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68年,冠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graft—ing,CABG)在临床应用后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冠心病治疗的标准方法之一。左右胸廓内动脉(intemal thoracic artery,ITA)、大隐静脉(saphenous vein,SV)、桡动脉(radial artery,RA)、胃网膜右动脉(rightgastroepiploic artery,RGEA)均可作为CABG血管材料,然而,这些CABG血管材料远期通畅率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原位冠状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通畅率以及分析其进展为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ABG术后因再发心绞痛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患者44例,对其原位冠状动脉通畅率、病变进展程度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评估针对原位冠状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效果。结果 44例患者CABG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有21例(47.7%)至少存在1支原位冠状动脉CTO病变,CTO病变血管总数为26支(59.1%);CABG术后复查造影,10例(22.7%)原位冠状动脉进展为CTO病变;CABG术前狭窄90%的原位冠状动脉进展为CTO的概率是狭窄90%血管的3.9倍(70.0%比17.9%,P=0.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前左前降支(LAD)狭窄90%是原位冠状动脉LAD新发CTO的独立危险因素(OR 27.217,95%CI 1.801~411.268,P=0.017)。44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共30处原位冠状动脉病变具有PCI适应证,除1处因血管迂曲钙化,导丝不能通过而失败外,余29处(96.7%)均成功置入了药物洗脱支架(共63枚)。结论 CABG术后原位冠状动脉进展为CTO病变并不少见。CABG术前原位冠状动脉狭窄 90%可能是其重要的预测因素之一。针对CABG术后的原位冠状动脉行PCI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现今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1],术后5~10年内约25%~50%的桥血管会发生再狭窄或者闭塞[2],评价CABG疗效的最主要指标之一是桥血管近、远期的通畅率。国内外CABG采用最多的移植血管是乳内动脉(internal mammary artery,IMA)和大隐静脉(saphenous vein,SV)。由于IMA长度受限以及冠心病患者大多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所以自体SV仍然是CABG术中最常用的桥血管移植材料[3]。如何提高静脉桥血管的远期通畅率已经成为CABG术后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有关静脉桥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技术。 方法:42例接受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5例,年龄28~73岁,平均(57.43±7.45)岁。体外循环下搭桥16例,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搭桥26例。人均旁路3.08支(1~5支),左乳内动脉(IMA)34例,双侧IMA 8例,左侧桡动脉(RA)33例,双侧RA 9例,胃网膜右动脉(GEA)1例。 结果:术后仅1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2.4%),41例(97.6%)症状明显改善,康复出院。 结论:全动脉化搭桥手术早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技术.方法42例接受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5例,年龄28~73岁,平均(57.43±7.45)岁.体外循环下搭桥16例,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搭桥26例.人均旁路3.08支(1~5支),左乳内动脉(IMA)34例,双侧IMA 8例,左侧桡动脉(RA)33例,双侧RA 9例,胃网膜右动脉(GEA)1例. 结果术后仅1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2.4%),41例(97.6%)症状明显改善,康复出院.结论全动脉化搭桥手术早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OPCAB)术后移植血管通畅率。方法选取2007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372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CCABG组176例和OPCAB组196例,比较两组移植血管数量、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24 h引流量及输血量、肾功能不全发生率、神经系统并发症、肺部并发症、住院时间等,以及移植血管通畅率。结果 CCABG组呼吸机辅助时间长于OPCAB组,住院时间短于OPCAB组,术后引流量、术后输血量均大于OPCAB组,肾功能不全发生率、神经系统并发症、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OPCAB组(P0.05)。术后2周、3个月以及1年,两组移植血管〔包括左乳内动脉(LIMA)和大隐静脉(GSV)〕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ABG和OPCAB术后移植血管通畅率差异不明显,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全骨骼化动脉血管桥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全骨骼化(skeletonized)动脉血管桥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早期结果和使用经验。方法:102例冠心病患者接受全骨骼化动脉血管桥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远端吻合口平均(3.3±1.6)个。组合Y或I血管桥32例,序贯吻合52例。术后并发脑梗塞合并败血症、多脏器功能衰竭各1例,并发肺部感染3例,手术死亡2例。术后随访(8.2±2.8)个月,远期无死亡或心脏事件患者。结论:使用超声刀对动脉血管桥进行骨骼化采取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序贯和单一大隐静脉桥通畅率。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文献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分别行序贯和单一大隐静脉CABG术;前瞻性或回顾性队列研究,须满足非随机研究方法组制定的队列研究特征;运用冠状动脉造影或超高速CT检查旁路移植术至少1个月以后桥血管通畅情况。文献纳入、数据提取和文献质量评定均由两名研究者独立完成。运用Rev Man5.0和Stata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合并相对危险度(RR)作为分析统计量,95%可信区间(CI)为判断结果标准。结果:12篇文献纳入本研究。序贯桥梗阻风险低于单一桥(13.56%vs.19.18%,RR=0.67,95%CI:0.60~0.74);序贯桥中侧侧吻合梗阻风险低于端侧吻合(9.58%vs.14.07%,RR=0.52,95%CI:0.34~0.80);序贯桥和单一桥中端侧吻合梗阻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07%vs.13.61%,RR=0.85,95%CI:0.68~1.06)。结论:CABG后大隐静脉序贯桥中长期通畅率优于单一桥,序贯桥中侧侧吻合口通畅率优于端侧吻合口,序贯桥和单一桥端侧吻合口通畅率无差别。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骨骼肌化胸廓内动脉(ITA)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优越性。方法采用剪刀和钛夹将骨骼肌化的ITA游离,并将其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共游离ITA 61根,并顺利用于6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平均获取时间为26.8min。骨骼肌化ITA平均血流量吻合前为86.5ml/min,吻合后为26.4ml/min。随访1~31个月,无心脏相关性死亡和事件发生。结论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骨骼肌化的ITA和带蒂ITA一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使用双侧乳内动脉(BIMA)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桥血管通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8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外科应用BIMA行CABG的1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3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56.2±7.2)岁。分析患者术中即刻桥血管流量、手术效果,并通过出院前及术后3月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结果评价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3个月右乳内动脉(RIMA)桥及左乳内动脉(LIMA)桥通畅率为97.8%,静脉桥通畅率为95.4%(P0.05)。乳内动脉-前降支搭桥总体通畅率为99.5%,其中RIMA-前降支搭桥通畅率为99.4%,LIMA-前降支搭桥通畅率为100%。结论 BIMA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安全的,早期效果及桥血管通畅率良好。LIMA-前降支及RIMA-前降支搭桥均有较高的近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中桡动脉(radial artery,RA)与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GSV)作为移植血管在用于右冠状动脉系统的通畅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医院心血管外科行...  相似文献   

