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源性腹泻的发病机制、诊断要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将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62例肝源性腹泻患者依据治疗效果分为三级治疗,一级治疗给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调节肠道菌群;二级治疗给予蒙脱石散收敛、吸附、止泻和复方苯乙哌啶抑制肠蠕动;三级治疗给予生长抑素降低门静脉压力。观察治疗前的总胆红素、白蛋白、总胆汁酸、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脾脏厚径、脾脏长径、脾静脉宽度、门静脉宽度、大便常规、大便培养和治疗前、治疗后腹泻的次数及腹泻的时间。计量资料采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源性腹泻以肝硬化失代偿期最多见,腹泻次数,腹泻时间与Child-Pugh的相关系数rs分别为0.71、0.69,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Child-Pugh分级越高,腹泻程度越重且越易出现,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治疗上轻、中度腹泻以改善肝功能、调节肠道菌群、收敛、抑制肠蠕动为主,重度腹泻以降低门静脉压力为主。结论肝源性腹泻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诊断上无特异性,治疗上以治疗原发性肝病、调节肠道菌群及降低门静脉压力为主,生长抑素对重度腹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特利加压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7例肝硬化并发EGVB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32例对照组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治疗,35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特利加压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28例(80.0%)止血,3例(8.6%)再出血,4例(11.4%),对照组则分别为21例(65.6%)、7例(21.9%)和8例(25.0%,P<0.05);观察组输血量为(3.8±2.2) U,对照组则为(5.9±2.7) U。结论 特利加压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并发EGVB患者疗效优于单用生长抑素,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特利加压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VB)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9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消化中心住院治疗的73例肝硬化EVB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抑酸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治疗的患者43例,加用特利加压素治疗的8例,加用特利加压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的22例。比较3组患者24 h止血成功率、止血时间、早期再出血率、迟发性再出血率、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治疗改善率及半年累积生存率情况。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计数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累积风险函数(CIF)描述病死率,采用竞争风险模型(Gray's Test)检验3组生存率的差异。结果联合治疗组、生长抑素组、特利加压素组24 h内止血成功率分别为54. 5%、41. 9%、37. 5%,止血时间分别为1. 00(1. 00~3. 00)d、2. 00(1. 00~3. 00) d、2. 00(1. 00~3. 00) d,早期再出血率分别为25%、27. 5%、16. 7%,迟发性再出血率分别为16. 7%,27. 3%、40%,以上指标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联合治疗组与生长抑素组并发AKI患者的治疗改善率分别为100%、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429); 3组患者的半年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部分分布风险比=1. 40,95%CI:0. 60~3.27,P=0. 436)。结论特利加压素联合生长抑素与单用生长抑素、单用特利加压素均可有效控制肝硬化EVB,3种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与单用生长抑素相比,联合应用特利加压素对改善AKI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采用特利加压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采用特利加压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体征变化、白蛋白及肾功能、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变化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P0.05);治疗后观察组体质量、腹围、肌酐、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均低于对照组,24 h尿量、白蛋白、尿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特利加压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腹水量,降低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量,增加尿量,对改善患者肾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特利加压素联合急诊内镜及生长抑素联合急诊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及出血后并发症的疗效,探讨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及出血后并发症治疗的方法,分析可能的机制。方法纳入因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入住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患者共128例,分为特利加压素联合急诊内镜组(60例)和生长抑素联合内镜组(68例)。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给予基础治疗,及时行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及"三明治"治疗,分别在内镜治疗前后给予特利加压素或生长抑素。