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写作指点和临床意义两个方面对《本草纲目》中有关药物的“主治”进行了详尽分析。认为其对后人进一步认识中药的药性、功效、主治及开展经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范毓(香奇)和"太乙神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立公  顾杰 《中国针灸》2007,27(7):543-544
目的:探讨“太乙神针”的操作方法、主治范围以及取穴特点。方法:运用计算机对文献进行检索统计,再用人工进行归纳分析。结论:“太乙神针”法是以灸代针,主治范围十分广泛,以胸腹内脏病为最多,其次为头部病症,再次为四肢与腰背部病症;就适应证而言,以虚证为最多,其次为寒证、风证、热证、痰证等。所取穴位以躯干部穴位最多,其次为四肢穴,再次为头部穴。该方法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明确中药功效与主治范围的途径与意义。方法:从分析古方配伍组成、借鉴中医八纲辨证方法、参考药理研究成果等三个方面,较详细阐述了如何明确中药功效与主治范围。结果:以功效明确的古方为切入点,分析古方的配伍规律,反证出方中所用中药的功效与主治要点。借鉴八纲辨证的方法,可以明确其归经、走表与走里,或入气分与入血分;可以反映中药的四性、中药攻邪或补正之属以及其毒性情况。在掌握中药的传统药性知识的同时,吸收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可以拓宽中药的功效与主治认识。结论:掌握如何明确中药功效与主治范围的方法与技术,这对进一步持续提高临床疗效与拓宽中药主治范围具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细辛的主治病证、配伍特点和常用剂量,为临床合理使用细辛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历代中医方剂文献中含细辛的方剂,采用SQL Server 2008构建细辛方数据库,采用SPSS 19.0统计频数、均值等参数,运用SQL Server 2008开展数据的关联分析。从内服和外用2个方面分析细辛方的主治病证范围、配伍特点及常用剂量。结果:共采集到4 489首含细辛的方剂;从内服和外用2个方面分别挖掘出了细辛方主治频数最高的前15个病证、配伍频数最高的前10味中药;确定细辛内服汤剂的常用剂量范围为1.85~13.75 g。结论:细辛的主治病证与药物配伍存在着明显的关联性;从汉朝至南北朝到清代呈现出依次递减的规律;细辛临床常用剂量以1.85~13.75 g为宜,针对不同的病证,可以配伍不同的方药、使用不同的剂量,不应受"细辛不过钱"的观点所束缚。  相似文献   

5.
(乙)配穴纲要依据了腧穴主治特点,再加以综合分析,每个腧穴,皆能治局部病的,而每个腧穴的主治范围,或大或小地又皆能主治邻近疾患,四肢肘膝以下的腧穴,除具有以上两种功能外,还可主治全身疾患。另一方面,头与躯干上的腧穴,几乎全部都是以治疗局部病为主的,那末,依据这一规律,在人体上各个不同部位,加以分区,(如头、项、眼、鼻、颜面、背、腹等)凡是在同一个区以内的腧穴,主治又是基本上相同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黄帝内经》和《四部医典》放血疗法适宜病证的比较研究,发现《黄帝内经》刺血疗法主治40余个病种,以"虚实辨证"为依据,适用于实证和部分虚实夹杂的病证。《四部医典》放血疗法主治63种疾病,以"寒热辨证"为根本,适用于热性疾病、夹杂隆和培根病的热证。认为总结适宜病证,扩大主治范围,推广临床应用是放血疗法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同医学体系之间的相互学习是放血疗法发展和推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太溪穴主治范围广泛,临床效果颇佳,笔者在临证中喜用此穴治病,略有心得。兹从太溪穴之概述、主治范围及笔者临床体会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8.
非处方药藿香正气制剂,其剂型有5类、9个剂型、11个品种,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规范文本,其功能规定相同,但主治范围却不尽相同.为了方便患者按说明书服用和药房药师指导合理用药,笔者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网公布的非处方药"藿香正气制剂"中功能主治项内容的规定作以探讨,建议对该类制剂应规定统一的功能主治内容.  相似文献   

