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杜磊 《浙江创伤外科》2012,17(2):152-154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结合臭氧与胶原酶联合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A组行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结合臭氧和与胶原酶联合注射治疗,B组行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结合单纯臭氧注射治疗。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示:A组疗效总改善率为92.5%,显著优于B组82.5%(P〈0.05)。结论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结合臭氧与胶原酶联合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与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结合单纯臭氧注射相比明显改善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与该术式分别和臭氧氧化术、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组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06-2012-06采用介入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19例。其中经皮椎间盘切吸加臭氧氧化术55例(A组),经皮椎间盘切吸加等离子低温射频术71例(B组)、单纯经皮椎间盘切吸术93例(C组)。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1-7年,平均4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疗效,经统计学分析: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分别与A、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与臭氧氧化或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组合使用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盘切吸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两组均采用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置硬膜外导管注射臭氧。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84.0%)显著高于对照组(52.0%,P〈0.05)。结论在切吸的同时置管注射臭氧可有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比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及切吸术联合术中硬膜外药物注射治疗急重症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明确联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有切吸术适应证的 79例急重症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依完全随机分组法 ,分为 A、B两组 ,A组 4 3例行单纯切吸术 ,B组 36例行切吸术联合术中硬膜外药物注射治疗 ,随访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随访 6— 18月单纯切吸术组 (A组 ) ,优良率 76 .7% ,联合治疗组 (B组 )优良率 88.9% ,两组优良率有显著差异性 (P〈0 .0 1)。结论 切吸术联合术中硬膜外药物注射治疗急重症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可作用互补 ,提高疗效 ,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联合膀胱电切镜对肾盂、中上段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根治性治疗的手术及肿瘤学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肾盂、中上段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58例临床资料,后腹腔镜联合膀胱电切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组(A组)41例,开放肾输尿管切除组(B组)17例。对其手术效果、并发症及术后肿瘤复发情况进行对比。结果A组和B组手术出血量(98.4和165mL)、术后住院天数(7.1和8.0d)、术后应用止痛药时间(1.2和3.1d)比较,A组优于B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150和110min)、术后留置尿管时间(6.2和3.5d)比较,A组长于B组(P〈0.05)。A组1例因电切输尿管口出血,中转开放手术。A、B两组并发症发生率(7.3%和11.8%)及肿瘤复发率(14.6%,23.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O.05)。结论联合尿道电切镜、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相比,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未增加术后肿瘤的复发。  相似文献   

6.
双侧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1996年1月到1997年3月,我们将1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单侧经皮穿刺切吸组(A组)、双侧经皮穿刺切吸组(B组)。随访6~18个月,结果显示,双侧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单侧穿刺切吸术。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标准通道与微通道碎石术在治疗合并肾内感染的肾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246例应用经皮肾镜术治疗合并肾内感染的肾结石的患者资料。其中标准通道组132例,微通道组114例。对两组患者I期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和手术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嫱果标准通道组与微通道组I期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1.06%(107/132)和69.30%(79/114)(P〈o.05),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0士16)min和(110士15)min(P〈O.05),术中灌洗液用量分别为(15000士2100)mL和(21000士1200)mL(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7.3土9.6)mL和(66.2士8.9)mL(P〉O.05)。术中血细菌培养阳性两组分别为17例和28例(P〈O.05)。两组术后发热分别为:低中热(T〈38.5℃)分别为20例和21例,高热(T〉40℃)分别为8例和14例(P〈0.05),术后肾造瘘管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分别为28例和37例(P〈O.05)。结论标准通道经皮肾镜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清石效率高、低压灌注及感染率低等优点,在处理合并肾内感染的肾结石病例上优于微通道经皮肾镜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坐位细针腰麻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诊剖宫产术产妇4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0例):A组,坐位笔尖样细针腰麻组;B组,侧卧位笔尖样细针腰麻组;C组,坐位普通斜面针腰麻组;D组,侧卧位普通斜面针腰麻组。穿刺成功后注入0.5%布比卡因1.8ml~2.2ml(9mg—11mg)。术毕待麻醉平面消散至T10以下后,送回病房去枕平卧6h,第1、2、3天及时随访。观察记录4组产妇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变化,记录腰麻穿刺次数、穿刺成功率、麻醉操作时间、穿刺开始到切皮时间、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以及术中、术后副作用。