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集体心理干预对社区住院老年糖尿病伴抑郁、焦虑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136例社区住院老年糖尿病伴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集体心理干预组68例,常规治疗组68例;两组均给予胰岛素治疗5周.于治疗前后进行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SDS、SAS评分比较.结果 集体心理干预组血糖控制效果及SDS,SAS分值改善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P<0.01).结论 集体心理干预可改善老年糖尿病伴抑郁、焦虑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控制血糖水平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负性情绪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对5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5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负性情绪比较,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的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和总刺激量得分均显著较高(P均〈0.01);而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及支持利用度分均显著较低(P均〈0.01)。糖尿病组SCL-90总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6个因子分与SDS、S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负性情绪,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能对其防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心理干预对伴有负性情绪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伴有负性情绪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 12 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 6 0例 ,对照组 6 0例 ,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 ,干预组加用心理干预 ,均于干预前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定 ,并测空腹血糖 (FBG)及餐后 2小时血糖 (PBG)。结果 心理干预组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FBG和PBG减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讨论 心理干预治疗能帮助糖尿病患者缓解负性情绪 ,更好的控制血糖 ,临床中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4.
综合治疗对伴有负性情绪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综合疗法对伴有负性情绪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30例,采用格列吡嗪7.5~15mg/d),干预组(30例,采用格列吡嗪7.5~15mg/d和心理干预)和综合组(30例,采用格列吡嗪7.5~15mg/d合并西酞普兰20~40mg/d和心理干预)。疗程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2、4周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并同时测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2PBG)。结果 SAS和SDS评分以综合组和干预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且综合治疗对负性情绪改善更快。FBG和2PBG下降以综合组和干预组优于常规组,综合组和干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综合治疗能更有效的缓解2型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5.
综合治疗对伴有负性情绪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对伴有负性情绪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5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药物组为单用降糖药,干预组为降糖药加心理干预,综合组为降糖药合并帕罗西汀和心理干预。疗程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4周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并测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2PBG)。结果:SAS和SDS评分以综合组和干预组均显著低于药物组,但综合组情绪改善较快。FBG和2PBG下降以综合组和干预组好于药物组,综合组和干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综合治疗更能有效缓解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对II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80例糖尿病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口服常规降糖药物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总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进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进行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TC、TG、HDL-C)体重指数(BMI)等临床指标检测,并进行同期组间比较。结果经过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抑郁、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指标改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有助于II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能有效提高临床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其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对8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80名健康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生活质量与其焦虑、抑郁情绪作相关分析。结果 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SAS及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评分均与SAS及SDS评分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 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其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癫痫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并进行自我管理训练效果评估。方法将112例癫痫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一般健康教育,研究组进行自我管理训练,内容包括:建立健康档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制定自我管理教育处方;学习采用集体授课方式。两组患者出院1年末进行治疗效果比较;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进行训练前后情绪障碍进行评定。结果训练后研究组SAS和SDS评分及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癫痫患者存在较高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自我管理训练可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肠道息肉与焦虑、抑郁状态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80例肠道息肉患者以及80例肠镜检查无病变的体检人员,分别设为息肉组与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评估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二列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肠道息肉与SDS评分、S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息肉组与正常组的饮酒史、糖尿病、年龄、高血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高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息肉组SDS评分、SAS评分显著高于正常组,焦虑、抑郁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二列相关性分析显示,肠道息肉与SDS评分、SA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肠道息肉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较为明显,且焦虑抑郁情绪与肠道息肉发病可能具有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及抗焦虑抑郁治疗对T2DM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87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空腹血糖FPG≥7.0mmol/L,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小时血糖≥11.1mmol/L)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91例作为对照(正常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焦虑、抑郁状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T2DM患者中存在焦虑、抑郁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焦虑、抑郁治疗组分别服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两者的对照组均服用安慰剂。结果研究组焦虑状态者检出19例(21.8%),抑郁状态者检出24例(27.6%);正常组焦虑、抑郁检出人数均为2例(2.2%),两组焦虑、抑郁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35.9±7.1)分、(38.1±9.0)分,正常组分别为(23.1±3.5)分、(24.1±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0.5±5.7)分、(43.0±6.1)分],较对照组低[(52.9±3.7)分、(60.6±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HbA1c均较对照组低(P均0.05)。