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Viment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转移及宫旁浸润的关系,以探讨Vimentin预测宫颈癌淋巴转移及宫旁浸润的可能性.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微阵列芯片78例组织标本Vimentin表达,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78例宫颈癌组织中Vimentin阳性表达率为30/78(38.5%),Vimentin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与淋巴转移和宫旁浸润相关,淋巴转移组Vimentin表达率为15/31(48.4%),显著高于淋巴转移阴性组的15/47(31.9%);(2)宫旁浸润组Vimentin表达率为17/32(53.1%),显著高于宫旁无浸润组15/46(32.6%)的表达率(P<0.05).结论 Viment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转移及宫旁浸润之间存在相关性,检测宫颈癌组织Vimentin可有效预测宫颈癌淋巴转移及宫旁浸润.  相似文献   

2.
VEGF-C在浸润性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EGF- C)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各病理、临床参数的关系 ,为预测宫颈癌转移、评价预后及合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 5 7例浸润性宫颈癌、1 0例正常宫颈组织、1 2例宫颈原位癌、8例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患者分别检测 VEGF- C的表达情况。结果 :VEGF- C在浸润性宫颈癌、宫颈原位癌和上皮不典型增生、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5 0 .9%、1 5 %、1 0 % ;VEGF- C的阳性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为 85 % ,无淋巴结转移组中为 32 .4% ,差别有显著性 ( P<0 .0 5 ) ;在有深肌层浸润组的宫颈癌中 ,VEGF- C阳性表达率为 68.7% ,浸润深度未达到深肌层者的表达为 40 .6% ,二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VEGF- C的表达与浸润性宫颈癌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明显相关 ,而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级、瘤体大小、患者年龄等无关 ;VEGF- C表达异常可作为评估宫颈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状况、选择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在宫颈癌术前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宫颈癌初诊患者术前MRI检查宫颈癌肌层浸润、阴道受累、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资料,并与术后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观察比较与术后病理分期诊断的准确性及一致性,同时探讨MRI对宫颈癌肌层浸润、阴道受累、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结果以术后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术前MRI分期诊断与术后病理分期检查结果一致性Kappa=0.64,P﹤0.001,其诊断符合率为79.66%。术前MRI对肌层浸润、阴道受累、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77.78%、73.91%、87.18%和77.78%,特异度分别为98.0%、96.11%、8 0.0%和9 4.0%,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92%、81.36%、84.75%和91.53%,且检验一致性分别为Kappa=0.794、0.605、0.664和0.687,P﹤0.001。结论MRI对于宫颈癌术前分期具有较高准确率,且对宫颈癌肌层浸润、阴道受累、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MRI对宫颈癌术前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宫颈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2)的表达变化与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visionTMplus二步法检测85例宫颈癌组织MMP-2、TIMP-2的表达情况.结果MMP-2阳性染色率90.59%,MMP-2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呈正相关(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别为P=0.03,P=0.02,和P=0.000;P《0.05).TIMP-2阳性染色率为78.82%,TIMP-2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呈负相关(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别为P=0.01,P=0.03,P=0.02,P《0.05).MMP-2和TIMP-2联合表达与宫颈癌浸润、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MMP-2和TIMP-2表达失衡与宫颈癌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MMP2及TIMP2的表达与宫颈癌肌层浸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肿瘤细胞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因子-2(TIMP2)的表达与肌层浸润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79例宫颈癌组织中MMP-2与TIMP-2的基因表达情况,收集各病例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MMP2及TIMP2表达与宫颈癌肌层浸润的关系。结果宫颈癌中MMP2及TIMP2在浅-中肌层、深-全层浸润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13%,87.5%及73.91%,65.22%。提示:MMP2的阳性表达率与肌层浸润深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TIMP2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的肌层浸润深度有统计学意义(2=3.84,P<0.05)。结论TIMP2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的肌层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6.
