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压左室肥厚的QT离散度及左室Tei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与QT离散度及左室Tei指数的关系。方法高血压病组109例(非左室肥厚组83例,左室肥厚组26例),正常组30例,测定QT离散度及左室Tei指数。结果高血压病组无论有无左室肥厚,其QT离散度及左室Tei指数均显著大于正常组(QTd:43.9±15.1ms,69.2±16.9msvs36.2±11.3ms,p<0.05;Tei指数:0.54±0.06,0.60±0.14vs0.38±0.07,p<0.05)。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的左室Tei指数及QT离散度较非左室肥厚组有增大的趋势(QTd:69.2±16.4msvs43.9±15.1ms,p<0.05;Tei指数:0.60±0.14vs0.54±0.06,p>0.05)。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时,QT离散度及左室Tei指数增大,表明高血压左室肥厚可导致QT离散度增大及左室舒张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OT离散度(QTd)的变化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126例EH患者,其中72例伴左室肥厚(LVH),54例左室正常;健康对照组40名。所有患者均进行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测定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QT离散度与左室正常组、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原发性高血压左室正常组QT离散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时QT离散度增大,表明QT离散度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密切相关。早期检测及时逆转左室肥厚,降低QT离散度对预防严重心律失常事件发生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病人的 QT离散度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选择 32例老年健康人和 90例老年高血压病人进行体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 ,作 QT离散度测定。结果  (1 )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的 QT离散度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及高血压非左室肥厚组。 (2 )高血压伴心律失常组的 QT离散度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及高血压非心律失常组。 (3)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其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病人的 QT离散度明显增高 ,其心律失常发生率也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患者QT离散度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QT离散度 (QTd)的变化 ,进一步明确QTd与左室肥厚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对入选的 90例高血压患者经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后分为左室肥厚组 38例 ,左室正常组 5 2例 ,另 38例健康人作对照组 ,测量各组QTd并相互比较 ;统计各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作比较。结果  (1)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 (QTd 6 9 2 1± 12 82 )与高血压病左室正常组 (QTd41 5 4± 13 6 3)及正常对照组 (QTd 36 84± 13 71)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而高血压左室正常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13 16 % )高于左室正常组 (1 92 % ) ,差别有显著性。结论 QTd可作为预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及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LVH)患者的QT离散度(QTd)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测量56例高血压有LVH患者(组1)、60例高血压无LVH患者(组Ⅱ)和68例健康对照组(组Ⅲ)的QTd及校正后的QT离散度(QTcd),并对各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组ⅠQTd,QTcd较组Ⅱ,组Ⅲ显著延长(均P<0.01),组Ⅱ与组Ⅲ的QTd,QTc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QTd及QTcd增大者发生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比率显著增大。结论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者QTd,QTcd同时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大QT离散度的改变 ,及与心率变异的关系。  方法 对 8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心脏超声、QT离散度及心率变异的分析 ,并对左室肥大指数与QT离散度、血压与心率变异作相关分析。  结果 高血压伴左室肥大者QT离散度增加 [QTcd :(5 0 98± 18 79)ms ,QTacd :(5 1 2 1± 13 42 )ms ,QTsD :(15 47± 7 0 8)ms ,QTaSD :(15 48± 4 6 5 )ms] ;左室肌重与非左室肥大相比 ,心率变异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左室肥大指数 (LVMI)与QT离散度 (QTcd、QTacd、QTsD、QTaSD)呈正相关 ,血压 (SBP、DBP)与心率变异 (MSSD、HF、LF、TF)呈负相关。  结论  高血压左室肥大者心肌局部复极化不一致 ,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下降 ,但与左室结构改变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观察原发性肥厚性心肌病与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的QT离散度。方法:以体表心电图描测15例肥厚性心肌病及42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的QT离散度(QTd)和经校正的QTd(QTCd),并与高血压无左室肥厚者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心室肥厚患者的QTd和QTcd均明显高于高血压元左室肥厚者及正常对照组(P<0.01);(2)两组心室肥厚者间以上诸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QTd>60ms的患者中,两组心室肥厚患者的复杂室性心律失常(≥LownⅢ级)发生率间无明显差异,但均高于高血压病无左室肥厚者。结论:无论是原发性或继发性左室肥厚均与QT离散度的增加相关,并可能为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潜在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心室肥厚和左心功能损伤与QT离散度(QTd)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9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及多谱勒心脏检查,同时进行体表心电图QTd测定。结果左心室室壁最大厚度及总厚度积分[1]与QTd呈正相关,QTd与左室内径缩短分数之间无相关性。67.5%的患者存在1项或多项多谱勒左室舒张功能异常指标,QTd与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程度密切相关。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和左室功能损伤表现出有QTd增大,说明高血压左室肥厚超声心动图特征与心电图QTd增大产生机制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P波离散度及QT间期离散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的患者213例,设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HDCP组),健康产妇248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基本资料、P波离散度、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离散度,并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高血压患者QT离散度及美托洛尔对其影响.方法:120例高血压患者和30例健康人作QT离散度测定,患者中随机抽取50 例进行美托洛尔治疗,并和未治疗组70例作为对照.结果:(1)高血压患者的QT离散度明显高于健康人(39.48±7.92 ms vs 34.35±10.62 ms, P<0.05);(2)左室肥厚者的QT离散度明显高于无左室肥厚者(58.4 3±8.94 ms vs 39.91±10.13 ms,P<0.01);(3)高血压患者伴心率失常者明显高于无心律失常者(55.36±9.33 ms vs 38.71±7.96 ms,P<0.05);(4)经美托洛尔治疗后其QT离散度明显缩短.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大和心律失常者QT离散度明显增加.美托洛尔治疗使QT离散度明显缩短,有利于防止恶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PP)与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方法9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53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标准台式水银柱血压计测右上肢肱动脉血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仪测量左室重量及左室收缩、舒张功能相关参数。比较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的PP和左室功能。高血压组分为高PP组和低PP组,对比分析两组左室功能和结构。结果高血压患者脉压(PP)和心功能指标(EF、EPFV、APFV、E/A)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高血压组患者血压参数与年龄、体重指数及心功能参数作相关分析,示PP与年龄正相关,PP与二尖瓣E峰及E/A值负相关(P<0.01)。高血压患者高PP组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及左室肥厚率明显高于低PP组(P<0.01),而收缩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两组均较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PP主要与左室舒张功能有关,高PP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2.
