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中药配伍 ,是中药临床应用的主要形式 ,也是基本形式。它是中药向方剂过渡的一个桥梁 ,中药配伍之后 ,再确定恰当的剂量和剂型 ,既成为方剂。中药配伍应用 ,可以适应复杂的病情 ,或者增强药物的作用 ,改变药物的作用方向 ,还可以减轻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中药“七情”配伍理论的记载 ,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其序例云 :“药……有单行者 ,有相须者 ,有相使者 ,有相畏者 ,有相恶者 ,有相反者 ,有相杀者。凡此七情 ,合和视之。”并曰 :“当用相须相使者良 ,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 ,可用相畏相杀者 ,不尔 ,勿合用也。”至今 ,现行“中药…  相似文献   

2.
张立艳  陈晓 《新中医》2015,47(11):266-268
<正>"相使贵贱"一词来源于《素问·灵兰秘典论》,言:"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藏之相使贵贱何如?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也,治节出焉……"[1]。所谓"相使贵贱",《类经·藏象类》解释为:"相使者,辅相臣使之谓。贵贱者,君臣上下之分"[2]。"相使贵贱"指从整体看,脏腑之间是相互佐使、相互为用的关系,无明显贵贱差别,但在特定条件下,脏腑之间  相似文献   

3.
对中药十八反原始及存弃的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沿革影响清·张隐庵说:“药之相须相使、相恶相反,出北齐徐之才《药对》、非上古之论也。”此说不符史实。就现存文献考察,最早记载药物配伍关系的,是《神农本草经》。原著虽已早佚,但据清代孙星衍等所辑《本经》看,则不仅有药物配伍禁忌理论,而且还有配伍禁忌的具体内容。如《本经·卷三》云:“药有阴阳配合,……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时(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并在同卷《附诸药制使》下,援引宋·唐慎微的“《本经》相使,正(止)各一种,冀以《药对》参之,乃有两三”语后,分别列出了“甘草  相似文献   

4.
中药七情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配伍是中药临床运用的重要形式 ,中药配伍理论是中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配伍理论的核心就是中药配伍的七情理论。七情理论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注册》 :“药有阴阳配合 ,子母兄弟 ,根茎花实 ,草石骨肉。有单行者 ,有相须者 ,有相使者 ,有相畏者 ,有相恶者 ,有相反者 ,有相杀者。凡此七情 ,合和视之。”七情理论的提出 ,对后世中药配伍运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本经》未对七情作任何解释 ,以至后世对七情的理解多种多样。本人根据前人认识 ,结合自己的体会 ,在此对七情作一简单探讨。1 单 行单行是指用单味药治病 ,以及许多…  相似文献   

5.
“药对”浅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的“七情和合”理论始于《神农本草经》。经文曰 :药“有单行者 ,有相须者 ,有相使者 ,有相畏者 ,有相恶者 ,有相反者 ,有相杀者 ,凡此七情 ,和合视之 ,当用相须 ,相使者良 ,勿用相恶 ,相反者 ,若有毒宜制 ,可用相畏、相杀者 ,不尔 ,勿合用也”。前人根据长时期观察积累的实践经验 ,认为除单行外 ,药物的相须、相使、相畏、相杀作用是有利的积极的一面 ,是医生经常配伍使用的 ,而相反、相恶是不利的、会发生毒副作用的一面 ,应当作为配伍禁忌 ,这不仅是临床医生必不可违的 ,也告诫我们药剂人员对处方有相反、相恶者不要轻易配方 ,这一原…  相似文献   

6.
《神农本草经》云:"药有君臣佐使,子母兄弟……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时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显然,这里七情是作为药物配伍原则提出来的,其内容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恶、相畏、相反、相杀七方面。  相似文献   

7.
中药的配伍禁忌有非常丰富的内容,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有比较具体的药物配伍应用规则,明确指出“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根茎花实,草石骨肉,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可见古人对药物配伍的认识非常深刻。经验证明,植物的根、茎、  相似文献   

8.
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刍议(湖南中医学院中药系410007)陈建国主题词中药配伍,配伍禁忌正确掌握中药配伍禁忌,是确保中药疗效和用药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自从《神农本草经·序例》提出“药有阴阳配合……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  相似文献   

9.
姜开运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1659-1660
“相须”、“相使”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序录中云:“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其中没有对相须、相使的含义作出具体解释,只提到临床应用的原则—“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当用”不外乎使治疗效应增强或使毒副作用降低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中药的对药又称药对、对子药,从古代习用至今。前人曾以单味药立方,如清金散单用一味黄芩治疗肺热咳血。后在临床运用中发现除单行药外,药物配伍对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神农本草经》称之为“七情”,其序列云:“药有阴阳配合……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和合视之。”后世将其理论发展,不断丰富了对药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李保杰  于小五  王宏彬 《光明中医》2009,24(10):1986-1986
中药的配伍是指有目的的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药物为"七情"."七情"的提法首见于<神农本草经>[1].其序例云:"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其中首先谈到"单行".  相似文献   

