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癫癎并非完全是一种终身疾病,60%~70%患者经过一定时间抗癫癎药(AEDs)治疗后症状能得到缓解(至少5年不发作),缓解后及时合理地AEDs撤药将对患者的预后包括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改善生活质量等产生重要影响。对AEDs撤药的研究已有60年历史,然而目前仅依据临床经验撤药,缺乏循证医学依据。对达到撤药的要求、时机及具体方法亦无统一被认可的标准。本文就AEDs撤药对癫癎复发的影响,撤药时机、速度,撤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癫(癎)患者一旦确诊,何时开始药物治疗、治疗有效后何时撤药及其方法是癫(癎)正规治疗中的重要问题,对此临床医师、癫(癎)患者及其家属都极为关心.及时合理地决定用药和撤药时机对患者的预后、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以及生活质量将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目前临床医师往往依据临床经验来决定癫(癎)患者的初次用药和撤药的时机,缺乏循证医学的依据,现对此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癫(癎)患者一旦确诊,何时开始药物治疗、治疗有效后何时撤药及其方法是癫(癎)正规治疗中的重要问题,对此临床医师、癫(癎)患者及其家属都极为关心.及时合理地决定用药和撤药时机对患者的预后、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以及生活质量将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目前临床医师往往依据临床经验来决定癫(癎)患者的初次用药和撤药的时机,缺乏循证医学的依据,现对此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癫癎无发作2年以上的患者抗癫癎药(AEDs)撤药前脑电图异常(样放电)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入组标准共筛选229例癫癎控制、达到无发作2年以上患者,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229例患者中,脑电图持续异常者为48例(21.0%)。多因素分析发现首次发作后脑电图出现异常放电(P=0.000,OR=9.07,95%CI:3.39-24.28)以及多药联合治疗(P=0.019,OR=2.70,95%CI:1.17-6.17)是脑电图持续异常(样放电)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癫癎首次发作后脑电图异常(样放电)、AEDs多药联合治疗是癫癎发作控制患者的脑电图持续异常(样放电)的危险因素,撤药应慎重。  相似文献   

5.
癫(癎)是非终身性疾病,60%~70%的患者经过抗癫(癎)药物(AEDs)的治疗可以达到2年发作完全控制,继而面临停药的问题~[1].减药并最终停药的益处不言而喻,如减少AEDs不良反应,降低致畸风险,赋予成功停药者更大的社会生活自由度[2].Baker[3]在研究中发现,停药不会伴随心理问题的出现.相反有证据表明成功停药可以提高患者自信心,减少患病的羞耻感.但是癫(癎)的停药远比开始给药困难,尤其是成年患者[4].诸多因素与AEDs停药的预后密切相关,必须综合考虑[5].现将相关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女性癫癎患者生殖内分泌功能紊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癫癎和抗癫癎药(antiepileptic drugs,AEDs)对生殖系统有复杂的交互作用。癫癎患者生殖内分泌功能紊乱的发生率普遍高于正常人群,这与疾病本身和AEDs均有关。本篇总结了癫癎 和AEDs对女性癫癎患者生殖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1 癫癎和生殖内分泌功能紊乱反复癫癎发作甚至临床下癫癎发放会使内分泌调节功能持续改变,临床主要表现在: 1.1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 以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癫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成人智力量表对102例癫癎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分析发病年龄、发作频率、发作时相、服用抗癫癎药物(AEDs)种类等因素对认知的影响。结果韦氏智力量表评估提示癫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82.2%。单因素差异分析显示发作频率、发作时相、单药治疗和多药治疗、服用AEDs种类均与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相关。结论癫癎患者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发作频率、发作时相、AEDs服用情况均是影响癫癎患者认知功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据最近统计孕妇中0.5%-1%[1]或0.3%-0.4%[2]有癫癎.美国有1.1百万育龄妇女为癫癎患者,且每年有24000婴儿生自癫癎母亲[3,4].英国女性癫癎患者中1/3在育龄期,1/200在生育门诊就诊的女性用抗癫癎药(AEDs)[5].德国任何时间均有10万育龄妇女患癫癎,每年5000名孕妇(全体孕妇的0.6%)正在用抗癫癎药(AEDs)[6].  相似文献   

9.
目的:旨在评估抗癫癎药物(AEDs)对妊娠癫癎患者子代出现先天畸形的风险。方法:对妊娠癫癎患者采用登记和随访研究,分析其孕期AEDs用药情况、癫癎发作、妊娠结局及子代出现畸形的风险。结果:入选105例妊娠癫癎患者。服用AEDs患者79/105例(75.2%),未服用AEDs患者26/105例(24.8%)。单药治疗60/79例(75.9%),其中1/60例(1.7%)流产;患者子代中2/60例(3.3%)先天性畸形(1例服用卡马西平,出现先天性心脏动脉导管未闭;1例服用拉莫三嗪,出现无胚心)。联合用药19/79例(24.1%),子代无先天畸形出现。未服用AEDs患者中有2/26例(7.7%)流产,其余患者子代未出现先天畸形。结论:妊娠癫癎孕妇多数于孕期仍服用AEDs,且以单药治疗居多;使用AEDs(分别为卡马西平和拉莫三嗪)患者子代出现2例先天性畸形;丙戊酸钠易致畸但仍在妊娠癫癎中经常使用,本研究中服用丙戊酸钠孕妇未出现子代先天性畸形。  相似文献   

10.