观察治疗后患者的再出血情况、血压、24h尿量、肝肾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整理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经急诊内镜和药物治疗后均成功止血(100%),术后3d内均未出现再出血,止血效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利加压素和生长抑素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硬化出血后患者的血压(治疗前血压分别为72.70±18.00mmHg和75.00±17.50mmHg,治疗后分别为98.90±10.40 mmHg和88.80±9.60 mmHg;治疗前后比较P0.05)、增加尿量(治疗前尿量分别为270.0±115.0mL/24h和278.0±130.0mL/24h,治疗后分别为1 200.0±450.0mL/24h和730.0±310.0mL/24h;治疗前后比较P0.05)、改善肝肾功能(治疗前ALT分别为85.68±47.64U/L和93.14±50.12U/L,治疗后分别为57.52±27.21U/L和70.21±31.33U/L;治疗前后比较P0.05)、减少胸腹水(治疗前后腹水减少患者比例分别为46.9%和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特利加压素维持血压、改善肝肾功能、增加尿量、减轻胸腹水疗效优于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相较于生长抑素更容易使患者发生腹泻(两组腹泻发生率分别为16.6%和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通过减慢滴速或减少用量能够缓解,并未发生危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特利加压素联合急诊内镜与生长抑素联合急诊内镜治疗消化道出血效果相同,多环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良好疗效可重复。在内镜治疗成功的基础上,两种药物对于出血后伴发的多种并发症均有一定的疗效,但特利加压素带来的益处更大,能达到改善肝硬化患者多种并发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柯文炳  黄新造 《肝脏》2016,(8):703-704
<正>目前临床上肝硬化患者的主要死因是由于门静脉压力过高导致食管胃静脉急性破裂出血,该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就是如何快速、有效的降低门静脉压力以控制曲张静脉出血。加压素类似物特利加压素和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降低门静脉压力的药物。本文为探讨加倍剂量奥曲肽和特利加压素的治疗效果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自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比较特利加压素 (terlipressin或glypressin)和垂体后叶素 (pituitrin)对正常及门脉高压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探讨特利加压素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意义。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 2 0只 ,分为 4组 :①正常兔 +特利加压素组 (4只 ) ;②正常兔 +垂体后叶素组 (4只 ) ;③门脉高压兔 +特利加压素组 (7只 ) ;④门脉高压兔 +垂体后叶素组 (5只 )。部分结扎门静脉主干制备肝前性门脉高压兔模型。在静脉注射特利加压素、垂体后叶素前及注射后 1、5、10、15、2 0、30、6 0min ,观察对门静脉压力 (PVP)、门静脉血流量 (PVF)、心率 (HR)及平均动脉压 (MAP)波动幅度影响。结果 两药的最大降压作用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但注射药物后 6 0min ,垂体后叶素的作用基本消失 ,而特利加压素仍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P <0 .0 5 )。而且 ,特利加压素所致门脉高压兔HR、MAP的最大振幅仅为 (6 .5± 0 .5 ) %和(9 .6± 0 .7) % ,低于垂体后叶素的 (2 3.3± 2 .3) %和 (15 .7± 0 .7) % (P <0 .0 5 )。结论 应用特利加压素治疗门脉高压比垂体后叶素更为安全而持久有效  相似文献   

8.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和肝肾综合征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的常见并发症,特利加压素可以收缩内脏血管、降低门静脉压力、增加肾脏灌注,是一线治疗药物。近年来陆续报道了部分患者在接受特利加压素治疗期间发生了低钠血症。由于肝硬化患者本身容易发生低钠血症,使用特利加压素可能不利于患者血钠水平的管理。总结了特利加压素治疗期间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以及危险因素,主要介绍了特利加压素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期间低钠血症的发生机制以及低钠血症的处理原则,若能控制低钠血症的发生,特利加压素则是治疗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尹伟  李成忠 《肝脏》2016,(2):100-104
目的观察特利加压素治疗肝肾综合征的疗效、预后,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使用特利加压素治疗的肝肾综合征患者,收集治疗前及治疗后的数据,观察特利加压素的疗效及预后。根据疗效的差异和预后的不同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可能的影响因素,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和ROC分析验证。结果共收集到使用特利加压素治疗肝肾综合征患者96例,特利加压素的总体有效率为43.8%,肝肾综合征I型患者有效率为32.8%,肝肾综合征Ⅱ型患者的有效率为65.6%;MELD-Na评分,基线的内生肌酐清除率,是否合并感染是特利加压素疗效的影响因素;MELD-Na评分,总胆红素和特利加压素是否有效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特利加压素治疗肝肾综合征疗效确切,应尽早开始治疗,对于MELD-Na评分较高的患者可能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和特利加压素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时对肝组织氧分压的不同影响。方法: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制作胆汁性肝硬化模型,40只大鼠随机分成2组:垂体后叶素组(n_1=20),特利加压素组(n_2=20),两组分别从门静脉缓慢注入垂体后叶素和特利加压素,连续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5,10,15,20,25,30min的门静脉压及肝组织氧分压。结果:两组用药后门静脉压均明显降低,两组间无显著差异(t=0.39 P>0.05);垂体后叶素组用药后肝组织氧分压明显下降,特利加压素组无明显下降,两组间有显著差异(t=9.19P<0.01)。结论:垂体后叶素降低门静脉压时肝组织氧分压明显下降,而特利加压素在降低门静脉压时肝组织氧分压无明显降低,是治疗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生长抑素与特利加压素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bleeding,EVB)患者的止血效果及对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及随访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确定最终入组患者。