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伴血脂异常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1年5月-2012年8月78例冠心病伴血脂异常患者实施PCI手术治疗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78例患者中男46例,女32例,年龄42岁~69岁(56.3岁±11.5岁)。随访1年内,无不良心血管事件患者85.90%(67/78),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14.10%(11/78);11例患者共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25件,其中6例出现多种心血管不良事件;无急性亚急性血栓、死亡及脑卒中发生;性别、血脂异常临床分型组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总体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介入途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多于经股动脉介入途径 PCI(χ2=4.128,P=0.042)。结论冠心病伴血脂异常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效果总体安全有效,不同介入途径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同。  相似文献   

2.
<正>抗血小板治疗是治疗冠心病(CHD)最重要的策略,对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CI)的患者更为重要,在临床治疗中,及时的抗血小板治疗可明显减低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风险〔1〕。PCI后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的常规,现行国内外指南建议,PCI术后患者均需接受12个月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或其他噻吩吡啶类药物)的DAPT治疗〔2〕。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表明6个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规范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2012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被确诊为冠心病并行PCI的患者489例进行随访,通过COX回归方法分析规范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初级终点事件(全因死亡,非致死性脑卒中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次级终点事件(Ⅳ级心功能及再血管化治疗)的影响。结果:规范服药组初级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低于非规范服药组(5%∶17%,P0.0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次级终点事件规范用药组发生率低于非规范用药组,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COX回归分析发现规范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可减少冠心病患者初级终点事件的发生率(RR=0.315,95%CI:0.150~0.666,P=0.002),但对次级终点事件无预测价值。进一步分析显示规范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仅对卒中发生的减少有统计学意义(RR=0.085,95%CI:0.020~0.366,P=0.001),对全因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无预测价值。结论:规范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可减少初级终点事件,特别是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PC/术后长期氯吡格雷片伍用肠溶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25例PCI术后患者进行1年随访观察,其中女性82例,男性143例,年龄(57.0±11.5)岁。术前常规准备,术前3d服用氯吡格雷片75mg,qd和肠溶阿司匹林片0.1g,qd;术中常规操作;术后低分子肝素5000U,q12h,IH,连用3d;出院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年。于术后1个月、半年、1年复诊;如出现心前区闷痛、晕厥、牙龈出血、黑便、黄染等及时复诊。结果225例患者中多支病变66例、双支病变117例、单支病变42例。共置人支架351枚,高压后扩张67例。8例患者术前白细胞少于4.0×10^9/L,给予常规量治疗并严密观察,未出现进一步下降。个别患者出现牙龈及皮下淤斑(术后1个月、半年和1年分别为1.77%、3.11%和2.22%,P〉0.05),消化道出血2例,无颅内出血。无死亡。结论PCI术前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术后长期应用安全,可起到显著抗血小板作用,对白细胞影响较小,长期应用副作用小,未出现急性冠脉事件,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冠心病经皮介入治疗(PCI)术后长期双联抗血小板介入治疗是术后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措施,指南中也规定了冠心病患者在冠脉造影及(或)行PCI手术后应长时间坚持使用抗血小板的药物,但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可能会增加心血管患者出血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本研究对老年PCI术后患者采用了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评价老年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PCI并应用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功能的老年冠心病病人100例,所有病人均口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根据血栓弹力图测定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组,其中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30%为氯吡格雷抵抗(CR)组;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50%为阿司匹林抵抗(AR)组;AR与CR同时存在为双重抵抗(DR)组;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30%且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50%为抗血小板药物敏感(ADS)组。将各组相关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0例病人中,AR组13例(13%),CR组18例(18%),DR组25例(25%),ADS组44例(44%)。DR组年龄、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显著高于其他3组;AR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与ADS组比较,糖化血红蛋白与DR组比较,总胆固醇与C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组年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D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年龄、空腹血糖、LDL-C、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与AD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抑制率可反映抗血小板药物疗效,及时发现PCI术后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抵抗的老年病人。高龄、血糖控制不佳、高脂血症是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危险因素,高脂血症老年病人更易出现AR。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老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长期双联抗血小板的服药依从性与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方法筛选进行PCI手术的老年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A组(n=100)患者术后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B组(n=100)患者术后服用阿司匹林;C组(n=100)患者术后服用氯吡格雷。患者出院后的服药情况通过随访得到,随访时间为术后12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患者服药是否按照医嘱,若未按照医嘱,其停药时间和停药原因以及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等情况。患者的消化道情况通过胃镜进行观察。结果 A组受试者中依从性好25例,一般17例,差58例;B组受试者中依从性好44例,一般40例,差16例;C组受试者中依从性好36例,一般50例,差14例。A组患者的服药依存性较差(P<0.05)。此外,A组9例,B组4例,C组3例。A组患者的消化道出血比例较B、C组高(P<0.05)。老年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与患者年龄,付费方式呈负相关,与患者文化程度呈正相关,与患者性别没有相关性。结论老年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越差,影响因素较多,应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房颤患者PCI后应用华法林联合两种抗血小板药物的三联抗栓治疗常伴有高血风险。在多中心研究中,2725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三联抗栓组,即华法林+P2Y12抑制剂(氯吡格雷或替卡格雷)+阿司匹林(1~3个月),或双联抗栓组,即达比加群(110mg或150 mg每日两次)+P2Y12抑制剂(氯吡格雷或替卡格雷)。美国以外的老年患者(≥80岁;日本≥70岁)被随机分配到110mg双联治疗组或三联治疗组,主要终点是随访中主要或临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对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冠心病患者血小板的反应性是否具有性别差异及对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阜外医院行PCI且有术后12~72 h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的冠心病患者4606例,男3536例,女1070例。主要研究终点为2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或靶病变血运重建、脑卒中)及支架内血栓、大出血事件。结果通过对血栓弹力图的分析显示:男性、女性患者的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抑制率相似(81.0%±27.7%vs 79.7%±30.5%,P=0.178);男性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抑制率高于女性(49.6%±31.2%vs 37.9%±31.2%,P<0.001);男性的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adenosine diphosphate-induced platelet-fibrin clot strength,MAADP)较女性更低[(32.6±17.1)mm vs(41.6±18.1)mm,P<0.001]。2年随访显示,男性、女性患者的MACCE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8.5%vs 7.9%,P=0.377)。各单一主要终点事件中,男性患者死亡(1.2%vs 0.8%,P=0.045)及靶血管或靶病变血运重建(8.9%vs 6.4%,P=0.021)的发生率高于女性;其余单一主要终点事件无显著性差异。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MAADP并非MACCE及各单一主要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2年随访显示,男性患者死亡及靶血管或靶病变血运重建的发生率高于女性,但MACCE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MAADP并非是MACCE及各单一主要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
经皮冠脉介入手术(PCI)已成为解除冠脉血管严重狭窄的主要非外科治疗方法,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可有效地预防各种血栓性并发症,减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死亡率。近年来,在PCI后,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的最佳维持剂量方面存在很多争议,本文就此问题结合大量国内外的研究及指南推荐进行综述,并对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置入佐他莫司洗脱支架的冠心病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12个月后,继续延长治疗时间能否获益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09年6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置入佐他莫司洗脱支架的患者,按照DAPT的时间分为:DAPT12个月组和DAPT>12个月组,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评价术后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病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观察两组患者以上各终点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访平均(28.4±7.4)个月,共915例患者纳入分析,DAPT 12个月组362例,DAPT>12个月组553例。两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分别为3.6%和4.3%,Log rank P=0.87血运重建(TVR)分别为2.2%和2.5%,Log rank P=0.97,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各终点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置入佐他莫司洗脱支架的患者,与12个月时停用DAPT仅使用阿司匹林比较,12个月后继续使用DAPT未能显示出优势,两者无明显差异,12个月时停用氯吡格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是预防支架内血栓的基石,CURE^[1]和CREDO^[2]等多项大规模临床研究已确定了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的地位。但近年来,支架内再狭窄(RS)、  相似文献   

