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直肠癌患者腹腔及肠腔癌细胞脱落和生存期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136例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其中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74例,开腹手术(开腹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切除前后脱落癌细胞阳性率、术后复发率和总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切除前腹腔、肠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肿瘤切除后的腹腔、肠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较肿瘤切除前均升高,但只有开腹组肠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65%vs 11.29%,P0.05)。腹腔镜组肿瘤切除后的腹腔、肠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均低于开腹组,其中肠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22%vs 30.65%,P0.05)。术后随访8.5~47.9个月,随访率为88.2%。腹腔镜组1年、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2%、77.5%,开腹组1年、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7%、7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腹腔镜技术并没有增加腹腔、肠腔癌细胞脱落和复发转移的可能性,术后近期生存率与开腹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2.
许多研究发现早期ARDS患者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因子(ICs)的水平明显升高,而ICs也是组织损伤和修复的重要调节物质。作者通过前瞻性观察ARDS患者肺损伤程度(肺损伤评分等)、肺泡毛细血管内皮通透性改变(BALF中自蛋白、总蛋白含量)及患者预后,测定BALF及血浆中ICs浓度,探讨重度ARDS时ICs与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破坏及增生修复的关系。 27例严重ARDS患者纳入观察组,记录APACHEⅡ评分、Murry急性肺损伤评分(LIS)、MODS评分、ARDS诱因及患者转归等资料。其中22例在ARDS发生第1天即通过支气管镜分别留取双侧BALF,测定  相似文献   

3.
年龄对老年人结直肠癌手术后临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年龄对老年人结直肠癌手术治疗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249例,根据年龄分为研究组(≥75岁,312例)和对照组(<75岁,937例).结果 (1)研究组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t=33.09,P<0.05),具有营养不良风险的比例、并存其他疾病的比例、近端结肠肿瘤的比例、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47.33、130.75、21.24、45.33,均P<0.05);(2)研究组术前外科并发症的发生率、肠梗阻的发生率、急诊手术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26.81、34.14、10.72,均P<0.05),研究组的手术切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9.732,P<0.05);(3)研究组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一般并发症的发牛率和围手术期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19.38、20.75、10.11,均P<0.05);(4)研究组2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11.91、27.17,均P<0.05);但研究组2年肿瘤特异生存率和5年瘤特异生存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并存疾病、术前外科并发症、肿瘤的局部转移和术后非外科并发症影响老年人结直肠癌术后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来五年生存率没有明显提高,其中肿瘤术后的复发转移是重要原因。肝肺等远隔脏器转移已有明确共识,并取得良好疗效,而局部复发是治疗难题。近年来国内外尝试开展以复发肠癌再手术为主的多学科联合治疗,显示出乐观的前景;该手术虽复杂,并发症发生率高,却是复发肠癌可能治愈的唯一措施,对部分患者即使不能治愈,也可能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本文就复发结直肠癌再手术的病例选择、围手术期处理、术式选择、疗效评估等相关问题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预后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以2015年6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56例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56例患者分为常规组(28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循证组(28例,应用循证护理干预)。研究对比循证组和常规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心理健康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循证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评分(89.78±6.67)分、生活质量评分(81.59±4.77)分相比常规组明显更高,且心理健康评分(19.14±2.22)分较常规组明显更低(P0.05);循证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14%)相比常规组(28.57%)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切实可行,对患者预后具有较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较差,手术策略的选择对Ⅳ期结直肠癌患者一直存有争议,本研究拟通过大数据样本系统评估Ⅳ期结直肠癌不同手术策略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通过筛选,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s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 dataset,SEER)中获得13 077例2010~2015年诊断为Ⅳ期结直肠癌的患者信息。将获取的数据分为以下四组:均未手术组、原发手术组、转移手术组、均行手术组,分析四种手术策略的患者预后情况,并进一步探究化疗与否对手术策略的疗效影响。 结果四个研究组均获得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18、20、31个月(P<0.001)。COX多因素分析表明,相比于均未手术组,原发手术组、转移手术组、均行手术组患者预后更好,HR分别为0.640(95%CI:0.605~0.677;P<0.001)、0.592(95%CI:0.424~0.828;P=0.002)、0.371(95%CI:0.343~0.401;P<0.001)。在无(未知)进行化疗的患者中,均行手术组患者(MST=6个月)预后好于原发手术组患者(MST=5个月;P<0.001);转移手术组患者(MST=4个月)预后与均未手术组患者(MST=2个月;P=0.236)相似。