结果与B组和D组比较,A组和C组(即两组坐位与两组侧卧位比较)穿刺次数减少[B组(3.2±0.9)和D组(4.1±0.4),A组(1.1±0.5)和C组(1.2±0.6)]、穿刺成功率提高[B组(90%)和D组(92%),A组(100%)和C组(98%)]、穿刺时间缩短[B组(5.2±0.6)min和D组(4.1±0.9)min,A组(1.2±0.8)min和C组(2.1±0.7)min]、麻醉操作时间缩短[B组(7.1±0.5)min和D组(6.2+0.8)min,A组(3.4±0.7)min和C组(4.3±0.6)min]、从穿刺开始到切皮时间缩短[B组(15.2±6.3)min和D组(17.1±4.4)min,A组(10.4±0.5)min和C组(11.3±0.7)min](P〈0.05)。与C组和D组比较,A组和B组(即两组细针与两组普通针比较)术中低血压发生率降低[C组(18%)和D组(20%),A组(8%)和B组(10%)]、恶心呕吐发生率减少[C组(10%)和D组(12%),A组(4%)和B组(5%)]、无术后头痛和腰痛发生[C组(3%)和D组(4%),A组(0)和B组(0)](P〈0.05)。结论坐位细针腰麻,操作简便,所需时间短,穿刺次数少,成功率高,术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与经皮穿刺硬化术在治疗单纯性肾囊肿方面的优缺点,探讨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7月~2010年6月单纯性肾囊肿病例共97例,46例采用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51例采用经皮穿刺硬化术治疗,并随访6~12个月,比较其手术时间、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结果:腹腔镜组与穿刺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7%、9.8%,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60.37±6.31)min、(15.75±1.41)min,治愈率分别为100%、78.43%,住院天数分别为(13.87±0.91)天、(7.73±0.75)天,住院费用分别为(13970±1390)元、(6087±666)元,两者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硬化术因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费用低,可以门诊治疗,可作为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首选方法,当此方法治疗失败时,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可作为一种良好的备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套扎器痔上黏膜套扎加外痔切剥术治疗混合痔的近、远期疗效,将27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C组),每组各90例,分别采用套扎器痔上黏膜套扎加外痔切剥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加外痔切剥术和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3种方法治疗混合痔的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显示,A组在治愈率、手术时间、创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方面均优于对照c组(P〈0.05或P〈0.01);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也优于对照B组(P〈0.01或P〈0.05)。结果表明,套扎器痔上黏膜套扎加外痔切剥术治疗混合痔近、远期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 (PL D)与透明质酸钠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采用经皮穿刺 PL D联合透明质酸钠骶管注射 (治疗组 ) 2 6例 ,单纯经皮穿刺 PL D(对照组 ) 2 2例。术后每 3个月随访一次 ,至术后 2年 ,根据改良的 Macnab标准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 16例 ,显效 5例 ,有效 4例 ,无效 1例。显效率为 80 .77%。对照组痊愈 8例 ,显效 7例 ,有效 5例 ,无效 2例。显效率为6 8.18%。两组疗效比较 ,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腰椎间盘切除术与透明质酸钠联合治疗具有疗程短、见效快及安全等优点 ,是穿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腹膜透析套管针穿刺置管术和传统开腹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膜透析置管手术并术后规律随访的125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接受套管针穿刺置管术的患者64例(A组),接受传统开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侧路脊柱内窥镜下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脊柱内窥镜侧路手术治疗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例,分别于术后1 d、1周、3个月、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价疼痛及功能障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中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单节手术时间为20 min(10~35 min),住院时间为5 d(3~7 d)。随访1 d、1周、3个月、6个月时的VAS评分分别为(2.53±0.61)分、(1.50±0.43)分、(1.48±0.35)分、(1.47±0.31)分,与术前的(8.81±0.42)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 d、1周、3个月、6个月时的ODI分别为(18.01±6.42)%、(17.54±5.53)%、(16.33±6.42)%、(16.04±6.51)%,与术前的(76.51±13.25)%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acnab疗效评定结果,优19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为93.75%。结论经皮侧路脊柱内窥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与传统椎间盘摘除术相比,显微外科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和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显微腰椎间盘摘除术(40例)和传统后路椎板开窗术(48例)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天数和手术疗效.突出间隙:L3~L4突出12例,L4~L5突出46例,L5~S1突出30例.常规术式术前腰椎JOA评分8~19分,平均12.2分.显微外科术式术前腰椎JOA评分7~19分,平均12.7分.结果 2例常规术式术中出现硬脊膜破裂,予缝合修复.所有病例经10~3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无神经根损伤、马尾神经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常规术式术后10个月JOA评分(24.0±2.6)分,优良率为87.5%.显微外科术式术后10个月JOA评分(24.2±2.8)分,优良率为90%.结论 显微技术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传统后路椎板开窗手术疗效相近,具有创伤小、术后住院时间短、手术效果确切等优点,同时进一步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是一种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的微创术式.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surgical outcome of fenestration assistant by microscopy for single-level lumbar disc protrusion (LDH), compared with tradition laminotomy and discectomy.