结论T2DM患者中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及SAS、SDS评分均高于正常人群,对T2DM并发焦虑、抑郁的患者进行抗焦虑或抗抑郁治疗后,患者FPG、2hPG、HbA1c均有所降低,提示抗焦虑抑郁治疗可能有助于T2DM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验证团体归因训练对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54例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患者按照入组到开始治疗的时间分为3个基线组,每组进行为期8周的归因训练团体治疗,采用多基线实验设计,每隔2周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治疗前后评定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强迫症组加测Yale-Brown强迫症量表(Y-BOCS)。结果:所有被试者治疗前后HAMD、HAMA、SDS、SAS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41,19.85,6.33,6.97,P〈0.01);强迫症组治疗前后Y-BOC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P〈0.001);所有被试治疗前后社会功能改善显著(Z=-6.41,P〈0.001)。结论:团体归因训练对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患者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64例抑郁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研究组合并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照组仅予常规精神科护理。所有患者在入组时、治疗6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评估。结果干预6周后研究组的HAMD-24、SDS、SAS得分较对照组低(P0.01);研究者组SCSQ中消极应对方式评分较对照组低(P0.01),积极应对方式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可能有利于改善抑郁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提高其积极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心理社会生物因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转归的相关心理社会生物因素。方法:自编糖尿病基础知识调查表和一般情况调查表,选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7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评估,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酐和尿酸水平。结果:糖尿病患者的SDS总分和SAS总分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SAS总分与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r=0.43,P<0.01),与SDS总分呈正相关(r=0.333,P<0.01)。SDS总分与PSSS总分呈正相关(r=0.316,P<0.01),与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呈负相关(r=-0.284,P<0.05)。PSSS总分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r=0.251,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症状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病程越长,焦虑症状越严重。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越高,领悟社会支持的主观体验越好,抑郁症状越少,就越有助于糖、脂代谢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编精神分裂症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对83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亲属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为期4周的心理干预。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心理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53.90±2.02)分和(61.40±1.07)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的(41.90±2.60)分和(41.40±1.83)分(P〈0.05);心理干预后患者亲属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1.00±1.56)分和(41.50±1.08)分,较干预前有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亲属对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度明显提高。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亲属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5.
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癫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有关因素。方法:80例成年癫癎患者,前期诊疗不规范,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结果:癫癎合并焦虑情绪者25%,合并抑郁情绪者4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越长,发作程度越严重,男性患者更易产生焦虑情绪,而居住在农村的癫癎患者更易产生抑郁情绪。结论:癫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性别、病程、发作严重程度和生活居住地是影响癫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背景:喉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喉癌损伤性手术作,可导致巨大的压力,但如何能减轻手术带来的心理影响知道甚少。目标:比较认知行为治疗(CBT)与药物治疗对喉切除术后咽喉癌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09年3月至2013年5月心理门诊中喉切除术后患有抑郁症或焦虑症患者的病历,确定63例患者曾接受过8周一对一的CBT治疗(其中无法说话的患者以书面形式作出回应),以及56例患者曾接受过8周的盐酸丁螺环酮治疗(n=11)、舍曲林治疗(n=9)或两种药物联合治疗(n=36)。治疗的选择(CBT或药物)是根据病人的陈述偏好而定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估治疗前后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的SAS平均分和SDS平均分都明显下降,(根据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标准)伴有有焦虑或者抑郁症状患者的百分比也显著下降了。但是,两种治疗方法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药物治疗组32%的参患者在治疗过程出现一个或多个不良反应,但这些都没有严重到需要停药治疗。讨论:CBT是一种有效的、短期的治疗手段,可用于减少一个人被诊断患有癌症或接受癌症治疗后往往产生的焦虑和抑郁症状。众多证据表明,这些心理症状的治疗可以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短疾病的病程,所以肿瘤学家和其他临床医生需要定期筛查癌症患者和其他危及生命的慢性病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如果存在的话,就需要积极对这些症状进行治疗。这项研究表明,CBT对于即使无法说话的癌症患者来说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头颈部肿瘤患者伴发情绪问题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3例抑郁症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21例(认知行为治疗,CBT)和对照组22例(支持性咨询),疗程为8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第8周末,研究组HAMA和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AS标分、SDS指数、精神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和抑郁心理障碍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T可有效减少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并通过早期干预治疗急性应激,防止癌症患者心理病理状态慢性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玉树地震后不同人群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焦虑症、抑郁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抽取震后灾区人群、其非灾区的亲属人群、灾区救援人群及非灾区人群为对象,每一人群进行随机分成两组,第1组每周进行1次集体心理干预;第2组每周进行3次集体心理干预。采用PTSD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不同人群在3个月、6个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各人群在干预3个月和6个月均检出PTSD、焦虑症、抑郁症。各人群中第2组干预6个月时PTSD、焦虑症、抑郁症检出率明显低于干预3个月时(P均0.05)。结论:震后不同人群均存有PTSD、焦虑症、抑郁症发生;随着时间推移及积极干预可明显降低其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学校恐惧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0例学校恐惧症患儿(研究组)和30名正常对照儿童(对照组)进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选量表(SCARED),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结果:研究组患儿EPQ结果显示神经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掩饰程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SCARED、SAS、SDS的评估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存在明显焦虑和抑郁症状(P〈0.05)。结论:学校恐惧症患儿可能具有神经症的个性特点,普遍存在焦虑和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