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重症胰腺炎(SAP)合并脓毒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178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n=56)与非脓毒症组(n=122)。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SAP患者脓毒血症的发生率为31.46%。单因素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血糖、血钙、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血尿素氮、血清肌酐、血清白蛋白,以及入住ICU、低氧血症、深静脉置管、机械通气、手术方式、血液净化、留置导尿、胰腺坏死范围在脓毒症和非脓毒症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OR=6.748,95%CI:2.191~20.788)、低氧血症(OR=3.383,95%CI:1.112~10.293)、血糖(OR=5.288,95%CI:1.176~23.781)、胰腺坏死范围(OR=5.523,95%CI:1.575~19.360)、血清肌酐(OR=5.012,95%CI:1.345~18.762)等5个因素是SAP并发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腹腔镜清除病灶坏死组织(OR=0.250,95%CI:0.066~0.951)为SAP并发脓毒症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控制血糖,保护肺肾等重器官功能,采用微创手术方式清除病灶坏死组织,注意重症、胰腺坏死程度高患者的救治是减少SAP并发脓毒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不能耐受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实施EN提供临床资料.方法选取2012-01/2018-01收治的SAP行EN治疗患者243例,根据患者是否出现EN不能耐受,分为耐受组及非耐受组,对影响SAP EN不能耐受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43例患者中84例出现EN不能耐受,其发生率为34.57%.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5.212,P=0.011,95%CI:1.462-18.587),禁食时间72 h(OR=3.683,P=0.012,95%CI:1.322-11.612),腹内压20 cmH_2O(OR=6.034,P=0.001,95%CI:2.431-20.114),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标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20分(OR=6.411,P=0.001,95%CI:2.512-22.239),血清白蛋白25g/L(OR=5.961,P=0.001,95%CI:2.318-20.001),是SAP EN不能耐受发生独立危险因素.添加可溶性纤维(OR=0.221,P=0.002,95%CI:0.067-0.693)是SAP EN不能耐受发生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SAPEN不能耐受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禁食时间72 h,腹内压20 cmH_2O,APACHEⅡ20分,血清白蛋白25 g/L,而合理添加可溶性纤维饮食是EN不能耐受的保护因素,因此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措施,降低EN不能耐受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B)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预防感染提供依据,以降低感染率及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6/2015-10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86例UGB合并DM患者资料,排除29例除肺部以外的其他部位感染病例,按治疗过程中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53例)及非感染组(204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DM病程、空腹血糖、肝炎/肝硬化史、消化系(恶性)肿瘤史、心血管疾病史、治疗过程中是否留置胃管及静脉导管、抗生素联合使用、卧床时间、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输血次数、Mini营养评分、ECOG体力评分等数据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空腹血糖、肝炎/肝硬化病史、消化系恶性肿瘤史、留置胃管、静脉留置导管、抗生素联合使用、卧床时间、Hb、输血次数、Mini营养评分、ECOG体力评分与肺部感染的发生有统计学关联.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476)、肝炎/肝硬化病史(OR=4.752)、留置胃管管(OR=1.179)、Hb60 g/L(OR=5.494)、输血次数(OR=6.353)和抗生素的使用(OR=3.125)与肺部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为UGB合并DM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UGB合并DM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肺部感染与多种因素紧密相关,临床上应针对易感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减少感染风险,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8年4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SAP患者92例,记录其ARDS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比较有无ARDS患者性别、年龄及入院时呼吸频率、中性粒细胞计数(PMN)、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淀粉酶、尿淀粉酶、降钙素原(PCT)、血肌酐(Scr)、空腹血糖、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感染情况;SAP患者并发ARDS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92例SAP患者中并发ARDS者41例(占44.6%),其中轻度17例、中度15例、重度9例。