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背景 随着新药的作用,药疹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病例报告 1995年1月至1999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为药疹的患142例,其中有明确的药物过敏史38例,最常见的致敏药物为抗生素类,其次为解热镇痛类药物。讨论 合理应用抗生系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各种药物反应引起的皮疹是预防和不治疗药疹的2。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分析因出现药疹住院的患者临床用药情况、用药合理性及住院费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预防药疹以及建立药害赔偿制度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因药疹住院的236例患者的基本情况、用药信息、药疹类型、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等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明确致敏药物的患者192例,主要给药途径为口服给药97例,静脉给药63例。在致敏药物中前四位分别为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和中成药。非重症药疹患者221例,重症药疹患者15例。236例患者人均住院时间为(10.75 ±9.56)d,人均总费用为(8 356.50±2 198.45)元。结论 合理用药能减少药疹的发生,应加强合理用药宣传,建立药害赔偿制度,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83例药疹住院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秋艳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0(1):83-83,85
目的 分析药疹病人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皮肤科1990-1999年间83例药疹住院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药疹病例占同期住院病例的12.6%。重症药疹5例,占6.0%;致敏药物主要是抗生素类及解热镇痛类;皮疹类型主要是猩红热样或麻疹样型,其次是荨麻疹型。结论 药疹是一种常见的,危害健康的皮肤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新药的广泛应用和患者存在着多种药物的联合应用。药疹患者会日渐增多,而且过敏药也渐趋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95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36例重症药症患者,经积极治疗后,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杨建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36(2):222
药诊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 ,作者总结了 1995年至 1999年在本科住院药疹患者 16 8例 ,并对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按赵辩[1] 的诊断标准 ,16 8例患者中 16 6例(98 8% )致敏药物诊断明确 ,2例 (1 2 % )致敏药物不能确定 ,男 5 9例 ,女 10 9例 ,男女之比约为 1∶1 8,其中年龄最小 3岁 ,最大 72岁 ,平均 36 1岁。主要发生的年龄段是 31~ 5 0岁 ,共 96例 ,占 5 7 1%。平均住院 9 2d ,从用药至症状出现的潜伏期为 10min~ 1个月 ,平均 4 6d ,全部病例中 5 7例既往有药物过敏史 ,占 33 9%。其余患者否认…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药疹的致敏药物及临床特征。方法对104例药疹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4例药疹患者中引起或可能引起药疹的致敏药物依次为抗生素(41.3%)、解热镇痛类药物(27.9%)、镇静催眠药及抗癫疒间药(19.2%)。药疹类型以发疹型药疹最为常见,其次为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结论滥用药物是药疹发病率增高的一个原因,临床医师在应用上述致敏药物时应警惕药疹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9.
126例药疹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126例药疹病例的有关病史资料,分析药疹发生的特点。在怀疑引起药疹的药物种类中,以抗生素最为常见,其次为解热镇痛和抗感冒类常用药。在发疹的形态上以麻疹样药疹,猩红热样疹和多形红斑药疹为常见。首次用药出现药疹的潜伏期多集中在5d-10d,重复用药多发生在60min内。具体分析药疹发生的可控因素,提倡合理用药,避免不合理应用造成对人体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致敏药物引起药物性肝损害在排序上与所致药疹的发生率是否相同.方法对1998年9月至2003年3月在我科住院并已经确诊为药疹的261例患者中伴有药物肝脏损害的61例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引起药疹并容易导致肝损害的致敏药物是抗病毒类为60%(9/15),抗痨类药物为66.67%(8/12),别嘌呤醇55.56%(5/9).结论对本组回顾性分析发现各种致敏药物引起药物性肝脏损害在排序上与所致药疹发生率有所不同,故在临床治疗用药以及药疹诊治方面应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1.
莫报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3,23(2):183-183,186
通过对410例药疹临床分析,发现最常见致敏药物分别为头孢菌素和氨苄青霉素类、解热镇痛类、狂犬疫苗、磺胺类和四环素类等,表现多为猩红热样型、麻疹样型、荨麻疹型及粘膜水肿或溃烂型。 相似文献
12.
13.