13.
大隐静脉一直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最常用血管材料之一,但静脉桥血管远期通畅率低,是目前CABG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的最新文献及研究进展,就CABG后静脉桥血管可能的堵塞机制及提高静脉桥远期通畅率的几种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危重症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至2013年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急诊CABG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57例,根据术前心电图及高敏肌钙蛋白I(hs-cTnI)是否升高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组,n=116)和非急性冠脉综合征组(N组,n=...  相似文献   

15.
孙文宇 《山东医药》2005,45(33):61-61
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为经典手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术式. 1大隐静脉-CABG 大隐静脉最容易获取,来源丰富、口径大,有足够的长度可以使用,管壁较坚韧,易于缝合,故仍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CABG材料.由于其操作较简单,更适用于刚开展CABG者、急诊CABG术和术中临时决定行CABG时.切取大隐静脉的长度应根据需要而定,一侧整根大隐静脉长65~75cm,一般可做3~4支血管桥.解剖大隐静脉,从近端向远端分离,尽量减少刺激,引起长时间痉挛.可用含罂粟碱的温盐水纱布覆盖以缓解痉挛,忌损伤内膜.  相似文献   

16.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非正中胸壁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适应证和手术方法,并报告13例手术结果。方法:13例患者年龄42~66(平均54.5±8.3)岁,有脑血管意外病史者1例,有陈旧性心肌梗塞者4例,合并心功能不全者1例,合并高血压者9例,合并糖尿病者2例。单次和多次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各1例。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其中左前外切口11例,右前外切口1例,左胸骨旁切口1例。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单支移植11例,右乳内动脉与右冠状动脉单支移植1例,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移植合并大隐静脉与对角支及钝缘支搭蛇形桥1例。1例同时行心肌激光打孔术。结果:无手术死亡,无手术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3小时,平均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9.2±5.9小时。其中10例(76.9%)患者未输血。平均住院费用3.50±0.95万元。4例患者平均随诊6.5±3.3个月,心绞痛消失,2例患者超高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或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示冠状动脉旁路通畅。结论:微创CABG安全可靠,创伤小,早期结果满意。与体外循环下的CABG相比可以减少输血,降低医疗费用,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32例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本组男27例,女5例,年龄70~80岁,平均73.23±2.81岁,均为多支病变。合并恶性肿瘤、外周血管病变、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病和陈旧性脑梗塞的病例比例较高。手术均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完成。动脉桥26例、静脉桥71支。室壁瘤切除或折叠6例,同时行瓣膜置换2例。结果术后早期(30天内)无死亡。围术期心梗1例(占3.1%)。随访1~15个月,全组无死亡。结论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以安全完成。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国人应用乳内动脉做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近期临床效果,从94年10月至98年3月共60例冠心病人采用乳内动脉、桡动脉及大隐静脉做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大多数为三支病变及左主干病变.中低温及常温体外循环,经主动脉根部间断灌注冷血或温血停跳液心肌保护.强调在取乳内动脉时要格外小心,不要用器械钳夹乳内动脉,牵拉应轻柔.采用8-0 Prolene线做乳内动脉与前降支等做远端吻合.吻合完成后应将乳内蒂固定于心脏表面,减少吻合口张力.最后切开左上心包让乳内动脉走行平坦,无张力.平均搭桥支数为3.5根.术后死亡1例,死亡率1.7%.使用乳内动脉做CABC是安全有效的.59例病人心绞痛完全缓解,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研究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分别运用单抗(阿司匹林)与双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后,对远期乳内动脉桥血管通畅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01月至2005年12月,在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固定手术组行OPCABG并顺利出院的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随访时间为150个月,随访期内心脏相关死亡54例(16.4%)。两组前降支通畅率分别为65.8%、66.4%(P>0.05)。结论:对于OPCABG的患者,无论给与双抗或单抗,其远期效果并无明显差异,但短期内前降支通畅率变化趋势,双抗组优于单抗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目前我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一般情况及整体水平.方法 2006年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牵头下,联合中国内地32家心脏外科中心进行CABG的回顾性注册登记研究.研究采用填写登记表格的方式,收集行CABG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中国内地32家心脏外科中心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行9247例CABG.患者年龄(62.1±9.1)岁,女性比例为21.5%,冠状动脉3支病变比例为76.7%,左主干病变比例为25.8%.总体表观院内病死率为3.3%.单纯CABG表观院内病死率为2.2%.结论 中国内地CABG院内病死率及重要手术事件的发生率均较低.需要研究并建立适合我国人群的CABG死亡风险评估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