MRI特别是对病变诊断优于X线平片和CT,但确诊有赖于病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