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李淑敏  杨俊玲  刘艳萍  付艳辉 《中草药》2015,46(18):2683-2688
目的研究夹竹桃科植物羊角棉Alstonia mairei枝叶中的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采用理化分析以及NMR谱和MS谱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羊角棉枝叶9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了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1)、30-醛基羽扇豆醇(2)、羽扇豆醇乙酸酯(3)、α-香树酯醇(4)、α-香树酯酮(5)、23-羟基熊果酸(6)、β-香树酯醇(7)、β-香树酯酮(8)、山楂酸(9)、木栓醇(10)、木栓酮(11)、杨芽黄素(12)、5,6-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13)、5,3′-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14)、7-羟基-5,3′,4′-三甲氧基黄酮(15)、5,7,3′,4′-四甲氧基黄酮(16)、5-羟基-6,7,8,4′-四甲氧基黄酮(17)和5-羟基-6,7,8,3′,4′-五甲氧基黄酮(18)。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羊角棉中分离得到,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鸡骨常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土木香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丽明  王剑  付美玲  韩松  庞婧慧  张文治 《中草药》2018,49(11):2512-2518
目的研究土木香Inula helenium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TLC和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波谱技术及参考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土木香根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土木香内酯(1)、异土木香内酯(2)、4,4-二甲基甾醇(3)、11αH,13-二氢异土木香内酯(4)、11αH,13-二氢土木香内酯(5)、4(15)-环氧异土木香内酯(6)、5α,6α-环氧土木香内酯(7)、别土木香内酯(8)、异别土木香内酯(9)、木栓酮(10)、木栓醇(11)、古柯二醇(12)、β-谷甾醇葡萄糖苷(13)、羽扇豆醇乙酸酯(14)、羽扇豆酮(15)、羽扇豆醇(16)、δ-香树素(17)、羽扇豆醇棕榈酸酯(18)、5,7,4′-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19)、(+)-丁香树脂酚(20)、3,5,3′-三羟基-6,7,4′-三甲氧基黄酮(21)、3,5,6,7,3′-五羟基-4′-甲氧基黄酮(22)。结论化合物21、2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15、17、18为首次从土木香中分离得到。经过抗菌测试筛选发现化合物1、2、4、5、7~9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枯草芽孢杆菌均具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3.
月腺大戟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月腺大戟(Euphorbia ebracteolata Hayata)植物根部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巨大戟二萜-3-肉豆蔻酸酯(1)、巨大戟二萜-3-棕榈酸酯(2)、9,19-环阿尔廷-23E-稀-3β,25-二醇(3)、24-亚甲基环阿尔廷烷-3,28-二醇(4)、β-香树酯醇乙酸酯(5)、狼毒乙素(6)、2,4-二羟基-6-甲氧基-3-醛基苯乙酮(7)和月腺大戟素A(8)。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藏药线叶龙胆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藏药线叶龙胆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经核磁共振(NMR)、质谱(MS)、红外(IR)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从线叶龙胆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α-香树脂醇(1),β-香树脂醇(2),28-羟基-α-香树脂醇(3),28-羟基-β-香树脂醇(4),3β-棕榈酸酯-28-羟基-α-香树脂醇(5),3β-棕榈酸酯-28 -羟基-β-香树脂醇(6).胡萝卜苷(7),β-谷甾醇(8),28-羟基-羽扇豆醇(9),24-羟基-羽扇豆醇(10).结论 这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从红花桑寄生茎叶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化合物为7β-羟基-何帕-22(29)-烯-3β-棕榈酸酯(1),以及9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醇(2)、3-表乌苏酸(3)、3β-羟基-何帕-22(29)-烯(4)、3β,15α-二羟基-羽扇-20(29)-烯(5)、羽扇-20(29)-烯-3-O-α-D-葡萄糖苷(6)、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7)、夹竹桃苷元-3-O-α-D-葡萄糖苷(8)、二十二烷酸(9)、二十八烷醇(10)。化合物结构利用核磁共振谱、高分辨质谱等现代波普技术进行鉴定。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10首次从红花桑寄生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中药紫株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胡益明  沈月毛  顾琼仙  左国营  郝小江 《中草药》2001,32(12):1063-1065
目的:研究紫株Callicarpa pedunculata R.Brown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各种理化方法及光谱(IR,MS,^1HNMR,^13CNMR)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紫株全草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个二萜类化合物:14α-羟基-7,15-异松烷二烯-18烷酸(14α-hydroxy-7,15-isopimaradien-18-oic acid,Ⅰ);16α,17-二羟基-3-氧-扁枝杉烷(16α,17-dihydroxy-3-oxo-phyllocladane,Ⅱ);8,11,13,15-四烯松香烷-18-烷酸(8,11,13,15-abietatraen-18-oic acid,Ⅲ);6α-羟基尼刀瑞尔醇(6α-hydroxy nidorellol,Ⅳ);2个黄酮类化合物5-羟基-3,4‘,7-三甲氧基黄酮(5-hydroxy-3,4‘,7-trimethoxyflavone,Ⅴ);3,5-二甲基莰非醇(3,5-dimethylkaempherol,Ⅵ);其余的分别为:熊果酸(ursolic acid,Ⅶ),肌醇(myoinositol, Ⅷ),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Ⅸ),β-香树素(β-amyrin, Ⅹ)。结论:化合物Ⅰ-Ⅵ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Ⅰ-Ⅳ分别为4种不同类型的二萜。熊果酸的含量高达1%,本植物可作为其资源植物。  相似文献   

7.
