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6):99-102
目的评价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在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输血管理中的作用,为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输血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8月于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140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均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并实施输血管理,观察组加做TEG检测并指导成分输血。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前和输血后24 h凝血功能变化及血制品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输血后24 h的PT值、APTT值、TT值比输血前均下降,FIB值均上升,且观察组的指标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后24 h的血栓弹力图检测的R值、K值较输血前明显下降,Angle值、MA值、LY30值、CI值较输血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制品使用情况,观察组FFP、RBC输注量低于对照组,CRYO、CP输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TEG检测指导成分输血,可达到精准输血,快速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少FFP的使用量,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测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0):9-12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在体外循环(CPB)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根据术中是否使用自体血液回输,将100例择期行CPB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从切皮至术毕全程采用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对术中丢失的红细胞进行洗涤、回输;对照组:术中非肝素化期间所有失血、停机后管道与膜肺中余血直接丢弃。统计观察组自体血液回输的量,比较两组围手术期RBC、FFP及PLT的输注率、输注量、输血费用、术后异常出血发生率及两组术前、术毕PT及TEG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RBC输注率及输注量均低于对照组,总输血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术毕,观察组PT、R值、κ值较对照组显著延长,Alpha角较对照组变小(P0.05);两组术毕R值、κ值均较术前延长,Alpha角较术前变小(P0.05);两组围手术期FFP、PLT输注率及输注量、术后异常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中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可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异体RBC输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损伤机体凝血功能,同时增加输血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指导老年腰椎结核手术患者术中输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胸科医院接受腰椎结核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术中两组均根据血气分析结果中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决定是否输注悬浮红细胞(Suspended Red Blood Cells,SRBC)。试验组在TEG结果指导下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对照组则根据临床经验决定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记录术中失血量、术中SRBC与FFP的输注量、术中输液量、尿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1天和术后1天的血常规及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等。 结果 试验组的术中失血量、SRBC和FFP的输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短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rin,FIB)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Hb、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及FIB含量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TEG指导老年腰椎结核手术患者术中输血可以减少成分输血量并减少出血及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栓弹力图(TEG)检测指导临床输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完成血制品成分输注的6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指导输血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凝血4项检查指导输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TEG检测指导输血。比较两组血制品输注量、凝血状态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再出血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观察组血浆、血小板输注量均少于对照组,冷沉淀输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4 h两组APTT、TT、PT均短于术前,FIB水平均高于术前,且术后24 h两组APTT、TT、PT均短于术后1 h,FIB水平高于术后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术后1 h、术后24 h,两组间APTT、TT、PT、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G检测指导临床输血可减少血制品输注量,以及降低术后再出血率,优于常规凝血4项检测指导输血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的探究应用血栓弹力图(TEG)评估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凝血功能改变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进行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的74例患者,其病理类型分为先心病组(39例)及瓣膜病组(35例),均进行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并在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TEG检测,比较其检测结果。结果术前瓣膜病组α角未能达到标准值,且两组患者血小板(BPC)及纤维蛋白原(Fbg)指标在术中及术后均有所下降,低于术前(P0.05),且瓣膜病组患者Fbg指标在术中及术后均显著低于先心病组(P0.05),其余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且术前瓣膜病组患者中,Fbg缺乏症状发生几率为45.71%,显著高于先心病组的15.38%(P0.05),其余结果异常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TEG能够对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各时期患者凝血功能及纤溶功能进行监测,能够及时有效的反应患者凝血因子及血小板等功能及水平,对患者进行有效输血及预测出血风险等情况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郑裕鹏  黄同花  陈斌锋 《黑龙江医学》2021,45(15):1638-1639
