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中脂肪性肝病的发生情况,为预防其发生及干预其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对130例糖尿病并发脂肪性肝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0例糖尿病患者中代谢综合征79例,单纯脂肪肝5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82例,酒精性脂肪性肝痛24例,肝功能异常者39例,Ⅱ型糖尿病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高于I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占82.27%,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占7.59%。结论糖尿病为代谢综合征的高危因素。有着共同发病基础的Ⅱ型糖尿病和代谢综舍征。较易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功能异常率明显高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提示长期大量饮酒更易造成肝脏损伤。而代谢综合征中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较低,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佛山市顺德区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现状。方法收集佛山市顺德区陈村医院普通体检者1673名相关临床资料,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肝功能、血脂、血糖及肝脏、胆囊和脾脏超声检查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佛山市顺德区成人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的现状和疾病谱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673名普通体检者中检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258例,检出率为15.4%,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7.5%。女性患病率为12.4%,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高发年龄段为40~〈60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相关因素包括体重指数、高脂血症、性别、年龄、肝功能异常、空腹血糖代谢紊乱、高血压,其中,以体重指数≥25kg/㎡相对风险度最高(OR=9.942,95%CI4.802~20.576),其次为高脂血症(OR=2.062,95%CI1.285~3.311)及男性(OR=1.810,95%CI1.150~2.811)。结论佛山市顺德区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较高,与国内发达城市相差不大,在40~〈60岁人群及男性中较高发,肥胖、高脂血症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易患因素;应积极开展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引起人们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视,加强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袁平戈 《西部医学》2009,21(2):333-336
随着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全球化的流行趋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越来越严重的健康问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本身除可直接导致肝衰竭、肝细胞癌和移植肝复发外,还可影响其他慢性肝病进展,并参与2型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的发病。由于缺乏有效防治措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不仅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和预期寿命缩短,其沉重经济负担还使家庭和社会不堪重负。由于部分专业人员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尚不认识和存在一些错误观点,本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几个基本概念、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若干问题作了概述,可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岳维芸  ;李莹  ;王育群 《医学综述》2014,(16):3001-300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系列由单纯性脂肪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可进展至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癌的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以及炎性因子等均与NAFLD的发病密切相关,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而中药复方和单味中药能明显改善NAFLD患者的症状。该文主要对中医中药在NAFLD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丹参对肝纤维化和肝功能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丹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酒精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常规护肝治疗,B组在常规护肝治疗基础上联合丹参治疗。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及血清HA、LN、PCⅢ、C-Ⅳ水平。结果B组治疗后血清HA、LN、PCⅢ、C-Ⅳ明显降低(P〈0.01),A组无明显降低。结论丹参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酒精性肝病抗肝纤维化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 122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根据B超检查结果分为2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62例和正常对照组60例,对2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BMI、腰臀比值、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胰岛素浓度、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高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及比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γ-氨酰转肽酶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两组水平相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变量分析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IMT及斑块呈显著相关(OR 8.3,95% CI 1.2~7.7,P=0.001).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高于正常对照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机制可能与内脏性肥胖、胰岛素抵抗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状态下增加的氧化应激特性及血脂紊乱、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肝脏超声分级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我科4个月内住院的142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彩色超声检查后分为三组:A组56例为不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B组46例伴轻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C组40例伴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分别测定三组患者的平均颈动脉IMT、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Ic)、血脂、体重指数(BMI),并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ALT、BMI及HOMA—IR的均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不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相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更明显(各组P〈0.05),颈动脉内膜的厚度与NAFLD的分级增加呈正相关。而三组患者TG、TC、LDL—C、HDL—C和HbA1C同差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增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加,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8.