根据使用止血药的不同分为生长抑素组和特利加压素组,比较两组患者止血药的平均使用时间,24 h、48 h和72h停药率,住院期间再出血率、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止血效果的独立有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其中生长抑素组98例,特利加压素组83例。特利加压素组患者的止血药使用时间显著短于生长抑素组[(62.01±4.12)h vs(116.60±4.7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14,P 0.001)。生长抑素组和特利加压素组患者24 h内止血药停药率[3.1%(3/98)vs 9.6%(8/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06,P=0.065),特利加压素组患者48 h内停药率[48.2%(40/83)vs 7.1%(7/98)]和72 h内停药率[74.7%(62/83)vs 14.3%(14/98)]均显著高于生长抑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92,P 0.001;χ~2=67.335,P 0.001)。生长抑素组与特利加压素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11.2%(11/98)vs3.6%(3/83)]和住院期间再出血率[11.2%(11/98)vs 6.0%(5/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47,P=0.056;χ~2=1.508,P=0.2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特利加压素为影响72 h内止血效率的独立有利因素(OR=18.666,95%CI:8.214~42.419),P 0.001)。特利加压素组患者腹泻[9.6%(8/83)vs1.0%(1/98)]、腹痛[8.4%(7/83)vs1.0%(1/98)]发生率显著高于生长抑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8,P=0.021;χ~2=4.223,P=0.040),而血压升高[3.6%(3/83)vs 0.0%(0/98)]、顽固性低钠血症[2.4%(2/83)vs 0.0%(0/98)]及严重窦性心动过缓[1.2%(1/83)vs 0.0%(0/98)]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95、0.209、0.459)。结论特利加压素在止血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作为乙型肝炎肝硬化EVB的一线治疗药物,有助于缩短临床住院时间,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血管紧张素Ⅱ与血吸虫性肝硬化门脉高压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血吸虫性肝硬化患者15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人员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并记录观察组患者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宽度及流速、脾静脉宽度、脾厚度、肝脾硬度、血清透明质酸(HA)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Ang I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Child-Pugh A级患者Ang II水平显著低于B级和C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Child-Pugh B级患者与C级相比,AngⅡ水平无明显差异。血吸虫性肝硬化患者AngⅡ水平与门静脉宽度及流速、脾静脉宽度、脾厚度、肝脾硬度、血清透明质酸均呈正相关。结论: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与血吸虫性肝硬化门脉高压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是继发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一种常见致死性的并发症。特利加压素可以收缩内脏血管、降低门静脉压力、增加肾脏灌注,主要用于治疗EVB。总结了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EVB的作用机制、疗效等,认为特利加压素可有效控制EVB,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特利加压素联合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治疗EVB。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内镜联合特利加压素或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s bleeding,EGVB)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8年5月因肝硬化EGVB并给予急诊内镜下硬化治疗或组织粘合剂栓塞治疗的患者128例,分别给予特利加压素和生长抑素治疗,据此分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特利加压素在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5~2016年收治的患有肝硬化及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60例,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给予兰索拉唑、白眉蛇毒血凝酶、生长抑素进行治疗,B组在A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特利加压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效果以及消化道的止血情况。结果经过3天治疗后,A组患者的总效率为83.33%,B组患者的总效率为96.67%,B组总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6.67%,B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33%,B组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患有肝硬化及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给予兰索拉唑、白眉蛇毒血凝酶、生长抑素和特利加压素进行治疗,能够得到显著的疗效,且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大大地降低,值得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评价特利加压素、内镜套扎和联合上述两种方法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56例患者分为三组,其中特利加压素组19例,内镜套扎组20例,联合治疗组17例.结果:72小时止血率在三组分别为68.4%,80%和94.l%;一周内再出血率为30.8%,12.5%和6.3%;急诊手术率为26.3%,21.1% 和5.9%.联合治疗组的72小时止血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一周再出血率和急诊手术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 .特利加压素组和内镜套扎组的72小时止血率则没有差别(P>0.05 ).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联合应用特利加压素和内镜套扎治疗可以提高止血率、降低近期再出血率和急诊外科手术率.  相似文献   

17.