TCT筛查、阴道镜活检及病理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TCT宫颈液基细胞学,阴道镜下活检及组织病理学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TUT筛查异常的397例患者,包括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195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82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114例,均行阴道镜下活检进行病理诊断.结果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CINⅠ43例,CIN Ⅱ 39例,CINⅢ45例,HPV感染14例,慢性宫颈炎188例、宫颈原位癌及宫颈浸润癌共27例.CIN及原位癌年龄主要分布在26~45岁,宫颈浸润癌主要分布在36~45岁,TCT对LSIL、HSIL和宫颈浸润癌的诊断符合丰为20.73%.62.28%.100%.同时,53.66%的LSIL和37.72%的HLIL被细胞学诊断过高,25.61%的ISIL被细胞学诊断过低.结论 宫颈癌筛查十分必要,TCT筛查、阴道镜活检及病理三阶梯检查对宫颈癌可以进行早诊断,早治疗,从而降低宫颈浸润癌的死亡率. 例,CIN Ⅱ 39例,CINⅢ45例,HPV感染14例,慢性宫颈炎188例、宫颈原位癌及宫颈浸润癌共27例.CIN及原位癌年龄主要分布在26~45岁,宫颈浸润癌主要分布在36~45岁,TCT对L IL、HSIL和宫颈浸润癌的诊断符合丰为20.73%.62.28%.100%.同时,53.66%的LSIL和37.72%的HLIL被细胞学诊断过高,25.61%的ISIL被细胞学诊断过低.结论 宫颈癌筛查十分必要,TCT筛查、阴道镜活检及病理三阶梯检查对宫颈癌可以进行早诊断,早治疗,从而降低宫颈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2例宫颈癌及13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中VEGF的表达.③结果宫颈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54.8%(23/42),而正常宫颈组织中VEGF均为阴性表达;肿瘤直径≥4cm或间质浸润≥1/2的宫颈癌病人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4cm或间质浸润<1/2者(X2=4.52、4.00,P<0.05).有宫颈旁浸润或盆腔淋巴结转移者VEGF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宫颈旁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者(X2=4.48、7.27,P<0.05).④结论 VEGF表达与宫颈癌的局部浸润和转移有关,可作为判断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宫颈浸润癌和原位癌患者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通过差异蛋白组学筛选特有的蛋白标记物.方法 应用SELDI-TOF-MS技术和WCX2(弱阳离子)芯片采集74例宫颈癌(44例宫颈浸润癌和30例宫颈原位癌)患者和51例健康人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采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筛选差异蛋白,应用Biomarker patternsoftware 5.0.2版建立诊断模型,并盲法验证其诊断效率.结果 宫颈癌患者与对照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有12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峰(P<0.05),筛选出分子量分别为5642、5912、5905、5660、2288和8700 Da 6个标志蛋白,将125例血清随机分为30例宫颈癌和30例健康人血清作为训练组用于建立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44例宫颈癌和21例健康人血清作为验证组,其对宫颈癌的诊断敏感性为95.45%,特异性为95.23%.宫颈浸润癌与原住癌血清蛋白质谱有16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P<0.01),筛选出分子量分别为13776、2796、2697、2070、2768和9222 Da 6个标志蛋白,随机将15例宫颈浸润癌和15例原位癌血清分为训练组,29例浸润癌和15例原位癌作为验证组,其鉴别宫颈浸润癌的敏感性为93.10%.特异性为93.33%.宫颈原位癌患者与对照组血清蛋白质谱比较有6个差异表迭的蛋白质(P<0.05),分别随机选取15例宫颈原位癌和15例健康人血清作为训练组,15例原位癌和36例健康人血清作为验证组,其诊断宫颈原位癌的敏感性为60%,特异性为98.08%.结论 血清蛋白质谱技术可望用于宫颈浸润癌和原位癌的鉴别,标志蛋白的鉴定可能对宫颈癌浸润机制的探讨和新的治疗手段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44V6在宫颈癌中表达与局部肿瘤血管生成、癌细胞增殖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上皮(NCE)、1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75例宫颈癌(ICC)中CD44V6蛋白、癌细胞增殖指数(Ki-67标记)及微血管密度(MVD,CD34标记)的表达情况.结果CD44V6在NCE、CIN和I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0%,55.56%和69.33%,从NCE到CIN再到ICC,CD44V6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CD44V6在宫颈癌中表达与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Ki-67表达有关(P<0.05),而与年龄、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间质浸润和MVD无关.有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Ki-67高度表达者CD44V6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Ki-67中度以内表达者.结论CD44V6阳性表达可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检测宫颈癌中CD44V6表达对于了解其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宫颈微小浸润癌(宫颈早期浸润癌) 宫颈微小浸润癌是指只能在显微镜下检出而临床难以发现的临床前宫颈癌,它是原位癌向浸润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病变阶段.由Mestwardt(1947)首先提出微小癌的名称,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于1960年将早期浸润癌列入宫颈癌分期中的Ⅰa期.治疗后的复发率是1.06%.  相似文献   

11.