(2)有无ARDS患者性别、WBC、血淀粉酶、尿淀粉酶、PaO_2、PaCO_2、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ARDS患者年龄、呼吸频率、PMN、CRP、PCT、Scr、空腹血糖、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及合并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呼吸频率30次/min、PMN14×10~9/L、CRP150 mg/L、空腹血糖12 mmol/L、APACHEⅡ评分11分、Ranson评分5分、合并感染是SAP患者并发ARD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SAP患者ARDS发生率较高,年龄50岁、呼吸频率30次/min、PMN14×109/L、CRP150 mg/L、空腹血糖12 mmol/L、APACHEⅡ评分11分、Ranson评分5分、合并感染是SAP患者并发ARDS的危险因素,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肠内营养不能耐受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行肠内营养治疗患者295例,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肠内营养不能耐受,分为耐受组(174例)及非耐受组(121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肠内营养不能耐受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95例患者中121例出现肠内营养不能耐受,其发生率为41.02%。多因素分析显示:腹内压20cmH2O(OR=6.834,P=0.001,95%CI:1.441,21.292),APACHEⅡ20分(OR=6.247,P=0.003,95%CI:1.436,20.572),禁食时间72h(OR=6.013,P=0.009,95%CI:1.391,19.347),血清白蛋白25g/L(OR=5.435,P=0.013,95%CI:1.043,14.179),是SAP患者肠内营养不能耐受发生独立危险因素,添加可溶性纤维(OR=0.258,P=0.010,95%CI:0.048,0.739)是SAP患者肠内营养不能耐受发生独立保护因素。而机械通气(OR=1.762,P=0.145,95%CI:0.598,6.018),CVP11cmH2O(OR=2.106,P=0.085,95%CI:0.609,8.678)非SAP患者肠内营养不能耐受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AP患者行肠内营养不能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腹内压及APACHEⅡ评分增高,禁食时间延长及严重低蛋白血症,而肠内营养过程中合理添加可溶性纤维饮食是其保护因素,针对上诉因素应早期识别,进而降低肠内营养不能耐受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危险因素,为其病情评估和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确诊SAP的患者120例,根据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及非AKI组(NAKI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比较2组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与NAKI组比较,AKI组患者的BMI、血脂异常比例、APACHEⅡ评分均较高,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s分析,BMI、血脂异常、APACHEⅡ评分是AP患者并发AKI的危险因素。[结论]BMI、血脂异常、APACHEⅡ评分是SAP合并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危险因素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 - 2002年12月及2003年1月 - 2005年12月分别收治的SAP患者108例和103例,前者为A组,后者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是否伴有血液浓缩、休克、低氧血症、腹腔室隔综合征(ACS)、胸腔积液等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同时分析不同处理方式对SAP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A组和B组中分别有33例和31例SAP患者早期并发MODS,这些患者在血液浓缩(HCT > 50%)、低氧血症、休克、ACS、胸腔积液方面明显高于无MODS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 < 0.01).B组患者由于治疗策略转变,采用了早期液体足量复苏,早期机械通气,床边血液滤过,伴腹腔高压者早期行腹腔引流等,其病死率下降,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1).结论 高原地区SAP患者早期并发MODS的危险因素与血液浓缩、休克、低氧血症、ACS、胸腔积液以及与临床处理的方式有关.积极纠正低氧血症,液体足量复苏纠正休克和改善血液浓缩,控制炎症反应是阻止SAP早期发生MODS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AP伴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和病原学分布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胰腺外科收治的行中心静脉置管留置的MSAP和SAP患者的临床资料,将CRBSI患者和非CRBSI患者按照年龄、性别、糖尿病、输血、肠外营养、穿刺部位和导管留置天数以1∶1进行配对。将合并腹腔感染、APACHEⅡ评分≥20分、早期肠内营养和抗菌药物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SAP、SAP患者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布情况。结果 共收集352例患者,其中39例发生CRBSI,发生率为11.08%,8.83例/1 000留置导管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腹腔感染(OR=1.69,95%CI 1.20~2.23)和APACHEⅡ评分≥20分(OR=2.87,95%CI 1.79~5.46)为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肠内营养(OR=0.81,95%CI 0.43~0.96)是其保护因素。共检出病原菌43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8.1%(25/43),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最多见(44.2%,19/43)。多重耐药菌比例高(67.4%,29/43)。结论 合并腹腔感染、APACHEⅡ评分≥20分是AP伴发CRB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早期肠内营养是其保护因素。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需重视细菌多重耐药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肿瘤临终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以利于合理防治。方法 2010年5月至2013年7月于北京老年医院心内科及临终关怀病房住院诊治的362例老年肿瘤临终患者,男性168例,女性194例,年龄61~103岁,平均年龄(73.91±9.742)岁。根据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分为2组,对照组(256例)和心律失常组(106例)。