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均为中青年患者。临床表现:头痛14例(87.5%),癫发作8例(50.0%)。9例腰穿显示脑脊液压力增高。CT显示脑静脉窦异常4/10例(40.0%);MRI显示脑静脉窦异常7/16例(43.8%)。MRV显示脑静脉窦异常15例(100%);DSA显示静脉窦异常2例(100%)。患者均予抗凝和脱水治疗,部分予溶栓治疗,好转15例,未愈1例。结论:CVST的临床特点是中青年人发生率高,以头痛等颅高压症状为主要表现;MRI+MRV及DSA确诊率高;应及时予抗凝治疗,重症患者可行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2.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6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为少见的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表现多样化 ,易漏诊、误诊。现将我院 1997年 5月~ 2 0 0 2年 10月收治的 16例此病患者误诊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 ,男 6例 ,女 10例 ;年龄 2 0~ 5 8岁 ,平均 2 9.7岁 ;病程 5天~ 2个月 ,平均 32天。1.2 临床表现 首发症状头痛 10例 ,颈痛 1例 ,失明 1例 ,视物模糊 6例 ,复视 1例 ,癫疒间 发作 3例。 6例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6例为分娩后 5~ 2 0天发病 ,1例为怀孕 5 0天发病 ,1例曾有过上肢静脉血栓 ,1例患右下肢静脉炎 ,1例脾切除、血小板增多 ,病前有…  相似文献   

3.
目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尽早治疗对于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非常重要,主要研究其临床表现、致病因素、定位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将2013年1月21日至2016年7月28日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92例CVST患者针对人口资料、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及预后综合分析。结果男性38例,女性54例,年龄为12~71岁,平均年龄40.21±14.28岁。临床表现:头痛75例(81.52%)、听觉障碍7例(7.60%)、意识障碍11例(11.95%)、言语障碍17例(18.47%)、轻度瘫痪14例(15.21%)、癫痫12例(13.04%)。本组病例未发现遗传性家族史。腰穿检查的77例患者中,脑脊液压力在80~400mm H2O,平均234.09±79.12mm H2O。抗凝治疗后复查腰穿22例,这22例患者治疗后压力平均下降约40mm H2O,且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比较累及静脉窦范围的不同,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位:乙状窦61例(66.30%)、上矢状窦39例(42.39%)、横窦82例(89.13%)。结论 CVST好发于青年,亚急性,慢性头痛发作可能是患者神经系统的唯一主诉。D-二聚体水平与累及静脉窦范围有关。血栓多数同时发生于多个部位,老年患者单纯的颅内压增高症状不常见,而精神症状和意识障碍较常见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磁共振、脑血管造影等诊断技术以及溶栓技术的发展,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rani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早期确诊率及治疗效果有了极大的提高。现对我院1999年4月至2005年4月收治的CVST 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0例CVST患者的起病形式、可能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脑脊液检查、治疗结果及随访预后情况。结果 CVST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并逐渐加重;临床表现多为高颅压综合征,脑脊液压力多数升高,影像学表现静脉血流减慢,闭塞,脱水、抗凝治疗疗效佳。结论 CVST的临床表现个体差异大,缺乏特异性,易漏诊或误诊。头部CT及MRV有助于早期诊断;治疗以肝素抗凝及静脉溶栓为主,必要时可联合介入溶栓治疗,及早诊断、早治疗是救治关键。  相似文献   

