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7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与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医院患者因使用中药注射剂所致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并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的17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2例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患者96例,占55.81%。痰热清注射液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占首位,其次为脉络宁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系统损害(占34.04%)。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主要由药物自身因素、患者因素以及临床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危害大,应引起高度重视。应加强基础研究,规范临床合理使用,同时完善安全性再评价,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的监管力度,才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药品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运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统计分析。结果:经分析,既往药物过敏史患者29例。中药注射剂中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11.76%;注射用血栓通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0.16%。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呼吸、神经与循环系统,注射用血塞通不良反应主要为药物热,刺五加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为静脉炎,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血液系统。结论:适应症状基本相同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应选用安全性较高的制剂。不同种类的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各不相同,临床中应根据药品不良反应主要症状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金华市中医医院病区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HIS系统随机抽取2017~2019年的2 160张中药注射剂处方进行研究,根据《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临床诊疗指南》以及药品说明书,对其使用疗程、适应证、使用剂量、重复用药、溶媒选择等进行回顾性点评。结果:不合理处方388张。其中疗程不合理105张,适应证不合理88张,剂量使用不合理75张,重复用药62张,溶媒选择不合理64张。发生不良反应184例,占8.52%;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是生脉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结论:医院病区中药注射剂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对此应加强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增强合理用药意识,确保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安全与合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院2009~2013年期间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病例报告,对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疾病、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临床表现、涉及的注射剂品种、合并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导致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共涉及18种,年龄、性别、有无药物过敏史都是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刺五加注射液、莪术油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红花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致不良反应位列前5位。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过敏反应(46.38%),严重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3.7%)等。结论重视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质量,坚持合理用药,以期最大限度地避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180例中药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进行报告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80例因中药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0例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以≥61岁的老年人发生几率最高,占28.33%,共涉及11个品种,以鱼腥草注射液的发生率最高,为21.67%;其次是栀子黄注射液和清开灵注射液,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是不合理配伍用药,占43.33%。结论:中药注射液的临床使用过程,必须注意配伍、适应症、滴速及个体差异,才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院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分析其原因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2020年上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中男29例,女27例;年龄段以51~60岁最多,占23.21%,其次61~70岁,占19.64%;发不良反应最多的是生脉注射液共16例,占28.57%;新的严重2例,严重5例,新的一般9例,一般40例;主要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全身性损害36.67%,呼吸系统15.00%,皮肤及附属器21.67%,心外血管系统6.67%,胃肠系统损害8.33%,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5.00%,用药部位损伤3.33%,心血管系统一般损害3.33%。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与药物自身原因、患者体质、联合用药、临床应用等因素相关。医院应该加强药品管理、药学监护、护理管理,不断加大培训和宣教力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提高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2004-2005年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临床表现及其相关因素,给医生和药师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尽量预防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方法由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收集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2004-2005年中药注射剂的ADR病例共164例,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别按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受损器官、药品种类等项目进行描述性的统计分析。结果在164例报告中,男女构成比分别为52.4%和47.6%,中药注射剂ADR临床表现多样,以用药部位损害为主,主要表现为用药部位疼痛,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表现为红肿、皮疹等,ADR构成比较高的前3个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注射用血塞通(主含三七总皂苷)、参麦注射液。结论中药注射剂易发生不良反应,临床应引起重视,做好预防和监测工作,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临床配伍不合理应用情况。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收集近5年来国内有关中药注射剂临床配伍不合理应用的文献,统计配伍不合理科室的分布情况、配伍情况、不良反应类型和药物品种。结果:23 400例使用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的患者来自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呼吸科、神经外科,存在不合理使用的7 582例,占32.4%。不合理配伍中以溶媒配伍不合理最高,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皮肤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不合理配伍的前5位中药注射剂为双黄连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冠心宁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结论:对中药注射剂溶媒的选择、药物配伍管理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医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为促进其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中药注射剂处方380张,对照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分析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统计不合理用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涉及药品。结果: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处方有62张,占19.21%;不合理用药中,占前三位的为超适应证使用、超剂量或浓度使用、溶剂选择不当。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为17.74%,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消化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及全身性损害,涉及的药品包括参麦注射液、复方党参注射液、艾迪注射液、舒血宁针、丹红针、血栓通针、银杏达膜针、参芪扶正注射液。结论:基层医院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状况较为普遍,应加大中药注射剂使用的管理力度,提高临床医师的综合水平,严格掌握药物的用法用量和使用范围,提高临床中药注射剂用药的安全性,保证治疗安全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3种感染性疾病常用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在广泛人群中使用的临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注册登记式医院集中监测形式,监测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使用3种中药注射剂的10029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对出现不良反应(ADR)的患者临床特征及怀疑药品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结果 10029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出现26例ADR,ADR发生率为0.26%。