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英杰 《河南中医》2011,31(9):977-978
李伟教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属本虚标实之证,肾虚为本,邪实为标,辨肾虚重点在肾元不足,邪实重点在湿浊和瘀血,治宜补肾健脾,调补阴阳.临床上采用参芪地黄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费德升 《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1):634-635
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的严重损害,不能维持人体的正常代谢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中医的“癃闭”、“关格”、“水肿”、“溺毒”范畴。周富明主任医师从事内科临床近30年。近10余年来致力于肾脏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周师认为,从慢性肾炎到慢性肾衰,是脾肾之气由虚而衰的过程,而湿浊瘀毒贯穿始终。因而提出脾肾两虚为本,湿浊瘀毒为标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3.
叶景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叶景华主任医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认为治疗时宜掌握标本缓急;注重攻补兼施;内治结合外治;强调整体治疗,临床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中医虽无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名,但历代中医书中类似本病的描述却很多,许多学者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当属中医学的“关格”、“癃闭”、“水肿”、“虚痨”、“血证”等范畴。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我们采用输液疗法、直肠透析、穴位注射疗法、中药内服等综合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具体介绍如下。 1 输液疗法 根据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按中医辨证将其分为偏脾肾阳虚、偏肾阴虚有热两型。脾肾阳虚与阴虚的程度与原发病有密切的关系,如水肿反复发作致肾功能衰竭者,多以脾肾阳虚为主; 淋证迁延日久而发展到肾功能衰竭者,虽有部分…  相似文献   

5.
陈军 《四川中医》2001,19(9):3-4
余承惠治疗慢性肾衰注重保护胃气,用药主张以祛邪为主,祛邪以化湿为先,在治疗中对攻补的运用主张慢性肾衰早期可补,中期晚期宜改。  相似文献   

6.
聂莉芳教授是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肾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专门从事肾病临床工作近30年,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并有独到见解.兹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3,(9):1783-1784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现代医学病名,是指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缓慢进行性肾功能损害,以恶心呕吐、纳呆、口有尿臭、尿多或少尿、水肿、腰酸、肢乏、神疲、头痛、烦躁、衄血、面色无华、肌肤甲错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学记载中无"慢性肾功能衰竭"一词,陶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和对《金匮要略》的研究,认为现代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于《金匮要略》虚劳病,其根本病机是脾肾虚衰、浊瘀内停。治疗当补益脾肾,兼以泄浊活血,虚实并治,尤其要气血水并调。治气当补气理气,治血当养血活血,治水当利水泄浊。用药要少而精,以选用药食两用者为佳,要坚持较长时间用药。  相似文献   

8.
9.
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中医关格、肾虚劳、溺毒、水肿、腰痛等范畴.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李俊卿主任医师从事肾脏病的诊治4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辨证治疗颇有心得,笔者有幸随师学习,现将其治疗该病经验简介如下. 1 扶正气重补脾肾 慢性肾功能衰竭在临床上治疗棘手,其病机错综复杂,变化多端,临床上多以正虚、邪实立法.李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多是由于各种肾病日久发展而来,脾不摄精,肾不藏精,故在本病初期,患者多以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蛋白长期从尿中排泄,正气日益耗损,脾气渐以虚弱,故脾肾亏虚为发病之本,因此培补脾肾为本病治疗大法.同时由于脾肾亏虚,致使湿浊不化、邪壅三焦,更进一步影响脾胃升清降浊及肾之开阖,使湿浊无外泄之路,郁而化热,故竣补脾肾反而易使湿浊滞而不去.  相似文献   

10.
<正>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指慢性肾脏病或累及肾脏的系统性疾病所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肾功能减退,及其由此而产生的各种临床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综合征。徐军建是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是中医临床肾病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及教学20余年,在肾脏病中医治疗上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用药独特,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诊于徐军建教授,现将其临床经验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慢性肾衰竭属中医关格癃闭呃逆水  相似文献   

