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NKI全文数据库,收集2007年1月至2014年4月公开发表的有关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同时辅以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后,符合要求的RCTs进行资料提取,采用RevMe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RCTs,Meta分析显示: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之间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OR=0.67,95%CI:0.40~1.11,P=0.12)、心肌梗死发生率(OR=0.92,95%CI:0.81~1.04,P=0.17)、卒中发生率(OR=1.15,95%CI:0.89~1.49,P=0.28)、出血发生率(OR=1.05,95%CI:0.96~1.15,P=0.31)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呼吸困难发生率(OR=1.87,95%CI:1.70~2.06,P0.00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ACS的治疗中,替格瑞洛虽然在呼吸困难发生率上显著高于氯吡格雷,但在MACE、心肌梗死、卒中、出血发生率中与氯吡格雷相似。替格瑞洛具有替代氯吡格雷的潜力,特别是对于不能耐受氯吡格雷和有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血栓抽吸装置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应用血栓抽吸装置与单纯冠脉支架介入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2个随机对照研究,共5177例患者,研究分为抽吸组与PCI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抽吸组出院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明显低于PCI组(OR=0.78,95%CI:0.62~0.99,P=0.04)。抽吸组与PCI组术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2,95%CI:0.65~1.31,P=0.64),但随访时间在180天至365天抽吸组术后死亡率明显低于PCI组(OR=0.63,95%CI:0.42~0.94,P=0.02)。抽吸组术后心肌灌注3级高于PCI组(OR=2.03,95%CI:1.37~3.0,P=0.004);术后TIMI3血流高于PCI组(OR=1.31,95%CI:1.11~1.54,P=0.001)。结论血栓抽吸装置可明显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肌血流再灌注,降低术后180天至365天的死亡率,减少出院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刘林琼  耿召华 《心脏杂志》2012,24(5):625-629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冠状动脉内和静脉内使用阿昔单抗的治疗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 EMbase、 Cochrane图书馆、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等数据库,系统性搜索已发表的相关临床研究,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对相关结果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共1 138例患者,其中试验组580例(冠状动脉内运用阿昔单抗组),对照组558 例(静脉内运用阿昔单抗组)。纳入患者均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结果: 冠状动脉内运用阿昔单抗组仅在心肌梗死溶栓后Ⅲ级血流所占比例优于静脉内运用阿昔单抗组[RR=1.06,95%CI(1.01,1.12),P=0.02]。而在病死率[RR=0.48,95%CI(0.23,1.02),P=0.06]、靶血管血运重建[RR=0.55,95%CI(0.30,0.99),P=0.05],以及出血事件发生率[RR=0.88,95%CI(0.63,1.23),P=0.44],两组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结论:与静脉内使用阿昔单抗组相比,冠状动脉内使用阿昔单抗改善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灌注,但并未降低其病死率、靶血管血运重建及出血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依维莫司药物洗脱支架(everolimus-eluting stent,EES)与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sirolimuseluting stent,SES)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MEDLIN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NKI全文数据库,收集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公开发表的有关EES和SES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手检已获文献的参考文献、会议摘要及相关网站。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后,对符合要求的RCTs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Rev 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RCTs,Meta分析显示,EES组与SES组之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OR=0.94,95%CI:0.76~1.17,P=0.60)、心源性死亡发生率(OR=0.97,95%CI:0.74~1.27,P=0.81)、心肌梗死发生率(OR=1.03,95%CI:0.83~1.27,P=0.80)、血运重建发生率(OR=0.89,95%CI:0.76~1.04,P=0.15)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EES组确定或者可能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低于SE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65,95%CI:0.44~0.97,P=0.04)。结论在冠心病支架介入治疗中,EES能更显著降低支架术后的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但在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心肌梗死发生率、血运重建发生率与SES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替罗非班经冠状动脉(IC)或经静脉(IV)不同给药途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年1月—2015年4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年1月—2015年4月)、维普数据库(1999年1月—2015年4月)、万方数据库(1990年1月—2015年4月)、Pubmed(1990年1月—2015年4月)、Cochrane Library(2015第4期)。