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不同种类质子泵抑制剂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吡格雷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药,已与阿司匹林联合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冠心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基石。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使胃肠道并发症的出现增多,故临床上常规加用质子泵抑制剂,以预防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引发的胃肠道并发症。但国外最新研究发现质子泵抑制剂会影响氯吡格雷的疗效,降低其抗血小板的活性,使临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2.
质子泵抑制剂对氯吡格雷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氯吡格雷作为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已成为冠心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基石,但临床应用氯吡格雷常引起胃肠道不适或增加消化系出血风险.为了预防氯吡格雷引起的胃肠道损害事件,临床广泛合用质子泵抑制剂.但近来许多研究发现,PPIs合用氯吡格雷会增加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这引起了临床医师的普遍关注.但目前对这一现象尚无定论,本文就氯吡格雷与PPIs相互作用的机制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氯吡格雷是心血管领域一个重要的抗血小板药物,CURE等多项随机对照研究已经奠定氯吡格雷在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在置入冠状动脉支架患者,指南要求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后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坚持至少1年,以减少心血管事件再发,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成为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的基石,而替格瑞洛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与氯吡格雷相比,起效更迅速,对血小板抑制作用更加显著,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即他汀类药物因为其药理作用的多效性,除调脂外,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和改善内皮功能等作用,在治疗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的一级、二级预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细胞色素P4503A4 (cytochrome P4503A4,)代谢的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与同样经过CYP3A4代谢的替格瑞洛及氯吡格雷(主要是氯吡格雷活性代谢产物的生成)在临床上联合应用时,这些药物之间可能会产生药物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正>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作为抗血小板药,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然而一些患者使用常规剂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后,仍有缺血事件发生。目前广泛认同的抗血小板药物抵抗指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后通过血小板功能检测并不能完全抑制血小板的聚集~([1-2])。由于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研究人群、定义血小板抵抗的标准等不同,各文献中报道的抗血小板药物抵抗发生率差异很大。综合文献报道,阿司匹林抵抗在人群中发生率为0.4%~83.3%~([1]),氯吡格雷抵抗  相似文献   

6.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了抗血小板治疗对血栓栓塞性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益处[1-2],目前小剂量阿司匹林(75~325 mg)广泛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3],尤其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患者更加强调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了抗血小板治疗对血栓栓塞性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益处[1-2],目前小剂量阿司匹林(75~325 mg)广泛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3],尤其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患者更加强调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了抗血小板治疗对血栓栓塞性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益处[1-2],目前小剂量阿司匹林(75~325 mg)广泛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3],尤其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患者更加强调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了抗血小板治疗对血栓栓塞性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益处[1-2],目前小剂量阿司匹林(75~325 mg)广泛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3],尤其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患者更加强调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了抗血小板治疗对血栓栓塞性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益处[1-2],目前小剂量阿司匹林(75~325 mg)广泛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3],尤其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患者更加强调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了抗血小板治疗对血栓栓塞性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益处[1-2],目前小剂量阿司匹林(75~325 mg)广泛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3],尤其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患者更加强调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了抗血小板治疗对血栓栓塞性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益处[1-2],目前小剂量阿司匹林(75~325 mg)广泛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3],尤其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患者更加强调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了抗血小板治疗对血栓栓塞性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益处[1-2],目前小剂量阿司匹林(75~325 mg)广泛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3],尤其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患者更加强调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了抗血小板治疗对血栓栓塞性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益处[1-2],目前小剂量阿司匹林(75~325 mg)广泛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3],尤其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患者更加强调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了抗血小板治疗对血栓栓塞性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益处[1-2],目前小剂量阿司匹林(75~325 mg)广泛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3],尤其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患者更加强调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了抗血小板治疗对血栓栓塞性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益处[1-2],目前小剂量阿司匹林(75~325 mg)广泛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3],尤其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患者更加强调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正> 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统称为抗栓治疗,常用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h/Ⅲa受体拮抗剂,常用抗凝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肝素以及华法林。高血压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抗栓治疗是冠心病预防中的主要手段。多年来,对于哪些高血压患者应该应用抗栓药物一直存在争议。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  相似文献   

18.
抗血栓药物主要分为抗血小板和抗凝两大类。近年来,新型抗血栓药物不断涌现,且相应的临床试验陆续公布,将冠心病的抗栓治疗引入了新的时代。继氯吡格雷之后,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普拉格雷、替格瑞洛、坎格雷洛、依诺格雷相继问世;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蛋白酶激活受体-1抑制剂逐步走向临床;新型抗凝药物比伐卢定、磺达肝癸钠、利伐沙班的成熟等都为冠心病患者的抗栓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正>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与胃肠道出血显著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有下消化道出血(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LGIB)的风险。本文对抗血小板药物相关LGIB的现状、发病机制、药物治疗、预后做一综述,拟为临床上抗血小板药物相关LGIB的诊治提供参考。1不同抗血小板药物相关LGIB1.1单一用药抗血小板药物种类繁多,临床常用的有环氧化酶抑制剂如阿司匹林,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ADP)受体拮抗剂如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不同抗血小板方案所致LGIB风险也有所不同。长期连续低剂量阿司匹林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事件的一级和二级预防。Chen等[1]研究显示阿司匹林组1年内LGIB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0.20%∶0.06%,P<0.0001),该研究证明阿司匹林是LGIB的独立危险因素。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抑制ADP受体预防动脉血栓形成,Lin等[2]通过Cox风险回归分析发现使用氯吡格雷会增加LGIB风险(HR:3.52,95%CI:2.74~4.52)。  相似文献   

20.
抗血栓药物主要分为抗血小板和抗凝两大类.近年来,新型抗血栓药物不断涌现,且相应的临床试验陆续公布,将冠心病的抗栓治疗引入了新的时代.继氯吡格雷之后,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普拉格雷、替格瑞洛、坎格雷洛、依诺格雷相继问世;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蛋白酶激活受体-1抑制剂逐步走向临床;新型抗凝药物比伐卢定、磺达肝癸钠、利伐沙班的成熟等都为冠心病患者的抗栓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