在进行化疗的患者中得到不同的结果,均行手术组患者(MST=36个月)预后好于原发手术组患者(MST=25个月;P<0.001);而转移手术组患者(MST=22个月)预后好于均未手术组患者(MST=16个月;P=0.015),并且化疗患者(MST=25个月)预后明显好于无(未知)化疗患者(MST=4个月;P<0.001)。 结论Ⅳ期结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与未进行手术患者相比,具有更好的生存获益情况。化疗因素也会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在无(未知)化疗的患者中,应避免单一转移部位手术;而经历化疗的患者中,转移性肿瘤的切除可以获得更好的获益情况。同时进一步证明了化疗对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分为两组,对照组不保留左结肠动脉,观察组保留左结肠动脉。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手术结果及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直径、吻合口距齿状线距离、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患者切口感染、肠梗阻和腹腔感染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吻合口瘘发生率、残端缺血性改变例数和游离脾曲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和转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可完成与不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同样的淋巴结清扫,不增加患者的远期复发率和转移率,可显著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残端缺血性改变例数和游离脾曲,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纤支镜收集支气管灌洗液(BLF)过程中使用利多卡因对肺部感染患者BLF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的影响。方法对135例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纤支镜检查时,先在右侧分泌物较多的支气管直接收集BLF送细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组;随后于左侧分泌物较多的支气管注入2%利多卡因3 mL局部麻醉后,收集BLF送细菌培养作为利多卡因组,比较两组的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情况。结果 135例中,两组BLF细菌培养均阳性103例,均阴性30例;空白对照组、利多卡因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7.78%(105/135)、76.30%(103/1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4,P=0.772);利多卡因组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少于空白对照组、耐药菌株多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2%利多卡因不影响肺部感染患者BLF细菌的培养结果,但可能降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测序及分子诊断水平的提高,在CRC分子生物学方面不断有新的预后因素被发现.目前为止,K-ras被公认为CRC可用于临床实践的有效标志物.很多分子标志物的研究由于技术上的缺陷,导致缺乏定量技术来检测分子的改变,因此不能很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近年来还发现RHAMM、FOXP3+Treg、HSP27、PIK3CA、PTEN等对判断CRC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CRC潜在预后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吴益宾 《山东医药》2022,62(10):93-97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癌症之一,约占全球所有新发癌症病例的10%.附着于肠道上皮的肠道菌群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能调节人体诸多生理过程.现有研究已揭示了结直肠癌患者的肠道菌群组分变化,并在动物模型中的功能研究已确定肠道菌群在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根治性手术是外科治疗结直肠癌的基础,然而在结直肠癌治疗围手术期的术前肠道准备、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并发症对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2003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院行手术治疗的23例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范围、吸烟史、家族史、腹部手术史、肿瘤部位与数量、肿瘤分期、术前血红蛋白以及白蛋白水平、术前用药情况、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方式、手术后患者的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围手术期有手术并发症与没有手术并发症两组的差异。结果入选的23例患者中,1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围手术期并发症组),13例患者没有并发症(围手术期无并发症组),2组性别、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年龄、手术年龄、病程、病变范围、吸烟史、炎症性肠病家族史、肿瘤家族史、腹部手术史、肿瘤部位与数量、肿瘤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围手术期并发症组和围手术期无并发症组术前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应用5-ASA、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例数,手术后排气时间以及合并症的数量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手术方式选择对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针对散发型结直肠癌的手术方式可能不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并发症组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8(11.25,36.25)]明显长于围手术期无并发症组[9(7,19)]P=0.007。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可能会导致手术后住院日的延长。全结直肠切除可能是更加适合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的一种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在日常临床检查中发展迅速,其结果受BAL 液(BALF)保存状况的影响。对回收后的BALF 给予不同的保存时间及保存温度,研究其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对象及方法4例患者,分别患慢性风湿性关节炎伴肺纤维化、全身性红斑狼疮伴肺纤维化、嗜酸细胞性肺炎和过敏性肺炎.用纤支镜插入右中肺叶,每次注入生理盐水50ml 后回收,反复3次,获得BALF150ml。分别保存1、3、6和24h,在两种温度条件下进行(室温20℃~24℃;4℃)。然后用锥虫兰染色进  相似文献   

13.