纳入ACS病人PCI术中经IC注射替罗非班(IC组)与经IV射替罗非班(IV组)比较治疗AC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两位研究员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采用JADAD改良法制定的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 Man 5.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625篇,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3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与IV组比较,IC组能显著增加PCI术后TIMIⅢ级血流比率[OR=1.17,95%CI(1.04,1.31),P=0.007];与IV组比较,IC组能显著改善PCI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WMD=4.42,95%CI(1.45,7.40),P=0.004];与IV组比较,IC组能显著降低PCI术后30 d随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OR=0.47,95%CI(0.34,0.65),P0.000 01];PCI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在IV组与I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6,95%CI(0.55,1.04),P=0.09]。结论冠状动脉内给予替罗非班相比静脉内给予替罗非班能有效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和微血管灌注,改善左心室功能恢复,显著减少PCI术后随访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结合实验室检测肌钙蛋白Ⅰ与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情况,探讨二者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入选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55例,采血检验肌钙蛋白Ⅰ,并详细测量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情况,均行冠脉造影,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行冠脉介入治疗、冠脉搭桥手术及药物保守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终点为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包括再梗)、心血管死亡和血运重建。结果在随访的6个月内,肌钙蛋白Ⅰ值(OR=7.01,95%CI=1.22~12.63,P=0.02)和aVR导联ST段抬高值(OR=1.38,95%CI=1.084~1.751,P=0.009)是患者发生死亡和心肌梗死(包括再梗)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肌钙蛋白Ⅰ值(OR=1.249,95%CI=1.114~1.501,P0.01)和aVR导联ST段抬高值(OR=2.03,95%CI=1.20~4.29,P=0.04)亦是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及血运重建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NSTE-ACS患者中,肌钙蛋白Ⅰ的升高的同时aVR导联ST段抬高者,其左主干病变或三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发生,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再梗、血运重建)的发生均是最高的。结论在临床中结合肌钙蛋白Ⅰ和心电图aVR导联ST段变化,可以早期应用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冠状动脉(冠脉)内辅助应用腺苷对心肌再灌注损伤及心肌梗死范围的改善作用。方法:电脑检索国内外数据库,纳入研究冠脉内辅助应用腺苷治疗急性STEMI患者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两名检索员独立进行检索、文献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并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使用Review Manager 5.3进行分析和图表制作。结果: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共4 331例病例。将其分为2个亚组:冠脉内注射腺苷组(9篇)和静脉使用腺苷组(5篇)。经冠脉注射腺苷的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降低(RR=0.44,95%CI:0.25~0.78,P=0.005),且冠脉无复流的发生率降低(RR=0.65,95%CI:0.46~0.93,P=0.02)。静脉使用腺苷组中的心力衰竭发生率没有差异。经冠脉注射腺苷与静脉使用腺苷在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全因死亡率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经冠脉介入治疗中辅助使用腺苷可较好改善STEMI患者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短期与长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全文数据库,收集2001年1月至2014年6月公开发表的有关短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和长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手检已获文献的参考文献、会议摘要及相关网站。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后,对符合要求的RCTs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项RCTs,Meta分析显示:短期和长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组全因死亡率(OR=0.87,95%CI:0.65~1.17,P=0.36)、心肌梗死发生率(OR=1.04,95%CI:0.73~1.48,P=0.84)、支架内血栓发生率(OR=1.23,95%CI:0.70~2.17,P=0.47)、再血管化发生率(OR=0.94,95%CI:0.71~1.25,P=0.68)、心源性死亡(OR=0.96,95%CI:0.62~1.48,P=0.84)、脑卒中发生率(OR=0.66,95%CI:0.40~1.07,P=0.09)均无统计学意义;短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组大出血发生率(OR=0.48,95%CI:0.25~0.93,P=0.03)低于长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组。