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发性气胸184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1997年1月~2004年3月对18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184例(男172例,女12例;年龄17~80岁,平均39.5岁)自发性气胸患者根据不同的病情需要选择胸膜腔穿刺抽气(19例)、单纯胸腔闭式引流(104例)、胸腔闭式引流加用药物胸膜固定术(16例)、腋下小切口手术(41例)和胸腔镜手术(4例)等方法治疗。结果 单纯行胸膜腔穿刺抽气治疗者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者复发率高(27.8%和23.1%),复发2次以上者占50%;胸腔闭式引流加用药物胸膜固定术的复发率12.5%;腋下小切口手术以及胸腔镜手术者未见复发。结论 对气胸长期不愈又不适宜手术治疗者可用药物胸膜固定术;腋下小切口手术对自发性气胸是一种经济、实用、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胸膜摩擦法胸膜固定术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时机选择(附9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山东省文登中心医院1990~2005年收治了9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其中男37例,女56例,年龄23~74岁,平均56.5岁。胆源性者56例(60.2%),暴食、饮酒者28例(30.1%),不明原因者9例(9.7%)。均有典型的上腹痛、恶心、呕吐、体温38℃以上、腹胀、腹膜刺激征(+),不同程度的腹水,腹腔穿刺液呈暗红色,  相似文献   

3.
阑尾切除术后放置腹腔引流对切口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阑尾切除术后腹腔引流放置与否对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719例阑尾手术的引流情况和切口感染情况。结果:引流组切口感染率为50.93%,未引流组为17%(P<0.005),其中单纯性阑尾炎引流组感染率为33.33%,未引流组为1.66%,化脓性阑尾炎引流组感染率为46.43%,未引流组为3.12%,坏疽性阑尾炎引流组感染率为56.25%,未引流组为20.00%,穿孔性阑尾炎引流组感染率为54.95%,未引流组为23.08%,结论:无论何种类型阑尾炎,术后放置腹腔内引流均可能产加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4.
史景峰  刘博  王智  赵英 《腹部外科》2014,(3):230-232,F0003
目的 探讨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鞍山市中心医院2006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ACS 23例的临床资料.23例中,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35~67岁,平均45岁;未手术4例,手术治疗19例.结果 痊愈20例(86.9%):未手术3例,术中切口一期缝合者6例,腹壁切口部分敞开4例,Proceed补片和三升袋缝合皮下筋膜7例.死亡3例(13.1%):拒绝手术及腹主动脉瘤卒中死亡.结论 应及早诊断,及时采取腹腔减压措施.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如果膀胱内压大于25 mmHg时,也具有手术探查指征.ACS患者经开腹腹腔减压术后,可用暂时关腹的方法.术中给予腹壁切口部分敞开及各种暂时关腹的方法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的手术疗效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30例因胰腺及壶腹周围恶性肿瘤行PPPD病人的手术体会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51~75岁,平均61岁.本组PPPD平均手术时间200 min,平均出血量120 ml.胆总管下段癌18例,十二指肠乳头癌5例,壶腹癌4例,胰头癌3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术后观察指标:①围手术期死亡;②胆瘘,持续引流出富含胆汁的引流液大于10 ml,超过5d者;③胰瘘,指术后3~10 d手术放置的引流管,每天腹腔引流液大于50 ml,且含大量淀粉酶(连续3d测引流液淀粉酶>血清淀粉酶3倍)者;④胃排空障碍,参考Bar-Natan标准;⑤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口漏,术后腹腔引流出胃肠内容物者;⑥腹腔或消化道出血,通过腹腔引流管或消化道失血,血红蛋白浓度低于80 g/L或24 h降低20 g/L,需最少2U血补充失血者;⑦腹腔感染,有腹部感染的临床症状且引流出脓性分泌物者.结果 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6.7% (8/30),其中胃排空障碍2例,胰瘘1例,肺部感染及胸腔积液3例,切口感染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无胆瘘、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口漏、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相对于传统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减少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2006年3月~2007年3月我院应用经腹小切口行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56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男54例,女2例,平均年龄3.5岁(10个月~9岁)。其中双侧疝3例,伴交通性鞘膜积液7例,指检内环口宽度超过一横指者5例。  相似文献   

7.
