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白藜芦醇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摘要:探讨白藜芦醇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I/R加生理盐水处理组和I/R加白藜芦醇处理组。观察肝脏缺血40 min再灌注1,3,6,12h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以及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示肝脏I/R后血清ALT,AST及肝组织MDA含量均显著升高,肝脏缺血再灌注前用白藜芦醇15 mg/kg者,血清ALT,AST及肝组织MDA含量均明显降低,且肝组织病理学损害明显减轻。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对肝脏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将1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I/R组、IP+I/R组,采用Pringle法制作肝I/R模型(缺血30min+再灌注3h),IP采用I/R前肝缺血10min+再灌注10min诱导。各组大鼠于再灌注3h后处死取材,行肝组织病理学、血请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检测,同时检测肝组织NF-κB蛋白的表达,以及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与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
  结果:除假手术组外,I/R组与IP+I/R组大鼠肝组织均出现肝损伤是病理学改变,IP+I/R组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I/R组;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与IP+I/R组大鼠血清AST、ALT水平明显升高,肝组织NF-κB蛋白表达、IL-1β与TNF-α水平、MDA与MPO浓度均明显升高(均P<0.05),但IP+I/R组的各指标的升高幅度均明显小于I/R组(均P<0.05)。
  结论:IP减轻大鼠肝I/R损伤的作用与抑制NF-κB活性,从而减轻炎症与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抑制枯否(Kupffer)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活性对减轻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圈套寡核苷酸组,每组均为8只大鼠。圈套寡核苷酸组于移植术前2d经供者尾静脉注入120μg脂质体包裹的NF-κB圈套寡核苷酸。移植再灌注后2h,取各组受者移植肝分离枯否细胞。凝胶迁移变动分析法(EMSA)检测枯否细胞NF-κB蛋白结合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法(RT—PCR)观察枯否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mRNA的表达,同时观察肝组织病理及肝功能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移植肝再灌注后2h,枯否细胞NF-κB活性及TNF-α、IL-6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光镜下肝细胞大量变性、坏死,伴有肝血窦明显淤血,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胆红素总量(TBI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相反,圈套寡核苷酸组枯否细胞NF-κB活性及细胞因子mRNA表达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移植肝未见明显病理组织学改变,肝功能明显改善。结论NF-κB圈套寡核苷酸能高效抑制枯否细胞NF-κB活性,并抑制其下游有害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移植肝的打击和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潘生丁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改良Kam ada“二袖套法”制作肝移植模型,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A组),同基因大鼠肝移植组(B组)和潘生丁预处理 同基因大鼠肝移植组(C组)。于供肝再灌注2 h后测定各组PAGT、ALT、AST、SOD、MDA含量,比较肝细胞凋亡和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移植肝再灌注2 h后C组较B组肝组织损害轻,SOD、MDA、ALT、AST、PAGT变化及肝细胞凋亡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潘生丁可通过改善肝脏微循环状况,改善缺血肝脏组织的能量代谢,提高肝组织抗氧化能力,抑制细胞凋亡和减少肝脏细胞的变性坏死程度而对肝脏热缺血再灌注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减轻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肝损伤的作用机制,为外科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策略。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仅手术显露肠系膜上动脉)、缺血再灌注组(IR组,阻断肠系膜上动脉60min,再灌注120min)、缺血后处理组(IP组,阻断肠系膜上动脉60min后行3个循环的灌注30s/阻断30s,再持续灌注117min),每组12只。建立模型2h后采集各组大鼠动、静脉血及部分小肠、肝组织,检测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测定血清及肝组织内丙二醛(MDA)、髓过氧化酶(MPO)水平,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肠及肝脏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脏组织中核因子κBp65(NF-κBp65)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变化。结果与SO组比较,IR组小肠、肝脏病理损伤加重,肝组织NF-κBp65和HIF-1α的表达显著升高,血清和肝组织中MDA、MPO水平及血清TNF-α、IL-10、ALT和AST水平升高;与IR组比较,IP组小肠、肝脏损伤减轻,肝组织NF-κBp65表达下降而HIF-1α的表达显著升高,血清和肝组织中MDA、MPO水平及血清TNF-α、ALT和AST水平均显著下降,血清IL-10水平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以促进抗炎因子的激活,抑制NF-κB信号通路调控的炎症级联反应,上调HIF-1α的表达,减轻小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间断低氧预适应对大鼠肝大部切除术后残余肝脏合并缺血再灌注引发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8只SD大鼠,用SPSS软件将其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O组,n=6)、肝切除组(PH组,n=24)、肝切除合并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n=24)和间断低氧预适应组(IHP组,n=24)。以无创伤血管夹阻断IR组大鼠入肝血流后切除肝脏的左叶和中叶(约占全肝的70%),20min后开放入肝血流,残余肝脏发生了缺血再灌注损伤。将IHP组大鼠暴露于10%的低氧环境中,每日持续1h,连续进行1周,最后1次低氧暴露后行肝切除术(同IR组)。SO组大鼠在术后2h取材检测,其余各组分别于术后2、6、12及24h进行检测。检测血清转氨酶(ALT、AST)水平和肝匀浆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术后2h,PH组、IR组和IHP组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均高于SO组(尸〈0.05)。在术后6、12和24h,IHP组大鼠血清ALT和AST均高于PH组,但低于IR组(均P〈0.05)。与IR组相比,IHP组大鼠术后各时间点残余肝脏中SOD活性明显升高,而MDA含量则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间断低氧预适应对残余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提高肝脏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大鼠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制作肝切除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肝切除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肝切除缺血再灌注+雌激素组(I/R+E2组)。分别在缺血再灌注后1、3、6 h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血清ALT的水平、肝组织MDA的含量及SOD的活性,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I/R+E2组在各时相点血清ALT、肝组织MDA和SOD及肝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幅度明显低于I/R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I,/R组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窦淤血,肝细胞水肿变性,肝细胞片状坏死。