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螺内酯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82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4 2例 ,对照组 4 0例 ,对照组选用利尿剂、ACEI、β_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为主要治疗药物。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 ,以螺内酯替代保钾利尿剂氨苯喋啶 ,治疗 2 0周后评判疗效。结果 应用螺内酯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 92 8%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5% ,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可明显提高临床效果 ,作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2.
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Ⅱ~Ⅳ级),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对照组),贝那普利+螺内酯组(螺内酯组)。测定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内皮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内皮素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1),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醛固酮水平在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螺内酯组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只有与螺内酯长期联合治疗才可以显著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醛固酮水平。  相似文献   

3.
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小剂量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各种心血管疾病所致的CHF患者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二组均给予常规综合疗法抗CHF治疗,A组联用螺内酯(20mg/d).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心功能(NYHA)分级评估、超声心动图及生化检查,同时观察6min步行试验,并进行对照.结果治疗6个月A、B组心功能分级、无创心排血量指标、6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与B组比较,A组改善更显著(P<0.05).血钾可见正常范围的升高,未发现严重高血钾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螺内酯治疗CHF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剂量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脑利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级~Ⅲ级)60例,在常规接受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3组。小剂量螺内酯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给予螺内酯20 mg;中剂量螺内酯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给予螺内酯40mg。常规治疗组20例,不给予螺内酯治疗,余治疗同前。动态观察心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个月NYHA分级变化和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并应用心脏彩超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结果中剂量螺内酯组、小剂量螺内酯组和常规治疗组1个月临床综合疗效分别为90.0%、90.0%和75.0%。螺内脂组与常规组患者治疗4个月后NYHA分级均有所改善,但螺内酯组治疗后改善显著(P<0.05),治疗后小剂量、中剂量螺内酯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常规治疗组、小剂量、中剂量螺内酯组血清BNP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小剂量螺内酯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重构及心功能,降低血清脑利钠肽水平。血清脑利钠肽水平可作为评价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醛固酮拮抗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醛固酮拮抗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应用慢性心衰的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应用常规治疗外每天服用螺内酯20~40mg,并且长期应用,定期测定血清钾和肝、肾功能,随访2年。结果治疗组56例因心衰恶化反复住院18例(占32%),死亡14例(占25%);对照组50例因心衰恶化反复住院26例(占52%),死亡21例(占42%)。经卡方检验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再次住院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醛固酮拮抗剂,有助于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厄贝沙坦和螺内酯合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和螺内酯合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71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与厄贝沙坦和螺内酯合用组(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血压、心率、血钾、超声心动图参数变化。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参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副作用均轻微。结论常规治疗加厄贝沙坦和螺内酯合用,对CHF效果显著,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小剂量螺内酯在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并比较小剂量螺内酯在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基础上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采用依那普利及倍他乐克治疗的基础上将60例心功能Ⅲ级或Ⅳ级患者采用双盲法随机分组,给予小剂量螺内酯(治疗组,20 mg/d,n=34)、安慰剂(对照组,n=26),16周后对比观察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胰岛素抵抗指数、血钾平均值的变化,并记录高钾血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0.01),心功能改善的有效率治疗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血钾平均值及高钾血症发生率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剂量螺内酯联合依那普利、倍他乐克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能明显改善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程度,能从生物学调整的角度来改善收缩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醛固酮水平的变化,经螺内酯干预治疗后改变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28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80例无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醛固酮水平,进行统计分析.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予螺内酯干预治疗,测定其治疗前后醛固酮水平改变.结果 CHF 组血清醛固酮水平[(165.6±36.9)ng / L] 显著高于对照组[(79.3±28.3)ng / L,t=19.53,P<0.01],而且在Ⅱ、Ⅲ、Ⅳ级心力衰竭组间依次显著递增(F=34.03,P<0.01),住院期间死亡组血清醛固酮水平显著高于好转出院组(t=5.599,P<0.01).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螺内酯治疗[平均(78.2±14.2)d]后,血清醛固酮水平并未出现显著性改变[(163.4±34.3)ng / L、(161.3±33.1)ng / L,t=0.432,P>0.05 ].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醛固酮水平显著升高,且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和病情预后相关,短期螺内酯治疗并未显著改变醛固酮水平.  相似文献   

9.