56例重症药疹临床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致病药物,临床特征及疗效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56例重症药疹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148例非重症药疹患者进行比较.结果56例重症药疹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剂量相当于强的松量(1.81±0.98)mg/(kg@d),治愈率为82.7%.致敏药物,黏膜损害、并发症发生率,糖皮质激素治疗剂量及治愈率与非重症药疹患者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重症药疹致病药物最常见的是解热镇痛药,其黏膜损害、并发症发生率高,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186例药疹致病药物及临床类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我院近6年药疹患者的致病药物及临床表现类型.方法:收集我院1997年1月~2002年12月间的药疹住院患者,对其致病药物及药疹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药疹病例186例,其中最常见的致病药物有抗生素类(57.5%)、解热镇痛类(18.8%)和中药类(5.9%).最常见的药疹类型为麻疹及猩红热样发疹型(63.4%)、荨麻疹型(14%)和多形性红斑型(8%).引起麻疹样及猩红热样药疹的主要致病药物为青霉素类(33.9%)、头孢菌素类(20.3%)和解热镇痛类(14.4%);引起荨麻疹型的主要为血清制品(23%)和青霉素类(19.2%);引起多形性红斑型的主要为解热镇痛类(33.3%)和青霉素类(20%).抗癫痫药、抗痛风药和解热镇痛药是重症药疹如重症多形性红斑、剥脱性皮炎和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主要致病药物.结论:本研究中引起药疹的致病药物主要为抗生素类和解热镇痛类药物.中药引起的药疹有增加的趋势,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所应用药物和药疹发生的关系以及药疹的防治方法.方法 选取我科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诊治的110例药疹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致敏药物、潜伏期、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根据药疹类型将患者分为重症组和非重症组两组,并观察两组患者机体状况和致敏药物类型.结果 重症组17例,非重症组93例.两组患者的发热情况、外周血、尿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异常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0例患者中,共有27例患者有应用过两种或以上的药物,因此致敏药物不易确定,将他们所应用的药物列入可疑药物,而剩下的83例单一用药导致药疹的患者用药情况也各不相同.结论 特别注意使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和抗癫痫药物患者的病情,以防药疹发生,一旦出现药疹,应立即停药并进行积极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药物与药疹发生的关系以及药疹的防治。方法:对我院皮肤科自2000年1月-2006年12月间因药疹到门诊就诊或住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89例患者中有196例可明确为1种致敏药物,占67.8%(196/289)。由青霉素类引起的药疹共有71例,占36.2%(71/196),其中阿莫西林45例,安西林21例,苄星青霉素G5例。磺胺类引起的药疹共有36例,占18.4%(36/196)。解热镇痛药引起的药疹共有56例,占28.6%(56/196),其中扑热息痛24例,吲哚美辛26例。青霉素类及解热镇痛药引起的药疹中重症药疹分别占8.5%(6/71)及8.9%(5/56)。巴比妥类引起的药疹共13例,占6.6%(13/196),其中重症药疹占38.5%(5/13)。治疗所需的糖皮质激素控制剂量多为80—120mg/d,病程较长。结论:青霉素类、解热镇痛类及磺胺类药物是引起药疹最常见的药物。引起重症药疹的药物主要为青霉素类、解热镇痛药以及巴比妥类。 相似文献
17.
陈勇彬 《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2012,(1):27-30
目的 了解引发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的药物致疹发生频率.方法 收集1989~2011年文献中有关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的报道病例,对致疹药物进行统计,并分析致疹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推算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的发生率.结果 统计表明,引发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的药物品种有51种,阳性病例176例,抗感染药物涉及17种69例,神经精神类药物6种46例,解热镇痛药物4种28例.单一品种中卡马西平引发个案26例(发生率为5.04%),氨基比林引发个案18例(发生率为0.68%),苯巴比妥和阿莫西林各9例(发生率分别为1.24%和0.37%).结论 引发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的药物以抗生素类药物、神经精神类药物和解热镇痛类药物常见,致疹发生率较高的药物有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别嘌醇和扑热息痛等. 相似文献
18.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重症药疹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重症药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5例重症药疹病人随机分成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和地塞米松对照组,治疗组20例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对照组25例给予地塞米松。结果:治疗组病人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而药物副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重症药疹疗效好,病情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的控制,缩短了病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氢化泼尼松治疗非重型药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非重型药疹患者125例分成两组,治疗组65例,予以氢化泼尼松针剂2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对照组60例,予以地塞米松针剂5m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滴,1次,d。分别于用药第4、7、10天后记录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125例患者10d内均获临床痊愈,治疗组第4天痊愈率为58.5%,第7天痊愈率为89.2%,第4天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期间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氢化泼尼松治疗非重型药疹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