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研究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的条件,以建立稳定的体外培养体系,满足实验和临床的需要;探讨经尾静脉移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健康育龄产妇正常分娩胎儿的脐带血42份,脐血随机分成3组:FBS(胎牛血清)未包被组、FBS包被组和mesencult培养基组。FBS未包被组和FBS包被组均使用含10%FBS的LG-DMEM培养基、mesencult培养基组使用专用来培养干细胞的mesencult培养基,与其添加物配合使用。3组均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MNC),将单个核细胞按密度1×108/ml接种于T25培养瓶中,置37℃饱和湿度含5%CO2孵育箱培养,72 h后全量换液,去除未贴壁细胞,以后均7 d换液1次。待细胞长到80%铺满瓶底时结束原代培养。按1∶1进行消化传代。观察不同培养条件对脐血MSCs生长的影响。取P2代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 29、CD 34、CD45、CD 105标志。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MSCs移植组、假手术组和心肌梗死植组各12只,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心肌梗死后1周,经尾静脉注射脐血MSCs,4周后测定大鼠血流动力学。结果 42份脐血中单个核细胞原代培养,其中仅8份传代培养成功,而其中mesencult条件培养基有5份培养成功,明显高于FBS包被组(3份)和FBS未包被组(0份)。流式细胞仪检测第2代的脐血MSCs结果显示,P2代MSCs不表达或极弱表达CD 34,CD45造血细胞标志,稳定地高表达CD 29、CD 105间充质细胞相关的表面抗原标记。这与骨髓MSCs的表面抗原标志相一致。移植后4周,经血流动力学检测,与心梗组比较,MSCs移植组左室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将脐血单个核细胞以高密度(1×108cells/ml)接种在mesencult培养基中可以在体外成功培养出较纯化的脐血MSCs,其培养成功率较高。脐血MSCs的免疫表型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特征。脐血MSCs移植能促进心梗大鼠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人脐带血干细胞(HUCBSC)移植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采用Ficoll-Hypague法分离培养HUCBSC;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将脐带血和HUCBSC经心外膜下植入对照组和实验组梗死心肌周围。结果移植术后4周,实验组左心室非梗死区心肌骨桥蛋白基因(OPN mRNA)、Ⅰ型胶原和AngⅡ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心肌AngⅡ、Ⅰ型胶原与OPN mRNA三者之间两两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人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可能通过抑制大鼠心肌Ⅰ型胶原合成,下调心肌AngⅡ和OPN基因表达,减轻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损伤心肌的修复效果,为进一步提高BM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22只大鼠参照Olivette方法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共16只进入实验终点,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n=8)梗死区注射P B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M组,n=8)梗死区注射BMSCs.术后喂养4周,行心脏彩超,取心脏组织,荧光显微镜观察BMSCs的分布、分化及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结果 标记CM-Dil和cTn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双重阳性的心肌样细胞在梗死区分布.与C组相比,M组大鼠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s)、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均有明显改善(P<0.05),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增加(P<0.05).结论 BMSCs可在心肌梗死的大鼠心脏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提高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微粒(SPIO)体外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及体内示踪移植入大鼠心肌梗死心脏的BMSCs的能力。方法使用左旋多聚赖氨酸-SPIO共培养方式标记BMSCs。采用普鲁士蓝染色观察细胞内铁颗粒,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力,将经过SPIO标记的干细胞移植入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应用1.5TMRI系统行磁标记干细胞成像。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心脏的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及短轴缩短率(FS)。结果普鲁士蓝染色显示,SPIO标记的BMSCs细胞胞质内出现细小的蓝色铁颗粒,标记效率为(99.81±1.57)%;与正常未标记细胞相比较,细胞的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记了SPIO的BMSCs体内MRI成像时显示,细胞移植区域信号缺失,对应区域病理切片普鲁士蓝染色可见胞浆内染色阳性的细胞。超声心动图显示,PBS组FS移植前后没有明显变化,BMSC组FS从移植前的(23.1±1.88)%上升到第1周的(31.28±4.15)%。BMSC组EF在移植前是(51.13±5.07)%,第1周时上升到(60.12±8.40)%。结论 SPIO能成功地标记BMSCs,且对BMSCs的活力无明显影响。BMSCs移植后能改善心梗大鼠的心功能。SPIO标记的BMSCs移植后在大鼠体内的分布、迁移过程可用MRI进行检测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移植治疗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MI)远期疗效是否稳定。