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复方半枝莲防治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复方半枝莲(SBC)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的防治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流式细胞仪、血清和组织生化等检测方法,分别在第14周和第24周观察SBC对DEN诱发的肝癌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中药组14周时大鼠肝脏异型性增生灶明显较模型组少,24周时形成的肝癌结节小而少,模型组、中药组肝癌发生率分别为75.0%、50.0%;免疫组化显示中药组大鼠肝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胎盘型阳性灶面积明显低于模型组;肝组织匀浆上清液谷胱甘肽-S-转移酶含量以及血清λ-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含量也明显低于模型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中药组大鼠肝细胞G0-G1期比例下降,G2-M期比例升高.结论SBC能抑制癌前病变,延缓肝癌的形成,降低肝癌发病率,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为阻滞G2-M期细胞进展,从而抑制DEN引起的肝细胞的去分化和恶性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861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癌过程的影响.方法:2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干预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以1?N灌胃,干预组同时以中药复方861灌胃.实验开始后分别于第2、3、5、8、10、12、14、18周分批处死大鼠,观察肝脏外观,肝组织进行HE、Masson三色染色,并对炎症坏死、肝纤维化程度和卵圆细胞增生程度进行评分,应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肝组织中胎盘型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P)蛋白的表达,计算成癌率.结果:干预组比模型组肝脏炎症坏死程度(P<0.01)、纤维化程度(P<0.01)和卵圆细胞增生程度(P<0.05)轻;GST-P蛋白表达量少.结论:中药复方861可减轻DEN所致肝损伤.  相似文献   

3.
补肾方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补肾方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的预防作用。方法:以100ppmDEN饮水法诱发大鼠肝癌为模型,同时中药组予补肾方水煎剂灌胃,分别于诱癌12周末和18周末分批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肝组织γ-GT和AFP阳性表达以及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和白蛋白(Alb)含量变化。结果:中药组肝癌发生率较低;肝细胞增生灶和癌灶形成数目、面积较小;肝组织γ-GT阳性灶和AFP阳性细胞均明显比模型组少(P<0.001);血清ALT、ALP含量有不同程度降低,Alb含量较高。结论:补肾方对DEN诱发大鼠肝癌前病变和肝癌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和延缓作用,但并不能完全阻断肝癌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日本血吸虫与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家兔肝癌的初步实验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观察了用日本血吸虫与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家兔肝癌的实验结果,A组每只家兔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从感染后62d开始,每周每兔用1%二乙亚硝胺水溶液灌胃1次,剂量为25mg/kg,共15次,结果5只兔中有3只诱发肝癌,诱时时间分别为273,394和476d,B组每只家兔用A组同法感染尾蚴及投二乙基亚硝胺,但在感染后55及80d,分别灌胃给予吡喹酮作2次病治疗,每次剂量为0.3g/只,7只兔中仅1只发生肝  相似文献   

5.
本文观察了用日本血吸虫与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家兔肝癌的实验结果。A组每只家兔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从感染后62d开始,每周每兔用1%二乙基亚硝胺水溶液灌胃1次,剂量为25mg/kg,共15次;结果5只兔中有3只诱发肝癌,诱导时间分别为273、394和476d。B组每只家兔用A组同法感染尾蚴及投二乙基亚硝胺,但在感染后55及80d,分别灌胃给予吡喹酮作2次病原治疗,每次剂量为0.3g/只;7只兔中仅1只发生肝癌,诱导时间为385d。C组5只家兔不感染血吸虫,仅用A组同样方法投二乙基亚硝胺;结果有1只发生肝癌,诱导时间为572d。结果表明:家兔灌胃给予二乙基亚硝胺可引起肝细胞肝癌;感染日本血吸虫后,再给予二乙基亚硝胺,不但能增加肝癌发生率,而且也能缩短诱癌的时间;感染日本血吸虫后,用吡喹酮治疗病原体,再给予二乙基亚硝胺则肝癌发生率降低。提示感染日本血吸虫可促进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二乙基亚硝胺所诱导大鼠肝癌表达上调的基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首次大范围地观察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的大鼠肝癌组织基因表达的差异,探索DEN诱发肝癌的分子机制.方法:DEN诱导大鼠肝癌,常规抽提和纯化RNA,采用AffymetrixRat230AGeneChip及技术比较肝癌组织与正常大鼠肝组织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在芯片的15710个基因中,肝癌有84.54%的基因阳性表达,肝癌基因表达在正常肝脏5倍以上的有509个,其中325个为EST片段,已知基因184个,其中的168个基因可以检索到有关文献的报道.