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背景:中药威灵仙化学成分多样,药理作用广泛。前期研究显示威灵仙能有效干预实验性肝纤维化。目的:研究威灵仙总皂苷对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模型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和肝脏病理的干预作用。方法:以高脂饲料饲养16周诱导实验性NASH大鼠模型,分别予多烯磷脂酰胆碱和威灵仙总皂苷灌胃干预8周,同时设置不予药物干预的模型组和以普通饲料饲养的空白组。以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活动度积分评估肝脏脂肪变性分度和炎症分级。结果:经8周药物干预后,威灵仙总皂苷组血清IL-6、IL-17、TNF-α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与空白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脂肪变性分度和炎症分级亦较模型组显著减轻(P0.05),与临床常用保肝药物多烯磷脂酰胆碱的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威灵仙总皂苷可有效改善实验性NASH大鼠模型的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损伤,降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疗效与多烯磷脂酰胆碱相当。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肝脏免疫、对抗肝脏氧化应激、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威灵仙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干预作用,及实验性NASH大鼠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建模阶段:50只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4)和造模组(n=36)。空白组用普通饲料饲养;造模组用高脂饲料饲养,建立NASH大鼠模型。干预阶段:将造模组大鼠(n=30)随机分为模型组、易善复组和威灵仙多糖组,每组各10只;空白组大鼠(n=8)作为对照组,依次分别给予0.9%NS、易善复溶液、威灵仙多糖溶液、0.9%NS灌胃干预,8周后4组大鼠下腔静脉取血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RBP4的含量,统计分析各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RBP4的相关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威灵仙多糖组NASH大鼠HOMA-IR、血清RBP4水平较低(P0.05);NASH大鼠HOMA-IR与血清RBP4呈正相关(r=0.541,P=0.001)。结论威灵仙多糖可有效治疗NASH大鼠,其主要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降低NASH大鼠血清RBP4水平,改善NASH大鼠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威灵仙总皂苷干预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大鼠模型氧化应激的疗效,为临床应用威灵仙总皂苷防治NASH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脂饲料饲养SD大鼠建立实验性NASH大鼠模型,并给予威灵仙总皂苷灌胃干预,通过检测空白组、模型组、威灵仙总皂苷组和易善复组下腔静脉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以及肝组织上清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并分别统计分析各组间氧化能力的差异和抗氧化能力的差异,观察威灵仙总皂苷干预实验性NASH大鼠模型氧化应激的疗效.结果:威灵仙总皂苷组NASH大鼠与模型组相比,血清和肝组织MDA含量均明显降低(均P0.01),血清T-AOC和肝组织GSH-Px、CAT、SOD含量均明显升高(均P0.01);威灵仙总皂苷组NASH大鼠与易善复组相比,血清MDA、T-AOC和肝组织MDA、GSH-Px、CAT、SOD含量均相当(均P0.05).结论:威灵仙总皂苷可有效改善NASH大鼠的氧化应激,疗效与易善复相当.  相似文献   

4.