7.
产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是孕产妇较少见的危重并发症,此病在整个妊娠期均可能发生,常见于产后2~3周[1]。其发病隐袭,一般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误诊率及死亡率较高。本文作者对其所在医院收治的5例产后CVST患者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8.
产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是孕产妇较少见的危重并发症,此病在整个妊娠期均可能发生,常见于产后2~3周。发病隐袭,一般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误诊率及病死率较高。本研究通过对12例确诊的产后CVST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影像学诊断为CVST的患者,行抗凝及血管内介入溶栓治疗.结果 18例患者均有颅内压增高表现;6例癫发作, 4例颅内出血, 4例出现意识障碍,2例偏瘫,2例高热.头部CT、MRI、MRV、DSA为诊断提供依据.16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2例进行血管内介入尿激酶溶栓治疗,同时进行肝素抗凝治疗.治疗后18例患者中14例症状完全缓解,4例症状明显好转.随访12例患者0.5~2年,疗效稳定,无1例复发.结论 CVST患者多有颅内压增高表现,及时行MRI、MRV及DSA检查,以明确诊断.抗凝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法,血管内介入溶栓治疗协同抗凝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 由于其发病率低, 病因多种多样,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易造成误诊.现就1992年4月~2001年8月我院收治的经头颅CT、 MRV或DSA确诊的CVST 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小儿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以期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方法 对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于2008年8月至2012年5月收治住院的12例CVST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影像学特征、治疗经过及短期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病因:12例患儿中,7例病因不明,临床表现为亚急性或者慢性头痛进行性或急性加重;2例与感染相关;1例为颅内肿瘤术后;另外2例发生在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过程中.确诊前有7例发生误诊.(2)诊断:12例患儿均行头颅磁共振及磁共振静脉成像检查,明确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3)短期预后:所有患儿确诊后均予以抗凝治疗,11例临床症状好转;7例病因不明的患儿中确诊时4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治疗后短期视力无改善;1例患儿确诊后至外院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球囊扩张,后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小儿CVST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认识其临床特征并及时行磁共振静脉成像检查是诊断的关键.抗凝治疗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产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PCVST)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现将我院1998年2月~2008年3月确诊为PCVST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脑血管病的特殊形式,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缺乏特异性,临床误珍率高,往往延误治疗导致不良预后.近年随着影象诊断技术,尤其是磁共振成像(MRl)的不断进步,对本病的认识也日益提高,患者致死、致残率明显下降.现将我科2001年1月~2005年10月收治的14例CVST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治方法。方法本科1999年10月~2004年4月收治的11例经MRI、DSA确诊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其中9例进行了介入颈动脉内溶栓,2例进行了静脉溶栓,并同时进行了抗凝等治疗,现结合文献报道分析。结果采用介入颈动脉内溶栓治疗均获得良好效果.2例1周后复查脑血管造影大部分静脉窦再通,脑循环时间接近正常。治疗后2周颅内压降致250~300mm H2O。结论颈动脉内连续应用尿激酶溶栓并结合全身抗凝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可能是目前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较少见。本院自1995~2002年共收治该病8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3例,女5例,年龄22—54岁,平均33岁。有明确病因6例:围产期者2例,糖尿病1例,中耳炎1例,高血脂症2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方法 对24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对本组发病患者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病死率明显下降.结论 对临床早期有头痛、恶心、呕吐等高颅压症状者,CT、MRI检查未发现阳性病灶,应行DSA检查以进一步确诊.  相似文献   

18.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报告7例经脑CT和(或)DSA证实的产后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本文就其临床、CSF、CT及DSA表现进行分析。CT主要表现为空δ征,出血性梗塞及脑水肿;DSA静脉期可明确显示血栓部位和栓塞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男性2例,女性12例;年龄15-55岁,平均年龄32±5岁。12例有明确病因,多数以急性、亚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以头痛多见,临床表现以颅高压三主征及皮层功能损害的局灶症状体征为主。缓慢起病者确诊时间延长。疾病易误诊为单纯的脑出血、脑梗死等。影像学表现为静脉窦闭塞及以皮质为主的梗死或水肿,可伴出血。治疗以抗凝、脱水为主。4例治愈,5例好转,5例死亡。结论 CVST患者临床差异较大,缺乏特异性,需要综合分析避免漏诊和误诊,及早行MR I+MRV检查,及早抗凝。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2004-02~2009-05在本院收治16例成人CVST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CVST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诊断、治疗及转归.结果 本组CVST好发于青壮年,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大部分可找到相关病因,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头痛(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