Sham组和I/R+E2组上述改变明显减轻。结论:雌激素对肝切除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雌激素减少氧自由基产生、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及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葛根素(Pue)对肝硬化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保护机制。方法首先建立大鼠肝硬化动物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建立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比较用Pue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后,肝组织光镜下的形态学改变;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氮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氧化亚氮(NO)、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肝组织中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DA含量、SOD活性变化。结果Pue预处理可使大鼠血清NO含量、肝组织NO含量及SOD活性明显增高;而血清ALT、AST、MDA含量及肝组织TNF—α、MDA含量明显降低;肝组织形态损伤也有所减轻。结论葛根素对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主要机制是减少NO的降低、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清除氧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注射液Ⅰ号(HHI-Ⅰ)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IP)比较作用的效果.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Sham组,IR组,IP组,HHI-Ⅰ组),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取左肝测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IR组、IP组、HHI-Ⅰ组的ALT、AST、LDH活性均明显高于Sham组(P<0.01),再灌注后SOD值均下降,各组各时间点与Sham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再灌注后MDA值均升高,缺血再灌注后6 h升至最高点(P<0.01),且各时间点预处理组均低于IR组(P<0.05),HHI-Ⅰ组MDA(3 h、6 h)明显低于IP组(P<0.05).结论: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造成了明显的肝脏损伤,IP与HHI-Ⅰ预处理均可改善IR对肝脏造成的损伤,且后者效果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雌激素对大鼠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核因子-κB(NF-κB)/抑制蛋白(IκB)传导通路影响.方法 制作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雌激素组(I/R+ E2 组).分别在缺血再灌注后1、3、6h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水平和肝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肝组织NF-κB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F-κB抑制蛋白(IκB-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再灌注后I/R组在各时相血清ALT、AST均显著高于I/R +E2组,并于6h达到峰值(P<0.05).与I/R+E2组和Sham比较,I/R组肝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中IκB-α表达降低,而NF-κB表达增高(P<0.05);ICAM-1 和MDA的结果变化和NF-κB表达水平变化类似,SOD呈相反变化.在光镜下观察,I/R组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窦淤血,肝细胞水肿变性,肝细胞片状坏死,在Sham组和I/R +E2组上述病理学变化明显改善.结论 雌激素对肝切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雌激素影响NF-κB/IκB传导通路、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炎症介质释放及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后PEP-1介导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caspase-3的影响。方法制作肝I/R损伤动物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S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HO-1组、PEP-1-HO-1组。I/R后12 h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肝细胞病理学改变,检测血清ALT的水平、肝组织MDA的含量及SOD的活性,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肝组织caspase-3的表达。结果 PEP-1-HO-1组血清ALT、肝组织MDA变化幅度明显低于I/R组,肝组织SOD明显高于I/R组(P <0.05)。在电镜下观察,l/R组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窦淤血,肝细胞水肿变性,肝细胞片状坏死。HO-1组和PEP-1-HO-1组上述改变明显减轻。在I/R组中,caspase-3较S组表达增强,而在HO-1组、PEP-1-HO1组中其表达较I/R组减弱。结论 PEP-1介导HO-1对肝I/R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氧自由基产生、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及抑制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右肝癌切除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右肝癌手术切除患者40例.ASAI或II级,术中经第一肝门阻断.血流阻断时间10~30min.随机分为2组(n=20):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两组麻醉维持期间均保持脑电双频谱指数40-50。s组麻醉诱导后吸入1MAC七氟醚(呼气末浓度).30min后洗脱15min。于麻醉诱导前(T0)、缺血再灌注即刻(T1)、1h(T2)、6h(T3)抽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以及肝脏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并行肝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麻醉诱导前比较.两组缺血再灌注即刻.1h、6h血清ALT.AST,LDH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与IR组比较,s组肝脏缺血再灌注后相应各时点血清ALT.AST、LDH含量均降低.肝组织匀浆MDA含量减少,SOD活性增加(P〈0.05);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对右肝癌切除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氧自由基生成.减少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大鼠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0只,体重225~250 g,随机分成氨基胍(AG)组、脂多糖(LPS)组、对照组.每组均按相同方法建立70%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1 h,再灌注6 h),取再灌注大鼠肝组织及血清样本.氨基胍(AG)组(n=10):术前30 min尾静脉注射AG 100 mg/kg(质量浓度10 kg/L);脂多糖(LPS)组(n=10):术前30 min尾静脉注射LPS 10 mg/kg(质量浓度1 kg/L);对照组(n=10):术前30 min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μL/kg).检测血清谷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肝组织iNOS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肝组织iNOS蛋白的表达,考马斯法测定肝组织匀浆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HE染色光镜下组织学观察等.