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预防措施。回顾性分析4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预防。49例患者中出现术后早期并发症5例(10.2%),其中2例术后出血,2例胆瘘合并腹腔感染,1例胃排空障碍;1例死亡,死亡率为2.0%。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肝胆外科难度较大、并发症较多、手术风险较高的手术,但随着外科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治疗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把该类手术集中在一些技术较好、专科化的医师来实施,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围手术期腹腔或消化道出血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围手术期腹腔或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8年1月至2008年4月共26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合并有围手术期腹腔或消化道出血患者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26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13例(4.94% ),并发术后腹腔或消化道出血23例(8.75% ),并发术后围手术期出血患者中,死亡8例(8/23,34.8% ).统计学分析显示,胰瘘、肿瘤直径、Child分级、是否钩突切除为影响术后围手术期出血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肿瘤直径、Child分期及是否发生胰瘘为影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中仔细止血是预防术后围手术期出血的重要因素;胰瘘是引发术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使用生长抑素类药物对预防及控制出血未见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部周围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评估腹腔镜下不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PPD)的围手术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治疗组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部周围疾病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LPD组及LPPPD组。结果本组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45例患者中有25例行LPD,有20例行LPPPD。1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为(472.95±33.47)min,术中出血量为(202.84±108.74)mL,术后ICU监护时间为(1.29±3.04)d,术后住院时间为(15.07±5.48)d。LPD组和LPPPD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道减压时间及术后进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PPPD组的术后ICU监护时间明显长于LPD组(P=0.028)。2术后并发症情况:有25例(55.56%)患者术后发生了并发症,其中胰瘘10例,胆汁漏1例,胃排空障碍6例,感染3例,吻合口出血2例,肠系膜血栓形成1例,术后腹腔积液1例,乳糜瘘1例。LPD组和LPPPD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及具体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PPPD组术后死亡1例。结论本组研究结果初步提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部周围疾病是可行的、安全的;另外LPPPD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幽门切除术后引起的消化液的返流等并发症,提高了患者术后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地市级基层医院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 2例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采取加速康复外科措施,观察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再次手术和病死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2 d肠道功能恢复、无并发症发生;无再次手术及术后死亡情况;术后住院9 d出院。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安全、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地市级基层医院亦可选择性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严重并发症发生后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实施PD手术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16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28例次,并发症发生率24.6%.术后死亡2例,围手术期死亡率为3.0%.结论 采取适当的手术方法可以预防术后胰漏及出血,发生胰漏及出血后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可以降低术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与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SPD)治疗胰头癌术后并发症和术后恢复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4月34例PPPD与同期127例SPD治疗胰头癌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SPD组围手术期死亡4例(3.15%),PPPD组围手术期死亡1例(2.94%)。SPD组平均手术时间195(75~415)min,术中平均失血320(70~2450)ml,PPPD组手术时间184(90~315)min,术中平均失血295(100~2230)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发生胃排空延迟(DGE)PPPD组9例(26.5%),SPD组5例(3.9%)(P〈0.001)。SPD组和PPPD组在中位生存时间和术后生存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标准SPD手术和PPPD在手术时间、失血量、围手术期病死率及术后生存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PPD术后发生DGE的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术期的整体护理体会。方法对3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围术期给予心理疏导、病情观察、营养支持、管道及并发症的预防等整体护理措施。结果 30例患者术后出现腹腔出血1例,胆漏及胰瘘各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其间1例高龄患者术后因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无一例发生与护理措施不当有关的并发症。患者住院时间(13.67±3.58)d。出院时发放护理满意度反馈表显示,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总体满意率为93.33%(28/30)。