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眩晕患者李××,男,42岁,干部,1989-8-19初诊.该患自云于7天前突然昏眩倒地,自觉天旋转地,视周围景物如运动旋转状,耳鸣耳聋,眼球震颤,不能站立行路,眩晕症状闭目方减,以后则卧床不起,头部从枕头上抬起半尺高就眩晕大作,不可忍  相似文献   

2.
一、因于湿,首如裹《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湿,首如裹。”言湿邪困阻,清阳不升,以致头重胀甚至昏蒙,如物裹头状。临证举验:郭某,男,24岁,大学生。自诉3年来头昏困重,嗜睡,虽极力克制,仍不能自持。曾服用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等中  相似文献   

3.
黄家诏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1):1200-1201
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制方严谨,临床上若能正确辨证应用其方药,则用之得心应手。本文论治风水相搏之 水肿,用越婢加术汤以宣肺利水,又用五苓散合五皮饮善其后;以四逆散加味治疗肝胆郁热之胁痛(胆囊炎);用苓桂术甘 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泽泻汤治疗痰饮(卡他性中耳炎);以附桂理中汤合赤石脂禹余粮汤治疗脾肾阳虚之久泻,以及用 麻杏甘石汤加味治疗小儿痰热内蕴型之外感证,均收到良好疗效,说明经方是经得起临床考验的。  相似文献   

4.
5.
《内经》从肺论治临证发微四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内经》经文,探讨中医临证治则。1、开鬼门,洁净府。是指发汗,利小便,但发汗之中还寓有宣通肺气之意,利小便之中还寓有温通气化之意。2、气虚者,肺虚也。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虚除其本身的功能低下,更可见全身性的气虚证,故治病时,亦须重肺气之宣降条达。3、肺阳虚。肺之阳气宣降通调是水液代谢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张仲景选甘草干姜汤以治“肺中冷”肺阳虚之肺痿证。4、寒湿与咳嗽。肺之咳嗽因于寒湿之邪尤为多见,张仲景治疗咳嗽痰饮以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等,方中不乏麻黄、桂枝、干姜、细辛等辛温之品,充分体现了治外感寒湿咳嗽“当以温药和之”之要旨。  相似文献   

6.
从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以及水郁折之5个验案探讨《黄帝内经》中五郁治则在临床运用的关键在于审证求因,辨证正确,因人因证而异,其五郁治则方可灵活变通、广泛应用于内科杂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8.
《内经》理论认为:叁伍相参,乃决死生;审察病机,无失气宜;病为本工为标,标本相得,邪气乃服;五脏为本,顺其特性;因势利导,补泻得宜。充分理解领会上述五要点,将有助于《内经》理论的临证应用。《内经》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学经典,做临床",是我们发展中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王庆其教授出生于上海嘉定六世岐黄之家,幼承庭训,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获硕士学位。先后师从著名中医学家方药中教授和裘沛然教授,医术精湛,现为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教授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及《内经》教学科研工作,著作颇丰,对《内经》的理论探析及临床应用方面的阐述尤多心得和建树。喜读王教授的近作《内经临证发锄,感慨良多,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0.
胜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语出《素问·五常政大论》。此云体质差异对于药物耐受性各不相同。所谓“胜毒者”,一般认为体质强,对药物耐受性强,治疗可以厚味重药,或药力稍峻猛,或剂量偏大些;所谓“不胜毒者”,一般认为体质弱,对药物耐受性弱,治疗应取薄味轻药,或药力略缓和,或剂量偏小些。这也是中医治疗强调“因  相似文献   

11.
消渴,治之以兰《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相似文献   

12.
《伤寒杂病论》作为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医学经典著作,系统地揭示了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的诊治规律,书中蕴含的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为后世医学临床治疗各科疾病提供了范例,被誉为"方书之祖"。  相似文献   

13.
《浙江中医杂志》2020,(2):125-125
《百家名医临证验案传真》将《浙江中医杂志》创刊60年来优秀作者的代表性医案和临证经验论文,取其精华,集腋成册。内容编排条清缕析,阅读方便。全书医案多达540余则。其特点有四:一是名家大师荟萃。书中作者大多为我国当代中医界耆宿,众多国医大师名列其中,医德崇高,医术精湛,疗效卓著,加上部分中医新秀,可谓名医大家,济济一堂。二是切合临床实用。  相似文献   

14.
石冠卿教授生前为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名老中医.从事医疗教学50余载.品德高尚.医术精湛.擅治内科疑难杂证,临证推崇经方,知守善变.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今选其医案三则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15.
16.
内痈临床常以穿刺方法或手术摘除。患者痛苦,还易并发后遗症。笔者用中药保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兹介绍治验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笔者临证用经方治疗各科杂病,疗效满意,现举验案三则,介绍如下.1 健脾化湿,理中丸加减治脾虚湿阻型肥胖王某,女,31岁,教师.2019年11月13日初诊.患者3年前结婚之后体重逐渐增加,外院诊断:肥胖;高脂血症;脂肪肝.予奥利司他等西药口服后血脂逐渐恢复正常,但体重未见减轻.刻下症见:患者体态肥胖,身高160cm,...  相似文献   

19.
运用《内经》理论临证治验2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延萍 《北京中医》2006,25(9):564-564
1不荣则痛案 患者,女,34岁,2005年3月21日诊。主诉,半年前顺产1女,无大出血之症。产后1月余出现腰膝酸软隐痛,近两月来全身疼痛,以双腿为重,行走加剧,曾服六味地黄丸、贴伤湿止痛膏效果不显,到西医医院检查,血象正常,血沉正常,口服芬必得可缓解疼痛,但药停后疼痛如故。询问得知生产后一直哺乳,两个月前月经来潮,每月1行,经量适中,色淡,睡眠欠佳,饮食尚可,便秘,3日1行。检查,面色不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诊断:产后血虚身痛。治法:补血通络止痛。方用四物汤加味:当归20g,熟地20g,白芍12g,川芎12g,制首乌30g,黄芪20g,大枣20枚,生姜10g,甘草6g。水煎服。服药7d后精神好转,大便2日1行,较爽,自觉上身疼痛明显减轻,但行走下肢仍感疼痛。在原方基础上加牛膝、独活,又服7剂后临床症状基本消除。为巩固疗效改服归脾丸。2月后精神焕发,病愈停药。  相似文献   

20.
《内经》体质理论的形成与临证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敏 《中医药学刊》2005,23(6):1104-1106
在中医体质学说发展的进程中,《内经》的阴阳五行、形志苦乐、禀性刚柔、勇怯肥瘦等体质分类方法,以及因体而受邪、因形而生病、因质而从化等疾病认识方法,强调了体质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的密切关系,为中医体质学说研究奠定了基础。现就《内经》有关体质形成的理论基础、相关因素和临证应用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