张巍  严少南  孙晓梅  龚作炯 《肝脏》2007,12(4):268-270,274
目的 观察甜菜碱对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甜菜碱干预组和高剂量甜菜碱干预组.以高脂肪饲料加入诱导脂肪肝药物丙基硫氧嘧啶饲养大鼠构建NASH模型,并对低(200 mg/kg)、高(400 mg/kg[1])剂量干预组大鼠以甜菜碱溶液灌胃.第12周末处死全部大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炎症因子γ-IFN和凋亡相关因子NF-κB在肝组织内的表达,用ELISA技术检测血清胰岛素和炎症因子TNF-α、γ-IFN、IL-10、IL-18,测定Glu、ALT、AST、TG和T-CHO水平,并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甜菜碱显著降低血清Glu、ALT、TG、T-CHO、胰岛素抵抗(IR)指数、肝脏内γ-IFN和NF-κB表达(P<0.05)、γ-IFN、胰岛素、TNF-α、IL-18(P<0.01),显著升高IL-10(P<0.01),显著改善脂肪变性和炎症,且低、高剂量干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甜菜碱可防治大鼠NASH,机制可能为改善脂质代谢和胰岛素抵抗、抑制炎症因子和肝细胞凋亡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SIRT3/FXO1信号通路探讨大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细胞损伤和肝组织炎症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00只,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和大黄素组给予高脂饮食构建NASH模型。造模成功后,大黄素组分别给予10、20、40 mg/kg大黄素灌胃。评估肝脏脂肪变性,炎症反应和球状样变化及NASH活动度积分(NAS),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AST、ALT、TNF-α、IL-6、SIRT3、FXO1 mRNA、蛋白水平以及CASPASE-3、CASPASE-6、CASPASE-9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黄素各剂量组脂肪变积分、炎症坏死灶积分、气球样变积分、NAS积分、AST、ALT、TNF-α、IL-6、CASPASE-3、CASPASE-6、CASPASE-9水平升高,SIRT3、FXO1 mRN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黄素各剂量组脂肪变积分、炎症坏死灶积分、气球样变积分、NAS积分、AST、ALT、TNF-α、IL-6、CASPASE-3、CASPASE-6、CASPASE-9水平降低,SIRT3、FXO1 mRN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且随着大黄素各剂量组给药剂量的增加,脂肪变积分、炎症坏死灶积分、气球样变积分、NAS积分、AST、ALT、TNF-α、IL-6、CASPASE-3、CASPASE-6、CASPASE-9水平逐渐降低,SIRT3、FXO1 mRNA、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剂量-效应关系明显(P0.05)。结论大黄素能促进SIRT3、FXO1 mRNA、蛋白的表达,降低肝脏细胞炎性反应,减少肝细胞凋亡,进而减轻NASH大鼠肝细胞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瘦素(LP)及其受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制备Wistar大鼠NASH模型;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瘦素(LP)浓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水平;比色法测定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FINS)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E、苏丹Ⅳ、Masson三重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检测肝组织OB-Rb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瘦素、TG、FFA、HOMA-IR、TNF-α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炎症坏死及窦周纤维化;肝组织OB-RbmRNA和蛋白的表达则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弱;相关分析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瘦素受体蛋白表达与与血清瘦素水平、血游离脂肪酸、TNF-α、胰岛素敏感指数、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活动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3、-0.71、-0.74、-0.65、-0.83、-0.87,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瘦素受体表达减弱是肝脏脂肪变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肝组织瘦素受体表达减弱是NASH瘦素抵抗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瘦素抵抗与胰岛素抵抗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NASH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理气化痰祛瘀中药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瘦素(1eptin)及其肝组织mRNA水平的影响,探讨其防治NASH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饮食喂养Wistar大鼠12周,建立大鼠NASH模型,同时以不同剂量的理气化痰祛瘀法中药干预12周,测定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游离脂肪酸(FFA)水平,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肝组织TNF-α、IL-6、leptinmRNA表达,放免法测定血清TNF-α、IL-6、leptin水平。[结果]NASH大鼠血清ALT、AST、FFA、TNF-α、IL-6、leptin水平较正常大鼠显著升高,肝组织TNF-α、IL-6和leptinmRNA表达显著增强,理气化痰祛瘀法中药能显著改善NASH大鼠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显著降低ALT、AST、FFA、TNF-a、IL-6、leptin水平和肝组织TNF-α、IL-6、leptinmRNA表达。