结论加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术期的整体护理干预,对保证手术效果和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术的围手术期治疗策略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363例,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术38例,设为联合组;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25例,设为标准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胰瘘发生率、腹腔出血或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腹腔感染发生率、胆瘘发生率及围手术期病死率。 结果联合组及标准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7.5±2.2)h和(5.9±1.7)h,术中出血量中位数分别为500(100~4 500)ml、200(20~12 000)ml。联合组的手术时间延长、出血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53,P<0.001;Z=-4.028,P<0.001)。联合组的术后住院天数为(20.3±14.2)d,标准组为(18.5±13.1)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1,P=0.418)。联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26.3%(10/38)、2.6%(1/38),标准组分别为35.4%(115/325)、1.8%(6/326),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66、0.539)。联合组术后血管病理证实15例有癌细胞侵犯,35例移植血管通畅,3例发生门静脉血栓并发症。 结论与单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比,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手术并不增加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对于伴有血管侵犯的肿瘤患者有可能获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310例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围手术期可能与胰瘘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Pearson 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310例患者中134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胰瘘发生率为33.23%(103/310),胰瘘患者中合并其他并发症者4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Hb、术前TBil、胰管直径及术后Alb 4个因素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x2=4.543,6.087,6.265,5.31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TBil ≥34.2 μmol/L、胰管直径<3 mm及术后Alb< 28 g/L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06,1.936,1.780;95%可信区间:1.107 ~2.948,1.170 ~3.206,1.002~3.165,P<0.05).结论 术前显性黄疸(TBil≥34.2 μmol/L),胰管直径过小(<3 mm)和术后营养情况不良(Alb <28 g/L)预示着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较高的胰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方法。方法 在复习有关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综述报告。结果 胰瘘仍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胰腺残端的处理方法仍以胰肠(胃)吻合重建为主,胰管结扎及全胰切除术的应用已越来越少。围术期应用生长抑素以预防胰瘘的发生尚无定论。结论 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胰瘘发生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各种胰腺残端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层胰空肠吻合胰管外引流在胰腺质地柔软病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胰腺外科行PD的64例胰腺质地柔软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单层胰空肠吻合胰管外引流,观察术中情况及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64例病人手术时间6.2(4.0~9.5)h,术中出血量400(50~2900)mL,胰空肠吻合时间15.6(11~25)min,术后住院时间14.2(8~43)d。35例(54.7%)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胰瘘30例(46.9%),分别为A级23例和B级7例;胃排空延迟3例(4.7%);腹腔内脓肿4例(6.3%);腹腔内出血1例(1.6%);切口感染3例(4.7%)。所有并发症均经相应治疗后治愈,无再次手术或围手术期死亡发生。Clavien-Dindo术后并发症分级:Ⅰ级 3例(4.7%),Ⅱ级 27例(42.2%),Ⅲa级 5例(7.8%)。结论 单层胰空肠吻合胰管外引流可减少PD术后有临床意义的胰瘘(B、C级)发生,尤其适用于胰腺质地柔软病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外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对我科2004年1月-2010年1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77例患者术式选择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7例均作标准的Whipple术,胰颈空肠套人端侧吻合51例,套入端端吻合21例,胰管空肠粘膜吻合5例,全组77例中共9例发生外科并发症,其中胰漏3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腹腔出血1例,功能性胃排空障碍3例。结论注意术式选择的个体化和精细的手术技巧是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牛正宣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8):1211-1212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2006年9月~2010年9月我院136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结果:本组136例术后皮瓣坏死18例(13.2%),皮下积液21例(15.4%),患侧上肢水肿15例(11.0%),术后出血2例(1.4%),经综合治疗均获痊愈。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常并发症的原因较多较复杂,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是可以防治的,及时妥善处理均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严重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3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典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1例,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25例,保留幽门和十二指肠升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联合门静脉部分切除1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28例。