目的:探讨等比例成分输血配合损伤控制性复苏(DCR)方案在多发伤并发创伤性凝血病(AT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80例多发伤并发AT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在救治过程中行等比例成分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悬浮红细胞(RBC)、血小板(PCT),对照组在救治过程中行2:1:1比例输注RBC、FFP、PCT.比较两组血压、血栓弹力图(TEG)指标、休克纠正率、FFP和RBC输注量.结果:观察组输血后即静脉压(CVP)和收缩压(SB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后凝血块形成的最大振幅(MA)、血凝块形成起始点及弧线所做切线与水平线所成夹角(α)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形成时间(K)、凝血因子反应时间(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休克纠正率、FFP输注量高于对照组,RBC输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比例成分输血配合DCR方案能够改善多发伤并发ATC患者血压和凝血状态,减少RBC输注量,提高休克纠正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冰冻病毒灭活血浆(S/D血浆)、新鲜冰冻血浆及10%羟乙基淀粉对机体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接受四肢、脊柱手术,并估计失血量在500mL 以上的择期手术患者,年龄18~60岁.分段法随机分为3组:S/D血浆组(SDP组,n=20)、普通新鲜冰冻血浆组(FFP组,n=20)、10%羟乙基淀粉组(HES组,n=20).所选择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方式,术中连续监测直接桡动脉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间断监测中心静脉压.在失血量达400~500mmL时开始在各组输注实验药物,输注量为8~10mL/kg,在60min内输注完毕,术中根据红细胞压积(HCT)考虑是否输注红细胞.各组在输注实验药物前、输注完毕后60min、输注完毕后120min采集血样,检测AT-Ⅲ、PC、D-D、t-PA、PAI.采用SPSS11.0软件对各组间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法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ES组蛋白C及AT-Ⅲ含量在输注后下降(P<0.05).SDP组在输注后血浆内蛋白C含量明显下降(P<0.05),FFP组输注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P组及FFP组在输注前后体内AT-Ⅲ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D-D:SDP组、FFP组于输注后呈明显增高趋势(P<0.05);HES组输注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t-PA:SDP组、FFP组在输注后逐渐增高,直至输注后120min较输注前增高明显(P<0.05)HES组输注后60min明显下降(P<0.05),而在120min后恢复至输注前水平(P>0.05).PAI-1:FFP组输注前后均无明显改变(P>0.05),SDP组在输注后120min明显升高(P<0.01);HES组在输注后60、120min明显升高(P<0.01).结论 SDP及FFP输注后明显改善机体抗凝血功能并且优于HES组,二者效果相似.SDP对于维持机体失血后凝血与纤溶功能的平衡,防止凝血物质过度消耗上较FFP及HES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杜垚强  王震  陈秉宇  季敬璋  吕建 《浙江医学》2015,37(24):2010-2012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输注血浆前后凝血和肝生化指标的变化,为临床提供合理的输血和疗效评价方案。方法收集原发性肝癌住院患者病历资料,筛选出输注血浆治疗的140例患者,按照输血前凝血指标是否异常分为高凝血指标组44例和低凝血指标组96例,每例输血次数为1~2次,每次200~300ml,输血时间为上午9:00,检测时间为输血第2天上午8:00,检测凝血和肝生化指标。结果高凝血指标组患者血浆输注后凝血功能明显改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同时患者血浆输注后肝生化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明显下降,白蛋白(Alb)水平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低凝血指标组患者血浆输注前后,凝血和肝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输注后凝血和肝生化指标得到改善,综合判断和评价血浆输注疗效需同时考虑凝血和肝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后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探讨及时补充血浆和(或)血小板的必要性。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10月,因创伤性大失血导致的需输注悬浮红细胞大于10U(2000ml)的患者60例,将只输注悬浮红细胞未输注血浆和血小板的设为对照组,既输注悬浮红细胞又输注血浆和(或)血小板的设为实验组,每组患者输血前后均测定凝血指标和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指标检测结果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指标检测结果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另外,实验组输血前后各指标检测结果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输血前后各指标检测结果的比较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患者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后应及时补充血浆和(或)血小板,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出血事件的再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机采血小板与冷沉淀单独及其联合输注对大失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90例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输血方式的不同分为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组(A组,n=42)、单独机采血小板组(B组,n=28)及单独冷沉淀组(C组,n=20)。