经胸骨正中手术切口感染创面的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方法修复经胸骨正中手术切口感染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1997年12月~2006年12月,分别用胸大肌内侧头肌瓣、胸大肌瓣、上蒂腹直肌瓣及大网膜移位修复经胸骨手术切口感染创面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28~72岁,平均52岁。合并糖尿病8例,肺炎及心力衰竭4例,脓胸3例,慢性肺功能不全4例,恶性肿瘤1例,严重肥胖6例。11例为较新鲜裂开创面,2例为慢性创面。创面范围10cm×5cm~22cm×10cm。结果3例分别于术后3d因血管吻合处破裂大出血、肺炎及癌转移死亡。其余10例伤口期愈合6例,随访6个月~5年,均无复发;2例切口皮肤拉拢缝合处部分皮肤坏死,经再次手术扩创植皮后愈合;2例创口引流处感染,经换药愈合。结论创面较小且位于手术切口上端者适合用胸大肌内侧头肌瓣修复;创面较大且位于切口上端者适合用全胸大肌瓣修复;创面较小且位于切口下端的适合用上蒂腹直肌瓣修复;创面较长可联合应用胸大肌瓣、上蒂腹直肌瓣修复创面;创面巨大合并重要脏器外露时,可用大网膜移位修复创面。残余创面可经植皮及换药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小切口肝切除的应用方法与体会。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23例患者行小切口肝切除,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21~63岁,平均(46.28±7.25)岁。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8例,B级5例。手术采用右侧肋缘下小切口入腹,应用拉钩暴露术野,采用Biclamp和Ligasure离断肝脏。结果23例患者均在预定小切口下完成手术,切口长度6~11(8.20±1.12)cm,手术时间(158.67±47.71)min,出血量50~400ml,平均(389.52±201.43)ml,术中未发生不能控制的出血。术后平均住院13为(6.81±1.89)d。腹水1例,经保守治疗控制。无其他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对于特定的病例,经过术前影像学评估和设计,采用小切口进行肝切除,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77年3月至1983年11月,共进行阑尾切除手术678例,其中属穿孔性阑尾炎而手术者40例。此40例中男14例,女26例。年龄最小者13岁,最大者86岁。其中麦氏切口21例,腹直肌旁切口16例,腹直肌切口3例。放置腹腔引流者15例,切口皮下层放置  相似文献   

10.
切口负压封闭引流预防阑尾炎切口感染(附16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切口感染是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我们采用切口负压封闭引流 (VSD)延期缝合的方法预防切口感染 ,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组 16例 ,男 6例 ,女 10例。年龄 19~ 71岁。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穿孔性阑尾炎。病人均合并有弥漫性腹膜炎 ,术中切口污染重。处理方法 :切除阑尾、清洁腹腔后 ,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腹膜 ,用 4号丝线间断一次缝合皮肤、皮下及腹外斜肌腱膜或腹直肌前鞘 ,不打结。然后裁剪医用泡沫材料 ,与切口等长同深 ,厚 0 9cm。置入切口 ,将切口边缘靠拢对齐 ,用生物透性薄膜粘贴封闭 ,行VSD[…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小切口肝门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6月腹腔镜下胆道造影或探查术确诊Ⅲ型胆道闭锁82例,行微小切口肝门空肠Roux-en-Y吻合术。上腹横切口,4把S拉钩分别在上下左右对拉,暴露肝门,游离切除胆囊,彻底游离切除肝门纤维块,行肝门空肠吻合。结果 82例均完成微小切口肝门空肠Roux-en-Y吻合手术。手术切口长度平均4.2 cm(4~4.5 cm);开腹手术操作时间平均71.8 min(55~90 min);平均出血量8.3 ml(5~20 ml),无术中输血者。均未放置腹腔引流。术后24~48 h拔除胃管,48~72 h进食。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第2天消化道出血1例,术后切口裂开2例。82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0.5月,术后4周获得胆汁引流率(直接胆红素降至正常水平或较术前下降超过60%)占69.5%(57/82),术后胆管炎发作3次以上占29.3%(24/82)。结论微小切口肝门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胆道闭锁,可以不将肝脏拖出腹腔外进行吻合,避免对患儿循环系统的严重影响,同时直视下肝门空肠吻合可以保证吻合确切在门静脉后方,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下修补70岁以上患者腹壁切口疝(附8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初步探讨并总结腹腔镜下腹腔内置补片法修补70岁以上老年患者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期间实施的8例腹腔镜下腹腔内置补片法修补70岁以上老年患者腹壁切口疝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中有1例因腹腔粘连严重而中转开腹手术,其余7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下疝修补手术;手术时间50~180min,平均105min;术后1例发生高碳酸血症导致昏迷,经呼吸机辅助呼吸24h后好转;1例发生血清肿,1例术区明显疼痛超过1个月,均经保守治疗治愈;住院时间7~14d,平均9.5d。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6.5个月)无复发,无局部不适。结论腹腔镜下腹腔内置补片法修补70岁以上患者的腹壁切口疝是安全、可行的,且具有微创、恢复快等优点,但必须注意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13.