癫癎是一种神经科常见病,尽管大多数患者经过正规治疗后,病情能够得到控制,但是仍有大约1/3的病人对抗癫癎药物(AEDs)不敏感,被称为难治性癫癎.目前国际上对难治性癫癎尚缺少一个确切的定义,临床一般将那些接受单一或联合的一线AEDs治疗,血药浓度已达到最大耐受剂量,但癫癎发作仍不能被有效控制者相对地划分为难治性癫癎[1].难治性癫癎预后差,常伴有智能障碍和/或神经缺损症状,致残率和致死率都很高,严重威胁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癫癎患者对AEDs不敏感(或者称为癫癎耐药)的病理生理基础目前还不清楚,推测可能有内外环境中多种因素参与了这种机制.早先对肿瘤细胞的研究发现,细胞膜上多药转运体(multidrug transporter)如: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的表达和对化疗药物耐药密切相关[2].由此联想到癫癎耐药可能和病灶局部多药转运体的高度表达有关,如果这种假设成立,将对未来理解癫癎耐药的发生机理和临床治疗难治性癫癎提供有益的帮助,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脑内多药转运体的表达和癫癎耐药之间关系的研究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定哪类抗癫(癎)药物(AEDs)的长期药力或药效对新诊断或未治疗的癫(癎)作为单药治疗具有最佳的证据支持.方法 由10位来自ILAE治疗策略委员会的专家,他们包括成人神经病学家、小儿神经的学家、临床药理学家、临床试验学家及统计学家组成的专家组,依据从1940年~2005年7月Medline, Current Contents 和Cochrane上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循证医学评估.包括有关不同发作类型的癫(癎)(由于年龄不同)和两种癫(癎)综合征的所有文章被评定为四个不同级别的证据:Ⅰ级证据是指随机双盲对照试验(RCT设计),治疗时间≥48周,没有强制退出的标准,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其中有≥24周癫(癎)无发作(药力或药效)保持≥48周,证明优于或者具有80%的效能检出药力/药效,相对于一个适当的比较参数之间的差别<20%,恰当的统计学方法;Ⅱ级证据必须符合Ⅰ级证据的所有条件,除了其实验的时间为24~47周,或者具有能区别比较参数之间的差别在21%~30%效能的非劣效性分析;Ⅲ级证据包括其它一些随机双盲试验和开放性试验;Ⅳ级证据包括一些其它形式的证据(如专家意见,病例报告).临床试验证据的质量被用于决定它的推荐等级的强度.结果 总共有50个RCT和7个荟萃分析数据.仅有4个RCT作为Ⅰ级证据,2个Ⅱ级证据,其余都被作为Ⅲ级证据.作为最初的单药治疗,AEDs的药力/药效对三类癫(癎)类型有推荐等级,A级或B级:成人部分性癫(癎)(推荐等级A:卡马西平和苯妥英;推荐等级B:丙戊酸);儿童部分性癫(癎)(推荐等级A:奥卡西平;推荐等级B:没有);老年人部分性癫(癎)(推荐等级A:加巴喷丁和拉莫三嗪;推荐等级B:没有).一类成人癫(癎)发作类型即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两类儿童癫(癎)发作类型(GTCs和失神发作)和两种癫(癎)综合征(具有伴中央-颞部棘波的良性癫(癎)和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癎)),没有A级或B级证据证明其作为单药治疗有效的AEDs.结论 本指南主要基于对AEDs作为成人新诊断或未治疗的癫(癎)单药治疗药力/药效的证据分析.由于缺乏这些药物严格和全面的不良反应相关的数据,使我们无法对AEDs起始单药治疗给予全面的最佳推荐,尤其缺乏有效设计的全身性癫(癎)发作和儿童癫(癎)的RCT试验.目前现有的RCT分析大多都存在明显的技术问题从而限制了指南对临床相应主要问题的分析.未来需要多国、多中心共同努力设计开展和分析临床相关RCT试验以便可以解答很多本指南中未解决的突出问题.最终对一个新诊断或未治疗的癫(癎)患者选择哪种AEDs治疗必须在考虑AEDs药力/药效的同时还须考虑其安全性和耐受性、药代动力等特性、剂型及价格.在选择一种AEDs的时候,医生和患者不能仅仅考虑其药力和药效,还需考虑其所有相关的变量.  相似文献   

12.