方法: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的方法制作MI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12~14 d经舌下静脉移植已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pEGFP-C1)的MMSCs,分4周及8周两时段检测动物的体重变化、血流动力学、组织病理学、微血管密度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无论在4周还是8周移植组体重较同期模型组体重显著增加,移植组心率(HR)较同期模型组显著下降。4周时移植组动脉收缩压(SBP)、动脉舒张压(DBP)及平均动脉压(MAP)较模型组无明显改变,8周时则较模型组显著增高。心脏组织病理学改变:4周时移植组较模型组心梗形态学改变减轻,8周时则进一步减轻。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移植组MI边缘区域新生的微血管内皮细胞上有绿色荧光表达;移植组的微血管密度较同期模型组的微血管密度明显增高。结论:MMSCs移植可较为有效地改善大鼠实验性MI后心功能状况,远期疗效也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的疗效,并与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作比较。方法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提取、培养、标记:提取鼠骨髓液,经离心后贴壁法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传代后,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备用。②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建模成功的40只大鼠分成4组。③细胞移植:在梗死区边缘4个不同部位注射植入标记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④药物喂养:采用灌胃的方法,喂养阿托伐他汀5 mg/(kg.d)。⑤术后4周,测定大鼠左室收缩压、舒张末压、压力变化最大上升与最大下降速率,检测细胞移植情况及新生血管密度。结果①细胞培养:刚提取的干细胞呈圆形,培养24 h后,细胞贴壁明显,培养液中含有杂质,换液传代后,细胞形态一致,呈梭形。②细胞表面抗原鉴定:传代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31、CD45表达阴性;而CD44、CD54表达阳性。③大鼠血流动力学检测:与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相比,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与联合组左室收缩压、压力变化最大上升与最大下降速率均明显升高,舒张末压明显降低,联合组改善程度更明显;④大鼠心脏组织学检测: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联合组大鼠梗死心肌内可见5-溴脱...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人脐带血干细胞(HUCBSC)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探索治疗心肌梗死的新方法。方法采用Ficoll-Hypague法分离培养HUCBSC;将2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两组建立心肌梗死模型60min后,实验组于缺血区心肌组织注射HUCBSC200μl,对照组注射脐带血200μl。3周后行心功能和病理学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的左室前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短轴缩短率及左室射血分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UCBSC移植治疗可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CCl4造模+生理盐水组B及CCl4造模+hUCMSCs组C。应用病理组织学、肝功能测定方法观察大鼠肝脏结构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hUCMSCs移植后,C组与B组比较,肝损伤大鼠的ALT(P0.05)及AST(P0.01)水平明显降低,hUCMSCs移植可降低大鼠肝脏损伤的ALT及AST水平。C组肝脏组织学更快恢复,细胞移植7d后肝脏结构基本恢复正常,而B组仍可见脂肪滴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大鼠移植hUCMSCs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功能及修复受损的肝组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 植入猪急性心肌梗死(AMI) 区的转归及治疗作用.方法:选择10只体重35~45 kg的家猪,经导管应用球囊封堵前降支动脉,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将存活的9只动物随机分为2组:(1)实验组5只,取骨髓分离BMSC体外培养扩增,建立模型2周后,通过心肌注射的方法将自体骨髓BMSC 移植至AMI 区;(2)对照组4只动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 周后比较2组的生存率、心功能变化、心肌功能性蛋白质表达的差异.结果:BMSC移植后,实验组动物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梗死区室壁运动速度加快,局部室壁厚度加快,心肌移植细胞部位表达连接蛋白GATA-4等心肌功能性蛋白质.结论:骨髓BMSC 经冠脉转运在心肌微环境下可向心肌细胞分化,并能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协同作用,并与单纯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作比较.方法 ① 间充质干细胞的提取、培养、标记.②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大鼠分成4组,对照组:在梗死部位分4个点注射L-DMEM培养液,50 μl/点.阿托伐他汀组:梗死部位分4个点注射L-DMEM培养液,50 μl/点,阿托伐他汀5 mg/(kg*d) 溶入生理盐水2 ml, 灌喂4周.间充质干细胞组: 梗死部位分4点注射已标记的间充质干细胞,每点(50 μl) 2×106个.联合组:已标记的间充质干细胞注入梗死部位4个点, 每点(50 μl) 2×106个,阿托伐他汀5 mg/(kg*d),溶入生理盐水2 ml,灌喂4周.③术后4周, 测定大鼠左室收缩压、舒张末压、压力变化最大上升与最大下降速率, 检测细胞移植情况及新生血管密度.结果 ① 大鼠血流动力学检测: 与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相比,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与联合组左室收缩压、压力变化最大上升与最大下降速率均明显升高, 舒张末压明显降低, 联合组改善程度更明显.②大鼠心脏组织学检测: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联合组大鼠梗死心肌内可见5-溴脱氧尿嘧啶标记阳性细胞.③ 血管密度:联合组大鼠梗死心肌内血管密度高于其它组.