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是Ⅱ类错牙合畸形中较常见的一种。矫治时因其前牙闭锁复牙合较深,常造成下前牙托槽粘接困难或频繁脱落,影响固定矫治器作用的发挥。本文将前牙平导活动矫治器与直丝弓固定矫治器联合作用,充分发挥两种矫治器的优势,使内倾型深复牙合的治疗简化,疗程缩短,取得了较好的矫治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经临床检查和X线头影测量选出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16岁。深复牙合均达8mm以上。5例伴严重拥挤拔牙矫治,余均为不拔牙矫治。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治器并辅助上前牙平面导板进行矫治。平导一…  相似文献   

2.
1994年 9月至 1999年 9月 ,笔者采用方丝弓矫治器与改良颏兜口外牵引矫治器 [1 ] ,矫治前牙反牙合伴拥挤 18例 ,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8例均为正畸门诊患者 ,男 6例 ,女 12例 ,年龄 10 .5~ 14.5岁 ,平均 12 .5岁。1.2 错牙合表现 :18例均为前牙反牙合伴拥挤恒牙初期病例 ,前牙至少 4颗牙反牙合 ,前牙反牙合下前牙牙冠覆盖上前牙小于1/34例 ,1/3~ 2 /310例 ,大于 2 /3者 4例。上颌最大拥挤度 10 .5 m m,最小拥挤度 6 .5 m m,平均拥挤度 7.8m m。下颌拥挤度在 1度以下 ,下颌可后退至对刃。6 |6 6 |6  为中性关系5例 …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对12例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矫治的双尖牙替换期和恒前牙早期反牙合进行纵向观察中,发现1例反牙合自我调整的病例,另选了1例条件大致相同但归转不同的病例与之进行比较,以分析恒切牙反牙合的预后与颅面生长的关系。1 病例摘要例1,男11岁,替牙牙合。6|66|6基本中性,21|1221|12反牙合,反覆牙合3mm,反覆盖1mm,下前牙散在微小间隙,下颌可后退至前牙对刃,无颞下颌关节疼痛及弹响,X线头影测量无明显骨骼异常。诊断:安氏Ⅰ类、毛氏Ⅱ3错牙合。2年后患者以颌关节区疼痛时为恒牙牙合,6|66|6中性,牙例整齐,无拥挤和间隙。意外的是前牙覆牙合…  相似文献   

4.
替牙期前牙反牙合因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以往多采用上颌牙合垫矫治器进行矫治 ,但对于反覆牙合浅的患者 ,使反牙合存在复发的倾向。笔者近二年来采用“2× 4”固定矫治技术矫治此类错牙合 ,收到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 12例 ,男性 5例 ,女性 7例 ,年龄 8~ 10 5岁 ,平均 9 2岁 ;2~ 4个切牙反牙合 ,磨牙中性偏近中或开始近中牙合 ,反覆盖在2 5mm内 ,可后退至切牙对刃位置 ,反覆牙合较浅 ,上切牙唇面可粘着托槽 ,上前牙区无明显拥挤。1 2 矫治器设计及矫治方法  6 |6  |  常规粘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MRC肌功能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儿童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年龄在8~11周岁的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给予K1-K2系列MRC肌功能矫治器,要求患者日间戴用2 h以上,晚间睡觉时间戴用,每天累计戴用时间不少于12 h;并设计相应的肌功能训练操,每4~6周复诊1次。结果:平均治疗12个月后,20例患者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明显纠正,SNB角增加,ANB角减小,下颌的生长得到释放。结论:佩戴MRC肌功能矫治器并配合肌功能训练操,对替牙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治疗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12岁.因上前牙不齐求矫治.口内检查:6|6|/6|6中性,Ⅲ|/滞留,2|/32|反(牙合),(2|)/腭面外翻,(3|)/唇向低位,(31|)/易位,1/3+3Ⅱ°拥挤.  相似文献   

7.
多数前牙反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 ,不但影响美观 ,而且影响功能。本文应用方丝弓矫治器矫治均收到理想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 2 8例患者中 ,男 12例 ,女 16例。年龄为 12~ 15岁。2 1| |或   |12|反牙合者 10例 ,3个前牙反牙合 5例 ,12 |12|反牙合 13例。其中 ,安氏Ⅰ类错牙合 5例 ,安氏Ⅲ类错牙合 2 3例 ,伴有不良舌习惯者 6例 ,有颞颌关节疾患 2 0例 ,下颌侧方运动均受限 ,前牙拥挤均为Ⅰ度。以上均采用方丝弓矫治器 ,矫治时间为4~ 8个月 ,均达到理想效果。2 矫治体会2 1 对于安氏Ⅰ类患者 ,后牙咬牙合关系良好 ,只矫治上颌 ,…  相似文献   