脂肪性肝病包括酒精性和非酒精性两大类,当前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且起病渐趋低龄化。它不仅可以导致肝病相关残疾和死亡,还与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它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肝脏,是累及全身的疾病。本文对近年来诊治的65例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肠道菌群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春晖  冯志松 《医学综述》2014,(11):1953-195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美国及世界范围内肝功能损害最常见的原因。肠道菌群与其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肠道菌群的构成与功能的改变通过Toll样受体4(TLR4)特异性识别脂多糖,并激活炎症相关基因的活性,促使肝脏慢性炎症的产生,诱导肥胖、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最终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与发展。肝脏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小肠细菌的过度生长也被证实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特殊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对特殊人群2006年查体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NAFLD组收缩压、舒张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酸、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体重指数显著高于无NAFLD组(P均〈0.05)。(2)NAFLD组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超重或肥胖以及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显著高于无NAFLD组(P均〈0.05)。结论NAFLD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针对NAFLD患者应及时筛查和干预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1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丽  陈东风 《重庆医学》2007,36(8):715-71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发展的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1].近年来NAFLD发病率不断攀高,发病年龄渐趋低龄化,是目前导致肝功能异常的最常见的原因,且与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因素密切相关,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NAFLD的治疗不仅是医生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政府十分重视的社区课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也逐渐受到重视。但目前尚无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特效药物,中药内服、中医外治及中药内服联合中医外治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对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应用中医药调节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肠道内环境稳态,对该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从中医角度看,土壅木郁为其发病关键。土壅木郁理论是肝脾同病的一种,因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湿热内蕴、上蒸肝胆,致疏泄不利;通过肝脾同调,使运化顺畅,代谢正常。中医辨证论治有利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肠道内环境的稳定,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本文对土壅木郁理论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肠道内环境稳态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斌 《肝博士》2013,(3):10-11
脂肪性肝病分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前者与过量乙醇摄入有关,后者与胰岛素抵抗有关。随着肥胖、糖尿病及其相关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逐年增加,NAFLD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并呈现全球化发病趋势,在我国亦已成为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左卡尼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A组(治疗组)20例,静脉点滴左卡尼丁,每天1.5g;B组(对照组)30例,常规保肝、降脂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主要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肝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A组与B组相比,降低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改善肝酶学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卡尼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IR)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与IR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无过量饮酒史和其他明确的肝脏损伤因素,病理改变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沉积为主,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以及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目前,2型糖尿病、NAFLD的患病率以及二者合并的发生率均有明显上升趋势,合并二者的患者存在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的特征,使得该类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度明显增加.因此,进一步对2型糖尿病和NAFLD相互关系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2型糖尿病和NAFLD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治疗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对我院健康体检中心311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及从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且糖耐量正常的体检者中随机选取的366例体检者(对照组),进行病史询问、体检及血糖、肝肾功能、血脂、腹部彩色超声等检查,分析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病情况。结果显示,对照组366例共检出NAFLD67例(患病率18.3%),其中轻度51例(患病率13.9%),中度15例(4.1%),重度1例(0.3%)。311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共检出NAFLD144例(患病率46.3%),其中轻度85例(患病率27.3%),中度53例(17.0%),重度6例(1.9%)。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BMI)〈23.0kg/m2组、23.0~24.9kg/m2组和25.0—29.9kg/m2组中NAFLD患病率及轻中重度脂肪肝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当BMI≥30kg/m2时,两组NAFLD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AFLD的患病率均随BMI的增加而升高,当BMI≥25.0ks/m2时升高最为明显,明显高于BMI〈25kg/m2者(P〈0.01)。且随着BMI的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亦明显升高。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NAFLD患病率较高,伴肥胖患者更易发生NAFLD。  相似文献   

18.
玉开战  黄海峰  吴夏侯 《吉林医学》2010,31(16):2424-2425
目的:观察血脂康联合联苯双酯治疗对合并高脂血症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2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用血脂康联合联苯双酯治疗,对照组单用血脂康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血脂、肝功能及肝脏B超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2.5%,对照组总有效率61.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肝毒性;两组降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肝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B超图像好转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联合联苯双酯对伴有高脂血症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α-亚麻酸乙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经临床及超声检查证实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共150例,其中120例患者(治疗组)给予服用α-亚麻酸乙酯,0.6g/次,3次/d,连续服用12周。另外30例患者(对照组)未给予任何相关治疗。在研究开始和结束时分别检测每位患者的血脂、肝功能、脂联素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α-亚麻酸乙酯能有效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改善患者肝功能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而且还能明显提高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结论:α-亚麻酸乙酯能有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相似文献   

2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与患者的遗传和基因多态性联系密切,中医体质学说与现代医学遗传学、基因组学的理论不谋而合,以中医体质学说为切入点开展中医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基础和临床研究具体可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1开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常见体质类型客观化、标准化研究;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不同体质类型中医药干预方案规范化研究;3中医食疗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中的应用和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