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总观肝之生理,以阴血为体,以阳气为用,故称体阴而用阳。由此而及肝之病理,则证有虚实,历代医家多从肝之特性而言:在五行属木,在时令应春,春时阳生,阳气多动而升发;其病为升动无制,肝气偏亢,久甚化火,故有“肝无虚证”之说。其实则非,肝血不足,肝阴亏损,临证故为常见,然而肝之虚证既有阴血亏损的“体”不足,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认知障碍(diabetic cognitive dysfunction, DCD)作为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基于《素灵微蕴·消渴解》中“消渴之病,独责肝木”所述,认为肝阴不足,火热上逆,则病上消;肝气不疏,湿热不化,遂成中消;肝阳不潜,耗损肾阴,渐致下消。提出肝阴亏虚,脑髓失充;肝失疏泄,邪蒙神府;肝阳失潜,元神不安为DCD重要病机。以滋养肝阴,以充脑髓;疏肝行气,祛邪醒神;平肝潜阳,以安元神为法论治DCD,探讨从肝论治糖尿病认知障碍,冀为临床论治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肝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 ,肝脏具有疏散宣泄的功能。肝主疏泄的功能一方面表现在调节情志 ,另一方面表现在调畅气机以协助脾胃之气的升降。肝喜条达而恶抑郁 ,也忌过亢。如木气生发的冲和条达之象。肝脏的所谓“刚脏”之性 ,主要表现在肝气方面。若肝气太过 ,则使人急躁易怒。肝气不足则易于惊怕胆怯。肝体阴而用阳。肝主藏血 ,本属阴脏 ,肝体不足则肝用有余 ,若肝失条达则气机郁滞 ,气郁太过则化火 ,肝阴不足 ,阳必元盛 ,阳亢则易化风。所谓用阳 ,概括为肝气郁结 ,肝火上炎 ,肝阳上亢和肝风内动 ;所谓的肝气虚 ,即是胆气不足 ;所谓的肝…  相似文献   

4.
罗笑容主任根据小儿脏腑辨证特点为脾常不足,肝常有余,容易出现肝木乘脾土的病理改变,运用扶土抑木法治疗儿科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杂病,并重视扶土抑木与抑木扶土的不同侧重。而扶土之法不在补脾、贵在运脾,抑木之法则根据肝气郁滞、肝火内扰、肝风内动、肝阴不足的偏重选药。  相似文献   

5.
王亚  李春婷 《吉林中医药》2011,31(12):1151-1152
慢性胃炎患者如因肝气升发无力,肝气下陷于胃,致使胃气不利,当以温养肝木,养肝血、助其升发之品以治之,如桂枝汤合酸枣仁汤等加减;如因肝气升发太过,当以平肝气降肝逆为主,佐以和胃之品,方以旋覆代赭汤、镇肝熄风汤为宜。如因肝经气机郁滞,肝气郁而化火,应以清泄肝火为主,可选左金丸、龙胆泻肝丸等方加减;如因肝寒太过,肝气疏泄不及,则以温肝暖胃为主,可选吴茱萸汤、附子理中丸等方加减;肝阴肝体失养,治疗应以养肝阴、补肝血为主,可选芍药甘草汤、一贯煎、四物汤等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6.
答:兹将治肝护脾之粗浅认识和体会,试述于下,供同道参考。1 肝与脾在生理、病理方面的关系肝与脾之间,属于相克关系。肝木克土,乃克中有用,具有相辅相成之意,构成肝与脾在生理功能上之协调关系。脾为中土,能生万物而属阴,其体淖泽,其性板滞,滞则易郁,必藉肝木之条达活泼、升散疏泄之性,方不致脾气阴凝板滞,而使纳食得以正常运化,升降之机,方能正常发挥。但是,脾土又能滋养肝木。人体饮食入胃后,由脾气将水谷精微“散精于肝”,滋充其体,刚柔相济,肝用不亢,而完成其生理功能。肝与脾在病理方面,主要是指木气克土太过而言,即木乘土也。木气亢盛,疏泄太过,则可乘土,可见肝气横逆、犯胃、乘脾等病理现象;若木之不及,失于疏泄、条达,亦可影响脾胃而发病,如肝气郁结,疏泄无能,可见闷闷不乐,意志消沉,脘胁痞满不舒,纳呆食滞等木不疏土的表现。可见肝气、肝郁,均可致肝病及脾之证。此其一。其二,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阴者,阴血也,由脾胃生化而成;阳者,肝气、肝阳也,由肝失疏泄,或阴虚阳亢所现。说明肝木必赖脾土以滋养,脾土亦赖肝气  相似文献   