8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非左室肥厚组及左室肥厚组。测量三组心电图V5导联的QT间期和QTpeak,Tp-e。结果:与对照组及非左室肥厚组比较,左室肥厚组的Tp-e明显增大(P<0.01)。结论:左室肥厚显著增加跨壁复极离散度。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及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增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血压以及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电图的Tp—Te间期、Tp—Te/QT比率与正常人群的区别,为预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不良事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812例体检心电图,分为三组,正常组242例,高血压组270例,高血压左室肥厚组300例,测量V2导联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QT间期及Tp—Te间期,取其平均值。结果与正常组(82.14±8.53ms)相比,高血压组(97.98±13.31ms)和高血压左室肥厚组(104.56±12.64ms)的Tp—Te间期显著延长(P<0.01),高血压左室肥厚组Tp—Te间期与高血压组比较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0.22±0.02)相比,高血压组(0.26±0.03)和高血压左室肥厚组(0.27±0.03)的Tp—Te/QT比率显著增大(P<0.01),高血压左室肥厚组Tp—Te/QT比率与高血压组比较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p-Te间期、Tp-Te/QT比率与左室质量指数成正相关(P<0.01),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0.37、0.33。结论高血压及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电图Tp—Te间期显著延长、Tp—Te/QT比率显著增大,高血压尤...  相似文献   

14.
近期研究表明,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是引起心性猝死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这常源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QT离散度(QTd)是反映心室肌复极的不均匀,心室肌复极的不均匀易在心室肌内形成多发性折返引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为探讨高血压伴LVH与QTd的关系,本文选取66例高血压患者,观察伴LVH的QTd变化,并与22例血压正常对照组对比,以了解心肌肥厚与QTd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患者QT间期离散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患者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简称QTd)变化.方法126例心脏病患者,年龄32~76岁,用美国超九-ATL(X0163)彩色多谱勒诊断仪进行检查并测量其二尖瓣口、E峰和A峰值,以1<E/A<2作为舒张功能正常的参考指标,将其分为E/A正常组(对照组)和E/A异常组(研究组),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定QTmax、QTmin及QTd. 结果研究组(n=70)QTd为67.30ms±12.63ms,对照组(n=56)QTd为49.30ms±13.70ms,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患者QTd增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后血压变化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33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以上病情稳定的尿毒症患者,分为透析后高血压组(55例)、低血压组(30例)和正常血压组(48例)。三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血液透析频率每周3次,每次4 h。透析后分别检测三组患者的体表12导联心电图,测量并计算QT间期离散度及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结果高血压组与低血压组相比,QT间期离散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正常组与非正常组相比,QT间期离散度及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显著下降(P<0.01)。结论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高血压和低血压均能影响QT间期离散度,而高血压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7.
白大衣高血压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白大衣高血压患者左心结构及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状况。方法 :通过汞柱血压计测量及 2 4h动态血压监测将患者分为白大衣高血压组 (35例 ) ,持续性高血压组 (30例 )及正常血压组 (30例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每组患者的左房及左室结构、左室重量指数 ;测定左室舒张功能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各组的左室收缩功能参数无明显差别。白大衣高血压组左房室内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左室重量指数均高于正常血压组 (P <0 .0 5 ) ,左室舒张功能参数 (E/ A比值 )低于正常血压组 ,介于持续性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之间。结论 :白大衣高血压患者已出现左室结构改变及舒张功能受损 ,应密切关注并予以防治。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对40名正常血压对照者和6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与超声心动图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及舒张功能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检出率(36.6%)显著高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者(13.6%),血压昼夜节律减退者及倒置者左室重量指数(LVMI)与对照组及高血压昼夜节律存在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室舒张功能,高血压组中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减退者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高血压组中血压昼夜节律存在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对左室肥厚(LVH)发生、发展及舒张功能有重要影响,高血压治疗不仅应控制血压,而且应重视恢复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的临床疗效及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收治的56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后壁厚度(LVPWT)、V2导联T波峰-末间期(Tp-e间期)、QT离散度(QTd)、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LVDd、LVP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Dd、LVPWT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V2导联Tp-e间期、QTd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2导联Tp-e间期、QTd均短于对照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左室肥厚程度,防治心律失常,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心衰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100例心衰患者视为观察组,另纳入同期收治的50例体检健康者视为对照组.检测全部受检者的QT离散度、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分析QT离散度的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 心衰死亡组QT离散度大于心衰存活组和对照组,心衰存活组QT离散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心律失常组QT离散度大于轻度心律失常组和无心律失常组,轻度心律失常组QT离散度大于无心律失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心律失常心衰组心率变异性小于无心律失常心衰组和对照组,无心律失常心衰组心率变异性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心衰患者QT离散程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程度呈正相关(P<0.01),与心率变异性程度呈负相关(P<0.01).结论 心衰患者QT离散度的增加,心率变异性的减少,对心衰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有重要的监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