结论 在冠心病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中,短期和长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在全因死亡率、心肌梗死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再血管化发生率、心源性死亡、脑卒中发生率二者相似,短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有更低的大出血发生率,,初步显示了短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安全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计算机中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13年3月1日的有关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的相关文献,对检索的文献进行筛选、评价。最后对符合研究目的的文献数据录入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次分析共纳入5项对照实验,Meta分析显示,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MACE)情况为[OR=0.23,95%CI(0.14,0.36),P<0.00001];NSTE-ACS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肌钙蛋白(Tn)阴性亚组情况为[OR=0.86,95%CI(0.70,1.07),P=0.18];NSTE-ACS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肌钙蛋白(Tn)阳性亚组情况为[OR=0.57,95%CI(0.48,0.66),P<0.00001];NSTE-ACS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后发生心肌梗塞情况为[OR=2.16,95%CI(1.62,2.89),P<0.00001];NSTE-ACS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后6个月病死情况为[OR=0.76,95%CI(0.61,0.95),P=0.02]。结论 NSTE-ACS介入治疗比保守治疗6个月MACE显著减低,且治疗Tn阳性亚组根据疗效。此外,介入治疗在病发心肌梗死和病死率方面均比保守治疗低。介入治疗NSTE-ACS值得临床借鉴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近期预后,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30d内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预后不佳组(40例)和预后良好组(12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68例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MACE发生率为23.8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OR=1.326,95%CI 1.168~1.505)、冠心病家族史(OR=1.852,95%CI 1.369~2.505)、病变支数(≥2)(OR=1.682,95%CI 1.382~2.047)、Killip′s分级Ⅲ~Ⅳ级(OR=1.693,95%CI 1.428~2.007)和发病至PCI时间(OR=1.785,95%CI 1.425~2.236),P均0.01;保护因素有TIMI 3级(OR=0.623,95%CI 0.518~0.749)、应用替罗非班(OR=0.452,95%CI 0.367~0.557),P均0.01。结论:高龄、冠心病家族史、病变支数≥2、心功能差和发病至PCI时间长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IMI 3级和应用替罗非班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及Ovid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至2016年03月,收集关于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由2名评价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选择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交叉核对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Stata11.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9篇文献,包括8 582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主要终点指标显示,替罗非班对患者总死亡率无明显影响(RR=0.80,95%CI:0.64~1.01,P=0.066)。次要终点指标显示,替罗非班可以减少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不管是在院内随访期间(RR=0.76,95%CI:0.61~0.96,P=0.018),30d随访期间(RR=0.71,95%CI:0.59~0.85,P=0.000),还是3个月及以上的随访期间(RR=0.65,95%CI:0.48~0.86,P=0.003)。安全性终点指标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替罗非班可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RR=1.31,95%CI:0.13~1.51,P=0.000)。结论:替罗非班并不能降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总死亡率,但可以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可增加出血风险,但在纳入文献中并未观察到致命性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完全血运重建与仅罪犯血管介入治疗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万方数据库,纳入有关完全血运重建和仅罪犯血管介入治疗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由两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随机对照研究,共计3697例患者,其中完全血运重建组1675例,仅罪犯血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202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仅罪犯血管PCI组相比,完全血运重建组在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RR=0.53,95%CI:0.42~0.69,P0.001)、心血管死亡率(RR=0.46,95%CI:0.30~0.71,P0.001)、全因死亡率(RR=0.68,95%CI:0.50~0.92,P=0.01)、再次血运重建(RR=0.38,95%CI:0.31~0.47,P0.001)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率无统计学差异(RR=0.74,95%CI:0.54~1.01,P=0.06)。