全组患者均放置胰管支撑引流,103例肝总管放置T管引流。结果术后胰瘘2例(1.52%),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0.76%),吻合口出血3例(2.27%),胆瘘2例(1.52%)。其他切口感染6例,胃排空延迟2例,肺部感染1例,腹腔脓肿1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3.6%。结论胰管内支架安放和肝总管T管引流是预防PD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关键。及时有效的处理出血、胰瘘、胆瘘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乳糜漏的成因,并总结预防和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科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包括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381例,其中23例术后确诊发生乳糜漏,发生率约为6.04%.结果 23例发生乳糜漏的患者中,术后病理回报胰腺恶性肿瘤21例,胰腺良性肿瘤2例.发生乳糜漏的平均时间为术后第6天(第5天至8天),每日引流量约为260~ 450 mL,平均355 mL.全部患者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出院.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乳糜漏多发生在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手术过程中对淋巴管道和钩突系膜的物理结扎或缝扎效果要优于应用超声刀、Ligasure等电外科技术.术后乳糜漏的治疗应以保守治疗为主,密切观察患者的引流量,适时调整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顽固性呕吐发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7年3月期间于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术后顽固性呕吐的3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另外的未合并顽固性呕吐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PD手术术后顽固性呕吐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具体的护理对策,并采用CIVIQ生活量表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1)经单因素分析,年龄≥60岁、术前总胆红素≥170μmol/L、术前白蛋白≥35 g/L、术前空腹血糖≥7.0 mmol/L、术中出血量≥250 m L以及术后有并发症均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顽固性呕吐的影响因素(均P0.05);(2)将上述单因素分析所得的因素代入至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之中,结果显示: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顽固性呕吐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白蛋白、术前空腹血糖以及术后并发症(均P0.05);(3)本组3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顽固性呕吐患者护理干预前后CIVIQ评分分别为(70.20±11.21)分及(89.38±15.4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顽固性呕吐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白蛋白、术前空腹血糖以及术后并发症,应注意对这些因素进行仔细观察。对此,应对患者给予必要的护理干预对策,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116例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重度血压升高7例,严重低血压1例,充血性心力衰竭5例,心绞痛2例,心肌梗死1例,各类心律失常28例。并发切口裂开1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低血糖昏迷1例,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出血1例。围手术期死亡3例。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37.9%(44/116)、6.0%(7/116)、2.6%(3/116)。结论老年胃癌合并心血管疾病增加了手术的风险性,但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PCG)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7月至2008年7月经手术治疗的36例原发性胆囊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Ⅰ期4例,Ⅱ期4例,Ⅲ期5例,Ⅳ期7例,Ⅴ期16例;根治性切除22例(61.1%),其中扩大根治手术6例(16.7%),各种姑息手术10例(27.8%),另有4例仅行活检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4%(7/36),围手术期死亡率为2.8%(1/36)。结论胆囊癌早期诊断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手术切除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切除可获得较高生存率。对局部进展的中晚期患者,积极进行扩大根治术有望提高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9.
经会阴前列腺癌冷冻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癌靶向冷冻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对58例前列腺癌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冷冻治疗,通过临床观察,分析其治疗后的并发症及原因。并总结防治措施。结果:尿失禁3~7天后恢复控尿16例(27.6%);永久尿失禁2例(3.4%);原有性交能力者18例中,术后出现勃起功能障碍12例(66.7%);产生尿道腐肉3例(5.2%);尿道直肠瘘、尿潴留、会阴部不适以及阴囊水肿各1例(1.7%)。结论: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癌靶向冷冻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多数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术后结肠造口并发症特点、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300例直肠癌Miles术后结肠造口的临床资料,分析结肠造口并发症的特点及防治措施。结果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0%(54/300),其中造口缺血坏死2.66%(8/300),造口旁疝1%(3/300),腹腔内疝2.33%(7/300),造口周围炎4.67%(14/300),造口狭窄3.33%(10/300),造口回缩4%(12/300)。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提高,造口缺血与腹壁外段造口肠管的长度、造口开放方式有关,造口狭窄与腹壁切口直径、造口开放方式有关,造口旁疝和脱垂与患者体形有关。结论结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方式、患者年龄和体形有密切关系,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理的造口类型和构造,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应避免造口段肠管张力过大,肠系膜离断过多,实行一期黏膜皮肤缝合开放造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