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胰岛素瘤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年8月至2011年7月间61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均表现典型Whipple三联征,血胰岛素/血糖(IRI/G)均>0.3.术前腹部超声、CT、EUS、术中超声、MRI和DSA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77.4%、63.2%、72.7%、91.7%、46.2%、33.3%.行胰岛素瘤剜除术50例,行胰体尾切除术4例,行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5例,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术后病理均为良性胰岛素瘤,无恶性病例.结论 胰岛素瘤的定性诊断主要靠典型Whipple三联征与IRI/G>0.3,术前定位诊断主要依靠EUS、腹部超声和CT,术中超声结合扪诊是最有效的定位方法.肿瘤剜除术是胰岛素瘤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胰腺β细胞瘤)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报告收治的1例胰岛素瘤患者并结合国内文献报道的1 362例胰岛素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1 363例患者中,1 286例(94.35%)有典型Whipple三联征表现;1 099例计算胰岛素释放指数(IRI/G)患者中,1 019例(92.72%)IRI/G>0.3。术前B超、CT、MRI、选择性动脉造影(DSA)、选择性动脉内葡萄糖酸钙激惹实验(ASVS)、超声内镜检查(EUS)、经皮经肝门静脉置管分段采血测定胰岛素(PTPC)、生长抑素受体显像(SRS)、术中超声(IOUS)联合扪诊的肿瘤检出情况分别为40.90%(418/1 022)、55.20%(457/823)、52.45%(96/183)、77.42%(247/319)、89.47%(34/38)、78.68%(48/61)、86.11%(62/70)、36.36%(8/22)、93.97%(312/332)。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 006例(73.80%)行肿瘤剔除。病理诊断均为胰岛素瘤;42例(3.08%)为恶性变;98例(7.19%)多发;28.25%的肿瘤位于胰头部,33.90%位于胰体部,37.83%位于胰尾部。276例(20.25%)发生胰瘘。术后良性肿瘤复发16例,恶性病变复发7例。 结论:Whipple三联征和IRI/G>0.3可作为胰岛素瘤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可联合多种方法进行术前定位,IOUS联合扪诊是简单有效的定位诊断方法。肿瘤的局部剜除术是多数胰岛素瘤的最主要的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术中B超引导下胰岛细胞瘤精确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0.1-2013.9近13年间收治的22例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22例患者中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占17例,无功能性5例;前者的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低血糖症状,均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后者主要是腹部包块就诊.血清胰岛素测定对诊断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有重要价值.22例经腹B超发现10例(45.5%),17例患者术前行CT检查,阳性率76.5% (13/17),而薄层CT扫描的敏感性可达91.7% (11/12).术中B超阳性率100%(19/19),14例采用非精确切除发生胰瘘6例,8例采用术中在B超引导下对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患者实施精确切除胰瘘l例,超声引导下胰岛细胞瘤精确切除术可有效降低术后胰瘘发生率及胰瘘的严重程度(P<0.05).结论 典型的临床表现、CT薄层扫描、结合胰岛素水平测定是诊断胰岛细胞瘤诊断的有效方法;术中超声不仅有助于术中肿瘤的定位,超声引导下精确切除肿瘤,最大限度的保留正常胰腺组织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55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为无功能性,48例(87.27%)功能性胰岛素瘤均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表现,且血胰岛素/血糖比值(IRI/G)0.3。术前超声,CT,MRI,内镜超声(EUS),术中超声和选择性动脉造影(DSA)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83.64%(46/55),62.07%(18/29),40.00%(4/10),100%(8/8),90.00%(9/10)和40.00%(2/5)。胰岛素瘤剜除术48例次,胰体尾切除术5例,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3例,胰腺中段切除术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肿瘤直径小于或等于2 cm者占95.00%(57个)。23.33%(14个)的肿瘤位于胰头部,33.33%(20个)位于胰体部,43.33%(26个)位于胰尾部,3例(5.46%)为多发性肿瘤。