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慢性荨麻疹患者32例,健康检查的正常人32名,分为两组,分别测定其血清中白介素(IL)-4、IL-6、IL-8、IL-10及干扰素(IFN)-γ的含量。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组血清中IL-4、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IL-6、IL-10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IFN-γ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4、IL-6、IL-8、IL-10及IFN-γ水平异常,提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与免疫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早期显性梅毒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IL)-4、IL-12和干扰素(IFN)-γ/的动态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9、12个月分别取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与梅毒螺旋体(TP)共同培养,分别用ELISA及逆转录(RT)-PCR方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和PBMC中的IL-4、12、IFN-γ及其mRNA的表达,同时观察快速血浆反应素(RPR)试验转阴情况。结果:IL-12和IFN-γ表达水平与血清RPR试验转阴无明显相关性,IL-4表达水平与血清RPR试验转阴率呈负相关。结论:早期梅毒患者外周血IL-4的表达水平可能可以作为判断梅毒预后的一个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介素(IL)-18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血清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4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清中IL—18及干扰素(IFN)-γ的水平,并动态观察治疗前后IL—18及IFN-γ的变化及其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病情活动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治疗前血清中IL-18及IFN-γ的水平较正常人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且IL—18及IFN-γ的水平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分期有关,其中进行期患者组显著高于静止期患者组(P〈0.05)。治疗后血清中IL-18及IFN-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IL-18的血清浓度变化与寻常性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有相关性(P〈0.05),且与IFN-γ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IL-18在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血清IL-18的检测可作为反映寻常性银屑病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48例,健康检查的正常A.48例,分为两组,分别测定其血清中IL-2、4、6、8、10、12及IFN-γ的含量。结果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组血清中IL-4、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L-6、IL-10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IL-12、IFN-γ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2、IL-4、IL-8、IL—12及IFN-γ水平异常,提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发病与免疫相关。  相似文献   

5.
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8、IL-12、TNF-α和IFN-γ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IL-8、IL-12、TNF-α、IFN-γ住尖锐湿疣中的发病机制。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得40例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8、IL-12、IFN-γ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L-8与IL-12水平、IL-8与IFN-γ水平、IL-12与TNF-α水平、IL-12与IFN-γ水平、TNF-α与IFN-γ水平均呈正相关,IL-8与TNF-α水平无相关性。尖锐湿疣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因子表达异常,尤其足Th1、Th2细胞因子失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祛毒胶囊对LPS诱导的狼疮样模型小鼠几项免疫指标和病理改变的影响,探讨祛毒胶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可能机制。方法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自细胞介素-6(IL-6)、1-干扰素(IFN-1)、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对肝。肾组织常规HE染色。结果(1)血清中IL-6、IFN-γ及TNF-α水平各治疔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病理结果显示模型鼠肝。肾炎性改变,治疗组炎性改变减轻。结论祛毒胶囊对狼疮样小鼠血清中IL-6、IFN-γ及TNF-α的分泌有抑制作用,能明显改善其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寻常型天疱疮可能的细胞免疫机制。方法 用ELISA法检测33例寻常型天疱疮(PV)患者及34例正常人对照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10例PV患者及10例正常人对照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结果 PV患者血清IL-6、IL-17水平高于正常人对照(P < 0.05),IFN-γ、IL-10水平低于正常人对照(P < 0.05)。PV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百分比高于正常人对照(P < 0.05)。结论 IL-6、IL-10、IFN-γ、IL-17和Th17细胞与PV的发病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SLE患者血清IL-15水平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IL-15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2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IL-15的水平、活动期与非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IL-15的水平,按常规方法检测了血清补体,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谱,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等指标。结果:与正常人相比,SLE患者血清IL-15水平增高(P〈0.05);且活动期SLE患者血清IL-15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期的水平;出现抗ds—DNA阳性、低补体C3血症、高IgG血症的IL-15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无上述表现者。SLE患者血清IL-15水平明显升高,且其血清水平与抗ds—DNA阳性、补体低下,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具有相关性,它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10阳性细胞在SLE病理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微量全血标记法结合胞内细胞因子标记技术,以CD4、CD8分子为T细胞表面标记,经三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未经刺激和经刺激培养后的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率。结果:SLE患者外周血的CD4^ 及CD8^ T细胞中IFN-γ^-IL-10 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IFN-γ^ IL-10^-细胞与IFN-γ^-1IL-10^ 细胞的比值明显降低,且IFN-γ^ IL-10^-双阳性细胞显著增多;SLE外周血的CD4^ 及CD8^ T细胞中IFN-γ^ IL-10^-细胞亚群对离子霉素刺激的反应性明显降低;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治疗可以降低SLE外周血CD4^ 及CD8^ T细胞中IFN-γ^-IL-10^ 细胞亚群及CD4^ T细胞中IFN-γ^ IL-10^ 细胞亚群的比例,提高IFN-γ^ IL-10^-/IFN-γ^-IL-10^ 细胞亚群比值。结论:SLE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T细胞亚群平衡失调,表现为分泌IL-10的T细胞亚群比例增高和Tr1细胞增多、Th1/Tc1细胞对刺激的反应存在缺陷。皮质类固醇对T细胞亚群数量及比例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狼疮2号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白介素(IL)-6、IL-10、IL-18及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的影响,探讨其治疗SLE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8例缓解期SLE患者分为狼疮2号方加西药治疗的中西药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6、IL-10、IL-18及Blys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IL-6、IL-10、IL-18及Blys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清中IL-6、IL-10、IL-18及Blys水平明显下降;对照组治疗后血清中IL-6、IL-18、Blys水平明显下降,但IL-10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其中治疗组血清中IL-18、Blys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显著。