8.
替牙期前牙Ⅱ ~Ⅲ 深覆盖、深覆牙合 ,上前牙唇倾 ,散在间隙 ,下牙弓拥挤下颌spees曲线高陡 ,此类错牙合畸形临床上较为多见 ,影响牙合、颌、面的正常发育 ,并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 ,因此须及早矫治。作者使用多用唇弓对 9例替牙期前牙深覆盖深覆牙合进行矫治 ,疗效满意。1  相似文献   

9.
高低T形曲矫治成人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朝阳 《广西医学》2010,32(3):293-294
目的用方丝弓矫治器矫治成人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观察矫治前后牙颌面的变化情况,以寻找一种矫治成人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安氏Ⅱ^1类错[牙合]21例,均采用方丝弓矫治器,上颌拔除第一双尖牙并采用横腭弓控制支抗,下颌不拔牙,或拔除单颗严重错位的下切牙,排齐整平上下牙列后内收上前牙,单独牵引上颌尖牙远中移动至与下颌尖牙形成中性关系,采用0.018×0.025不锈钢方丝弯制高低T形曲内收、压低并根腭向转距控制上切牙。后期常规精细调整。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其颌面部变化。结果21例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上前牙突距平均减小6.3mm,下前牙突距平均减小0.2mm,前牙覆盖平均减小6.1mm;SNA角平均减小3.8°,SNB角平均减小0.4°,ANB角平均减小3.4°;覆颌基本恢复正常;上中切牙前颅底平面角平均减小13.3°;上前牙前突得到明显改善;尖牙为中性关系,磨牙完全远中关系。结论高低T形曲用于矫治成人安氏Ⅱ^1错[牙合],能够内收、压低并转距控制上切牙,效果满意,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运用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安氏Ⅱ类伴牙列拥挤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安氏Ⅱ类伴牙列拥挤错牙合患者5例,年龄15~17岁,装直丝弓矫治器,经排齐整平后上颌运用多曲弓配合Ⅱ类牵引治疗。结果:5例患者经治疗前牙覆牙合覆盖达到正常,磨牙关系中性,面型没有出现前突。结论:利用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原理可以使牙齿产生向远中的移动,从而达到改善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在安氏Ⅱ1错牙合矫治中 ,由于Ⅱ类牵引等因素可导致上前牙伸长 ,甚至牙合平面旋转 ,以致上唇较短者会因此过多暴露上前牙 ,影响美观及咬合。为防止上前牙的伸长 ,我们配合使用J钩高位牵引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对象与方法一、对 象选择正畸门诊中安氏Ⅱ1错牙合 12例 ,男 4例、女 8例 ,年龄 13~ 2 0岁 ,平均 15 .7岁。临床表现为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Ⅲ°。按性别、年龄、错牙合类型和程度 ,采用配对对照的方法分为J钩组和对照组各 6例。二、方 法1.两组均拔除 4444 或 4455 ,采用方丝弓矫治器矫治 ,用弓丝后倾弯和摇椅形弓打开咬合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寻一种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伴牙列拥挤的良好途径。方法选择13例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伴牙列拥挤病例,进行分期非拔牙矫治:①上颌牙合垫矫治器解除前牙反牙合;②远中移动上颌磨牙开辟间隙,解除拥挤;③固定矫治器排齐牙列、关闭牙隙。结果13例患者经5~8个月后,解除前牙反牙合,上颌第1磨牙平均远移约3.6 mm。结论分期非拔牙矫治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伴牙列拥挤,方法可行,且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3.
重度前牙深覆(牙合)板配合固采用固定矫治器结合小平(牙合)板配合固板治疗,临床上已经得到良好的疗效。但是,活动小平(牙合)板配合固板固位差,有些患者不能配合24小时戴用,则达不到平(牙合)板配合固板的作用。如果前牙深覆(牙合)板配合固,深覆盖需要加强后牙支抗戴腭托时,平(牙合)板与腭托相互有干扰。本文采用腭托式(牙合)平板(将腭托展至(?)腭侧形成平(牙合)板)配合固定矫治器治疗深覆(牙合)患者12名,由于此方法结合了平板、腭托及固定矫治器三者的优点,取得了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直丝弓技术结合平面导板矫治前牙深覆(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8月-2007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前牙深覆(牙合)患者48例,安氏Ⅱ类错(牙合)1分类错牙合21例,安氏Ⅱ类11分类错(牙合)27例,前牙深覆(牙合)均在Ⅱ度以上。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采用直丝弓技术结合平面导板打开咬合,对照组单纯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治器打开咬合。[结果]应用直丝弓技术结合平面导板打开咬合较单纯采用固定矫治器来打开咬合疗程短见效快,治疗组咬合完全打开时间平均(3.4±1.2)个月,对照组咬合完全打开时间平均(5.64-1.5)个月,两者打开咬合所需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直丝弓技术结合平面导板矫治前牙深覆(牙合)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打开咬合的方法,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咬下唇是临床上多见的不良习惯,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深覆盖、深覆牙合。作者对10例处于生长发育快速期,因咬下唇不良习惯所致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采用肌激动器或改良肌激动器,早期破除不良习惯,建立正常的上下颌骨的矢状关系,然后,再用方丝弓矫治器矫治错位牙,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患儿10例,男1例,女9例;年龄9~12岁,平均年龄10.5岁;临床表现:凸面型,下颌后缩,前牙深覆盖,平均7~8mm,平均覆牙合6mm左右。当患者前伸至正常颌时,侧貌明显改善;其中8例,下唇红有上前牙齿痕,2例下唇位于上前牙腭侧;Ⅰ期戴肌激动器矫治8…  相似文献   