结论在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介入治疗中,与仅罪犯血管介入治疗相比,完全血运重建治疗策略是安全有效的,可降低患者的MACE发生率、心血管死亡率、全因死亡率及再次血运重建,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背景:近年来关于微生态制剂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研究较多,然而其效用尚存在争议。目的:系统评价微生态制剂应用于SAP的效用。方法: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维普、CNKI和万方数据库,选取关于微生态制剂应用于SA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以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评价分别采用比值比(OR)和加权均数差(WMD)。结果:共6项RCTs满足纳入和排除标准,包括SAP患者444例。Meta分析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间死亡率(OR=1.55,95%CI:0.83~2.88,P=0.17)以及感染性坏死(OR=1.19,95%CI:0.61~2.30,P=0.61)、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OR=0.91,95%CI:0.29~2.84,P=0.87)、多器官功能衰竭(MOF)(OR=1.72,95%CI:0.98~3.01,P=0.06)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干预组住院时间(WMD=-6.72,95%CI:-9.16~-4.28,P0.000 01)以及血淀粉酶、CRP恢复时间和腹部症状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OR=0.39,95%CI:0.16~0.95,P=0.04)。结论:目前研究表明添加微生态制剂并不能降低SAP患者的死亡率以及感染性坏死、SIRS、MOF发生率,但能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尚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RCTs对微生态制剂应用于SAP的效用作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方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3年1月;同时辅助其他检索,纳入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方案治疗STEMI的随机对照实验(RCTs)。两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资料,并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RCTs,共188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常规治疗方案相比,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方案可以降低病死率[比值比(OR)=0.46,95%CI:0.33~0.63,P<0.00001]、减少休克发生率(OR=0.56,95%CI:0.35~0.89, P=0.01)和心力衰竭发生率(OR=0.51,95%CI:0.37~0.71,P<0.0001)、降低继发于STEMI的心律失常发生率(OR=0.37,95%CI:0.22~0.63,P=0.0003)方面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方案可降低STEMI治疗的病死率,减少休克和心衰发生率,及继发于STEMI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MI)病人冠脉介入治疗后ST段回落不良相关因素,为AMI危险分层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病人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PCI术后即刻ST段回落情况分为回落完全组(ST段回落≥50%)和回落不全组。分析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ST段回落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1例(22.8%)AMI病人PCI术后即可ST段回落不良,单因素分析显示ST段回落不良与病人年龄(≥70岁)、左前降支病变、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拮抗剂应用和总缺血时间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3.3,95%CI:1.2~11.6,P0.05)、未应用GPⅡb/Ⅲa拮抗剂(OR=2.9,95%CI:1.4~9.6,P0.05)和总缺血时间较长(OR=1.7,95%CI:1.2~3.9,P0.05)是AMI冠脉介入治疗后ST段回落不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CI术前未应用GPⅡb/Ⅲa拮抗剂且存在缺血时间较长的高龄病人是ST段回落不良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ULMCA行PCI与CABG术后长期随访的对比研究,研究的相关临床终点为全因死亡、心肌梗死、脑血管事件、靶血管血运重建。采用RevMan 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8篇,共11 332例患者,3年以上随访结果显示,PCI组与CABG组全因死亡率(OR=1.02,95%CI:0.73~1.42,P=0.92)、脑血管事件发生率(OR=0.59,95%CI:0.33~1.07,P=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CI组心肌梗死率(OR=1.74,95%CI:1.43~2.11,P0.000 01)、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OR=2.60,95%CI:1.81~3.72,P0.000 01)显著增高。亚组分析结果显示:5年随访,与CABG组相比,PCI组全因死亡率(OR=0.91,95%CI:0.64~1.28,P=0.59)轻微降低,脑血管事件发生率(OR=0.64,95%CI:0.28~1.48,P=0.29)无明显差异,但心肌梗死率(OR=2.08,95%CI:1.62~2.69,P0.000 01)、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OR=2.70,95%CI:1.80~4.03,P0.000 01)仍显著增高。7年随访,与CABG组相比,PCI组全因死亡率(OR=0.61,95%CI:0.46~0.80,P=0.000 4)、脑血管事件发生率(OR=0.23,95%CI:0.16~0.32,P0.000 01)均显著降低,心肌梗死率(OR=2.00,95%CI:1.39~2.86,P=0.000 2)、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OR=2.37,95%CI:1.65~3.41,P0.000 01)仍显著增高。