收集所有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发生心律失常前)、体力状况评分(ECOG)、吸烟指数(吸烟支数×吸烟年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合并疾病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律失常组年龄较大,住院天数增加,ECOG升高,合并冠心病、慢性肺病伴低氧血症、酸中毒、肺部感染比例升高,血红蛋白水平和EF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肺部感染(OR=15.858,95%CI:2.294~109.624)、慢性肺病伴低氧血症(OR=10.768,95%CI:1.949~59.687)、冠心病(OR=10.306,95%CI:1.796~59.159)、酸中毒(OR=7.618,95%CI:1.431~40.550)、体力状况评分(OR=3.342,95%CI:1.810~6.174)、住院天数(OR=1.201,95%CI:1.114~1.295)、年龄(OR=1.108,95%CI:1.021~1.202)、血红蛋白(贫血)(OR=0.929,95%CI:0.889~0.970)、LVEF下降(OR=0.873,95%CI:0.817~0.933),是老年肿瘤临终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老年肿瘤临终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慢性肺病伴低氧血症、冠心病、酸中毒,年龄增加,血红蛋白水平以及EF下降,易并发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住院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以期为老年肺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合理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38例老年肺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64例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观察组)与174例未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395,95%CI为1.005~1.935)、心血管病(OR=2.510,95%CI为1.179~5.354)、低氧血症(OR=2.499,95%CI为1.153~5.418)、酸中毒(OR=2.869,95%CI为1.175~7.005)、中~重度贫血(OR=3.397,95%CI为1.277~9.036)、电解质紊乱(OR=3.628,95%CI为1.292~9.374)、低射血分数(OR=5.140,95%CI为1.924~13.731)、机械通气(OR=5.433,95%CI为2.031~14.562)与老年肺炎患者并发心律失常有相关性。结论肺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心血管疾病史、低氧血症、酸中毒、贫血、电解质紊乱、低射血分数以及机械通气。加强老年肺炎患者心律失常的监控,重视危险因素,早期预防和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念珠菌血症的临床特征并探究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空军总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血培养念珠菌阳性病例,收集患者相应的临床及微生物资料,分组比较白色念珠菌与非白色念珠菌组及死亡组与存活组的临床特征,并探究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42例,白色念珠菌血症9例,非白色念珠菌血症33例,平均年龄(53.5±26.9岁),总住院死亡率为54.8%(23/42)。死亡组男性、APACHEⅡ评分、念珠菌评分、合并气管插管或切开、肝功能损害、脓毒症及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均大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OR=1.250,P=0.047]、脓毒症及休克[OR=6.643,P=0.036]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0岁是白色念珠菌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热带念珠菌血症多见于年龄≤60岁患者(P0.05)。ROC曲线表明念珠菌评分≥2.5、APACHEⅡ评分≥16.5是预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最佳切点,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0、0.770,预测的准确度为中等。结论念珠菌血症以非白色念珠菌为主,病情重,病死率高,除APACHEⅡ评分外,念珠菌评分也可作为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危险因素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2年12月及2003年1月-2005年12月分别收治的SAP患者108例和103例,前者为A组,后者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是否伴有血液浓缩、休克、低氧血症、腹腔室隔综合征(ACS)、胸腔积液等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同时分析不同处理方式对SAP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A组和B组中分别有33例和31例SAP患者早期并发MODS,这些患者在血液浓缩(HCT〉50%)、低氧血症、休克、ACS、胸腔积液方面明显高于无MODs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患者由于治疗策略转变,采用了早期液体足量复苏,早期机械通气,床边血液滤过,伴腹腔高压者早期行腹腔引流等,其病死率下降,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高原地区SAP患者早期并发MODS的危险因素与血液浓缩、休克、低氧血症、ACS、胸腔积液以及与临床处理的方式有关。积极纠正低氧血症,液体足量复苏纠正休克和改善血液浓缩,控制炎症反应是阻止SAP早期发生MODS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92例老年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结局不同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ARDS患者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跟踪,搜集其结局资料。结果 92例老年ARDS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生存50例,死亡42例,病死率45.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老年ARDS患者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有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OR=3.248,P=0.014)、器官障碍数目(OR=3.410,P=0.013)、ARDS诱因(OR=2.728,P=0.045)及脓毒症严重程度(OR=3.523,P=0.009),住院时APACHEⅡ评分不同的患者出院后1~2年后良好结局率略有不同。