病理诊断均为胰岛素瘤,无恶性者。术后无低血糖症状发作,发生胰瘘1例。结论 Whipple三联征和IRI/G0.3可作为胰岛素瘤定性诊断的依据。联合应用超声,CT,MRI和内镜超声多种方法进行术前定位。内镜超声在胰岛细胞瘤定位诊断中的阳性率最高;术中超声是有效的定位方法。肿瘤剜除术是胰岛素瘤的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并手术的22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性胰岛素瘤21例(95.5%),恶性1例(4.5%);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Whipple三联征表现,4例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神经症状;检测空腹血胰岛素15例,胰岛素释放指数均>0.3;术前B超,CT,MRI,生长抑素受体显像的肿瘤检出情况分别为22.7%(5/22),54.5%(12/22),53.8%(7/13),100%(1/1),术中B超检出率为100%(10/10)。行肿瘤摘除术18例,胰体尾切除2例,胰体尾+脾切除2例。术后21例患者血糖恢复正常,1例术后仍有持续的低血糖症状,3个月后行二次手术探查发现位于胰腺钩突一肿瘤,切除后血糖恢复正常;l例术后仍留有精神神经症状;发生胰瘘1例,经充分引流和抑制胰腺分泌治疗于3周后痊愈。结论:Whipple三联征和胰岛素释放指数>0.3是胰岛素瘤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术前CT和MRI等检查定位+手术探查、术中B超定位是有效的定位诊断方法。手术是治愈胰岛素瘤最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32例中行肿瘤摘除术18例,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肿瘤切除并胃大部切除术2例,Whipple术3例,捆绑式胰体空肠吻合术1例。结果:B超、CT、MRI、DSA诊断胰岛细胞瘤的敏感性分别为62.5%、75%、80%、87.5%。术后并发症包括胰瘘、切口感染、腹腔内出血。结论: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恶性率显著高于功能性胰岛细胞瘤(P<0.01)。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案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定位和恶性度。对良性者宜行单纯肿瘤切除或胰腺部分切除,对恶性肿瘤应以扩大范围的根治性肿瘤切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机器人在保留脾脏的远端胰腺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5月至2020年8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胆胰外科行机器人辅助保留脾脏远端胰腺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手术期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转归情况。结果 共有46例术前拟行机器人辅助保留脾脏远端胰腺切除术的病人入组研究,其中男性15例、女性31例,中位年龄42(32~56)岁。最终39例病人完成机器人辅助保留脾脏的远端胰腺切除术,保脾成功率为84.8%;另有6例病人行机器人辅助联合脾脏切除的远端胰腺切除术;中转开腹1例,中转率2.2%。中位手术时长为270(218~323)min。中位术中失血量为50(30~63)mL。所有病人均获得完整切除。术后6例并发临床相关胰瘘(均为B级胰瘘、无C级胰瘘),腹腔感染4例,胃排空延迟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术后死亡病例。中位术后住院时间为8(7~11) d。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24例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21例为胰腺囊性肿瘤(包括10例浆液性囊腺瘤、3例黏液性囊腺瘤、5例实性假乳头状瘤、3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1例为慢性胰腺炎。结论 机器人辅助保留脾脏的远端胰腺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 方法 收集我院1994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26例胰腺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检查手段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 本组以反复发作性意识障碍和反复中上腹隐痛为主要症状,女性发病率高,占61.5%;胰岛素瘤和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各13例;恶性占11.5%,良性占88.5%;26例手术者中,胰头、体、尾部分别占19.2%,30.8%,50%;2例为多发肿瘤,肿瘤最大直径8 cm;13例胰岛素瘤患者发作时血糖均<2.8 mmol/L(50 mg/dl),血浆胰岛素及C肽增高,胰岛素指数(胰岛素/血糖)>0.3,手术切除后,11例血糖恢复正常.本组患者均行B超和CT检查,88.5%胰腺发现有占位病变.脾胰体尾切除术、肿瘤局部切除术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主要的手术方式,术中均做活检.胰痿是术后主要并发症. 结论 胰腺胰岛细胞瘤发病隐匿,术前诊断困难,根据临床症状及B超和CT检查等可明确肿瘤的位置,而最终定性还是要依据术后病理检查,本病预后明显好于胰腺癌,因此一旦明确诊断应积极争取彻底切除肿瘤.胰腺胰岛细胞瘤具有较高的手术切除率,本组为100%.