9.
柯琴发挥《伤寒论》“六经”理论,以“经界”为六经而不专主经络说,突破了以往旧说的范围:以六经为百病立法,扩大了六经主治;六经辨证实含八纲辨证而八法寓焉;方各有经,用可不拘,灵活通用;医不执方,辨证为主,反对凿分风寒。其理论对于阐发仲师辨证论治的精髓,活用经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古代医学经典系统地总结了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主治范围。在前人总结的基础上,探讨心经与心包经在主治心脏、脑部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作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董氏奇穴^[1]是董景昌先生创立的独特针灸方法中所应用的穴位,其定位大多与十四正经腧穴不同,虽有部分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在同一位置,但命名与主治功用却不相同。我们临床习用董氏奇穴,效果颇佳。细细揣摩,其对腧穴主治功用的把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定位(穴位针对特定的解剖部位起治疗作用),二是定病(穴位针对具体病证起治疗作用),三是定性(穴位针对疾病的某一证型起治疗作用)。现结合临床应用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2.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在各版针灸类教材中都有记录,指归属于某一经之穴可主治该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现多用于为某腧穴主治某病症提供依据。笔者以历代针灸古籍中犊鼻穴主治并无“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特点举错辨误。梳理此理论的来源,有经脉所过,经脉主治所及、经脉主治就是经脉之上腧穴主治二类,对此二类来源分析认为此理论无合理性依据。既不能代表一个明确的学术观点,也不能做为腧穴主治立论的一个原则规范,反而无意义地扩充了腧穴主治,掩盖了循行过同一位置的不同经脉、一条经脉之上不同腧穴、临近腧穴主治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舒莹 《中医药通报》2004,3(6):42-44
本文从方名、主治证与组成药味三方面,考察了<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温胆汤之源与流,并据此提出了温胆汤的适应证特点与主治范围.揭示了温胆汤及其类方之间的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14.
黄龙祥 《中国针灸》2007,27(11):823-827
本文系统考察了腧穴主治表述的基本特点及其演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标准化表述规范,能体现针灸治疗自身规律的腧穴主治表述体例,即以治疗范围概括、以典型病症举例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足三里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古今文献及个人的临床体会,对足三里的定位,主治与应用进行了探讨,认为足三里穴主治范围广泛,效果明显与其所处的一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6.
甘肃"七药"类功效和主治整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建邦  杨静 《中药材》2003,26(3):165-168
本文通过查阅77种“七药”类有关文献及民间使用情况调查,对其功效,主治做了归纳整理,总结出12条主要功效的12条主治病症,为进一步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人迎穴镇痛功能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顾月华 《中国针灸》1996,16(3):40-42
本文参照古今文献及个人的临床休会,对人迎穴的定位、主治与应用、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人迎穴主治范围广泛、镇痛效果明显与其所处特殊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8.
《黄帝明堂经》腧穴主治理解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素云  黄龙祥 《中国针灸》2006,26(11):821-824
目的:探讨《黄帝明堂经》腧穴主治内容的理解方法。方法:以黄龙祥研究员辑复的《〈黄帝明堂经〉辑校》为蓝本,对《黄帝明堂经》腧穴主治内容的构成特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实例,重点分析如何正确理解《黄帝明堂经》腧穴主治文献原意和内涵。结论:理解《黄帝明堂经》腧穴主治内容必须进行层层递进式剖析,并鉴别其中针灸方与腧穴主治内容、不同的腧穴主治成分、症候群组、病名与症状4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李杰 《四川中医》2009,27(6):122-123
心穴是耳针疗法中常用的穴位之一,配伍、操作的不同,主治各异。如何合理配伍,是提高疗效、扩大治疗范围的关键。本文通过6种不同配穴,说明心穴配伍得当,操作适宜,能够治疗临床虚实寒热不同病证。  相似文献   

20.
陆寿康 《中医杂志》2011,52(15):1329-1331
随着中医现代临床疗效标准提高和主治范围的扩大,给中医药和针灸的生存和发展提出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从20世纪90年代起,笔者一直关注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和扩大针灸临床病症范围这两个重要的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