结论临床上对于老年ARDS患者,尤其是肺源性ARDS患者,应关注APACHEⅡ评分,早期采取液体复苏及抗感染治疗脓毒症,并尽早做到全面的诊断和处理,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合并腹腔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时压力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06/2014-12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院及柳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0例SAP合并IAH患者临床资料,回顾分析腹腔压力与腹腔灌注压、动脉血乳酸水平、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score,APACHEⅡ)、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天数、器官功能损害个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治疗前后IAP与腹腔灌注压(abdominal perfusion pressure,APP)呈负相关,与血乳酸(blood lactic acid,BLA)、CRP、APACHEⅡ评分,住ICU天数、器官损害个数呈正相关(P0.05);(2)IAP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0.05),IAP、APACHEⅡ评分、器官功能损害个数是影响SAP合并IAH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内压进行性升高是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高压的主要特点.IAP、APACHEⅡ评分、器官功能损害个数是影响SAP合并IAH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发生急性期急性肺损伤(AL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14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发生急性期ALI的情况分成损伤组(n=36)和非损伤组(n=78)。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单因素分析后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指标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病因、平均住院天数、血糖浓度及慢性疾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组年龄、病程、Ranson评分均显著高于非损伤组(P0.01);且损伤组器官受累≥2个、腹腔感染率、机械通气治疗率、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率均显著高于非损伤组(P0.01);APACHEⅡ评分8分率、吸烟史率则显著低于非损伤组(P0.01)。(2)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年龄、病程、合并SIRS、器官受累情况、机械通气治疗、腹腔感染、Ranson评分等均为SAP患者发生急性期AL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吸烟及APACHEⅡ8分则为SAP患者发生急性期ALI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年龄、病程、器官受累情况、机械通气治疗、腹腔感染、Ranson评分、合并SIRS等均为SAP患者发生急性期ALI的独立危险因素,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检测139例老年脓毒症患者入院时静脉血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和动脉血乳酸(LAC),并分别记录24 h的急诊脓毒症病死率(MEDS)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根据28 d的转归,将139例脓毒症患者分为存活组80例和死亡组59例,比较上述指标在2组间有无统计学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死亡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危险因素的预测能力。结果:2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RP(OR=1.041,P=0.342)、PCT(OR=0.999,P=0.898)不是预测死亡的危险因素;D-D(OR=1.050,P=0.047)、LAC水平(OR=1.529,P=0.014)、MEDS评分(OR=1.180,P=0.012)和APACHEⅡ评分(OR=1.103,P=0.036)是预测死亡的危险因素。D-D、LAC水平、MED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3、0.806、0.828、0.831,APACHEⅡ评分比较曲线下面积(AUC),LAC水平、ME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DS评分、LAC水平、D-D是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风险因素,MEDS评分和LAC水平预测能力与APACHEⅡ评分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7月海南省人民医院ICU收治的ARDS患者69例,采用自制表格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既往史、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合并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情况、肌酐、p H值、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及预后情况,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9例患者病死率为59.4%,ICU住院时间为(14.02±4.92)d。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41)和存活组(n=28)。两组患者性别、肌酐水平及p 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既往史阳性率、APACHEⅡ评分、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MODS发生率、氧合指数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OR=1.928,95%CI(1.019,3.104)〕、有既往史〔OR=2.831,95%CI(1.943,5.021)〕、APACHEⅡ评分较高〔OR=1.103,95%CI(1.022,1.769)〕、合并MODS〔OR=3.002,95%CI(2.104,4.382)〕及机械通气时间较长〔OR=1.842,95%CI(1.635,5.291)〕是ICU 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中年龄较大、有既往史、APACHEⅡ评分较高、合并MODS及机械通气时间较长的ARDS患者预后多不良,临床上应对此类患者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8.
