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家健康》2010,(11):33-33
慢性浅表性胃炎很“泛滥”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最常见的类型。有文献报告称,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检出率达80%-90%。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返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是否存在负相关性方法把胃镜下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并返流性食管炎患者与单纯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分成两组,胃镜检查时,行快速尿素酶方法检测以了解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别比较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并返流性食管炎组与单纯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对照组)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结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并返流性食管炎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4.52%,单纯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对照组)中感染率为62.85%,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并返流性食管炎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返流性食管炎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低,有存在负相关性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报》2017,(12):2481-2484
通过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相关类文献资料的查阅,观察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各中医证候的客观化指标,从胃镜检查、X线检查、生化、免疫组织学等方面详尽阐述近年来慢性浅表性胃炎各中医证候客观化指标的研究进展,归纳并总结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候与客观化指标的相关性,以期为本病的临床辨证提供客观可靠的理论依据,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相关类文献资料的查阅,观察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各中医证候的客观化指标,从胃镜检查、X线检查、生化、免疫组织学等方面详尽阐述近年来慢性浅表性胃炎各中医证候客观化指标的研究进展,归纳并总结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候与客观化指标的相关性,以期为本病的临床辨证提供客观可靠的理论依据,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临床上通常将慢性胃炎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可有慢性不规则的上腹隐痛、腹胀、嗳气等,尤以饮食不当时明显,部分患者有反酸症状出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作用。结果本组慢性浅表性胃炎120例患者中,其中显效71例;好转4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以上。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中医优于西药,运用中医费用低、疗效佳且能根除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方法 采用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35例(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35例(对照组),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对比观察多潘立酮、奥美拉唑单用、合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结论:多潘立酮+奥美拉唑合用较单用多潘立酮或奥美拉唑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明确。多潘立酮或奥美拉唑无论单用还是合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3周末较1周末的疗效为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析。方法:我院经胃镜和病理活检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例,应用HE染色,光镜观察其形态改变。结果:134例胃粘膜活检中,慢性萎缩性胃炎39例,轻度萎缩24例,中度萎缩11例,重度萎缩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95例。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常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胃内幽门螺旋苗的感染是本病的基本原因,与肠上皮化生,非典型性增生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年龄增长,人体抵抗力日渐低下,本病的发病机会越大。护胃合剂是广东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黎成科治疗老年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有效方。笔运用该方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人46例,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金燕 《中外健康文摘》2012,(34):193-194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镜及病理资料.结果90例患者中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26例;胃底部3例,胃体部7例,胃窦部75例;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3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并慢性浅表性胃炎17例,均位于胃窦部;慢性浅表性胃炎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伴肠上皮化生14例,伴异型增生16例.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诊断两者符合率为61.11%(55/90)(K=0.245,P=0.014).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差,胃镜下观察价值有限,临床上应以病理学诊断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确诊依据.  相似文献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思宁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5):155-156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镜及病理资料。结果90例患者中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26例;胃底部3例,胃体部7例,胃窦部75例;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3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并慢性浅表性胃炎17例,均位于胃窦部;慢性浅表性胃炎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伴肠上皮化生14例,伴异型增生16例。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诊断两者符合率为61.11%(55/90)(K=0.245,P=0.014)。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差,胃镜下观察价值有限,临床上应以病理学诊断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确诊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 DNA 错配修复基因 hPMS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 RT-PCR 检测比较82例胃癌患者癌组织(胃癌组)、74例癌旁萎缩性胃炎组织(癌旁萎缩性胃炎组)、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及4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慢性浅表性胃炎组)中 hPMS2 mRNA 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癌旁萎缩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组 hPMS2 mRNA 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27.33±15.05、18.88±11.67、6.25±9.72和2.78±1.34.胃癌组 hPMS2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癌旁萎缩性胃炎组 hPMS2 mRNA 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 hPMS2 mRNA 相对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PMS2 mRNA 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 >0.05).结论胃癌和癌旁萎缩性胃炎组织 hPMS2基因过度激活或表达增强,与胃癌发展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4.
疣状胃炎与胃癌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与胃癌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778例疣状胃炎病理资料,并与同期86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7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资料进行对比。结果疣状胃炎中HP阳性率为82%,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45.1%)和慢性萎缩性胃炎(56.4%)(P〈0.01)。成熟型疣状胃炎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检出率分别为12.7%和14.1%,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1);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熟型疣状胃炎具有高度癌变的可能,是一种胃癌癌前疾病,应积极治疗和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5.
冯盛才  郭夕珍  黄德珍 《四川医学》2010,31(8):1131-1132
目的探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桡动脉的硬化率,证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可引起患者桡动脉硬化。方法收集慢性浅表性胃炎Hp阳性的患者99例为观察组,扪桡动脉判其是否硬化;收集无慢性浅表性胃炎Hp阴性的健康志愿者98例为对照组,扪桡动脉判其是否硬化;比较两组硬化率,做卡方检验。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桡动脉硬化率比健康志愿者桡动脉硬化率高,证明Hp感染可能导致患者桡动脉硬化。结论长期Hp感染可引起患者的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免疫组化及透射电镜观察浅表性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G细胞数量及形态变化。胃窦部粘膜68例,其中正常胃粘膜12例,浅表性胃炎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浅表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G细胞数均比正常者减少,特别是后者。随着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变的加重,G细胞数也随之减少。慢性萎缩性胃炎G细胞分布不均,肠化区无G细胞,腺上皮不典型增生区G细胞明显减少。电镜观察详细地描述了正常胃粘膜和慢性萎缩性胃炎G细胞的形态。讨论了慢性萎缩性胃炎G细,胞数量减少和分布不均的原因,及其与胃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自拟胃炎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用自拟胃炎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自拟胃炎方治疗,对照组39例口服雷尼替丁150 mg,每日2次,观察两组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76.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自拟胃炎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飞  陈宏雄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7):529-530
目的 探讨Hp感染与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方法 对64例通过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用胃活捡组织尿素酶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结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22例,Hp阳性16例;慢性糜烂性胃炎24例,Hp阳性2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18例,Hp阳性5例.3组间Hp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3种常见慢性胃炎均可伴有不同程度Hp感染,且不同胃炎中Hp感染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下慢性胃炎患者特点与病理诊断的对比。方法:选取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慢性胃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改变。结果:胃镜下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13例,而病理诊断为3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下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79例,而病理诊断为8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误差较大,而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几乎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较慢性浅表性胃炎有更高的HP感染、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比例。对于此类患者需要进行定期复查,及早发现早期胃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在疣状胃炎和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56例胃癌、56例癌旁组织、60例疣状胃炎和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活检组织中p16基因的P1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16蛋白表达顺序由低到高分别为胃癌→癌旁组织→疣状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P16蛋白在胃癌的表达中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疣状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P〈0.05),而疣状胃炎的表达也显著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1),但癌旁组织和疣状胃炎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癌基因p16可能参与了疣状胃炎向胃癌发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