13.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是目前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基础治疗,是减少包括支架内血栓形成在内的心血管缺血事件的关键.阿司匹林和一种P2Y12受体抑制剂联用在稳定性冠心病(SACD)患者PCI术后维持6个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维持12个月是目前的标准DAPT策略,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杨兆宇  崔瑾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0):2183-2184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保守药物治疗与介入治疗是冠心病两种主要治疗方法。临床实践证明介入治疗具有创口小、术后恢复比较快、效果明显以及相对较安全等特点,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介入术后发生第二次缺血性事件的风险也非常大,应采取积极的强化抗血小板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1,2〕。  相似文献   

15.
16.
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接受阿司匹林和波立维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已经成为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标准化治疗。在置入药物涂层支架(DES)后由于支架内皮化进程缓慢,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甚至要长于24个月。据统计,我国2008年进行PCI术患者约为16万,2009年预计将超过20万。由于行PCI术患者数日庞大,术后服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带来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在当前临床心脏病领域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已被广泛应用于稳定型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或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管理[1~6]。DAPT旨在预防药物洗脱支架(drug_eluting stent,DES)植入后相关的局部血栓性并发症(支架血栓形成)以及降低全身性动脉粥样  相似文献   

18.
<正>血小板活化、聚集是动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1]。药物支架植入后,其表面的药物雷帕霉素等是诱发血小板聚集、导致支架内血栓的重要原因[2]。因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加强抗血小板治疗非常必要。而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在有效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依从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6年8月-2009年3月在我科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672例,观察长期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依从性,分析影响依从性的原因,观察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3~27个月.术后完全停止双联抗血小板者3例(0.44%),仅服用阿司匹林者20例(2.97%),仅服用氯吡格雷者12例(1.78%).与坚持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者相比,术后完全停止双联抗血小板者、仅服用阿司匹林者、仅服用氯吡格雷者MACE明显升高.结论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依从性良好,完全停止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或停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者MACE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双联抗血小板(DAPT)治疗策略对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4年2月至2018年10月因心绞痛、心电图改变等原因至我院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的老年(年龄≥75岁)患者300例,随机分为DAPT 3月组与12月组,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后10~12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