特利加压素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一线药物,部分患者用药后出现低钠血症等系列不良反应,为在临床中更好地应用特利加压素、预防低钠血症,我们对1例使用特利加压素治疗后血钠水平明显下降并出现神经系统表现的病例,就其循证医学背景下的治疗进行探讨,总结该患者的治疗经验及临床研究结果,我们认为:特利加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患者95例,其中63例行TIPS治疗(TIPS组),观察术后情况并随访生存期资料,其余32例(对照组)行内科支持治疗,随访生存期资料.评估TIPS组术后情况、术后肝性脑病、再出血、死亡原因等.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组中位生存时间,分析Child-Pugh分级及终末期肝病评估模式(MELD)评分与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TIPS组术后门静脉压力梯度平均降低13.6 cmH2O(1 cmH2O-0.098 kPa),术后6个月肝性脑病和再出血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0.6%和26.3%,截至随访结束死亡56例,其中最终死于门静脉高压破裂出血者12例.TIPS组中位生存期较对照组延长.TIPS组中MELD评分≤13分者中位生存时间大于评分>13分者(x2=4.71,P=0.03),Child-Pugh分级A到C级中位生存时间依次缩短(x2=15.6,P=0.00).结论 TIPS是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及其并发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应根据术前肝功能状况选择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9.
肖扬  卢成鸿  周岳进  江山  郑金莉 《肝脏》2012,17(3):159-161
目的 比较去甲肾上腺素与特利加压索在肝肾综合征(HRS)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59例Ⅰ型HRS患者中,20例接受去甲肾上腺素治疗,6~16 mg/d,治疗至肾功能逆转,最多15 d;16例接受特利加压素治疗,0.5~2 mg/4h,治疗至肾功能逆转,最多15 d;23例为安慰剂治疗(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用白蛋白10 g/d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存活时间.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治疗15d后,20例接受去甲肾上腺素治疗的HRS患者,12例肾功能逆转(60%);16例接受特利加压素治疗患者,14例肾功能逆转(87.5%);对照组23例病情较治疗前恶化;特利加压素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甲肾上腺素组、特利加压素组和对照组的综合应答率分别为80%、100%和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利加压素、去甲肾上腺素是治疗HRS的有效药物,特利加压素疗效更佳,两者远期疗效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肝衰竭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对1985年以来住院肝衰竭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32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抗真菌感染治疗后的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失败组;按出院时患者主要诊断的综合疗效,将患者分为好转组和无效组.结果 抗真菌治疗有效组153例,失败组170例.出院时好转91例,无效232例.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在主要诊断、抗真菌治疗效果、并发症数量、Child-Pugh分级和TBil、WBC水平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并发症数量、抗真菌疗效和Child-Push分级为患者转归的有效预测因素;所得logistic回归方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2.结论 影响肝衰竭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有:并发症数量、抗真菌疗效和Child-Pugh分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