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病例介绍患者 39岁 ,因子宫肌瘤左侧卵巢囊肿 ,于 1998年 10月15日入院。该患 1992年因右侧输卵管妊娠在外院行右侧附件切除术。入院后检查 :下腹部正中可见一长约 8cm手术瘢痕。妇科检查 :子宫如妊娠 3个月大小 ,质硬 ,活动尚可 ,左侧附件区可触及一直径约为 8cm的囊性肿物。右侧附件区空虚。B超提示 :子宫肌瘤 ,左侧卵巢囊肿。于 1998年 10月 18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及左侧卵巢囊肿切除术。术中见子宫约有 11cm× 10cm× 10cm大小 ,左侧卵巢肿物为 8cm× 7cm× 7cm大小 ,呈囊性 ,在囊肿上方仅见 2cm×2…  相似文献   

2.
同胞姐妹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张秀云朱翠芝次女,34岁,经期腹痛5年入院。妇科检查:子宫妊娠60d大小,表面不光滑,质硬。右侧触及10cm×10cm×8cm大小的囊性肿物。诊断为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右)。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右侧附件切除,左侧...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47岁。因阴道不规则出血3个月.于2007年3月31日行子宫全切术+右卵巢囊肿切除术+左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示: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癌变,子宫腺肌病,右卵巢黄体囊肿。诊断为子宫颈癌。查血常规、肝功、肾功、心电图均正常后。于2007年4月10日给予DF(顺铂40mg d1-3+替加氟lg d1-5)方案化疗1周期,化疗过程顺利。2007年5月9日为行第二次化疗入院,  相似文献   

4.
1病历报告患者,女,47岁,农民,2012年11月21日收治。患者于2年前因子宫多发肌瘤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术后病理回报:子宫平滑肌瘤。术后3,6,12个月行常规检查均未见异常,术后2年复查,B超提示双侧卵巢囊肿,右侧卵巢6.9cm×6.8cm×6cm,左侧卵巢5.1cm×4.2cm×4.0cm,肿瘤标记物检查均在正常范围。西医妇科医生建议,再次行腹腔镜下  相似文献   

5.
赵海燕  沈红  杨志 《广东医学》2003,24(4):422-423
目的:探讨经腹保留子宫动脉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式及结果。方法:对78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行保留子宫动脉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观察组),另选择同期36例患者行传统子宫全切术(对照组)。结果:(1)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盆腔血肿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术后腹痛,盆腔坠胀感,性生活质量等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3)观察组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明显变化,对照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该术式的优点是使卵巢的血供不受影响,维护了盆底支撑结构,避免了卵巢功能早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切除术后卵巢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切除术后卵巢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需行子宫切除的子宫肌瘤患者64例,分为全切组与次全切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和6个月测定患者的性激素水平。结果全切组和次全切组的E2水平在术后1个月时低于术前(P〈0.05),但在术后6个月时则与术前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时的FSH、LH水平均分别较术前上升(P〈0.05),但术后6个月时的FSH、LH与术前水平相近(P〉0.05)。两组的3种性激素浓度在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无差异(P〉0.05)。结论全子宫切除术与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卵巢的近期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筋膜内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因子宫良性病变需子宫全切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施行筋膜内子宫全切术以及传统的经腹子宫全切术,对比术中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筋膜内子宫全切术,手术创面小,出血少,机体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病率低。结论:筋膜内子宫全切术优于传统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子宫全切误伤输尿管6例报告吴明英,成清奇,赵华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454100)我院自1973年1月至1991年1月,共行子宫全切术2379例。6例损伤输尿管,均为右侧输尿管下段,其中切断1例于术中发现并作了处埋,5例于术后判断为输尿管损伤,4例再术...  相似文献   

9.
肖贵敏 《四川医学》2010,31(11):1700-1701
目的探讨超声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后的探查价值。方法对5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半保守手术(卵巢囊肿摘除+子宫次全切术)治疗后患者进行超声探查。结果 54例中,经过超声检查发现复发卵巢巧克力囊肿40例(其中伴膀胱浸润8例),子宫残端腺肌症14例。结论超声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了解盆腔组织器官变化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三苯氧胺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子宫和卵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选择54例采用三苯氧胺(TAM)治疗的绝经期后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观察药物对子宫和卵巢的影响,以期制定相应对策,方法:采用妇科检查,盆腔B超,定期随访等,结果:服用TAM后,子宫内膜明显增厚,其中5例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3例子宫肌瘤,5例卵巢囊肿,结论:TAM具有导致子宫内膜病变,促进子宫肌瘤的发生和发展,诱发卵巢囊肿等副作用,停药后,单纯性卵巢囊肿可以自行消失,子宫内膜增厚可逐渐恢复,因此应该对长期服用TAM的患者进行密切观察,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11.
张金婷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6):149-150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的效果。方法对估计阴式子宫全切可能有困难的78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肌瘤43例,子宫肌腺症11例,宫颈重度不典型增生8例,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10例.子宫脱垂6例,合并卵巢囊肿18例,有下腹部手术史21例,78例患者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手术全部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微创、恢复快,拓宽了阴式子宫全切术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罗莉 《广西医学》2000,22(5):1074-1075
我院于1999年1~12月,开展了筋膜内子宫全切术30例并进行了改良,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筋膜内组:选择30例需行子宫切除的患者,年龄38~48岁,其中子宫肌瘤17例(合并卵巢囊肿2例),子宫腺肌瘤12例,功能性子宫出血1例.传统组;选择同期住院,手术指征相同的经腹子宫全切术50例进行对照观察.  相似文献   