11.
贺志光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晶丽 《中医杂志》2001,42(2):80-81
贺志光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全国500名老专家之一,擅治内儿疑难杂病。兹将贺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经验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2.
聂莉芳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阳晃平 《北京中医》2005,24(5):272-274
聂莉芳教授是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肾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专门从事肾病临床工作近30年,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并有独到见解.兹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宁  王圣治 《北京中医药》2008,27(8):599-601
刘明教授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刘明教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与发展都与正虚邪实有关.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是一种虚实夹杂的病证.正虚体现在肺、脾、肾三脏之虚,而以脾肾亏虚最为常见.邪实可分为湿、热、瘀、毒4种,其中湿热做为诱发因素贯穿整个疾病发展的全过程.治疗中提出以调气机、理脾胃、助肾复元,重气阴、祛湿泄浊、贯穿始终以及分标本、视缓急、扶正祛邪为原则,针对不同病情进行辨证论治,将动态扶正祛邪思想贯穿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整个病程中,防止纯补或纯攻,方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谢天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天忠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综合因素所致 ,故治疗上应掌握四个原则 ,即一排 (排除肾毒素 ) ;二纠(纠正酸碱平衡 ) ;三平 (平衡电解质紊乱 ) ;四调 (调节内分泌紊乱 )。同时要注意预防致病因素以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展 ,重点要“五防” ,其具体内容为 :一防外邪伤肺 ,以防母病及子 ;二防肝阳上亢 ,以防子病及母 ;三防饮食过量 ,致脾土受损 ,使克伐太过 ;四防毒药损肾 ,致肾气更虚 ;五防水饮凌心 ,致水火不济。治疗上主要选用“六法”即益肾排毒化瘀通腑法、健脾强胃降逆止呕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法、养心定志解痉安神法、益肾生髓补血止血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法  相似文献   

15.
例1:杨某某,女,30岁。尿少,全身浮肿2年,腹胀,恶心,呕吐半年于1990年7月20日初诊。患者1988年6月不明原因而感全身乏力,并发现眼睑、面部浮肿,渐遍及全身肿,尿少,每日尿量500ml左右,食欲减少而住当地医院治疗,当时尿常规:尿蛋白(++++),管型  相似文献   

16.
丁宁  ;王圣治 《北京中医》2008,(8):599-601
刘明教授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刘明教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与发展都与正虚邪实有关。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是一种虚实夹杂的病证。正虚体现在肺、脾、肾三脏之虚,而以脾肾亏虚最为常见。邪实可分为湿、热、瘀、毒4种,其中湿热做为诱发因素贯穿整个疾病发展的全过程。治疗中提出以调气机、理脾胃、助肾复元,重气阴、祛湿泄浊、贯穿始终以及分标本、视缓急、扶正祛邪为原则,针对不同病情进行辨证论治,将动态扶正祛邪思想贯穿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整个病程中,防止纯补或纯攻,方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孙建明 《中医杂志》2011,52(4):280-281
叶景华(1929~),男,上海人。自幼随父学医,并从名医丁济万先生,得获薪传,后又进修西医,1948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曾任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副院长,上海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肾病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委员。1993年被评为有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被上海市卫生局授予"上海市名中医"称号。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第三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相似文献   

18.
徐有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中柱 《光明中医》2004,19(4):38-39
徐有玲主任医师认为 :慢性肾衰以肾虚为本 ,浊阻为标。故以益肾泄浊为治疗大法 ,把活血化瘀贯穿在治疗始终 ,且时时顾护胃气 ,对保护和提高肾功 ,延长患者生命 ,确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吴康衡教授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二批师带徒专家。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以下简称“慢性肾衰”)方面,吴老临证既重视中医辨证论治,又融合了现代医学治疗原则,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提高了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兹将其相关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郭敏  王耀光  黄文政 《中医杂志》2012,53(16):1369-1371
介绍黄文政教授运用中医药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认为本病本虚标实,因此,临床应注重从扶正祛邪、调理脾胃、通腑降浊、活血化瘀4个方面治疗,并自拟"扶肾液",分阶段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