7.
论肝与消渴     
消渴古又谓“消瘅”、“消中” ,主要病机是脏腑功能失调 ,阴血津液亏虚、燥热内生。《灵枢·五变》云 :“五脏皆柔弱者 ,善病消瘅。”然而 ,历代医家治消多重肺、胃、肾 ,主张“上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肾。”我们在临床中发现 ,消渴病患者大多有情志异常特点 ,与肝气功能失常关系尤为密切。诚如《灵枢·本藏》所言 :“肝脆善病消瘅易伤。”兹就肝与消渴的关系予以探讨。1 肝主疏泄 ,维持气化消渴病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尿甜为主要临床特征 ,主要病机是脏腑气化失调而阴血津液亏虚、燥热内生。中医认为阴血津液产生于气化运…  相似文献   

8.
肝阴虚与胆石病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石病的治疗 ,多重其实而少虑其虚。本文从生理病理角度探讨了肝阴虚与胆石病发病、证治的关系 ,认为胆石病病位在胆 ,但病源在肝。胆汁的化生有赖于肝阴的资助、变化 ,胆汁的藏、泄取决于肝气 (阳 )的疏泄、调节。肝阴不足 ,失于气化、疏泄是胆石形成的重要病理基础。养肝阴、助肝用是防治胆石病的主要措施。强调治疗胆石病的关键在于治病求本 ,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9.
浅谈“肝气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脏病皆有气血阴阳之别,气病亦有虚实之分,气虚、气陷属虚,气滞、气逆属实。而五脏气虚中的肝气虚,却不为医家所熟识,近代各种医籍中亦极少提及,但肝气虚证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是中医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王肝气虚证的病因病机肝主疏泄,其性刚强,喜条达而恶抑郁,具有升发之性,故肝脏之病,易动、易升、易允,多是肝气有余之象。但临床亦存在肝气不足之候,究其困,乃由于清志内伤,气滞失疏,肝用不展,久则因郁导致肝气不敷;或肝体阴血亏虚,无以滋养化生肝用,阴病及阳,肝气不支;或脾肾阳虚,病及…  相似文献   

10.
《内经》云:“肝欲散,……用……酸泻之”。《金匮》云:“夫肝之病,补用酸”。尤在泾亦云:“肝之病补用酸者,肝不足,则益之以其本味也,……补用酸者,所以益其体”。指出酸味药能敛肝阴而补肝体。夫肝以血为体,若肝血虚,则肝体失充,故肝木疏泄无权而生郁。笔者用酸敛补肝法治肝郁(以下简称敛肝理郁),即取酸甘化阴药,滋养肝之阴血,充体柔肝而敛肝气,以复其条达之性。若肝阴亏耗,恣其肝阳偏旺,其  相似文献   

11.
名方"一贯煎"出自清代名医魏之琇的<柳洲医话>,堪称滋阴疏肝的良方妙药.由生地黄、麦门冬、北沙参、川楝子、枸杞子、当归组成,具有疏肝调气,养肝血之效.方中重用生地为君,滋阴养血以补肝肾,壮水之主以滋肝木;配枸杞子以益肝阴、养肝体,使肝气条达,以防横逆为害;臣以沙参、麦冬既能滋脾胃之阴,又滋水之上源,肺胃津旺,金气清肃下行,自能制木,共奏培土荣木、养金抑木之功效;佐以当归身柔肝;川楝子既能疏泄肝气,又能顺肝木条达之性,且制诸药滋腻碍胃之弊.  相似文献   

12.
宗筋得起,是发于心,动于肝胆,以肾中精气为基础,籍命门之火鼓动蒸腾,使气血充盈于宗筋的综合作用。阳痿亦由五脏气化而病,五脏之化不能达于宗筋,宗筋失养是阳痿的基本病机。在肝则责之肝气虚而不升,肝之阴血亏虚和肝经不舒;在心则责之心中阴阳血气不足;在脾则责之脾中阳气虚而不运,或其阳气为湿浊困阻;在肺则责之宗气下陷;在肾则责之精气阴阳之不足。五脏皆可致痿,以五脏为核心,据证用方,是精准把握阳痿证治之法。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认为,肝在五行六气中属木,主风,为十二经络中足厥阴之脉,主要生理功能为主疏泄和藏血。肝以阴血为体,具有调节一身气血的功能。肝藏一身之血,阴血充足则肝体得养,具备正常的体阴之性;肝主疏泄,调节情志,肝气条达则一身气机疏畅而五脏之气协调。  相似文献   

