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两年前,FDA批准AliveC or Heart Monitor(心脏监测器),这款装置由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与背面带有特殊感应器的手机壳组成。用手指触摸感应器,手机显示器可显示简单版的心脏电活动。最新的版本为Kardia,感应器只需靠近手机,而不用装在手机上。读数可反映心律是否正常或者看起来像房颤  相似文献   

2.
心律震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 ,寻找猝死高危人群的预测指标一直是心血管领域备受重视的课题。最近 ,国外学者研究了一个新的心电生理预测指标———心律震荡 ,认为这是一个独立于现有预测指标的新指标 ,其灵敏度和特异度都很高。本文就心律震荡这一新指标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慢心律心律平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4例病人每天服地高辛维持量,当血清地高辛浓度(SDC)达稳态后分别加服慢心律及心律平各8天。结果表明:慢心律对SDC无影响;心律平增加SDC66%;地高辛总体和肾外清除率分别减少56.2%和217.7%,而肾脏清除无改变,地高辛肾外清除的减少与SDC升高呈负相关。此外服心律平(450mg/d)后,稳态血浓度个体差异较大,范围40~443ng/ml,均属心律平强代谢型,且与SDC增加百分率不相关。由于SDC升高幅度较小,故未见洋地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4.
左房心律     
一、概况早在1901年,Rothberger 等就指出:当 L_1出现倒置的 P 波时,起搏点可能位于左房内。1935年,Rothberger 及 Sach 确定左心房为人类心脏发放异位冲动的一部分。1963年,Mirawski 等提出了一种规则的频率正常的较少见的异位节奏点位于左房的心律,其特点为:P 波在 V_6倒置,在V_1可呈直立的圆顶尖角形,在其余各导联多与正常相反。此时,人们才对左房心律有了认识,但仍存在着争论。Massumi 等对11例正常人通过导管电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7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电图aVF导联连续记录(附图)示P波规则出现,P-P间距1.08秒。P波与QRS波完全无关,为窦性心动过缓、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值得注意的是有两种不同形态的室性异位搏动交替出现,经分析都是间歇性并行心律;一、QRS波振幅较大的E_2自身节律为37次/分(R_1-R_3=1.60秒),R_2、R_6均较早出现,适逢E_2的3相传入阻滞保护期,未打乱E_2的自身节律。而R_4、R_8出现较晚,E_2已失去保护性传入阻滞,故侵入E_2并使其重建周期,重建的周期R_4-R_5恰等于E_2的基本周期:二、QRS波振幅较小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29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附图)示窦性心律不齐,P-P间距为0.85-0.99秒,窦性下传的P-R间距为0.12秒,QRS形态正常.有两种频发早搏:1、交界性:QRS波形态与窦性略异呈Rs,如B行的R_4,E行的R_2、R_3、R_6,时限0.08秒,前后无相关P波,它与前一心动的配对间期不等(0.74-0.88秒),连续出现的早搏间期(E行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52岁。因饮酒后突然感胸闷、上腹部阵发性绞痛就诊。临床诊断:急性胰腺炎。心电图示:Ⅱ导联为连续记录,可见2种形态的P波,1种为直立P波,P-P间距1.60s~1.74s略不整。另1种为倒置P波,P′-P′间距1.68s~1.74s基本规整,2种P波均与QRS波无关,发生于QRS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经常遇到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体表心电图PⅡ、Ⅲ、aVF、V4-V6倒置,通常诊断为左房心律。但窦房结是整个心脏自律性很强的部位,窦房结的冲动在左房心律时为何被抑制?倒置P波是否均为左房或窦房结以外心房部位某兴奋点所形成的?是多年来存在的疑点。近年,我们对此类患者进行了跟踪分析。例1男,68岁。平时体健,自1996年10月起,多次门诊心电图示PⅡ、Ⅲ、avF、v4-v6倒置,Pv1直立。为了解窦房结功能,行阿托品试验后可见P波由倒置变为直立的演变过程,阿托品试验阴性。图1示静注阿托品后,Ⅱ导P…  相似文献   

9.
心律平和慢心律致间歇性CRBBB一例郭季鸿,江敦恕患者男性,67岁。胸闷、心悸4年余,因加重于1994年3月3日住院检查,既往有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体检:体温36.5℃,脉搏78次/分,血压14.1/9.6kPa(1kPa=7.5mmHg)。双肺...  相似文献   

10.
四重心律     
患者女,38岁。因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Ⅳ级于1986年5月24日入院1 心电图资料 PⅠ低小、Ⅲ双峰、V_1导呈园钝尖角形、V_6导直立;和图2P波不同,可判为异位房灶所释放。P—P0.46~0.48s(130~125次/min)可判为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Ⅰ导可见P和 QRS完全无关“P—R”距离不等,提示为房室传导阻滞伴干扰。QRS可见3种外形:①RS型:图中呈偶数心搏、宽0.08s,属室上性起源,可判为交界性心搏;②窄高“R”型:时限0.12s,距RS型之联律间期基本相等,属室性起源;③宽低平顶“R”型:有R4、6、8、10,时限0.14s,联律间期相等,属另一室性起源之心搏。三种QRS之R—R相同,为1.36~1.40S(37~43次/  相似文献   