16.
患儿多数前牙反牙合在临床多采用功能矫治器或活动矫治器进行矫治。笔者采用“上前牙扩弓 Ⅲ类牵引”的固定矫治手段矫正前牙反牙合 2 1例 ,取得较为迅速、高效的矫治效果。现将临床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前牙反牙合患者 2 1例 ,男 9例 ,女 12例 ,年龄 8~ 15岁 ,平均 11.7岁 ,反牙合牙数 :上前牙反牙合 3~ 4个 13例 ,上前牙反牙合 5~ 6个例。2 材料及方法2 .1 材料 方丝托槽、成品带环 (附颊面管 )、釉质粘合剂、0 35mm、0 4 1mm不锈钢丝 (正畸用 )、0 2 0mm结扎丝、橡皮圈。2 .2 方法2 .2 .1 常规制作上、下第一恒磨…  相似文献   

17.
患儿在混合牙列初期前牙出现拥挤及上前牙牙轴有轻度的扭转及倾斜均很常见,但上中牙重度扭转较少见。现将我科诊治的2例上中切牙重度扭转的病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介绍(1)例1女,7·5岁。左侧中切牙重度扭转,邻牙正常,患者家属对过去有无外伤史叙述不清。检查:1牙冠已基本萌出,与下前牙有牙合接触。1与下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有3 mm间隙,近中扭转90°,无叩痛及松动。X线片示:牙周情况及牙发育正常,根尖孔呈喇叭状。(2)例2男,8岁。前牙反牙合,左侧中切牙重度扭转,无外伤史。检查1反牙合,上前牙无拥挤,1 1有3·5 mm间隙,1远中90°扭转…  相似文献   

18.
快速扩弓是临床上治疗错牙合畸形常用的方法之一。我们介绍的快速扩弓矫治器是用于扩大上牙弓的装置 ,其特点是能够快速扩大腭中缝 ,增加上牙弓的宽度和长度 ,再配合方丝弓矫治器治疗错牙合畸形 ,可缩短疗程 ,且效果稳定 ,操作简单。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87例错牙合畸形 ,其中男 2 6例 ,女 6 1例 ,年龄最大 12 412 岁 ,最小 10 712 岁 ,平均 11512 岁 ,其中 ,上颌前突者 13例 ,前牙拥挤者 8例 ,上颌前突伴前牙拥挤者 6 6例。本组病例均拍摄头颅后前位X线片 ,该片是确定腭中缝是否被打开及保持情况的诊断工具[1] 。1.2 制作方…  相似文献   

19.
在口腔科正畸治疗中 ,固定矫治器以矫治速度快 ,质量高为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对严重反牙合患者 ,单纯用固定矫治器效果不甚满意。作者对 2 1例患者采用了下颌后牙牙合垫与固定矫治器联合使用 ,快速解除了反牙合 ,缩短了疗程 ,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患者 2 1例 ,男性 9例 ,女性 12例 ,年龄 11~18岁 ,均为恒牙列 ,前牙反牙合 ,3 3拥挤 ,安氏I类 15例 ,安氏Ⅲ类 6例 ,2 1例患者均能在下颌后退位时前牙达对刃 ;且深反牙合在 5mm以上 ;其中上、下颌固定矫治器与下颌牙合垫联合应用 8例 ,上颌固定矫治器与下颌牙合垫联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T4K矫治器对于替牙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者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12例安氏Ⅱ类1分类前牙深覆盖错胎患者,年龄为7~11岁(5男、7女)。戴用澳大利亚MyofunctionalResearch公司的T4K矫治器。经过8~14月的治疗后观察疗效,观察前牙覆盖覆[牙合]改变。结果:治疗后显示显著的变化,包括面形的改善和前牙覆盖覆[牙合]减小。结论:T4K矫治器在替牙期安氏Ⅱ类1分类前牙错胎的早期治疗中作用十分明显,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