腹腔间室综合征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腹腔间室综合征(ACS)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001年1月~2004年11月收治的ACS病人22例,其中男19例,女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11例,腹腔感染7例,腹膜后血肿3例,腹腔肿瘤1例。膀胱内压测定均〉24cmH2O(1cmH2O=0.098kPa)。采用单纯保守治疗7例。采用手术治疗15例。保守治疗中采用气道开放、呼吸机支持18例,床边持续血液净化12例,B超或CT引导下腹腔穿刺引流8例。手术治疗中行剖腹探查、腹腔及腹膜后引流、切口减张缝合5例,腹腔探查引流后切口采用聚丙烯网片缝合覆盖行腹腔暂时开放10例。结果治愈17例,死亡5例。结论外科危重病人中并发ACS病死率高,及时诊断并采取有效的腹腔减压措施及联合多器官功能支持有助于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4.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0~2005年,我科行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35例,年龄35~79岁,平均57岁,其中男13例,女22例;肥胖体形27例,一般体形8例;26例使用电刀,9例未使用;Ⅱ、Ⅲ类切口27例,Ⅰ类切口8例;切口长度≥5cm者29例,<5cm者6例;手术时间≥2h者24例,<2h者11例;急诊手术23例,择期手术1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11例胸腔镜隐蔽切口手术的治疗经验,探讨胸腔镜隐蔽切口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1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1例行隐蔽切口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9例;年龄34.0(16~59)岁。术前临床诊断重症肌无力4例,胸腺瘤4例,胸腺囊肿2例,手汗症1例。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extended thoracoscopic thymectomy,ETT)10例,胸腔镜交感神经干切断(endoscopic thoracic sympathectomy,ETS)1例。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胸腔镜手术,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70.5(30~105)min,术中出血量均<5 ml,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均<48 h,胸腔引流量55.5(30~80)ml,术后住院时间3.5(2~4)d,切口创伤小、隐蔽而美观。10例行ETT患者术后病理诊断胸腺增生4例,胸腺瘤4例,胸腺囊肿2例。结论隐蔽切口胸腔镜手术安全可行,可满足患者对切口隐蔽美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暂时性腹腔关闭技术在腹腔间隔室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总结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13例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应用暂时性腹腔关闭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本组13例患者中,死亡1例,其余12例行确定性关腹,暂时性腹腔关闭平均11.6(7~48)d;确定性腹腔关闭后,切口的愈合时间为(15.3±8.4)d。出现切口疝1例。结论暂时性腹腔关闭技术是治疗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有效、安全、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72~1994年间行脾切除312例,其中6例发生腹腔脓肿,此与引流有关,现将诊疗教训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6例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56岁。切脾原因:外伤性脾破裂、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各1例,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4例。急诊手术2例,平诊手术4例。脓肿部位;胸腔、盆腔各1例,肠间4例。单发脓肿5例,多发1例。脾窝置引流者5例,未进行引流者1例,其中4例引流不畅,另1例引流失效,分别在术后1~4小时内停止引流。本组病例术后确诊时间最短17天,最长26天,平均20.1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经右胸前外侧微创小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我院经右胸前外侧微创小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的23例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15例,年龄 (41±10) 岁。采用右胸前外侧微小切口 (4~6 cm),股动、静脉建立体外循环,经胸阻断主动脉,灌注冷血心脏停搏液,右上肺静脉行左心房引流,经房间隔行二尖瓣成形术,三尖瓣反流予以成形。 结果 23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160~290 (229±37) 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40~121 (67±19) min,体外循环时间 60~136 (87±21)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6~47 (16±11) h,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19~60 (30±12) h,术后胸腔引流量80~780 (320±184) ml。术后复查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49%~65%(56.0%±4.8%),二尖瓣轻微反流5例,三尖瓣轻度反流6例。术后1个月右胸切口长度3.9~6.0 (5.3±0.7) cm。术后随访1~24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未见二尖瓣中至重度反流。 结论 经右胸行小切口二尖瓣成形术切口小,美容效果好,安全可行,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不同补片放置层次(肌后修补术与腹腔内修补术)治疗外科手术切口疝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切口疝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腹腔内修补术35例(腹腔组),肌后修补术37例(肌后组),观察2组手术基本情况(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中出血量)、并发症(肠管损伤、肠梗阻、肠瘘、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术后第1天、第3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随访1年的复发情况。 结果腹腔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肌后组短,而腹腔组术中出血量低于肌后组,但腹腔组住院总费用高于肌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组肠管损伤、肠梗阻、切口感染及切口脂肪液化等发生率低于肌后组,腹腔组见1例(2.86%)肠瘘并发症,肌后组未有肠瘘并发症出现,2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腹腔组复发0例,肌后组在术后7个月时有2例(5.71%)复发,2组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种术式不同补片放置层次方法治疗切口疝均有效,但腹腔内修补术治疗效果更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原发性骶骨肿瘤后路切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接受后入路手术治疗的36例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应用VSD技术,同时在创腔内常规置人多孔硅胶引流管外接负压引流球.6~7 d后拆除VSD装置,硅胶引流管在引流液<30 ml/24h后拔除.观察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6例患者中31例(86.11%)切口甲级愈合,2例(5.56%)发生切口延迟愈合,3例(8.33%)发生切口感染.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29例获随访.26例患者生存良好,1例骨肉瘤患者术后11个月因远处转移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骶骨脊索瘤患者因局部复发再次行肿瘤切除术.结论 VSD技术可有效预防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不愈合,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