在这168个基因中,有100个基因被发现与肿瘤有关,其中有36个与肝癌有关;有4个基因与肝脏有关;另有64个基因与肿瘤和肝脏无关.结论:?DEN诱发大鼠肝癌的后基因组变化中168个基因值得优先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前病变的时效关系与量效关系.方法:Wistar♂大鼠100只,体质量均衡随机分5组;每84h1次分别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0、25、50、75、100mg/kg造模.每组体质量排序分10小组,年龄配对;造模时程最短0d,间隔14d延长,最长126d,灌注固定肝脏.常规石蜡包埋,6μm切片,HE染色,观察病变性质后显微照相;使用Image-Pro Plus软件,分别形态计量10、20、40倍物镜下汇管区(R1)、肝索(R2)、肝细胞核(R3)的体积构成比,观察每10个高倍镜视野下的核分裂像;计算各动物异型性指数[Ei=(1-R1)-1·(R3)·(R2)-1].Prism 4软件回归"二乙基亚硝胺导致异型性指数"的时效曲线及曲线下面积,进而导致曲线下面积的量效关系.结果:以异型性指数(肝细胞核/浆体积比校正值),回归0、25、50、75、100mg/kg二乙基亚硝胺造模的半效时程(95%CI)分别为70347(0-)、1734(937-3211)、1536(948-2490)、1530(890-2632)、1183(955-1466)h,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0064、0.0084、0.0123、0.0165、0.0167[异型性指数·log(h)].以曲线下面积,回归二乙基亚硝胺诱发肝细胞癌前病变的半效剂量为48.255mg/kg.50.000mg/kg造模各时程的异型性指数与核分裂像总数之间呈直线正相关(y=0.0023x-0.0056,r=0.9217,n=10,P<0.01).结论:以异型性指数为指标,每84h腹腔注射1次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细胞癌前病变的最佳造模剂量为48.255mg/kg(约50.000mg/kg),最佳造模累积连续时程为64d.核分裂像计数验证了异型性指数的临床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清肝化瘀颗粒对二乙基亚硝胺(DEN)所致原发性肝癌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6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肝复乐组、化疗药组及清肝化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应用DEN腹腔注射法制备原发性肝癌大鼠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d)灌胃,肝复乐组0.94 g/(kg·d)灌胃,氟尿嘧啶注射液5...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胶原纤维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癌变的关系。方法 饲养清洁健康BALB/c小鼠40只,以30 mg/ml二乙基亚硝胺(DEN)溶液作为饮用水,建立肝癌模型。在开始喂养后的0 w、4 w、8 w、12 w、16 w、20 w和24 w,各处死3只动物,对所取肝脏组织行石蜡包埋切片,采用天狼新红染色,对胶原纤维进行检查。通过Image-Pro Plus 6.0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光密度积分(IOD)定量,应用SPSS 16.0软件对测得的数据进行ANOVA显著性分析和Student-Newman-Keuls检验。结果 小鼠在诱癌剂作用20 w后肝组织发生癌变;在4 w末,小鼠肝组织胶原纤维IOD为(97.610±18.640),明显低于8 w末胶原纤维IOD水平[(377.054±63.668),P<0.05];在8 w末,胶原纤维IOD为(377.054±63.668),明显低于12 w末胶原纤维IOD[(625.875±110.846),P<0.05];在16 w末,胶原纤维IOD为(847.289±53.473),显著低于20 w末胶原纤维IOD[(1671.301±292.593),P<0.01];在20 w末,胶原纤维IOD为(1671.301±292.593), 显著低于24 w末胶原纤维IOD[(3968.450±138.949),P<0.01]。结论 胶原纤维在癌变的整个过程中沉积量逐渐增加,变化明显,可能与肝组织的损伤修复和癌变的扩散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采用小剂量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纤维化实验性模型的方法。方法 取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每组15只。给予模型组DEN溶液10 mg·kg-1灌胃,1次/d。在10周后,处死动物,取肝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和细胞超微结构观察。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结果 模型组动物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410.1±93.6) U/L和(399.7±90.9) U/L,显著高于对照组【(56.51±11.2) U/L 和(63.26±10.0)U/L,P<0.001】,模型动物血清SOD、GSH-Px和MDA活性分别为(83.08±22.0) U/mg、(24.65±2.0) U/mg和(9.78±2.0) nmol/mg,与对照组比,均有显著性差异【(178.57±22.8)U/mg、(45.16±2.9)U/mg和(3.76±0.7)U/mg,P<0.01】;模型组动物肝组织肝细胞变性、增生、坏死和假小叶形成,超微结构改变以肝细胞核内异染色质增加、细胞器数量减少、基质密度降低和肝糖元减少表现为主。结论 采用小剂量DEN能成功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率高,病变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