结论:PCI与CABG治疗ULMCA患者3年随访全因死亡率、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相当,但PCI心肌梗死率与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较高。分层分析后7年随访,与CABG相比,PCI全因死亡率、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心肌梗死率、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仍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发表于2000年1月至2013年7月关于血栓抽吸术对STEMI患者行介入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筛选文献、评价纳入文献质量,使用RevMan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冠脉TIMI 3级、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ST段回落大于50%、心肌灌注显影分级(MBG)以及有无再发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最终纳入分析的文献为11篇,包括1 376例患者,其中单纯PCI治疗727例,PCI治疗+血栓抽吸术649例。(2)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PCI相比较,PCI治疗+血栓抽吸术冠脉TIMI 3级比率高(OR=2.46,95%CI 1.663.65,P<0.001),ST段回落大于50%比率高(OR=6.30,95%CI 3.223.65,P<0.001),ST段回落大于50%比率高(OR=6.30,95%CI 3.2212.33,P<0.001),心肌灌注显影分级高(OR=2.78,95%CI 1.8912.33,P<0.001),心肌灌注显影分级高(OR=2.78,95%CI 1.894.07,P<0.001),而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低(OR=0.40,95%CI 0.274.07,P<0.001),而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低(OR=0.40,95%CI 0.270.59,P<0.001),再发心绞痛比率低(OR=0.28,95%CI 0.080.59,P<0.001),再发心绞痛比率低(OR=0.28,95%CI 0.080.97,P=0.045)。结论 STEMI急诊介入术中血栓抽吸治疗安全可靠,可明显改善心肌灌注,提高单纯PCI临床治疗效果,改善STEMI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不同定义的对比剂肾病对于肾功能相对正常(eGFR≥60ml/min/1.73m2)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危险因素、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肾功能相对正常的ACS患者232例。依据对比剂肾病定义分为CIN25%组(PCI术后血清肌酐增加≥25%)和CIN0.5组(PCI术后血清肌酐绝对值增加≥0.5mg/dl)组,计算所有患者的eGFR值、GRACE积分及Mehran积分,应用多元回归分析评估CIN和住院不良事件(再梗死+急性左心力衰竭+死亡)的风险。结果:CIN25%组和CIN0.5组发生率分别为12.1%和5.6%,GRACE积分140是CIN25%组的独立危险因素(OR=5.22,95%CI 2.39~11.36,P=0.001),CIN0.5组是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4.84,95%CI1.42~16.54,P=0.012)。结论:肾功能相对正常的ACS患者合并GRACE积分高时PCI术前及术后应予以充分的预防CIN措施,当术后肌酐绝对值升高≥0.5mg/dl是应警惕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合并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MVD)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目前最佳的血运重建策略仍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对不同的血运重建策略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和CBM,灰色数据库Opengrey和ProQuest(检索年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10月)中合并MVD的STEMI患者的不同血运重建策略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包括早期完全血运重建(CR)策略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时仅处理梗死相关血管(IR)策略。分析的结局指标包括:死亡率、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再次血运重建率。结果纳入7项RCT研究,共1908例患者。早期CR组与IR组比较,两组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OR=0.75,95%CI:0.50~1.13;P=0.17);早期CR组与IR组比较,两组再次血运重建率(OR=0.30,95%CI:0.23~0.40;P0.01);再次心肌梗死率(OR=0.53,95%CI:0.35~0.79;P0.01)及MACE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OR=0.36,95%CI:0.29~0.46;P0.01)。结论 STEMI患者中早期完全血运重建相比仅处理梗死相关血管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但再次血运重建率、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及MACE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高淳区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480例的临床资料,分为STEMI组205例,NSTEMI组275例。对比两组相关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AMI患者中发生NSTEMI的危险因素。结果与STEMI组比较,NSTEMI组女性、既往合并心纹痛、心肌梗死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三支病变、侧支循环的患者比例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陈旧性心肌梗死、侧支循环、心纹痛是发生NSTEMI的独立危险因素(OR=8.049,95%CI:2.081~31.130,P=0.003;OR=3.327,95%CI:1.387~7.981,P=0.007;OR=2.435,95%CI:1.418~4.181,P=0.001)。结论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侧支循环建立、心纹痛病史可能是AMI患者中发生NSTEM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