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经穴特异性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经穴特异性研究的临床意义和科学价值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其临床意义是:经穴效应的特异性研究有助于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和扩大针灸治疗的范围;经穴特异性研究有助于中医针灸在世界的推广应用的.其科学价值是:经穴特异性研究是针灸机理研究的基础;经穴特异性研究有助于经络实质的研究,能揭示更多的人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西医院校留学生中医英语教学改革措施。方法对112名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学生的访谈,以及近三年试卷分析,对留学生在《中医学》学习中存在难点、兴趣点,以及授课、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评价。结果发现教材中国际标准化针灸经穴命名法难以记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因针灸是有创治疗,难掌握。虽然认为针灸更有助于临床但对按摩却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应该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结论改革教材中现有针灸经穴名称的翻译方法;增加针灸实习课时以及中医文化的讲授;改进教学方法是重要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3.
喘息穴为临床常用经外奇穴之一,其平喘疗效已得中医界承认;然对该穴在体表的最佳定位点,目前看法却不完全一致。笔者通过复习有关医学文献,对此进行了认真查证,现将重新审定的结果报告于下。不当之处,诚望同道们指正。喘息穴初出《北京中医》,后录于《针灸学辞典》等医著中,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书——《针灸甲乙经》和针灸巨著《针灸大成》等历代针灸著书中,关于“喘息穴”之内容则鲜见。从而可知,喘息穴乃后世新发现穴。  相似文献   

4.
廉泉穴小考     
<正> 廉泉穴有任脉廉泉与足少阴廉泉、单穴和双穴之分。现代文献除《针灸经穴图考》外,所述皆为任脉廉泉,而无足少阴廉泉,且对任脉廉泉定位见解不一。笔者特作考证如下。一、任脉廉泉穴的位置问题:该穴定位有两说:一是在舌骨上缘凹陷中,见于《针灸学讲义》、《简明中医辞典》、《针灸穴位解剖图谱》等;一是在舌骨下缘凹陷中,见于《针灸学简编》、《针灸穴位挂图》、《针灸经穴挂图》等。查其所宗文献,皆从《甲乙经》:廉泉“在颔下,结喉上,舌本下”。其原因是对古籍破译不一,需辨明“舌本”所指及其与“舌骨”的关系。《灵枢·经筋》:“足太阳之筋……结于  相似文献   

5.
从概念隐喻的认知功能、学习效率、文化传承等视角上论述WHO标准针灸经穴的英译应增加其含义的译本,使之更加完善。提出经穴名的英译可依据经穴名在中英文化的重叠情况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两种文化完全重叠时采用直译;相交时采用直译加注;不相交时,视情况而采取音译、音译加注或意译。  相似文献   

6.
1 "经验效穴"溯源 "经验效穴"现代针灸辞典解释:即取穴法之一,对于某些病症医生根据本人或他人的临床实践经验而选定有关穴位进行治疗,如癫痫取腰奇,小儿疳积刺四缝等.专业古籍著作中对经验效穴无直接记载,近现代针灸辞典中也未统一录入,笔者查阅《中国针灸大辞典》《新编针灸大辞典》《实用汉英针灸辞典》等辞典中均无此词条.根据其含义推查,最早相关雏形应源于明代李梃《医学入门》中"治病要穴"一词,该书中针灸篇总结治病要穴一节,分部列举出临床对症经验要穴:头部:百会、上星等9穴;胸腹部:膻中、巨阙等15穴;背腰部:大杼、神道等19穴;手部:肩井、肩髃等21穴;腿部:环跳、风市等26穴.  相似文献   

7.
介绍翻译工作坊的来历及定义,探讨其特点,分析将其运用于中医文化翻译教学的必要性,并探索基于翻译工作坊的中医文化翻译教学模式。该模式要求学生扮演"参与者"和"促成者"的角色并注重其翻译实践及翻译任务参与度,要求教师扮演"专业者"角色,协调、指导、反馈和评估学生的整个翻译活动。该模式有助于帮助学生在翻译实践中习得与中医文化相关的翻译理论和策略,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理论框架下的经穴理论与西方激痛点理论存在本质上的区别。经穴循经特异性及敏化特性是中医经络、腧穴理论的主要内容,体现了经穴与脏腑的相关性,它指导着针灸临床选穴、配穴,已经成为现代针灸研究的新热点。近年来许多学者在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方面探索和验证了经穴效应特异性和敏化特性的基本规律特征。经穴的循经特异性、敏化特性与针灸基本理论"经络所过,主治所及",以及经穴的脏腑相关性有密切的关系。以循经特异性、穴位敏化为关键词,对经穴进行二次检索,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MEDLINE数据库出现相关文章100余篇。现将经穴效应特异性及相关现状研究进展进行深入探析,为中医针灸的发展提供可靠视角。  相似文献   