13.
刘铭  李珍玲  金仁顺 《吉林医学》2013,(34):7342-7343
<正>1病历摘要例1,女,44岁,已婚,月经量增多8年余,卵巢囊肿2年。生育史G1P1,10年前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乙型肝炎病史20余年。妇科检查:子宫右后方可触及约6 cm×5 cm包块,触痛,活动受限,左侧未触及包块。超声检查:右侧卵巢内可见  相似文献   

14.
卵巢妊娠1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23岁,孕3产2,因停经40d,下腹痛3d,加重2h于2005年12月20日16时入院。末次月经2005年11月10日,12月1日阴道有少量出血,持续5d,自以为行经,未就诊。入院前3d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隐痛,时轻时重,入院前2h腹痛加剧,呈撕裂样,以右侧为著,急就诊于我院。查体:面色轻度苍白,表情痛苦,腹部略膨隆,全腹压痛,以右侧为著,反跳痛,无肌紧张,移动浊音(+)。妇科检查:宫颈举痛,摇摆痛(+),子宫漂浮感,子宫前位,饱满,右侧附件区可触及包块约6em×5cm,压痛明显,左侧附件区触诊不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可吸收夹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56例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中,均用可吸收夹夹闭两侧子宫动脉,并观察使用效果。结果:56例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平均手术时间66min,术后平均住院4d,无1例出现术后出血及残端血肿等并发症。结论:在处理双侧子宫动脉时,可吸收夹明显优于金属钛夹,并且在操作时更加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子宫全切除术及次全切除术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影响.方法 对96例子宫全切除术者(全切组)、98例子宫次全切除术者(次切组)及98例对照妇女(对照组)进行阴道健康评分、测量阴道长度、询问性生活满意度有否改变、有否膀胱尿道主观症状及测量血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浓度.结果 全切组有膀胱尿道主观症状者显著多于次切组与对照组(P<0.05),全切组与次切组阴道健康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全切组的阴道长度显著短于次切组与对照组(P<0.01),全切组性满意度下降者显著多于次切组与对照组(P<0.05),全切组和次切组的血FSH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2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子宫全切除术与次全切除术后保留的卵巢功能早衰、阴道健康评分下降,子宫全切除术后患者阴道长度显著缩短、性满意度下降、影响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切口经腹子宫全切术的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对73例需行子宫全切术的病例施行小切口子宫全切术,随机抽取73例用传统切口子宫全切术的病例作为对照。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切口经腹子宫全切术安全优越、手术时间短、病人创伤小。术后病率低,切口小而美观。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腹式传统式子宫全切术与腹式脱袖式子宫全切术的手术各个过程的比较,体现脱袖式子宫全切术的临床优势。方法:选择近3年来笔者主刀的多例传统式子宫全切手术及笔者改进的脱袖式子宫全切手术病例进行研究,利用统计学的有关方法,对传统式子宫全切手术和脱袖式子宫全切手术的相关数据进行列表分析。论证改进后的脱袖式子宫全切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王玲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1):20-20
目的:比较子宫全切与次全切两种手术方式的利与弊,为妇产科医生与患者根据不同病情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对1992—2002年因子宫良性疾病行子宫全切与子宫次全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通过随访,了解宫颈残端癌的发生率。并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10年间行子宫次全切者无1例发生宫颈残端癌。子宫次全切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均少于子宫全切。结论:子宫次全切的手术方式优点较多,其手术范围可适当扩大。  相似文献   

20.
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优于经典式子宫全切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术式优点并与经典式子宫全切除术比较。方法:对112例妇科患实施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对64例行经典式子宫全切术。对两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经典式子宫全切术使盆底结构变化大、阴道短缩、手术副损伤大。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留置导尿时间短、肠功能恢复快、术后痛发率低等优点,并可避免宫颈残端癌的发生。结论: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优于经典式子宫全切除术,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