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8 to January 2010, forty-eight patients underwent traditional open discectomy and 40 underwent microscopy surgery. The lumbar disc protrusion involved L3- L4 level in 12 cases, L4-L5 level in 46 cases, and L5-S1 level in 30 cases; preoperative JOA score was 8-19 points (average 12.9 points) for traditional open discectomy patients and 7-19 points (average 12.7 points) for microscopy surgery patients. Results Cauda equina injury was occurred and repaired in 2 cases in traditional surgery group. The follow-up period was 10-34 months (average 18 months) for all patients. No complications such as wrong orientation, nerve root injury, and infection occurred. The JOA score 10 months after operation was (24.0 ± 2.6) for traditional surgery patients with 87.5% success rate and (24.2 ± 2.8) for microscopy surgery patients with 90% success rate. Conclusion Two methods have similar clinical outcomes, but microscopy assistant fenestration for LDH has advantages of minimal invasion, shorter operative time, shorter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less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It is one of ideal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s for single-level lumbar disc protrus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单侧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结合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混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不放置引流管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6月55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资料,前24例(A组)采用双侧切口行MISTLIF手术,双侧置入椎弓根螺钉,并放置引流管;后31例(B组)采用单侧切口置入单侧椎弓根螺钉和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不放置引流管.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及引流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92.2 ±25.1)ml,术后引流量(44.1±21.0)ml,引流管放置时间(1.1±0.2)d;B组术中出血量(56.3±22.8) ml,明显少于A组(t=5.543,P=0.000).2组术后3天超声或MRI均未见手术部位血肿或积液.2组伤口感染、血肿压迫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后1天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优于A组(t=2.204,P=0.032),术后下地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t=9.368,P=0.000;t=9.541,P=0.000).结论 单节段腰椎MIS-TLIF采用椎弓根螺钉结合经椎板关节突螺钉的双侧混合内固定术后不放置引流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三种不同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三维多功能牵引、经皮穿刺切吸术 (APLD)及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 80例 ,全部病例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经CT确诊。结果 随访 2~ 48个月 ,总优良率达 90 2 %。并发症 :三维牵引 2 0 6 % ,APLD10 % ,开放手术 5 88% ,总并发症为 4 6 4% ,取得了较好疗效。结论 选择治疗方案应根据病人年龄、病史、体症、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病情 ,其次根据医院设备条件 ,医生对穿刺技巧及手术熟练程度来决定。治疗方案选择得当是预防并发症、减少复发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改良Wiltse入路微创小切口与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60例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将60例病例随机分为经改良Wiltse入路微创小切口组(A组)和Sextant经...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胃镜下使用Introducer与Pull法行胃造瘘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行胃造瘘术的临床资料,包括经皮胃镜下使用鲋田式胃壁固定器及经皮胃造瘘导管套件introducer法胃造瘘术(A组,n=23)和pull法胃造瘘术(B组,n=23)。观察两组在手术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经造瘘口注入营养物时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A组与B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经造瘘口注入营养物时间无明显差异,A组病人更换胃瘘导管所需时间平均为(6.0±1.1)min/次。B组平均为17.0±3.49 min/次。此外A组术后未发生胃造瘘管腹出,胃造管移位造瘘旁渗漏及胃溃疡,而B组则发生上述并发症各1例。结论 经皮内镜下Introducer法与Pull法的胃造瘘术的临床效果相当。但前者术后更换造瘘管所需时间明显较短,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同期与分期单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经影像学确诊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60例,同期行单通道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手术组(同期组)30例,分期行单通道皮肾镜取石术联合输尿管软镜组(分期组)30例,比较同期组与分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与残留率、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结果6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同期组手术时间短于分期组[(161.9±19.2)min vs.(223.0±22.9)min,t=11.353,P=0.000],同期组住院日短于分期组[(8.5±1.5)d vs.(14.5±1.8)d,t=14.152,P=0.000],同期组住院总费用短于分期组(t=11.058,P=0.000)。同期组与分期组术后3个月结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0%(27/30)vs.93.3%(28/30),P=0.500]。同期组与分期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8,P=0.754)。结论同期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和分期手术相比没有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等风险,是安全、可行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