[结论]TNF-α、IL-6、leptin参与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NASH的发生,理气化痰祛瘀中药能调节TNF-α、IL-6、leptin的分泌,防止NASH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方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细胞TLR4/p38MAPK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从炎症角度揭示疏肝健脾方药抗大鼠NASH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PF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8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大鼠NASH模型,26 w后对肝组织进行HE染色,油红O染色,全自动生化分析肝功血脂改变,ELISA检测血清白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采用离体循环灌注Ⅳ型胶原酶法分离肝细胞,流式细胞术(FCM)对肝细胞纯度进行活性和纯度鉴定。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细胞TLR4、p38MAPK mRNA表达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肝细胞蛋白TLR4、p38MAPK及磷酸化蛋白p38MAPK表达水平。结果 26 w高脂饮食成功建立了NASH大鼠模型,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证实大鼠模型存在典型的NASH病理改变。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L-1、IL-6、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各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合方高、低剂量组IL-1、IL-6、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健脾高剂量组IL-1、IL-6含量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细胞TLR4、p38MAPK mRNA表达及磷酸化蛋白p38MAPK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各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合方高、低剂量组,健脾高剂量组TLR4、p38MAPK mRNA蛋白及磷酸化蛋白p38MAPK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疏肝健脾方药能够降低NASH大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NASH大鼠肝脏的病理变化,TLR4/p38MAPK可能是疏肝健脾方药发挥抗NASH作用的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ASH)动物模型 ,探讨NASH发病机制。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模型组 ,检测血清转氨酶、空腹血糖 (FBG)、胰岛素 (FBI)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肝组织匀浆MDA、SOD水平 ,肝组织学改变。于 9周末模型组大鼠已产生胰岛素抵抗 ,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 ,肝细胞出现脂肪变及气球样变 ;14周末血清转氨酶水平及肝组织匀浆MDA水平明显升高 ,SOD水平明显下降 ,肝组织出现炎细胞浸润。胰岛素抵抗与TNFα在肝脏脂肪变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而炎症产生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预处理对自体原位肝移植(autologous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AOLT)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的作用.方法将32只成熟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AOLT组、AOLT+FK506低剂量处理组(L组)、AOLT+FK506高剂量处理组(H组).术后6 h取材,检测4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l)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況.结果肝移植术后,L组和H组血清中的ALT、AST及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均显著低于AOLT组,但明显高于S组(P0.05).肝组织病理表明,AOLT组肝血窦淤血、肝细胞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较显著,而L组和H组较AOLT组明显减轻.L组和H组中HMGB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AOLT组,但高于S组(P0.05).上述检测指标在L组和H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FK506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AOLT大鼠肝脏HMGB1的表达,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减少细胞坏死,从而减轻肝脏IR损伤,保护移植肝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蛋白质供给水平对肝硬化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 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N组)、低蛋白组(L组)、标准蛋白组(S组)、高蛋白组(H组).采用CCl4和酒精复合法复制肝硬化大鼠模型.成模后采用含不同蛋白质水平的饲料进行干预,干预周期为6周.在干预前后取血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NF-α、IL-10、IGF-1水平.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各模型组大鼠的TNF-α和IGF-1均升高(P<0.05);干预后,L组TNF-α低于H组(P<0.05),S组IL-10高于H组(P<0.05),S组IGF-1高于L组(P<0.05).结论 不同蛋白质供给水平对肝硬化大鼠血清细胞因子均有所改善;正常水平的蛋白质供给即可改善免疫功能,而高蛋白的摄入并不能增强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IKK/IKB/NF-κB信号通路探讨理中汤加味联合穴位埋线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NASH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中药+埋线组、埋线组、中药组、西药组,另设空白组。