背景脑卒中是一种因多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受损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肝素结合蛋白(HBP)是一种多功能颗粒相关蛋白,与感染性疾病调控有关,在疾病进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研究显示,血浆HBP对预测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目的分析血浆HBP水平对SAP的诊断价值及其与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三二〇一医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35例,根据是否伴有SAP分为SAP组62例和非SAP组73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确诊第1、3、7天的血浆HBP、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观察SAP组患者随访28 d的预后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评估血浆HBP、PCT、CRP水平对SAP的诊断价值。SA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SAP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有脑卒中病史者所占比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高于非SAP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低于非SAP组(P0.05)。SAP组患者确诊第1天、第3天、第7天血浆HBP、PCT、CRP水平高于非SAP组(P0.05)。ROC曲线显示,确诊第1天血浆HBP、PCT、CRP水平诊断SA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9[95%CI(0.906,0.932)]、0.822[95%CI(0.725,0.919)]、0.808[95%CI(0.731,0.886)]。SAP患者随访28 d后生存33例,死亡29例。生存SAP患者确诊第1天血浆HBP、PCT、CRP水平低于死亡SAP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OR=2.867,95%CI (1.159,7.091)]及确诊第1天血桨HBP [OR=3.927,95%CI(1.674,9.212)]、PCT[OR=4.391,95%CI(1.526,12.629)]、CRP[OR=4.723,95%CI (1.658,13.451)]水平是SAP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浆HBP水平在SAP患者中较高,对SAP的诊断价值较高,且高血浆HBP水平是SAP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清前白蛋白(PAB)与血清S100A12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4月至2019年4月于我院收治的290例AP患者为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及手术治疗,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分析住院期间(发病2周以内)预后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SAP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判断血清PAB、S100A12与SAP患者预后的关系,并分析其对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290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55例,占18. 97%;存活235例,占81. 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APACHEⅡ评分(OR=1. 279,95%CI:1. 056~1. 549)、MCTSI评分(OR=4. 737,95%CI:1. 463~15. 338)、早期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OR=13. 680,95%CI:8. 924~20. 971)、早期合并休克(OR=38. 200,95%CI:29. 450~49. 550)外,血清PAB(OR=1. 442,95%CI:1. 327~1. 567)、S100A12(OR=3. 937,95%CI:1. 784~8. 688)亦是SAP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 0. 05)。经ROC曲线处理,结果显示血清PAB、S100A12对SAP患者死亡均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775、0. 825。结论血清PAB、S100A12在SAP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68例COPD并发重症肺炎,分为预后不良组23例和预后良好组45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COPD并发重症肺炎预后的因素,对影响COPD并发重症肺炎预后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APACHEⅡ评分,血清降钙素原(PCT)预测COPD并发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价值。 结果两组患者吸烟史、饮酒史构成比及呼吸频率、FeNO、LDH、TNF-α、CRP、APACHEⅡ评分、PCT比较(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病变累及多个肺叶、休克的构成比及WBC、PCT、APACHEⅡ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休克、WBC、PCT、APACHEⅡ评分均是COPD并发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血清PCT预测COPD并发重症肺炎预后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1.46 ng/m,11.92分,灵敏度分别为82.61%和86.96%,特异度分别为68.89%和71.11%,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8和0.801,二者联合的特异度和AUC分别为97.78%和0.941。 结论休克、WBC、PCT、APACHEⅡ评分均是COPD并发重症肺炎预后的危险因素,PCT联合APACHEⅡ评分可作为预测COPD并发重症肺炎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