病理显示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恶变率高于胰岛素瘤.对于恶性胰岛细胞瘤术后可运用化疗和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9.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6月~2005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24例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无特征性临床表现。B超和CT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分别达到88%(21/24)和92%(22/24),但不能准确区分其类型。3例浆液性囊腺瘤未行手术治疗;21例手术者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例,远端胰腺切除术8例,胰腺节段切除术1例,肿瘤摘除术3例,胰瘘是主要的并发症。本组患者均获随访,3例未手术者肿瘤无增大,1例囊腺癌因复发转移于术后11个月死亡,其余均健在,术后无复发。结论B超和CT是胰腺囊性肿瘤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黏液性囊性肿瘤以及伴有症状的浆液性囊腺瘤需手术治疗。胰腺囊腺瘤手术切除后可获治愈,囊腺癌术后疗效也较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4月至2010年4月诊治的7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5.3(31~57)岁。高血压者6例,5例在排尿时血压明显增高;间歇性肉眼血尿者3例。血浆游离MNs和24h尿CA定性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7/7)和85.7%(6/7)。定位检查包括B超、CT、MRI、131I-MIBG和膀胱镜,其各自的定位准确率分别为85.7%(6/7)、100.0%(6/6)、66.7%(2/3)、100.0%(5/5)和75.0%(3/4)。1例进行放射治疗,2例实施膀胱部分切除,4例进行肿瘤剜除。结果 7例膀胱嗜铬细胞瘤在膀胱内的位置为:前壁2例、三角区2例、后壁1例、左侧壁1例、右侧壁1例。平均手术时间131.2(110~190)min,平均出血量283(100~1 200)mL。良性者6例,恶性者1例。随访5个月~7年,1例于术后3年复发,2次手术行全膀胱切除术。结论膀胱嗜铬细胞瘤罕见且容易误诊,高血压、血尿、排尿时典型发作为其主要症状;血浆游离MNs和24h尿CA是重要的定性检查方法,B超、CT、MRI、131I-MIBG及膀胱镜是重要的定位诊断方法;膀胱部分切除或肿瘤剜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后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1.
钝性胰腺损伤合并主胰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附3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钝性胰腺损伤合并主胰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4月至2005年4月间35例胰腺钝性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早期诊断和损伤严重度的分级根据术前动态的淀粉酶及影像学检查(特别是动态螺旋CT和MRCP扫描)和早期外科手术的术中发现,就胰腺钝性伤的早期诊断方法、不同的手术处理方式及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22例Ⅲ级胰腺损伤病人中,14例行远端胰腺切除术和脾切除术,6例行远端胰腺切除术和保留脾脏手术,2例行单纯胰周引流术。8例Ⅳ级胰腺损伤病人中,2例行远端胰腺切除术和脾切除术,2例行胰尾切除术,4例行胰腺空肠Roux-en-Y吻合术。5例Ⅴ级胰腺损伤病人中,4例由于复合伤情较重且合并十二指肠损伤,根据伤害严重度(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评分,首先应用损伤控制手术先进行止血和制止肠内容物的外溢、胰腺外引流等简化手术,于急诊ICU监护待血液动力学稳定后,于受伤后48-72h再次行彻底性手术,1例胰头严重毁损伤行Whipple手术,平均住院时间是40d(2~147d),总死亡率是14.3%(35例中5例),其余均治愈。结论对胰腺损伤病人,及时正确的诊断和合理的外科手术治疗是减少死亡率,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胰腺肿瘤不同手术方式对病人糖代谢内环境稳态和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对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胰腺外科2009-2010年手术治疗的120例胰腺肿瘤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胰腺癌76例,胰腺良性肿瘤44例。6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6例胰体尾切除术。全部病人术前及术后第1、3、5、7、30天测定血浆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及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结果胰腺部分切除导致了病人胰岛素释放的减少,无论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还是胰体尾切除术,病人术后基础胰岛素分泌水平较术前降低了40%左右(P<0.05)。