三组均分别于输注前1 h内及输注后24 h内采集5 ml静脉血,测定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Fbg(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功能指标及PLT(血小板计数),比较平均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三组输注前各项指标间无明显差异(P0.05),输注后,三组PT、aPTT、TT均降低,Fbg与PLT升高,组内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输注后A组PT、aPTT、TT均为三组中最低,其次为C组,A组Fbg与PLT为三组中最高,其次为B组,三组间差异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24 h红细胞的输注量无明显差异(P0.05),A组血小板输注量低于B组,冷沉淀输注量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平均止血时间为A组最低,其次为B组及C组,三组间两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A组最短,与B组及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大失血采取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输注可为失血患者及时补充血小板及多种凝血因子,并缓解凝血障碍,实现快速止血,利于患者更快恢复,同时也减少了成分血用量,为理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指导临床输血在恶性肿瘤术后凝血异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60例恶性肿瘤术后凝血异常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检测输血,观察组进行TEG检测输血。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前后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治疗期间输注血液数量[浓缩红细胞(concentrated red bloodcells,CRC)、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T)、冷沉淀凝血因子(cryopreserved plasma,CRYO)及血小板(platelet count,PC)],比较观察组患者输血前后的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血块形成速率(Angle°)、血凝块最大强度(MA)、总体凝血指数(CI)。结果:输血后,观察组患者的PT、APTT及TT低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 CRC、FFP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RYO、PC输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块形成速度小于对照组(P<0.05),血块形成温度和最大血块强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TEG指导恶性肿瘤术后凝血异常患者的临床输血,能够有效改善凝血异常情况,有针对性地增加患者血凝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量输血方案在早期大量输血和预防凝血病效果.方法 在临床收集50例大量输血病例,依照大量输血方案(MTP),对干涉前和干涉后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用干涉前和干涉后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输注红细胞越多血小板下降越严重.输注15 U后,凝血酶原时间(PT)试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明显升高(P<0.05).输注20 U后,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MTP干涉前与干涉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MTP对预防血凝病的发生,评估凝血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指导调节肝硬化脾切除围手术期凝血功能,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61例肝硬化患者脾切除围手术期在TEG指导下输注血液成分,50例肝硬化患者在常规凝血指导下输注血液成分,比较2组术后肝功能主要参数,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结果 肝硬化脾切除围手术期,与术前比较,TEG组术后R、K值明显降低(P<0.01);Plt、α角、MA、CI、FIB值均显著增大(P< 0.01).输注血小板29例(47.5%),输注冷沉淀17例(27.9%),联合输注6例(9.8%).术后PT、APTT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Plt、FIB值显著增大(P<0.01).术后PT、PTA、INR、APTT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血小板23例,占46.0%,输注冷沉淀6例,占12.0%,联合输注6例,占12.0%.2组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肝功能较术前均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TEG组AST降低,ALB升高(P<0.05),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0.05).结论 TEG相比常规凝血检查能够更准确的评估肝硬化脾切除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状态.TEG证实部分肝硬化患者存在凝血再平衡现象.TEG还需更多的临床试验来研究和指导调节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鲜冰冻血浆(FFP)的不合理输注原因,减少FFP不合理输注。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龙岗区坪地人民医院493例输注FFP的病历资料,输注目的;比较合理输注组和不合理输注组在输注FFP前及输注后8h内凝血酶原时/d(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检查结果。结果输注FFP患者中,合理输注者为63.61%(314/439),不合理输注者为3631%(179/439);合理组PT、APTT值输注后明显低于输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理组输注前、后PT、APTT值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补充蛋白、扩容及增加营养者为目的是导致FFP输注不合理的最主要原因。非大量出血或凝血功能异常者即使输注FFP也不会改善凝血功能。为促进临床输血安全性的提升,节约有限的血液资源,需要临床上加强FFP的输血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指导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输血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106例有输血指征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凝血功能及血常规监测下指导输血,观察组给予血栓弹力图(TE G)监测下指导输血,比较两组输血前后凝血指标、输注血液制品用量、TEG各参数变化.结果:输血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输血后观察组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指标改善较为明显(P<0.05);观察组新鲜冷冻血浆(FFP)、冷沉淀(CRYO)输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血小板输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输血后K值较输血前有所降低(P<0.05),α角较输血前有所提高(P<0.05),观察组输血前后R、MA、CI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监测下指导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输血能够更加精准指导输血以改善凝血功能,能实时反映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时调整输注血制品数量及种类,减少血制品的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大量输血治疗患者给予血浆与红细胞不同比例输注对其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017年1月~与浓缩红细胞(cRBC)输注治疗,按照FFP、cRBC输注比例的不同将其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输注FFP:cRBC=1:1,比较三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 输血后,丙组患者的a PTT、PT明显短于甲乙两组患者,Fbg水平明显高于甲乙两组患者,甲、乙组与丙组对应凝血指标水平两两相比差异明显(P及住院时间每两组对应指标相比并不存在明显差异(P0. 