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数字化建设和网络化服务是中医文献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基于App Store模式已成为目前电子出版物的潮流。本文分析了目前中医文献电子出版平台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且就此结合中医文献电子出版物的发展提出了一种基于App Store的中医文献电子出版物转化平台,并对平台的功能、设计、技术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近年来中医目诊的文献进行研究,分析了国内目诊研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中医目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中医目诊数字化研究平台,阐述了其研究思路、平台的架构及其对中医目诊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辨证论治因其主观性、个体化特点限制了中医临床诊疗的发展,数字化研究是提高中医诊疗能力的重要研究方向。在中医优势病种的基础上,结合传统中医辨证论治思想与现代化数字处理技术,提出中医辨证论治能力提升数字化研究示范性病种概念,从中医优势、辨证论治特色和数字化研究3个角度提出中医辨证论治能力提升数字化研究示范性病种选择思路;归纳总结临床常用示范性病种选择方法及适用情况,提出文献计量结合德尔菲法的中医辨证论治能力提升数字化研究示范性病种选择方法,为提高中医临床诊疗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医文献是中医学知识的主要载体,研究中医文献是中医证候概念术语、证候分类及其诊断标准的规范化及证候生理基础研究的必要手段,是中医现代化的切入点.中医证候文献研究中应注意结合专业知识,同时利用多学科手段,使文献数字化,合理、准确、有效地利用文献,有助于证候研究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中医文献研究的价值及其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的作用,中医临床的发展离不开中医文献研究,并介绍了开展中医文献研究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6.
冯广义 《中医药导报》2007,13(9):10-11,14
对中医古籍的研究应坚持文献研究客观化;文献整理数字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理论联系实际;多学科多角度发展,以开创中医古籍研究新局面,促进中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医古籍电子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籍数字化是当前中医古籍文献整理工作的热点。中医古籍传承了数千年中华医药文化,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对中医古籍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不仅可以再生性保护这些珍贵的中医古籍,而且为更加便捷地开发和利用古籍资源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内涵特点、外延特点与体系特点决定了其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化特点。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信息化主要是中医医史文献学的电脑化、数字化、网络化、体系化、检索化和即时化,这标志着中医药信息研究将进入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文献研究越来越得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中医文献的研究在现代临床和科研中有着重要价值。目前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中医肾病文献研究快速发展。本文旨在阐述中医肾病文献研究的现状、分析方法及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信息的数字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朝升  刘鹏  马俊  李丹 《中医药信息》2007,24(4):70-70,F000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经典文献整理与科学合理设计,进行中医药信息的数字化处理是十分必要的,因此研究了基于数据库技术的中医药信息数字化处理任务,设计了中医药信息分析平台的构架。并以肾病中医治疗为案例,完成了肾病中医治疗信息系统。以该系统为平台的中医肾病治疗信息中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研究,证明了该平台有益于探求中医药诊治肾脏疾病诊疗特色和方药配伍规律。  相似文献   

11.
裴丽  曹霞 《中医药信息》2010,27(1):118-120
在分析中医古籍数字化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医古籍数字化多功能阅读环境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基本功能和步骤,以期使中医古籍的信息单元得到充分揭示,便于使用者利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中医护理专题文献数据库。方法:成立课题小组,在课题分工下,依次完成明确文献收集范围,构建文献分类框架,将收集的中医护理技术古代和现代文献按照文献分类框架整理与分类;运用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构建数据库网络平台,网络平台页面包括数据库登录、检索、文献录入、审核、统计、用户管理、角色管理、权限管理等;依次完成文献录入、核对。结果:共计收集中医护理技术古代文献904条,依据古代文献分类框架,符合标准并录入文献849条。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现代文献收集共计13916篇,依据现代文献分类框架,最终录入文献12980篇。结论:通过构建中医护理技术专题文献数据库,实现了对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理论与经验的系统数字化,为实现中医护理技术的传承与创新研究提供了便捷的工具,可为护理工作者研究中医护理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提供文献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献分会主办、福州吴熙中医妇科医院协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全国中医药文献学术研讨会,定于2003年10月下旬在福州市召开。 征文内容:1.中医药典籍文献专题研究;2.现代中医文献研究;3.古今名医学术思想、学术流派研究以及临床诊疗经验介绍;4.巾医文献结合临床各科病证诊疗的研究;5.古方临证经验或自制新方的临床报导;6.中医医案、医话研究;7.中医药文献信息库与数字化等专题研究;8.中医古籍考证及书证。  相似文献   

14.
数据科学的信息采集技术应用于中医四诊疗法为当前学者们的研究热点,为了解中医四诊数字化信息采集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为进一步构建完善真实世界中医药数据科学的研究提供依据,结合近20年的文献,概述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以及四诊合参在信息采集过程中的采集设备和数据处理软件平台等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的研究现状。其中望诊数字化信息获取主要体现为面诊、舌诊与目诊的数字化,闻诊为声诊、嗅诊的数字化,问诊为临床电子病历、量表与问诊系统研发的数字化,切诊主要从脉波数字化理论标准化研究、脉象传感器与脉诊设备的使用场景论述。最后,结合中医四诊数字化的研究现状对采集信息的智能设备方面和四诊信息融合与应用于临床诊疗两个方面的缺陷与不足进行总结与展望,期望能够为今后的四诊数字化提供思路与启发。数据科学与中医药的结合将更有利于中医的传承创新与长远发展,信息采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中医四诊的过程中,使中医诊疗技术与时俱进,进一步提高中医整体治疗水平并为保障人民的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黄海波 《家庭中医药》2012,(2):F0003-F0003
广西中医学院中医医史文献实验教学中心有中医医史文献资料室、中医医史博物馆、中医医史文献教学实验室、中医医史文献数字化研究室4个实验科室,总面积达500多平方米,配备仪器设备价值2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建本草学古籍数据库,包含本草古籍入选规则、整理方法以及数字化,研究制定本草古籍数字化技术规范及管理规程,为大量中医古籍数字化提供参考和借鉴;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体现本草占籍中丰富的图像资源,实现传统医药文化数字化展示.本文对本草相关古籍文献数字化整理研究方法、本草学古籍展示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精华的手段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本草学古籍数据库,包含本草古籍入选规则、整理方法以及数字化,研究制定本草古籍数字化技术规范及管理规程,为大量中医古籍数字化提供参考和借鉴;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体现本草占籍中丰富的图像资源,实现传统医药文化数字化展示.本文对本草相关古籍文献数字化整理研究方法、本草学古籍展示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精华的手段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将严复的"信达雅"翻译理论引入中医英译策略的探讨,阐述了"信达雅"原则运用于中医古籍文献经典语句英译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有助于规范中医文献的英译及中医英译实践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对相关古籍进行研究的意义及思路方面提出了对中医食疗古籍文献进行系统整理。以期能建立起中医食疗古籍文献数据库,为实现其共享和未来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奠定基础,以更好地发挥对中医药科研、医疗及开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医古籍的保护和利用是一项事关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工作,数字化技术为古籍的保护与利用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目前中医古籍数字化建设大多仍停留在对古籍显性信息的数字化建设上,未深入开展古籍隐性信息的数字化建设,制约了数字化中医古籍的有效利用.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知识挖掘与知识服务的中医数字化建设模式和思路,即采用计算机数字化信息技术对中医古籍显性和隐性信息进行数字化建设和研究,基于数据库和知识挖掘技术进行古籍信息的知识发掘和提取、知识服务模式和方法研究,最终基于网络支持平台技术方案构建集中医古籍信息存储、阅读、研究、知识挖掘、知识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化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