不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腺癌病人术后空腹血糖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特别是胰腺癌合并糖尿病病人更加显著;而行胰体尾切除的良性胰腺肿瘤病人术后空腹血糖明显恶化(P<0.05)。结论不同术式对胰腺肿瘤病人糖代谢呈现不同的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以改善胰腺癌病人血糖水平,特别是胰腺癌合并糖尿病病人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通市瑞慈医院和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近15年来治疗的22例胰岛素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22例均有Whipple三联征。术前B超、CT、MRI、门静脉穿刺分段取血胰岛素测定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15.8%(3/19)、67.5%(10/16)、71.4%(5/7)、100%(2/2),术中B超的诊断阳性率85.7%(6/7)。行肿瘤局部切除13例,胰体尾切除3例,胰体尾切除+脾脏切除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1例,腹腔镜下胰岛素瘤切除3例。22例均为良性肿瘤。术后低血糖症状均消失。结论 Whipple三联征结合IRI/G比例的测定是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多层螺旋CT双期胰腺薄层扫描是定位诊断的主要手段,术中B超是对术前定位诊断的检验和补充。肿瘤切除是胰岛素瘤的主要术式,腹腔镜胰岛素瘤切除应得到推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1年余诊治的72例胰岛素瘤的临床资料。结果:84.72%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表现。80.56%血浆免疫反应性胰岛素/血糖(IRI/G)比值>0.3。术前定位诊断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腹部超声78.13%,CT(平扫或增强)60.97%,多排螺旋CT胰腺灌注100%,MRI 37.50%,内镜超声(EUS)72.73%,选择性动脉造影(DSA)28.57%。术中超声联合扪诊诊断阳性率92.31%。肿瘤最大直径≤2 cm者占88.75%。37.5%的肿瘤位于胰头颈部,27.50%位于胰体部,35.0%位于胰尾部。81.58%的病例可行胰岛素瘤局部剜除术。病理诊断均为胰岛素瘤,65例(90.28%)为功能性胰岛素瘤,7例(9.72%))为无功能性胰岛素瘤;4例(5.56%)为多发性肿瘤,2例(2.78%)恶性倾向,1例(1.39%)合并多发性内分泌肿瘤1型(MEN-1)。结论:Whipple三联征和IRI/G>0.3可作为胰岛素瘤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应联合应用超声,CT,多排螺旋CT胰腺灌注,MRI,内镜超声和DSA多种方法进行术前定位。术中超声联合扪诊是简单有效的定位诊断方法。肿瘤的局部剜除术是多数胰岛素瘤的最佳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RAML)准确的诊断方法及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RAML患者117例,其中男性24例(24/117,20.51%),女性93例(93/117,79.49%),术前应用彩超、CT、IVU或CTU、MRI等检查明确诊断,根据病情采用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剜除术(NSS)或肾切除术,术后定期随访,复查彩超、CT、IVU。结果术前确诊为RAML的病例64例(64/117,54.7%),术前误诊为肾癌患者21例(21/117,17.94%)。根据病情98例(98/117,83.76%)采用NSS,19例(19/117,16.24%)行肾切除术。手术时间(92.5±3.1)min(40~180min),NSS肾蒂阻断时间(15.5±0.7)min(3~35min),失血量(129±4.2)mL(40~800mL),肿瘤直径(4.8±0.9)cm(0.7~25cm)。117例病例中肿瘤直径≥4cm的64例,其中行NSS手术的45例,手术时间(99.4±2.8)min(65~180min),出血(142.3±4.7)mL(50~800mL),肾蒂阻断时间(17.4±1.2)min(9~35min)。肿瘤直径〈4cm的53例,均行NSS治疗,手术时间(86.8±2.8)min(40~150min),出血(117.7±3.9)mL(40~300mL),肾蒂阻断时间(13.9±1.4)min(3~20min)。肿瘤直径〈4cm的较肿瘤直径≥4cm的患者手术时间短,肾蒂阻断时间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恢复快,最大限度保留了肾脏的功能。无死亡病例,NSS术后1例(1/117,1.27%)漏尿并继发感染,二次手术行肾切除,另1例随访8年后复发,二次行NSS治疗。所有患者均术后3~6个月复诊,行CT及IVU检查,肾脏排泄功能基本正常。结论彩超、CT在RAML诊断及鉴别诊断、术后随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NSS是治疗RAML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对于肿瘤直径〉2cm的RAML我们建议积极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术中B超引导下精准定位与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精确定位诊断方法、精准手术方式及预后情况.