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有协同作用, 其机制可能为阿托伐他汀通过促进血管新生提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心肌梗死后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移植对大鼠心肌梗死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增殖和标记,同时以液氮冷冻左室游离壁建立心肌梗死模型,4周后分别将2×106个细胞悬液或冷D-Hanks液注入心肌梗死区数个不同部位。于移植后1周、2周和4周依次获取心肌梗死区标本。随机于第2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各抽取两个标本进行透射电镜检查,凋亡细胞计数,RT-PCR检测所有标本bcl-2 mRNA的表达。结果:部分心肌细胞呈调亡细胞初期形态改变,实验组和对照组调亡指数分别为0.02和0.08。bcl-2 mRNA在术后第1,2及4周的表达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增加(P<0.01),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表达量两组均呈迅速降低的趋势(P<0.01)。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移植可促进心肌梗死区Bcl-2蛋白表达,并减轻大鼠心肌梗死后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模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15 d龄SD乳鼠20只,平均分为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和对照组(DMEM组)两组,每组各10只大鼠,制备急性心急梗死模型后,观察组大鼠行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照组大鼠注射无血清DMEM,移植1个月后,观察两组大鼠的心脏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大鼠LVEF分别为(73.45±9.17)%、(43.26±6.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鼠镜下均见左室瘢痕组织形成,有新生血管生成,并出现左室重塑特征,观察组大鼠心脏改变较对照组明显;观察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血管密度分别为(45.69±4.28)、(17.41±3.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修复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大鼠卵巢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对照组,其他20只大鼠建立POF模型,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10只)和hUCMSCs移植组(10只)。观察各组大鼠卵泡情况和卵巢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E2、FSH、AMH、ROS、8-OHdG水平,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SOD1及UCP2的蛋白变化。结果 HE染色显示: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闭锁卵泡数量上升,而生长卵泡数量下降(均P0.05), hUMSCs移植组与模型组比较闭锁卵泡数量下降,而生长卵泡数量上升(均P0.05);卵巢电镜观察结果显示:hUMSCs移植治疗后,大鼠卵巢细胞出现细胞核,核膜逐渐恢复,出现少量细胞器;ELISA结果显示:hUCMSCs移植组血清LH、FSH水平、ROS和8-OHdG生成量较模型组明显下降(均P0.05),而与对照组、模型组比较,hUCMSCs移植组E2水平明显上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免疫组化UCP-2、SOD1阳性细胞数增加,而hUCMSCs移植组UCP-2、SOD1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减少;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卵巢组织中SOD1、UCP-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经过hUCMSCs移植治疗后,SOD1、UCP-2蛋白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hUMSCs移植可通过降低SOD1及UCP-2的表达,从而降低氧化应激反应,最终达到修复卵巢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于大鼠缺血心肌后,心脏早发育基因GATA-4 mRNA的表达。方法设模型组、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其中模型组采用"冠脉结扎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收集从SD雄性大鼠胫骨和股骨骨髓中分离、培养、鉴定后的MSCs,密度调至3×106/100μL悬液,移植于缺血心肌边缘组织的3个位点直接注入共100μL的MSCs细胞悬液,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均在与模型组相同注射部位的3个位点直接注入共100μL的MSCs细胞悬液,28 d后处死大鼠进行相关实验样本处理。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心肌组织中GATA-4 mRNA的表达。结果 MSCs移植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的大鼠心肌中存在GATA-4 mRNA的表达;而空白组的心肌中未检出GATA-4 mRNA的表达,对其IOD值半定量分析,模型组高于假手术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MSCs在进入缺血心肌环境后,细胞内的心肌特异转录过程被再次激活,确立了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脐带血清(UCBS)分离、培养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MSCs)的增殖及分化能力。方法:将 UCBS 处理后用于分离、培养 PMSCs 作为实验组,同体积 FBS 分离、培养 PMSCs 作为对照组,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 PMSCs 的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 PMSCs 表面标志、MTT 法检测 PMSCs 的增殖能力。结果:10% UCBS 的培养液分离纯化的 PMSCs 成梭形、增殖能力强,具有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的能力,高表达CD29、CD44及 CD105,低表达或不表达 CD34、CD45及 HLA-DR;与对照组相比,UCBS 组细胞增殖能力更强。结论:脐带血清能分离、培养及扩增 PMSCs,培养的 PMSCs 的增殖能力及分化潜能好于 FBS。  相似文献   

17.