结论狼疮2号方结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缓解期SLE患者,能明显降低IL-6、IL-10、IL-18及Blys的水平,有效减少激素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狼疮2号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白介素(IL)-6、IL-10、IL-18及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的影响,探讨其治疗SLE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78例缓解期SLE患者分为狼疮2号方加西药治疗的中西药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6、IL-10、IL-18及Blys水平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IL-6、IL-10、IL-18及Blys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清中IL-6、IL-10、IL-18及BIys水平明显下降;对照组治疗后血清中IL-6、IL-18、Blys水平明显下降,但IL-10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其中治疗组血清中IL-18、Blys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显著.结论 狼疮2号方结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缓解期SLE患者,能明显降低IL-6、IL-10、IL-18及Blys的水平,有效减少激素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特异性免疫治疗对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IL-4、IFN-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在特应性皮炎(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对AD患者血清IL-4、IFN-γ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SIT治疗前后AD患者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AD患者IL-4、IFN—γ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SIT治疗后,AD患者IFN-γ水平升高(P〈0.05),IL-4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AD存在Th1/Th2细胞分化失衡;SIT可明显调节患者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SLE患者辅助T(Th)细胞因子及疾病活动性的影响。将SLE患者分为处理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于治疗产后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并评估疾病活性。治疗后处理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4、IL-10均降至正常;治疗后对照组IFN-γ水平低于正常,而IL-4、IL-10水平仍高于正常,处理组疾病活动降低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BCG-PSN可作为SLE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IL)-4﹑IL-12和干扰素(IFN)-γ的表达与玫瑰糠疹发病的相关性及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急性期玫瑰糠疹患者血清标本中IL-4﹑IL-12﹑IFN-γ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玫瑰糠疹患者血清中IL-4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而IL-12、IFN-γ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4、IL-12、IFN-γ参与了机体的免疫调节,在玫瑰糠疹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各中医证型患者外周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的水平,以探求SLE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参考指标。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将SLE分为4种证型,气血热盛型、脾肾阳虚型、气阴两虚血瘀型和气滞血瘀肝郁型,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并比较不同证型SLE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FN-γ、IL-2、IL-4、IL-10水平的差异。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清IFN-γ、IL-4、IL-10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L-2的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从气血热盛型、脾肾阳虚型、气阴两虚血瘀型到气滞血瘀肝郁型IFN-γ、IL-4、IL-10的水平依次递减,IL-2为依次递增,其中气血热盛型、脾肾阳虚型与气阴两虚血瘀型和气滞血瘀肝郁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中IFN-γ、IL-4、IL-10和IL-2水平可作为SLE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白癜风患者血清中白介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白癜风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分析它们与患者疾病活动性及发病类型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76例白癜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并用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组。结果进展期患者细胞因子的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进展期患者IL-8及TNF-α的水平也高于稳定期患者;仅IL-8的水平在局限性与泛发性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6、IL-8及TNF-α可能参与白癜风发病的免疫机制,并与该病的活动性及发病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TGP)对体外培养的Hacalr细胞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干扰素(IFN)-γ分泌的影响,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的HaCaT细胞IL-6、IL-8、IL-10、IFN-γ分泌在白芍总苷的作用下是否发生变化,从而进一步探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及白芍总苷治疗银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运用TNF—α诱导HaCaT细胞,并用不同浓度的TGP进行处理,通过ELISA法检测TGP作用前后细胞因子分泌的变化。结果TGP对经TNF-α诱导的HaCaT细胞IL-6、IL-8、IFN-γ分泌有抑制作用,而对IL-10分泌有促进作用。且这两种作用均与药物作用浓度相关。结论TGP可能通过抑制HaCaT细胞IL-6、IL-8及IFN-γ的分泌,提高IL-10的分泌,进而发挥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从而达到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LE患者雌激素受体(ER)对T、B淋巴细胞的作用机制以及T、B淋巴细胞在SLE发病中的协同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0例SLE患者与4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ER-α、IL-10、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mRNA表达水平;分析ER-α、IL-10和BLySmRNA表达与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SLE组ER-α、IL-10、BLyrS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或P〈0.01),SLE活动期较静止期明显增高(P〈0.05或P〈0.01),且其表达水平与肾损害、蛋白尿、关节炎等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有相关性。男女SLE组以及男女正常对照组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L-10和BLys与SLE的病情活动性和严重程度相关,ER-α可能在SLET、B淋巴细胞的作用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加味方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及其对血清白介素(IL)-4、干扰素(IFN)-γ与IgE的影响。方法9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玉屏风散治疗组和咪唑斯汀对照组,观察疗效与复发率。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玉屏风散治疗前后IL-4、IFN-γ和IgE水平。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O.01)。玉屏风散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gE、IL-4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O.01),而IFN-γ明显升高(P〈O.01)。结论玉屏风散加味方治疗慢性荨麻疹有效,可能与血清IgE、IL-4下降,IFN-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NB- UVB联合白芍总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PV)的临床疗效及对某些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治疗组:口服白芍总苷胶囊,同时给予NB- UVB照射.对照组:只给予NB-UVB照射.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IL-2、IFN-γ、TNF-α、IL-23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IL- 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2、IFN -γ、TNF-α、IL-23水平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而血清IL- 10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IFN-γ、TNF -α、IL-23与 PASI评分呈正相关性;治疗组与IL- 10呈负相关性,对照组与其无相关性;IL-4与PASI评分无相关性.结论:NB- UVB联合白芍总苷治疗PV可通过抑制Th1细胞、抗原递呈细胞的功能,增强了Th2细胞因子的效应,较单一NB- UVB治疗PV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