干预4周后,肝组织行光镜观察;生化法检测肝功能、血脂、HOMA-IR,ELISA法检测TNF-α、IL-6、IL-1β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IKK-α、NF-κB p65、IL-1β、IL-6、TNF-α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重度脂肪变,肝细胞有较大脂肪细胞广泛浸润,呈“气球状”改变,可见肝小叶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各干预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改善,其中以中药+埋线组改善最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各干预组大鼠肝指数、ALT、AST、TG、TC、LDL-C、HOMA-IR、IL-6、IL-1β、TNF-α含量均下降,尤以中药+埋线组降低最明显(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干预组大鼠IKK-α、NF-κB p65、IL-1β、IL-6、TNF-α蛋白表达降低,其中中药+埋线组表达最少(P<0.05)。结论:理中汤加味联合穴位埋线可改善NASH大鼠肝功能、血脂水平,调节胰岛素抵抗,促进脂质代谢,改善脂肪变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KK/IKB/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下游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四神丸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白细胞介素(IL)-1β、-4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40只分为四组,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法造模,光镜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并评分,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1β、TNF-α、IL-4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黏膜层可见溃疡形成,且有明显的炎症、充血存在,证实造模成功。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含量均高于空白组(P0.05),而IL-4含量低于空白组(P0.01);治疗后,四神丸组血清IL-1β、TNF-α水平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P0.01),而IL-4含量却显著升高(P0.01)。结论四神丸能够通过下调IL-1β、TNF-α的表达,升高IL-4的表达,调节肠道异常免疫反应、抑制炎症反应,修复溃疡,进而治疗UC。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36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喂养基础饲料,NASH组(28只),通过喂饲高脂饲料建立NASH大鼠模型,12w末处死NASH组4只,病理证实造模成功后,进一步将NASH组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饮食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各8只)。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156mg·kg-1·d-1,饮食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均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灌胃,除模型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转以基础饲料喂养,继续饲养12w后,空腹处死所有动物。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肝功能、血糖、血脂、胰岛素和TNF-α水平,肝组织病理切片检查炎症坏死程度,RT-PCR检测组织TNF-α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肝组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肝功能、血脂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等各项指标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二甲双胍能显著降低肝组织中TNF-αmRNA表达,明显改善肝组织脂肪变性、炎症坏死程度及各项血清学指标,饮食治疗组TNF-αmRNA的表达亦降低,肝组织学一定程度改善,但各项血清学指标仍持续增高。结论TNF-α表达增强参与了NASH的发生发展,应用二甲双胍可以抑制肝脏TNF-α基因的表达,调节肝脏脂肪代谢和改善肝组织炎症坏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木犀草素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炎症反应和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因子88/核转录因子-κB(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阐明木犀草素对心力衰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51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组)、心力衰竭组(H组)和木犀草素治疗组(L组),各17只大鼠。采用开胸手术建立心力衰竭动物模型,L组大鼠给予50 mg/(kg·d)木犀草素(体积3 mL)灌胃。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心脏组织形态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胶原形成情况。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脑钠肽(BN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心肌组织IL-1β、IL-6、TNF-α、TLR4、MyD88、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H组LVEF、FS降低(P<0.05),LVEDD、LVESD、LVEDV、LVESV增加(P<0.05);与H组比较,L组LVEF、FS升高(P<0.05),LVEDD、LVESD、LVEDV、LVESV降低(P<0.05)。HE染色:S组大鼠心肌组织正常;H组大鼠心肌坏死和炎症浸润严重;L组大鼠心肌坏死和炎症浸润明显减轻。Masson染色:与S组比较,H组胶原面积比增加(P<0.05);与H组比较,L组胶原面积比降低(P<0.05)。与S组比较,H组血清BNP、IL-1β、IL-6、TNF-α水平及心肌组织IL-1β、IL-6、TNF-α、TLR4、MyD88、NF-κB p65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H组比较,L组血清BNP、IL-1β、IL-6、TNF-α水平及心肌组织IL-1β、IL-6、TNF-α、TLR4、MyD88、NF-κB p65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木犀草素可抑制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炎症反应和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发挥对心力衰竭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酒精中毒对大鼠肝脏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酒精灌胃加高脂饲料法形成慢性酒精性肝损伤雄性SD大鼠模型,血清谷酰转肽酶(GG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为基础参考指标。