1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60Coγ射线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评价MSC移植对大鼠心梗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MSC受照射后继续培养,检测增殖能力;5-氮胞苷(5-asa)诱导分化,检测C-心肌肌钙蛋白重链(C-TNT)、β-心肌肌球蛋白重链(β-MHC)的表达.建立大鼠急性心梗模型并行照射和非照射MSC移植,术后4周检测心脏大小和功能变化、并比较微血管密度的差异.结果 4 Gy组细胞增殖能力受抑制,C-TNT和β-MHC在未照射组有所表达.两细胞移植组较对照组术后心功能改善、心脏缩小,微血管计数值增加.结论 移植正常和丧失分化能力的MSC同样能明显改善心梗后早期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途径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糖尿病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60只SD大鼠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70 mg.kg-1)建立糖尿病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胰腺被膜下移植组、肾被膜下移植组及肝实质内移植组,每组14只;另取10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各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胰腺被膜下、左肾被膜下、肝实质内注射0.5 mL hUCMSCs悬液(1×106个);糖尿病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于胰腺被膜下注射生理盐水0.5 mL。移植后动态观察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体质量变化,6周后处死大鼠,取相关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及胰岛素、胰十二指肠同源异型盒基因(PDX-1)、巢蛋白mRNA表达测定。结果移植前各组大鼠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干细胞移植组及糖尿病模型组大鼠FBG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FINS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干细胞移植组及糖尿病模型组大鼠FBG和FINS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5周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干细胞移植组及糖尿病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及FINS降低,FBG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各干细胞移植组大鼠体质量及FINS升高,FBG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胰腺被膜下移植组比较,肾被膜下及肝实质内移植组大鼠体质量降低,FBG升高,FINS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大鼠平均阳性染色面积均降低(P<0.05);胰腺被膜下移植组阳性染色面积大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所有组织切片均未检测到人胰岛素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胰腺被膜下移植组、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胰岛素mRNA表达量均降低(P<0.05),大鼠PDX-1及巢蛋白mRNA表达量均增高(P<0.05)。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胰腺被膜下移植组大鼠胰岛素、PDX-1及巢蛋白mRNA表达量均增高(P<0.05)。各实验组均未检测到人胰岛素、PDX-1及巢蛋白mRNA表达。结论不同移植途径对hUCM-SCs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有影响,胰腺被膜下移植效果优于其他途径。hUCMSCs并未分化为β细胞,但其能够促进内源性胰腺干细胞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心复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经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法培养并纯化BMSCs,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术后采用中药联合干细胞移植,24h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2周后超声心动仪检测大鼠心脏收缩功能[射血分数(Er)、左室短轴缩短率(Fs)、心输出量(co)1;处死动物,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评价梗死面积。【结果】联合治疗组较单纯细胞移植组能明显减小大鼠心肌梗死面积,降低血中MDA水平,提高SOD水平,EF、FS、CO也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中药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较单纯细胞移植对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所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更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