ADR患者均为首次报告,24例患者为一般不良反应,1例严重不良反应,1例新发不良反应。ADR患者年龄以9岁以下婴幼儿及儿童为主,原患疾病主要为呼吸系统为主,其发生多在用药后0.5h,主要以腹痛、腹泻、高热多见。其中6例患者在使用本研究注射剂前使用了其他注射剂,20例患者在使用本研究注射剂后使用了其他注射剂。结论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ADR发生率较低,其原因可能与临床用药规范及合并用药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我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减少ADR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阳江市中医医院上报的61例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发生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统计的61例ADR个案中,涉及9个中药注射剂品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品种为红花注射液(32.79%);男女构成比分别为45.90%和54.10%;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占60.66%,平均年龄为(61.72±21.84)岁;用药后30 min内发生ADR占47.06%;ADR累及器官/系统以全身性损害为主(占44.09%),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严重的ADR报告共有3例,占4.92%。结论:应加强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尽可能的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李波 《中国中医急症》2014,(4):662+672-662,672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主要成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和报道,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合临床加以归纳总结。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具有多发性、复杂性。结论应高度重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机制,建立和完善上市药品再评价体系,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徐克明 《天津中医药》2016,33(7):411-413
通过分析中药注射剂发生的不良反应,总结中药注射剂发生的不良反应的原因,探讨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合理用药,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成因点评分析。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中药注射剂制备工艺不合理、临床使用不规范、患者个体差异,注射剂配伍不当、超浓度或超剂量使用、溶剂选择不当以及超疗程使用等。针对产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对适应症、疗程、使用禁忌、注意事项和使用剂量等有关药品应用说明应认真全面掌握,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27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岁以上患者49例,占38.58%。滴注30min内发生不良反应占总例数的40.16%。参麦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占首位,其次为生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等。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32.98%。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药物以及临床使用不当等因素有关。应重视并加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监测,促进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郑州市184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预警信息和服务。方法:对184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涉及的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发生前5位药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注射剂发生率占90.5%,静脉给药发生率占84.8%;不良反应集中在细辛脑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或注射用双黄连、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和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不良反应表现主要是呼吸困难、紫绀、过敏性休克等。结论:提示临床要重视注射液的安全使用和过度使用问题;同样要重视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问题和肝肾毒性方面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引起重要器官药源性损害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检索1993-2013年中国医院知识总库(CHKD)、万方数据知识平台有关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个案报道。建立指标体系,对相关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检索的文献中有34种中药注射剂发生药源性疾病,涉及699例患者,占总不良反应比例53.98%,其中排名前3位的中药注射剂依次是刺五加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和脉络宁注射液。文献中,中药注射剂产生药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为溶媒选择不合理,配伍浓度过大,用法用量与说明书不符。结论中药注射剂引起重要器官的药源性损害的发生率较高,在临床使用中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内容操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上报的106例中药注射剂致ADR报告,分别按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ADR发生时间、涉及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描述性的统计分析。结果:106例中药注射剂致ADR报告中,男女构成比分别为48.11%和51.89%;年龄60岁患者发生ADR最多,占57.55%;用药后30min内发生ADR最多,占58.7%;涉及4个类别19种中药注射剂,以活血类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居多(占66.98%),又以红花注射液所致ADR例数最多,有27例;ADR累及器官/系统以全身性损害为主(占43.67%),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106例ADR患者经及时停药、对症处理全部好转或痊愈,未出现药物后遗症或死亡病例。结论:重视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注重患者个体差异,根据中医辨证规范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用药监护,是减少ADR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我院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所致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集的149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9例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的患者90例,占60.4%。注射用血栓通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占首位,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2.95%。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药物本身及临床使用不当等因素相,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监管力度,提高药品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选取112例出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涉及中药注射剂品种、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等情况。结果: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最高,达18.8%;60岁以上患者应用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率最高26.8%,其次为10岁以下的儿童17.0%。结论: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原因与患者、药品与临床应用有关,必须严格把控中药注射剂药品质量,临床使用时务必谨遵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法与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郑州市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例次、规律及特点,为该市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以降低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损害程度。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郑州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收集到的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郑州市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例次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男女比例为1∶1.12,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多为中老年人,198例患者中21例有过敏史;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例次居前5位的药品分别为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参麦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以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心血管系统损害为主。结论:倡导安全用药,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监管,强化其安全性再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