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酒精模型组,每组20只。应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SD大鼠肝组织中IL-1、IL-6、TNF-α表达情况。结果慢性酒精中毒大鼠血清GGT、ALT、AS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IL-1、IL-6、TNF-α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慢性酒精中毒的SD大鼠血清、肝组织IL-1、IL-6、TNF-α表达明显升高,造成肝脏损伤,严重可发展至肝硬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初步研究BALF IL-8、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tactor-α,TNF-α)在PM2.5干预下COPD大鼠(chronic obstruction pulmonary disease)模型中水平变化,研究其在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2个组,即正常组(A组),COPD组(B组),每组24只,采用气管滴注的染毒方式,对A组、B组大鼠气管滴注无菌生理盐水及PM2.5染毒,每天染毒1次,连续3d,在最后一次染毒24 h后处死动物,分析BALF中IL-8、IL-17、TNF-α的含量.结果 ①与气管滴人生理盐水的A组相比,气管滴入PM2.5的B组BALF中IL-8浓度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随着大鼠染毒剂量增加,BALF中IL-8水平亦有所增加,呈正相关;③气管滴入PM2.5的B组BALF中IL 17、TNF-a水平亦有升高,高于气管滴人生理盐水A组大鼠IL-17、TNF-α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8、IL-17、TNF α可能参与了COPD气道及系统炎症,但IL-8可能是参与COPD急性加重期发生、发展的重要炎症因子,并且在PM2.5干预下IL-8、IL-17、TNF-α相互作用贯穿与COPD的发生、发展,对评估COPD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结肠组织p38MAPK表达与激活及大鼠血清TNF-α、IL-10水平变化,探讨p38MAPK在实验性结肠炎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与模型组(M),TNBS/乙醇法构建结肠炎模型,观察炎症活动指数(DAI)、大体形态损伤指数(CMDI)、组织学损伤指数(TDI),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0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大鼠结肠p38MAPK、p-p38MAPK表达。结果与N组相比,M组DAI、CMDI、TDI显著升高(P〈0.01),血清TNF-α升高,IL-10水平下降(P〈0.01),结肠组织p38MAPK表达增加(P〈0.05),p-p38MAPK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p38MAPK在实验性结肠炎的表达与激活均有明显增加,可能通过调节TNF-α、IL-10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参与结肠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大鼠外周及中枢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 S100B 蛋白表达水平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探讨机械通气相关脑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将16只 Sprague-Dawley 大鼠随机分为2组:①机械通气组:潮气量5 ml/kg,呼气末正压为零,机械通气4 h;②对照组:麻醉,但不机械通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大鼠血清和脑组织匀浆 IL-6、TNF-α、S100蛋白及白蛋白浓度,并计算血脑屏障指数。结果①机械通气组大鼠血清 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机械通气组大鼠脑组织匀浆 IL-6、TNF-α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机械通气组大鼠脑组织匀浆 S100B 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血清 S100B 蛋白水平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机械通气组大鼠血脑屏障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机械通气引起大鼠中枢神经损伤,并且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但大鼠脑组织中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和循环中并不平行,提示机械通气对中枢神经的影响并非直接由 IL-6、TNF-α等炎症因子介导,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7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各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80例RA患者为病例组(活动期组42例,稳定期组38例),并于同期随机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清GM-CSF、TNF-α、IL-17水平,对比各组GM-CSF、TNF-α、IL-17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清GM-CSF、TNF-α、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组、稳定期组患者的血清GM-CSF、TNF-α、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活动期组患者的GM-CSF、TNF-α、IL-17水平高于稳定期组(P<0.05)。经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病例组患者血清GM-CSF与TNF-α、IL-17呈正相关(r=0.836、0.752,P<0.05),血清TNF-α与IL-17呈正相关(r=0.718,P<0.05)。结论 GM-CSF、TNF-α及IL-17在RA中呈高表达水平,并且三者通过相互作用参与了RA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