05)。甲、乙、丙三组患者的治愈率、生存率相比并无明显差异(P0. 05)。结论 以FFP:cRBC=1:1的比例输注对大量输血患者效果最佳,有利于预防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马永达  葛衡江  陈力勇  张亚莉 《重庆医学》2007,36(13):1303-1305
目的 观察冰冻病毒灭活血浆(S/D血浆)对机体血栓弹力图(TEG)的影响.方法 60例接受四肢、脊柱手术,并估计失血量在500ml以上的择期手术患者,年龄18~60岁.分段随机法随机分为3组:S/D血浆组(SDP组,n=20)、普通新鲜冰冻血浆组(FFP组,n=20)、10%羟乙基淀粉组(HES组,n=20).所选择病例均采取全身麻醉方式,术中连续监测直接桡动脉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呼末二氧化碳分压,间断监测中心静脉压.在失血量达400~500ml时开始在各组输注实验药物,输注量为8~10ml/kg,在60min内输注完毕,术中根据红细胞压积(Hct)考虑是否输注红细胞.各组在输注试验药物前、输注完毕后60min和120min采集血样.检测PT、APTT、TT、INR、FIB、TEG、PLt.采用SPSS11.0软件对各组间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法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3组患者PT、APTT、TT、INR、FIB在输注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3组患者R、K值在输注后均下降,Angle值在输注前后无明显变化.输注SDP及FFP后,MA值明显升高(P<0.05),血凝块的强度和血栓的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HES组MA值则在输注后明显下降(P<0.01).结论 输注血浆制品及羟乙基淀粉后机体呈现凝血速度加快的趋势;输注病毒灭活血浆及新鲜血浆后,机体血凝块的强度和血栓的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输注羟乙基淀粉后,血凝块的强度及血栓的稳定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TEG)指导血液制品输注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DI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以常规凝血指标为指导、观察组以TEG为指导进行血液制品输注。评估两组24 h输血量、抗凝治疗情况、血液输注前后凝血功能(PT、APTT、TT、FIB)变化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24 h内血浆、血小板、冷沉淀输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素使用率、肝素使用总剂量及总治疗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输注后,观察组PT、APTT、TT均低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IC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凝血指标,以TEG为指导对DIC患者通过输血纠正异常的凝血功能的效果更理想,患者预后更佳,且利于避免或者减少血制品滥用。  相似文献   

19.
孟祥瑾  米红玉  戚超  范娅涵 《西部医学》2020,32(11):1702-1705
【摘要】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肝癌术后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临床输血中的指导作用及对凝血指标和血凝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7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肝癌术后凝血功能障〖JP2〗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依据常规凝血指标指导临床输血,观察组依据TEG检测结果指导临床输血。比较观察组输血前后TEG〖JP〗检测结果[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α角、凝血综合指数(CI)];比较两组输血前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冷沉淀凝血因子(CRYO)、输注蛋白(PC)、浓缩红细胞(CRC)、出血或渗血时间、出血或渗血量。结果 观察组输血后R、K值均低于输血前,α角、MA、CI值均高于输血前(均P<005)。两组输血前PT、APTT、TT、FIB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输血前相比,两组PT、APTT、TT值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输血前相比,两组FIB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CRC、FFB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CRYO、PC使用量均高于对照组,出血或渗血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出血或渗血量较对照组减少(均P<005)。结论 肝癌术后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应用TEG指导临床输血可有效改善凝血指标、血凝质量,有助于指导成分输血,合理利用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评估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凝血状态.方法 选择2014年我科接受手术治疗肺部疾病患者170例,分为肺癌组(100例)与良性疾病组(70例).观察术前TEG的R、K、Angel、MA、CI参数,比较肺癌组和良性疾病组TEG的差异.结果 与良性疾病组比较,肺癌组TEG的R值和K值明显缩短(P<0.01),Angel、MA和CI值明显增宽(P<0.01),而常规凝血功能除FIB有所升高外(P<0.01),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Ⅲ期与Ⅰ期、Ⅱ期比较,TEG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N1-3)与无淋巴结转移者(N0)比较,K、Angel、M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8例术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其中有症状者3例,下肢静脉血栓阳性组与阴性组术前TEG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良性疾病组无病例出现静脉血栓.结论 肺癌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其高凝状态与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常规凝血功能相比,TEG更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体内凝血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