影响Ⅰ~Ⅱa期宫颈癌术后预后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影响Ⅰ~Ⅱa期宫颈癌行广泛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的预后因素.方法 比较分析115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和多因素.结果 115例Ⅰ~Ⅱa期宫颈癌根治术后的5年累积生存率为82.95%,年轻组和中老年组分别为70.27%和89.31%,两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86).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临床分期、宫颈肌层浸润程度、血管或淋巴管累及情况和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与早期宫颈癌预后有关.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宫颈肌层浸润程度、血管或淋巴管累及情况和盆腔淋巴结转移个数是影响早期宫颈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有≥2个高危因素者,术后放疗或化疗与未治疗者生存率分别为83.33%和16.67%,两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Ⅰ~Ⅱa期宫颈癌预后年轻患者比中老年患者差.宫颈肌层浸润程度、血管或淋巴管累及情况和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影响早期宫颈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有≥2个高危因素者术后辅助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官颈鳞癌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情况,及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官颈鳞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HMGB1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HMGB1在对照组、原位癌和宫颈浸润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5.8%(3/19)、53.3%(8/15)和80.0%(32/40),P<0.01;HMGBl的表达与宫颈癌I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MMP-9在对照组、原位癌和浸润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1.5%(4/19)、53.3%(8/15)和65.0%(26/40),P<0.01.宫颈癌中HMGB1与MMP-9的共同阳性表达率为47.3%(26/55),r-0.305,P<0.05.结论:HMGB1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HMGB1与MMP-9表达呈正相关,提示HMGB1可能与宫颈癌的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16和Ki67在不同类型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回顾近5年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结果,免疫组化标记物染色用两步法染色,观察分析p16和Ki67和疾病的关系。结果:208例宫颈癌中原位癌占9.62%,早期浸润癌占0.96%,鳞状细胞浸润癌占86.06%,腺癌占2.40%,腺鳞癌占0.96%。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提示p16早期宫颈癌比较鳞状细胞浸润癌更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的表达早期宫颈癌低于鳞状细胞浸润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标志物ki67和p16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病理医生明确诊断,还有助于临床医生全面认识癌前病变特点和宫颈癌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 β1 、纤维粘连蛋白 (FN)、层粘连蛋白 (LN)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变化 ,探讨它们在宫颈癌形成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技术对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Ⅱ~Ⅲ级、宫颈浸润癌上皮细胞或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中TGFβ1 、FN、LN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TGFβ1 在正常宫颈上皮细胞、CIN上皮细胞、宫颈浸润癌细胞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 0 0 %、54 .5 %、2 7.6 % (P <0 .0 0 5) ,TGFβ1 在正常宫颈、CIN、宫颈浸润癌的细胞外基质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 36 .4%、63 .6 %、86 .2 %(P <0 .0 1 )。FN和LN在正常宫颈上皮细胞无表达。FN在CIN上皮细胞和宫颈浸润癌细胞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1 8.2 %、34 .5 %。LN在CIN上皮细胞和宫颈浸润癌细胞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9.1 %、2 0 .7%。FN、LN在正常宫颈细胞外基质中表达呈强而连续线状染色 ,FN、LN在CIN和宫颈癌的细胞外基质中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减损。其中FN的减损率分别为 36 .4%、75 .9% (P <0 .0 5) ,LN的减损率分别为 54 .5 %、96 .6 % (P <0 .0 0 5)。结论 TGFβ1 在CIN上皮细胞和宫颈癌细胞中表达的明显减少 ,提示TGFβ1 的缺乏可能是宫颈癌恶性转化的早期标志 ,细胞外基质中TGFβ1 增多、FN和LN的减损以及CIN上皮细胞和宫  相似文献   

15.