结果 21例患者术前行CT、MRI、腹部B超检查定位诊断阳性率分别为12/18、2/6、7/13,诊断的肿瘤直径分别为(1.7 ±0.8)cm、(1.3±0.2)cm、(1.9±0.9)cm;选择性动脉钙刺激静脉采血检查11例、胰腺灌注CT定位检查2例,定位诊断均为阳性,两种方法检测肿瘤直径分别为(0.7 ±0.3)cm和(0.9 ±0.4) cm.患者术中行B超检查阳性率为14/14,肿瘤直径为(1.5 ±0.6)cm.功能性胰岛细胞瘤采用常规手术6例,术后发生C级胰瘘2例、A级胰瘘1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采用精准切除术14例,术后发生A级胰瘘4例.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截至2012年4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死亡、恶变、转移或复发等情况发生.结论 术前和术中多种定位方法结合能对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精确定位,对于病灶距离主胰管>3 mm的患者建议采用胰岛细胞瘤的精准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近端胰岛素瘤的腹腔镜切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近端胰岛素瘤切除术的技术要点、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3月至2010年2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38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肿瘤位置分为近端组和远端组,探讨两组的技术要点,分析两组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例未找到病灶终止手术,36例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近端组16例,远端组21例(1例为颈、体多发肿瘤同时计入两组)。近端组均行肿瘤切除术,远端组包括肿瘤切除术6例,胰体尾切除术15例(其中保脾7例)。近端组与远端组相比,手术中转率(18.8%vs.14.3%)、并发症发生率(56.3%vs.28.6%)、手术时间[(205±66.7)minvs.(202±90.0)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较少[(68.7±49.4)ml vs.(118.0±98.3)ml,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延长[(14.4±8.2)d vs.(7.6±1.7)d,P0.05)]。结论:近端胰岛细胞瘤的腹腔镜切除总体是安全可行的,但与远端胰腺胰岛素瘤相比技术难度较大,需要谨慎选择合适的病例。  相似文献   

18.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995年6月至2005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6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好发于女性,无特征性临床表现.B超和CT诊断正确率分别为44%(7/16)和50%(8/16).本组1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例,远端胰腺切除术3例,胰腺节段切除术2例,肿瘤摘除术3例,胰瘘是主要的并发症.本组13例获随访,3例失访.3例因其它疾病死亡,其余均健在,术后无复发.结论 B超和CT是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准确率不高.有症状的胰腺浆液性囊腺瘤,或与黏液性囊性肿瘤不能鉴别的,应手术治疗.手术可行非根治性的胰腺切除术,甚至肿瘤摘除术.浆液性囊腺瘤手术切除后即可治愈.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瘤2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5年23例胰岛素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9例有典型Whipple三联征。术前B超、CT、选择性动脉造影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47.8%(11/23)、64.7%(11/17)、85.7%(6/7)。行单纯肿瘤摘除术14例、局部切除术6例、胰体尾部切除术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腹腔镜下胰岛素瘤摘除术1例。术后血糖均恢复正常,但有2例发生胰漏并发症,1例发生假性囊肿,2例伴有精神症状者术后症状无改善。结论Whipple三联征和血清胰岛素与血糖比值(IRI/G)>0.3对于胰岛素瘤有诊断意义。术前B超、CT、选择性动脉造影用来明确定位。单纯肿瘤摘除术是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术中超声及血糖监测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附3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胰岛细胞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诊断采用CT,MRI,SAOG,术前B超,IRI/G和术中B超(IOUS),敏感性分别为64.71%,50%,42.86%,15.38%,94.74%和100%。术前确诊率54.55%,手术探查的阳性率为90.91%;治疗采用肿瘤局部摘除术24例,远段胰腺切除术9例。治愈率为90.91%,并发症发生率33.33%,病死率3.03%。
结论:术中触诊联合IOUS基本上可定位诊断;根据胰岛细胞瘤的大小、部位、数目采取适宜的手术方式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