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严重影Ⅱ向着病人的生存质量,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1993—01/2002—12我们收治直肠癌病人198例.对其中23例局部复发者施行再手术,现就其复发因素及再手术治疗分析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4.
根治性手术目前仍是治疗直肠癌的重要手段。但手术后局部复发率较高,可达35%甚或更高。局部夏发不但是影响直肠癌长期生存的主要原因,而且能造成病人的极端痛苦,引起会阴部及骶前持久性剧烈疼痛。为防止直肠部局部复发,国内外目前多采用术后化疗和放疗,但副作用大,解除临床症状不彻底。我们采用的直肠癌局部复发的再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根治性手术目前仍是治疗直肠癌的重要手段。但手术后局部复发率较高,可达35%甚或更高。局部复发不但是影响直肠癌长期生存的主要原因,而且能造成病人的极端痛苦,引起会阴部及骶前持久性剧烈疼痛。为防止直肠部局部复发,国内外目前多采用术后化疗和放疗,但副作用大,解除临床症状不彻底。我们采用的直肠癌局部复发的再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结直肠癌现阶段已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在中国癌症相关死亡中,结直肠癌的临床死亡率处于第五位[1]。而结直肠癌发病的高峰年龄在70岁左右。目前我国也已正式进入老龄社会,60岁及以上、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分别达13.3%、8.9%。老年人罹患结直肠癌的人数在不断增加[2]。由于结直肠癌起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其发展相对缓慢,临床表现不典型,故在早期容易被忽视[3]。临床研究发现,结直肠癌容易发生转移和复发主要是因为预后不良和治疗所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所导致的。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时,化疗耐药是最主要的障碍之一,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则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4-5]。  相似文献   

18.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也是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目前,TNM分期仍然是评估结直肠癌预后和选择治疗方案最常用的分期系统.但在相同分期的结直肠癌患者中,经历相同或相似的治疗方案后,临床结局却存在显著差别.这可能与TNM分期忽略了肿瘤微环境和免疫成分的影响有关.因此,TNM分期在预测结直肠癌预后方面存在局...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对缺血性卒中的复发与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糖尿病 (DM )对缺血性卒中的复发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收集并分析19 99年 11月~ 2 0 0 1年 10月间在我院住院的 3 18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资料 ;应用MRI弥散加权图像技术 ,比较缺血性卒中伴DM (70例 )与不伴DM (2 48例 )患者的梗死灶部位和大小 ;随访两组患者出院后的卒中复发率和死亡率。 结果 DM组中腔隙性梗死远多于非DM组 (P <0 .0 1) ,但梗死部位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生存分析显示缺血性卒中伴DM者累积卒中复发率明显高于不伴DM者 (P <0 .0 1,Log rank检验 ) ;两组累积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Log Rank检验 )。COX风险模型结果表明 ,有DM史的缺血性卒中患者 ,复发的相对危险度为 2 .82。本研究结果表明 ,DM病程 5年以上者容易卒中复发 (P <0 .0 5)。 结论 DM不仅影响缺血性卒中的病灶大小 ,而且会明显增加卒中复发的风险。病程 5年以上者卒中更易复发  相似文献   

20.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肿瘤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血小板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恶性肿瘤患者常伴有血小板增多。本文就血小板与结直肠癌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