抑癌基因P1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16表达及其与宫颈癌生长、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 9例宫颈癌及2 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16的表达。结果 2 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18例呈P16阳性表达,6 9例宫颈癌P16阳性表达率为5 5 .1% (38 6 9) ,P16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 <0 .0 1) ,而与宫颈癌的病理类型及年龄无关(P >0 .0 5 )。结论 P16的表达缺失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浸润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Foxm1、ANGPTL4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保存的宫颈癌组织标本72例,同时选取正常宫颈组织标本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Foxm1、ANGPTL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宫颈癌组织Foxm1和ANGPTL4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3.89%和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IGO分期Ⅱ期、肌层浸润≥1/2、中低分化宫颈癌Foxm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47%、84.62%和79.07%,明显高于Ⅰ期、肌层浸润<1/2、高分化患者(P<0.05);有脉管浸润宫颈癌ANGPTL4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5.24%,明显高于无脉管浸润(P<0.05);Foxm1与ANGPTL4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301,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Foxm1、ANGPTL4蛋白呈高表达,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宫颈癌是全球妇女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也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I B-11A期的宫颈癌患者若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其5年生存率可达85 %~90 %,而一旦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其5年生存率则降为30 %~60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宫颈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对60例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30例术前均行MR检查,另30例为随机抽取的同期住院的资料完整但未行MR检查患者,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依据国际妇产科协会分期(FIGO)原则,将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照.结果 与术后病理分期相比,MRI组:判断分期的准确性是80.0%;判断宫旁浸润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95.5%,87.5%,87.5%和95.5%.非MRI组:术前临床分期的准确性是60.0%;判断宫旁浸润的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91.7%,50.0%,60.0%和88.0%.结论 MRI对术前宫颈癌分期明显优于临床分期,可作为宫颈癌术前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丹  付丽  万载鑫 《四川医学》2020,41(1):95-98
目的探讨DCE-MRI辅助评估宫颈癌病情严重程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和DCE-MRI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宫颈癌诊断准确率、特异度和灵敏度的差异,比较两组检查方式在宫颈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价值。结果 DCE-MRI对宫颈癌诊断的准确率为98.33%,高于CT检查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14,P<0.001);DCE-MRI检查对宫颈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5、94.72、94.48、95.12,高于CT检查;DCE-MRI检查对盆腔转移、子宫体浸润和阴道浸润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3.33%、93.33%、95.38%,明显高于CT检查的66.67%、75.00%、8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00、7.566、5.123,P=0.002、0.006、0.024);DCE-MRI检查对盆腔转移、子宫体浸润和阴道浸润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36、91.05、90.78、92.14,90.56、90.48、91.55、92.06,92.01、91.17、90.63、92.02,明显高于CT检查。结论 DCE-MRI检查对宫颈癌及其是否转移和浸润的诊断准确率和灵敏度较高,具有良好的术前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Ki-67抗原在宫颈癌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Ki- 6 7抗原在宫颈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15例正常宫颈上皮(normalcervicalepithelium ,NCE) ,1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m ,CIN)和 75例宫颈浸润癌 (invasivecarcinomaofcervix ,ICC)Ki- 6 7的表达情况。结果 :Ki- 6 7阳性染色位于细胞核。Ki- 6 7在NCE、CIN和IC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3.33%、72 .2 2 %和 96 .0 0 % ,从NCE到CIN再到ICC ,Ki- 6 7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 (P <0 .0 1)。Ki- 6 7在ICC的表达与间质浸润有关 (P <0 .0 5 ) ;而与年龄、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盆腔淋巴结转移和脉管浸润无关 (P >0 .0 5 )。宫颈癌突破深层间质浸润者 ,其Ki- 6 7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浸润深度在浅层间质以内者 (P <0 .0 5 )。结论 :Ki- 6 7抗原可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和间质浸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Ki- 6 7抗原的表达情况对于进一步了解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