螺内酯对老年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螺内酯(安体舒通)对老年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入选48例符合标准的病例,其中28例应用螺内酯,根据心衰纠正情况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应用螺内酯组总有效率达85.7%,对照组有效率为70.0%。结论 醛固酮拮抗剂可最大程度拮抗醛固酮作用,对抗因应用转化酶抑制剂而造成的醛固酮逃逸,可做为肺心病心力衰竭常规用药,临床疗效较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与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将65例CHF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培哚普利2~8mg/d,螺内酯20~40mg/d,均治疗8周。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与6min步行试验距离距离增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哚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CH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前者的基础上口服螺内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除血钾外,两组临床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良好,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3种剂量螺内酯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共3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10 mg、20 mg、40 mg螺内酯,每组各30例。观察指标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cTn)T、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及患者心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比较4组临床疗效。结果 10 mg、20 mg及40 mg螺内酯组治疗后的TNF-α、NT-proBNP、hs-CRP NYH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分级及6 min步行距离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0 mg螺内酯组治疗后cTnT、PⅢNP及左室收缩末径(LVESD)、左室舒张末径(LVEDD)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0 mg螺内酯组治疗后TNF-α、NT-proBNP、hs-CRP、PⅢNP、6 min步行距离及NYHA心功能分级均明显优于10 mg和40 mg螺内酯组(P0.05)。结论螺内酯能明显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体征。20 mg剂量的螺内酯对于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体征的改善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10 mg及40 mg,可将20 mg剂量的螺内酯作为辅助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首选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肌细胞外基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40例)和螺内酯组(44例)(螺内酯40mg/d)。测定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及醛固酮(Aldo)水平;同时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功能参数。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后细胞外基质含量下降,螺内酯组PCⅢ及CⅣ低于常规组(P<0.05,P<0.01)。②两组血清Aldo3个月后均下降(P<0.05),6个月时回升至治疗前水平,螺内酯组高于常规组(P<0.05)。③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VE/VA升高,以螺内酯组明显(P<0.05)。④血清PCⅢ、CⅣ、HA与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螺内酯可抑制心肌细胞外基质重塑,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使用螺内酯对心衰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心衰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分为对照组(n=100)、观察组(n=100)。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螺内酯,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改善程度、NT-proBNP下降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对心力衰竭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延缓患者心衰速度,病情控制效果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不同剂量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本校医务室2008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CHF患者7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螺内酯40 mg/d,观察组给予螺内酯20 mg/d,均连续口服2年。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5%(22/37),观察组为62.1%(23/3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9%(7/37),低于对照组的43.2%(16/37)(χ2=0.024,P=0.044)。结论长期口服不同剂量螺内酯治疗CHF患者具有一定的远期疗效,但小剂量螺内酯治疗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心力衰竭患者82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0例,联合治疗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替米沙坦及螺内酯联合治疗。3月后,观察血浆BNP水平变化及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3月后,2组间血浆BNP浓度、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CHF能有效地改善患者心功能,预防左心室重构,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肌细胞外基质的变化及螺内酯的治疗作用.方法:将 61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螺内酯组31例,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常规基础治疗,螺内酯组加用螺内酯20 mg/d.两组在治疗开始前及治疗后 3个月和 6个月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清心肌细胞外基质Ⅲ型前胶原、Ⅳ型前胶原及透明质酸含量,同时做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参数,并按Lipkin法行 6分钟步行实验,按NYHA心功能分级评定.结果:①所有患者上述心肌细胞外基质含量均明显增高,且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均<0.01),治疗6个月后以螺内酯组下降更明显(P<0.01);②治疗 6个月后,螺内酯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VE)与二尖瓣舒张晚期流速(VA)之比VE/VA及6分钟步行距离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P<0.05).结论:心肌细胞外基质的变化与心衰病程进展明显相关,慢性心衰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长期应用小剂量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能更完全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心肌细胞外基质重塑,减轻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培哚普利、美托洛尔片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6例,然后随机分成两组,采用SPSS21.0将入组患者按先后序列号(1-36)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培哚普利、美托洛尔片联合螺内酯治疗组(治疗组18例),一组卡托普利、美托洛尔片等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8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再住院情况及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8.9%(16/18)显著高于对照组72.2%(13/18)(P0.05),再住院率、死亡率33.3%(6/18)、5.6%(1/1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5.6%(10/18)、16.7%(3/18)(P0.05)。结论培哚普利、美托洛尔片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较卡托普利、美托洛尔片等常规治疗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不同药物治疗并观察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地高辛、氢氯噻嗪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联合依那普利、螺内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采用地高辛、氢氯噻嗪加用美托洛尔联用依那普利、螺内酯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醛固酮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治疗中加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血浆醛固酮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心衰患者 6 9例 ,心功能 (NYHA)分级为Ⅱ~Ⅳ级 ,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0 45 ,均接受利尿剂、洋地黄、ACEI类药物治疗。随机分为 :治疗组 ( 34例 )每日给予螺内酯 40mg ,并行上述治疗 ;对照组 ( 35例 )除不给予螺内酯外 ,余处理与治疗组相同。所有患者于治疗前 (基线 )、治疗后 1、3、6个月化验血清钾、血浆醛固酮浓度 ,同时测定LVEF值和心功能分级。结果 :①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变化 :1个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浆醛固酮水平均有所降低 ,两组血浆醛固酮水平与基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3个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浆醛固酮水平均有所回升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 6个月时血浆醛固酮水平回升至基线水平 ,对照组较治疗组组间无明显差异 (P>0 0 5 )。②观察 6个月时心功能明显改善 ,较基线时及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③血清钾水平治疗组呈上升趋势 ,6个月时已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①慢性心衰患者在应用ACEI治疗中 ,早期血浆醛固酮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