癫(癎)是神经系统一种慢性疾病.临床上一旦确诊,就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疗,大多数患者经过正规的抗癫(癎)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治疗能够得到有效地控制,但仍有20%~25%的患者因不能耐受长期服药或对AEDs不敏感而未得到有效控制,发展为难治性癫(癎)[1],其中有近半数患者可以通过外科手术途径来控制发作.虽有新的AEDs不断问世,但难治性癫(癎)的发病率并没有因此而下降.癫(癎)患者,特别是难治性癫(癎)患者普遍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2,3],而且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都受到严重损害[4].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传统抗癫癎药物(AEDs)与托吡酯(TPM)对成年癫癎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 102例临床确诊的成年癫癎患者随机分为AEDs组和TPM组,井用QOL IE-30表对102例癫癎患者和62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评定。结果 AEDs组较对照组QOL明显降低(P<0.05),表现惧怕发作,对日常生活不满意,情绪差,精力不足,认知功能下降,对长期服用抗癫癎药物的顾虑较多,社交、工作受限等;而TPM组的QOL虽然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前5项的评分中明显高于AEDs组(P<0.05)。TPM组的发作频率明显低于AEDs组(P<0.05)。发作频率对癫癎患者QOL的影响较大,癫癎发作越频繁,QOL越差。结论 成年癫癎患者的QOL较正常人显著降低,TPM能提高癫癎患者的QOL,其改善QOL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控制发作实现的。因此,合适的药物控制癎性发作是提高癫癎患者QOL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癫癎发作后状态(PIS)是癫癎发作结束后患者的综合临床表现。PIS与癫癎患者持续的认知功能变化,抗癫癎药物(AEDs)的选择及长期保留率有关,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新、老AEDs对PIS的冶疗效果至今未被明确阐述。目前,AEDs对PIS的疗效已被引起重视,并逐步纳入AEDs总体评价指标。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抗癫癎药物(AEDs)的致癎作用及对其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总结32例AEDs致癫癎发作加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中以服用卡马西平最多(19.12%)、次之为巴比妥类药物(15%)、苯妥英钠(14.5%)、合并用药(14.29%)、苯二氮( )类(8.69%)、丙戊酸钠(2.78%).32例经停药并合理选择其他抗癫癎药物及减少药物剂量治疗,27例有效,5例无效.结论AEDs能致癫癎发作加重,应合理选择抗癫癎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多药耐药基因ABCB1多态性在癫(癎)患者中的分布特点,并探讨其与癫(癎)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收集正规服用抗癫(癎)药(AEDs)且依从性好的癫(癎)患者852例(癫(癎)组),分析其临床特点;同期选取相同地区的非癫(癎)者1 003例为对照(对照组).癫(癎)组再分为耐药亚组(671例,服用3种或3种以上AEDs,癫(癎)发作次数在随访前1年仍≥1次)和控制亚组(181例,AEDs治疗,随访前1年无癫(癎)发作).利用MassARRAY时间飞行质谱技术检测癫(癎)组和对照组ABCB1基因C3435T、G2677T/A和C1236T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应用分子流行病学方法,与对照组比较,分析ABCB1基因多态性在癫(癎)患者中的分布特点及对AEDs疗效的关系.结果 对耐药亚组、控制亚组和对照组进行ABCB1基因多态性检测发现3组的SNPs均服从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癫(癎)组与对照组ABCB1基因C3435T、G2677T/A和C1236T位点的SNPs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耐药亚组和控制亚组3个位点SNPs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体型分析显示癫(癎)组和对照组、耐药亚组和控制亚组3个位点SNPs组成的常见单体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耐药相关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ABCB1基因C3435T、G2677T/A和C1236T位点SNPs与耐药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未发现ABCB1基因C3435T,G2677T/A和C1236T位点多态性与AEDs耐药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癫癎为一组比较难治的病症,经传统的抗癫癎药(AEDs)系统、正规治疗,仍有20%~30%的患者发作不能控制.为寻找新的有效的AEDs,国内的医药工作者研制的香草醛,经动物实验及临床验证其有较好的抗癫癎作用[1,2].我们自2004-03~2004-12用香草醛治疗各型癫癎31例,取得初步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佐治小儿难治性癫(癎)的疗效.方法 对30例难治性癫(癎)在原用抗癫(癎)药物(AEDs)不变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0.4mg/(kg·d),3~5d辅助治疗.主要观察治疗前后发作频率的改变情况,不良反应及其对原用抗癫(癎)药物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 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不良反应较少 .结论 加用丙种球蛋白可提高小儿难治性癫(癎)的疗效,且不影响其他抗癫(癎)药物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9.
丙种球蛋白佐治小儿难治性癫(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佐治小儿难治性癫(癎)的疗效.方法 对30例难治性癫(癎)在原用抗癫(癎)药物(AEDs)不变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0.4mg/(kg·d),3~5d辅助治疗.主要观察治疗前后发作频率的改变情况,不良反应及其对原用抗癫(癎)药物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 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不良反应较少 .结论 加用丙种球蛋白可提高小儿难治性癫(癎)的疗效,且不影响其他抗癫(癎)药物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20.
1 癫(癎)在儿科神经专科的发病率一直占有很高的比例 儿科预防癫(癎)发作的基本手段为药物治疗,目标是以单一抗癫(癎)药物的最低有效剂量完全控制发作而无任何不良反应.传统的抗癫(癎)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苯妥英钠、地西泮等对部分患儿疗效欠佳,随着对癫(癎)发作的神经生物化学机制认识加深,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型抗癫(癎)药物,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