12.
药对,亦称对药,系相对固定地将具有相协同,相互制约关系的两、三味药组配使用以增疗效的一种配伍形式,是医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逐渐积累的用药经验,是固定方药的基本构成要素,随证化裁的基本结构单元。《神农本草经》曰“药有阴阳配合……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七情概括了药物配伍的基本形式,药对也构成了组方用药的基础。仲景遣方用药法度严谨,复方之配伍机圆法活。而药对是最简的复方,最能体现制方之义。笔者尝试将附子与桂枝药对在经方中的配伍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相恶初探     
“相恶”为中药配伍关系之一,首见于《神农本草经》,云“合和时……勿用相恶相反者”,被视为配伍禁忌。后世认为两种相恶的药物合用,能相互牵制而使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即《本草纲目·神农本经名例》所谓“相恶者,夺我之能也”之意。由于目前各种《中药  相似文献   

14.
中医藏象理论中,肺肠相关理论是其重要内容.《灵枢·本输》曰:"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府"[1]29;《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1]150.《灵枢·九针论》曰:"手阳明太阴为表里"[1]8.《素问·血气形志》曰:"阳明与太阴为表里"[2].《华佗神方》中,孙思邈评注华佗治咳嗽要诀曰:"肺与大肠相表里"[3],是首次明确提出了"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一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5.
祖国医学的核心贵在辨证论治,即“辨证立法,以法统方”是也,临床除精于辨证立法外,对于遣药组方的配伍也是十分重要的。《本草》将中药的配伍总括为相须、相使、相恶、相畏、相杀、相反者六,加之单行谓之“七情”,此乃用药配伍之根本。药物众多,其性不过有四,其味不过有五,但各药之功用有相似、不同之别也,如何将这些相似或不同功用之药有机组方配伍,用于临床,提高疗效,则是医者必须研究的课题。故笔者根据中医药学理论,参考现代研究,结合临床体会,将临床用药配伍分十个方面浅述如下。一、同类相须用同类功效相似的药物合用,发生“协同”作用,以增强疗效,谓之同类相须。这种配伍既原则又灵活,临床应用广泛。例如: 大黄配芒硝:大黄苦寒,气味重  相似文献   

16.
我国早期的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提出“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根茎华实,草石骨肉,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并附有诸药制使,论述了《本草经》中三百六十五种药物配伍关系,提出了相畏药物的配伍,北齐、徐之才在《药对》中对相畏药物的认识使之更加丰富了配伍关系,如,狼毒畏密佗僧、人参畏五灵脂等。此后如唐·《新物的认识使之更加丰富了配伍关系,如,狼毒畏密佗僧、人参畏五灵脂等。此后如唐·《新修本草》,宋·《重修政和经  相似文献   

17.
相火一词首出《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当今大部分学者基本认为首论"右肾命门相火"之相火论者的是刘完素。故以《梦溪笔谈·卷七·象数一》中关于"唯北方有二,曰玄武,太阳水之气也;曰螣蛇,少阳相火之气也……在于人为肾,肾亦二,左太阳水,右为少阳相火"的论述为切入点,并结合其他与相火有关的文献,从"沈括首论‘右肾相火’"及"《梦溪笔谈》之右肾亦当属‘命门’"等方面论证首论"右肾命门相火"者当为沈括。  相似文献   

18.
<正> 配伍是中医用药的特色之一。由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经配伍组成的复方,呈现的已不再是单味药物的独特性能,也不仅是各药性效相加之和。正如徐灵胎所说:复方“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医学源流论》)。说明药物间客观存在一定的配伍关系。《神农本草经》最早将药物的配伍关系总结为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六种,连同单行的用药形式,合称为药性“七情”。同时还明确提出:“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  相似文献   

19.
试论药对的配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宪龄 《河南中医》2002,22(2):64-65
药对配伍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内容 ,千百年来 ,一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早在《内经》中就有制半夏配秫米治失眠 ,乌贼骨配茹 治血枯的记载。《神农本草经》一书更是从不同角度对两药配伍进行了论述 ,并将之归纳于“七情和合”中。《神农本草·名例》即言药“有单行者 ,有相须者 ,有相使者 ,有相畏者 ,有相恶者 ,有相反者 ,有相杀者 ,凡此七情 ,合和视之 ;当用相须、相使者良 ,勿用相恶、相反者 ;若有毒宜制 ,可用相畏、相杀者 ,不尔 ,勿合用也。”历代医家不断丰富和发展药对的内容 ,并有著述传世 ,春秋战国时代有《雷公药对》四卷 ,北齐医家徐…  相似文献   

20.
<正>《素问》曰:"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上工治未病……救其萌芽"。朱震亨《丹溪心法》亦曰:"与其就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是故,"老年宜保,济其衰弱;耄年宜延,尽其天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然老者何保,何延?岐伯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素问·上古天真论》)。"术数者,修养之法则也……"(马莳《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