9.
针灸穴位翻译与中医文化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目前针灸穴位翻译现状的分析,找出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针灸穴位翻译应该在原有翻译的基础上增加针灸穴位含义的翻译,这样不但能保持针灸穴位翻译的完整性,更能使我国宝贵的中医文化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10.
穴位选取是中医临证进行针灸推拿治疗的前提,选穴方法是中医临证穴位选取应该遵循的基本法则。此文通过收集国内临床选穴方法文献,对循经选穴、近部与远部取穴、随证取穴、对症取穴、择时取穴等选穴方法的特征及应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对中医选穴方法进行临床、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更好地促进针灸推拿疗法在临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马东梅 《中医药学刊》2010,(9):1973-1975
异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一个重要翻译策略。本文简要分析了方剂名称中的文化因素,从具体的英译实践中,探讨实现异化策略的具体翻译方法,有音译法,直译法,音译或直译加注释法。最后指出采用异化策略处理方剂名称中的文化因素,有助于中医传统文化的保留。  相似文献   

12.
对《标准针灸经穴挂图》经脉色彩之管见710003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孙忠年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编绘的《标准针灸经穴挂图》(以下简称《标图》),1990年由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受到国内外中医针灸界人士的欢迎。该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第一...  相似文献   

13.
文化缺省指作者对意向读者在交际过程中对共有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其英译对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穴名译法(即拼音附加国际代码)即"零翻译"有一定指导意义。针灸穴名涵盖儒释道及医理百象,其WHO译法属文化缺省现象。本文列举部分国内外针灸穴名英译出版物,分别归纳国内和国外针灸穴名中文化缺省英译现状并指出针灸穴名在WHO译法基础上需采用"辩类施译",即适当添加直译法,直译加注法,意译法及音译加注法,以期进一步促进针灸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4.
《针灸甲乙经》作为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有着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飞扬为膀胱经络穴,在《针灸甲乙经》中共出现11次,对其腧穴命名以及临床内涵的挖掘颇具代表性。本文通过对飞扬穴正名、别名的文字内涵考证,发现飞扬穴的命名主要以症状、循行特点、针刺效果为依据,印证并突出了该穴经气升腾宣散飞扬的独特穴性。同时,通过对影宋版《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及《经络腧穴学》教材的比较,发现飞扬穴的功能主治范围、内涵比教材所述更为广泛丰富,有助于扩大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脾胃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术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对针灸临床尤有指导意义。为总结前人成熟的选配穴经验,以古为今用,故本文对秦汉·《黄帝内经》、晋·《针灸甲乙经》、唐·《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宋·《针灸资生经》、明·《针灸大成》、清·《针灸集成》等历代有代表性的七部著作的全部调脾胃多穴配伍处方进行了归类分析,从而得出如下规律: 一、调治脾胃经穴的选穴特点 1.通过归类分析,明显看出,在多穴配伍时,主要选用特定类穴,即四关以下诸穴、脾胃经的交会穴、背腧穴、募穴等。 2.在特定类穴中,又以四关以下诸穴应用最  相似文献   

16.
中医针灸穴位名称内涵丰富,恰当准确的英语翻译不仅能够让外国学习者更深理解穴位的临床诊疗涵义,又能传播其中蕴藏的灿烂中国传统文化.穴名翻译应该根据命名方式和内涵不同,采取灵活的翻译方法,做到“辨穴施译”.  相似文献   

17.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病变。近年来,针灸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研究在中医对AD辨证分型认识的基础上,从辨经选穴、辨证选穴和经验选穴等方面对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郝金凯 ,男 ,1 92 7年生。研究员 ,陕西省实验经络针灸研究所所长。从事针灸临床与科研 50载 ,学验俱丰。针灸专著有《针灸图解手册》、《针灸经外奇穴图谱》、《针灸经外奇穴图谱》续集、《针灸经外奇穴挂图》、《赤脚医生针灸手册》、《针灸经络生物物理学》、《针灸经络生物物理学》增订版。审阅《针灸大辞典》、《中医大辞典·针灸分册》。发表学术论文 30余篇。 1 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获奖 ,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教授 ,同时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 ,1 992年被授予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专家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 986年“中国经络学说客观…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医籍考》《中国医籍通考》《中国分省医籍考》《中国针灸荟萃·现存针灸医籍》《江苏省志》《江苏历代医人志》《中医人物词典》《中医人名辞典》《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等为依据,梳理出明清江苏针灸医籍36部,其中既有对医论经典的解读,也有个人临证经验的总结。代表性医籍如《经络全书》《经络考》《经穴指掌图书》《针灸逢源》《考正穴法》。通过研究,将明清时期江苏针灸的学术特点总结为:承前启后,由博返约;针灸歌赋,由盛而衰;医学繁荣,苏南居首;儒医吴医,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针灸治疗鼻出血在现代期刊文献中的选穴情况进行研究,归纳、分析其配伍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1962~2016年收录的针灸治疗鼻出血的期刊文献,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归纳鼻出血的针灸临床选穴配伍规律。结果:通过研究发现,针灸治疗鼻出血的临床选穴配伍规律在现代期刊文献中以表里经腧穴配伍法、交会经腧穴配伍法、本经腧穴配伍法、上下腧穴配伍法和特定穴中五输穴与原穴配伍法为主。结论:鼻出血的针灸治疗取穴应坚持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想,主要选取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阴肺经的腧穴进行配伍,从而将腧穴配伍的协同增效作用发挥出来,起到增强鼻出血的针灸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