14.
肝主疏泄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疏世是肝的主要功能,它主要表现为肝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推动和鼓舞,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 鼓舞脏腑气化 气化是脏腑功能的高度概括。肝为风木之脏,内舍少阳春生之气,肝气舒达,犹春气之降临,可以发生万物,在人体则主要体现为对名脏腑功能的推动和鼓舞作用。《塘医话》曰:“不知肝木属春,生生之气,如无此气,人何以生?”知肝气疏泄,则脾气能升,而胃气始降,纳化正常;肝主气,心主血,肝为心母,  相似文献   

15.
近现代中西医汇通医家张锡纯提出"肝为气化之始"的理论,认为元气萌芽于肝,肝乃元气发生之始,将培养于脾、起源于肾之元气,通过升达引导,布于胸中,乃为大气,化为胸阳。肺居胸中受胸中大气(胸阳)的庇护和润养。中医传统观点认为正气内虚,邪毒内侵,阴阳失调,是肺癌患病的基础,与肺、脾关系最为密切,却不知肝为气化之始,肝气充旺,元气上行注入胸中,方能源源不断的形成胸中大气(胸阳),起到扶正祛邪抗癌的作用。作者认为,肝气郁滞或肝气亏虚,元气匮乏,宗气不足,胸阳乏源,以至癌毒犯肺是形成肺癌的主要原因,并且采用温补肝气、条达肝木、扶正抗癌为主治疗肺癌,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肝体阴而用阳”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文献 《山东中医杂志》2000,19(11):645-646
“肝体阴而用阳”是对肝生理、病理特点的高度概括。肝以藏血为本 ,以气为用 ,肝阴易虚 ,肝阳易亢 ;肝气、肝阳常有余 ,肝阴、肝血常不足。只有在“肝体阴而用阳”理论的指导下 ,紧扣养肝体之阴 ,以体为本 ,以用为标 ,求其属而扬其用 ,方可标本相得 ,得愈肝之诸病的要领  相似文献   

17.
肝病琐谈     
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直,在体为阴,其用为阳。上能助心肺以司呼吸;中能疏仓廪以助消化;下能达肾以精血互生。疏通周身气机,调节气血津液的运行,为五脏之要也。一、肝气肝主疏泄,即指肝的气机调畅而言。肝气为病,有不及与太过之别。前者,指肝的疏泄功能减退。即肝失疏泄,则气的升发就显现不足,气机的疏通和畅达就会阻碍,从而形成气机不畅而致肝郁证。后者,指肝的升发太过,形成肝气上逆,郁久化  相似文献   

18.
阳萎一证.医家多责于肾,以温补肾阳,填补肾精而立法,但亦有补肾无功者,余临症之时,知常达变,着眼于肝,从肝论治,多获效验.盖肝主藏血,职司疏泄,为谋虑之官,性喜条达.其经脉"循阴股人毛中,过阴器抵少腹","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肝经与阴器之关系至为密切.且肝肾同源,肾之气化,亦赖肝之疏泄条达,玉茎得肝气之疏泄,肝血之充盈交合正常.苟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古就有消渴郁证的文献记载,其发病机制可分为"因病而郁"和"因郁而病"两个方面。而临床上消渴郁证的症状体征具有多样性,临床漏诊率高达40%~50%。从辨证分型来说,消渴郁证一般分为4种分型,即肝气郁滞、痰气交阻、肝肾阴虚、阴阳两虚,其中肝气郁滞所占比例最高。因情志不遂与消渴郁证密切相关,所以从肝论治,疏肝理气应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并在论证、立法、处方、用药、开导5个环节寻求最佳方案进行治疗。情绪的调节有益于消渴病的控制,而消渴的调控也有疏肝解郁之效,降低患者因负性情绪所致的胰岛素抵抗,及时有效地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咳喘病从肝论治盐城市红十字会亨利医院(224001)陈岁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陈涤平关键词咳喘肝肝郁夹痰肝气亢逆肝阴不足咳喘病辨治历来注重肺、脾、肾。然肝乃五脏六腑之贼,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屡遇因肝而起之咳喘病患者,并从肝经考虑选方用药而获效。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