11.
房性逸搏连续出现3次或3次以上,称为房性心律. 1 心电图特征 1.1房性心律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①右房上部心律P'波形态与窦性P波大同小异.Ⅰ、Ⅱ、aVL、aVF、V3 ~ V6导联P'波直立.aVR导联P'倒置.起源于右上肺静脉,V1导联P'波直立.  相似文献   

12.
旁道心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动源自房室旁道的心律称为旁道心律。旁道的电生理特点为传导速度快,对外来刺激呈全或无反应,但有3相和4相阻滞,旁道自律灶大多由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3种心电散点图联合运用在快速解析特殊心律失常中的优势,积累分析复杂心律失常的经验.方法 选择Lorenz散点图有房性自主心律连续夺获窦性心律特征的特殊心律失常病例,联合分析其时间散点图及差值散点图,结合逆向技术及数学模型分析其心动周期特征及成图原理,明确心律失常性质.结果 3种心电散点图各具特征.时间散点图表...  相似文献   

14.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正确放电能拯救患者生命,但发放不恰当及不必要放电也会降低患者的临床获益,甚至增加死亡风险.ICD导线绝缘层破损或导线断裂是起搏系统自身障碍的常见原因,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起搏器的正常工作,严重时出现电风暴而危及生命.本文介绍1例植入ICD患者,ICD自带的家庭监测(Home Monitoring)功能早期发现和识别除颤导线绝缘层破坏,避免引起恶性临床事件.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 ,2 6岁 ,妊娠 3月查体记录心电图 ,上两条为Ⅱ导联连续记录。心电图分析 :1 窦性P波直立 ,PP间期 0 80~ 0 90s,PR间期 0 2 0s。 2 P′波倒置 ,P′R间期 0 16s,P′P′0 80~ 0 92s。 3 每两次激动之后出现一个提前的QRS波群 ,其前后无P′波 ,耦联间期自 0 5 2~ 0 70s不等 ,呈“三联”型式 ,第 2条前 2个QRS波群呈“二联”型式 ,提前出现的RR间距为 1 32s和 2 6 8s,长者为短者的 2倍。第一行P′1、第 2行P′2 ,第 4行P′3 与其他倒置P′波明显不同。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不齐 ;2、房性逸…  相似文献   

16.
心律平的临床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律平(propafcnonc),商品名为来特莫诺尔(rytmonorm),化学名为盐酸α′(α-羟基-3丙胺基丙羟基)-3苯基-丙苯酮.它是于1975年由西德Hclopharm 公司首先合成,随后被广泛用于临床,成为一种新的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我国于1980年开始应用于室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预激综合征并发的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一般认为它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心律平属Ic类抗心律失常药,近年来用于治疗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较好,一般认为它副作用少,广谱高效。但随着临床上广泛使用,证实其有很多的副反应。经查阅1998年以来各类医学文献报道心律平致心律失常160余例,其他不良反应8例。现将近年来心律平的不良反应综述如下。 1 心律平致心律失常反应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可能使原有心律失常加重或继发新的甚至更为严重的心律失常,这一现象称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1.1 心律平致心律失常的类型①束支传导阻滞:可表现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或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②Q-T间期延长;③房室传导阻滞(Ⅰ°Ⅱ°Ⅲ°);④窦性静止;⑤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⑥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⑦室颤;⑧窦房传导阻  相似文献   

18.
右心房上部心律的确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右心房上部心律的诊断方法,通过动物实验自身对照,同步记录15只犬心电图Ⅱ、aVR导联、心腔内窦房结电图、高位右心房电图。结果发现在窦房结局部注入维拉帕米、石碳酸及电刺激右侧颈迷走神经情况下,窦房结功能被抑制后出现房性逸搏心律时,心电图有时仍为窦性心律(PⅡ直立、PaVR倒置);而窦房结电图上则记录不到窦房结电位,心率亦有明显降低(t=2.420,P〈0.05)。提示窦房结附近的右心房上部心律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134名出生10天之内、体重大于2.5公斤的足月健康新生儿,进行24小时心电图记录。并任意选择71名婴儿进行心电图检查,分析心律变化。所有婴儿以窦性心律为主,多有轻度的周期性心律失常。活动和休息时的心率最快为250次/分,最慢为85次/分。所有134名心率慢者中,109名为窦性心动过缓,25名为连接处性逸搏心律。33名(25%)有P波形态及P-R间期的变异。19名(14%)有房性早搏,24小时早搏总次数1~12次者12名,12~24次者1名,24~48次者2名,96~120次者2名,144~168次者1名,480~600次者1名。于2个年龄组(1~3天和4~10天),测量最快和最慢心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0.
慢心律的药物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心律是一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化学结构类似利多卡因,该药不仅可注射,亦可口服。但作为单一药物应用,慢心律的疗效有限,而且对大约1/3病人的病情具有进行性加重的不良作用。其产生原因,除与慢心律自身的性质有关外,还与同时服用的其它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