白背叶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冯子明  李福双  徐建富  张培成 《中草药》2012,43(8):1489-1491
目的 研究白背叶Mallotus apelt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香树脂醇乙酸酯(1)、高根二醇(2)、羽扇豆-20 (29)-烯-3β,30-二醇(3)、对羟基苯甲酸-2α-羟基油桐酸酯(4)、α-香树脂醇乙酸酯(5)、油桐酸(6)、槲皮素(7)、3-甲氧基-4-O-β-D-葡萄糖基苯甲酸(8)、勾儿茶素(9).结论 化合物1~4、6、8、9为首次从野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沙生风毛菊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梦初  廖志新  陈道峰 《中草药》2007,38(10):1463-1466
目的研究菊科风毛菊属植物沙生风毛菊Saussurea arenaria Maxim.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用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从沙生风毛菊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中提取分离化学成分,通过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并检测其细胞毒活性。结果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泽兰叶黄素(Ⅰ)、棕矢车菊素(Ⅱ)、( )-丁香脂素(Ⅲ)、d-松脂素(Ⅳ)、3S-( )-9-oxonerolidol(Ⅴ)、α-香树醇棕榈酸酯(Ⅵ)、羽扇豆醇棕榈酸酯(Ⅶ)、羽扇豆醇乙酸酯(Ⅷ)、α-香树醇(Ⅸ)、羽扇豆醇(Ⅹ)、伞形花内酯(Ⅺ)、对羟基苯甲醛(ⅩⅡ)和3-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ⅩⅢ)。化合物Ⅰ、Ⅱ对人结肠癌HCT8细胞和人肺癌A549细胞具有抑制作用,IC50值为8~14μg/mL。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泽兰叶黄素和棕矢车菊素是沙生风毛菊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9.
刘全裕  冯珊  张永红  倪峰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21):3956-3961
从红花桑寄生茎叶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化合物为7β-羟基-何帕-22(29)-烯-3β-棕榈酸酯(1),以及9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醇(2)、3-表乌苏酸(3)、3β-羟基-何帕-22(29)-烯(4)、3β,15α-二羟基-羽扇-20(29)-烯(5)、羽扇-20(29)-烯-3-O-α-D-葡萄糖苷(6)、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7)、夹竹桃苷元-3-O-α-D-葡萄糖苷(8)、二十二烷酸(9)、二十八烷醇(10)。化合物结构利用核磁共振谱、高分辨质谱等现代波普技术进行鉴定。化合物 1 为新化合物,化合物 2~10 首次从红花桑寄生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女贞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女贞Ligustrum lucidum的干燥成熟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ODS柱色谱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NMR,MS等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女贞子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其中三萜类化合物15个,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2α-羟基齐墩果酸(2),乙酰齐墩果酸(3),羽扇豆醇(4),白桦脂醇(5),达玛烯二醇(6),3β-乙酰氧基-20,25-环氧-24α-羟基-达玛烷(7),20,25-环氧-3β,24α-二羟基-达玛烷(8),3β-乙酰氧基-达玛烯二醇(9),3β,20S-二羟基-24R-过氧羟基-25-烯-达玛烷(10),fouquierol(11),oliganthas A(12),达玛烯二醇3-O-棕榈酸酯(13),拟人参皂苷元II 3-O-棕榈酸酯(14),3β,20S-二羟基-25-过氧羟基-23E-烯-达玛烷(15);苯乙醇类化合物5个,分别为毛蕊花苷(16),北升麻宁(17),2-(3,4-二羟基苯基)乙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18),osmanthuside H(19),3,4-二羟基苯基乙醇(20)。结论:化合物4,16,17,19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15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