结果 AG组与对照组相比,肝组织中iNOS 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iNOS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ALT和MDA明显下降(P〈0.05);SOD明显升高(P〈0.05);肝细胞水肿较轻,排列相对整齐.LPS组与对照组相比,肝组织中iNOS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iNOS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ALT和MDA明显升高(P〈0.05);SOD则明显降低(P〈0.05);肝细胞水肿,排列紊乱,并且出现水样变性.结论 iNOS 升高会加重缺血再灌注损伤,这一过程可能通过改变氧化还原状态实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参芎注射液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组织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探讨其肾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参芎预处理组,每组8只。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NF-κB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肾组织TNF-α含量,用MDA和SOD试剂盒分别检测肾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结果①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肾组织NF-κB蛋白表达、TNF-α和MDA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OD的活性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参芎预处理组大鼠肾组织NF-κB蛋白表达、TNF-α和MDA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SOD的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芎注射液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氧化损伤以及抑制炎性细胞因子NF-κB和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24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3组,各8只:假手术组(Sham组),只进行手术操作不做其他处理;肢体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双后肢缺血4h、再灌注6h;七氟醚组(S组)于再灌注前吸入2.5%七氟醚6h。IR、Sham组只吸入氧气。实验结束断头处死大鼠,于下腔静脉取血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摘取肝脏测定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和S组ALT、AST、MDA、TNF-α和IL-6含量升高,SOD含量降低(P<0.01),肝组织损伤明显;与IR组比较,S组ALT、AST、MDA、TNF-α和IL-6含量降低,SOD含量升高(P<0.05),肝组织损伤减轻。结论七氟醚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氧自由基的释放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功能、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影响,并对其保护机制做一初步探讨。方法 64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参附干预组、参附+锌原卟啉Ⅸ(Znpp)干预组。假手术组:大鼠麻醉后仅分离不夹闭股动脉,分离血管前10 min以7.5 mL/kg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缺血再灌注组:夹闭股动脉前10 min以7.5 mL/kg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夹闭股动脉缺血3 h,再灌注4 h;参附干预组:夹闭股动脉前10 min以7.5 mL/kg腹腔注射参附注射液,夹闭股动脉缺血3 h,再灌注4 h;参附+Znpp干预组:术前30 min腹腔注射Znpp 5 mg/kg,余同参附干预组。再灌注完毕后取材,取外周静脉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含量;取肝组织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肝脏组织中HO-1蛋白表达;光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结果 1与假手术组比较,各肢体缺血再灌注造模组MDA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除参附干预组外,P〈0.05),GPT、GOT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HO-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2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参附干预组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血清GPT、GOT含量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中HO-1蛋白表达升高(P〈0.05)。3与参附干预组比较,参附+Znpp干预组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血清GPT、GOT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肝组织HO-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缺血再灌注可造成肝脏功能损伤,给予参附注射液预处理可以减轻肝脏损害程度,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参附注射液预处理上调HO-1蛋白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抑制氧自由基生成?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肝脏缺血后前列腺素E1(PGE1)对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70%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组、缺血再灌注(I/R)组及PGE1处理组,各组于缺血45 min再灌注1h后取静脉血,观察血清肝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变化,并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S组比较,I/R组与PGE1组血清ALT,AST,LDH显著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和MPO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PGE1组与I/R组相比,前者血清ALT,AST,LDH降低(P<0.01),肝形态学异常变化明显减轻,血清SOD活性升高,MDA和MPO含量降低(P<0.01)。结论:PGE1对大鼠肝脏I/R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部分可能是提高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和减轻中性粒细胞的聚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Kallistatin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将Wistar大鼠分成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空壳腺病毒组(O组)和Kallistatin组(K组)。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评价肝功能。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法观察肝细胞凋亡情况。Westen-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Caspase-3、Bcl-2、Bax的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I/R组AST、ALT水平明显升高(P<0.05),病理损伤严重,Cas-pase-3和Bax表达也相应增加(P<0.05),而Bcl-2表达减少(P<0.05)。与I/R组比较,K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均为P<0.05)。O组与I/R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Kallistatin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促进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