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讨论精神分裂症的社区康复.方法 通过各项康复措施,使精神分裂症患者因患病丧失的家庭社会功能得以最大限度的恢复.使精神残疾程度降到最低,留存的能力得以最大的发挥.结论 精神分裂症的社区康复是各级精神卫生保健机构的重要任务之一,社区精神卫生保健应对本社区病人实行终生服务.因此,要始终不懈地在社区实施全面康复措施,工作可以有阶段性,但必须长期坚持,逐步完善与提高,以达到最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长期社区康复的疗效和方法。方法 :对 11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 5年社区康复的治疗、现病、社会功能、社会影响、复发进行前后比较 ,并与 72例社区自然状态下精神分裂症对照。结果 :精神分裂症 5年社区康复疗效显著 ,5年显进率达 93 91% ,复发率 2 5 .0 0 % ,对照病例则无变化或恶化 ,显进率 2 9.17% ,复发率 95 .2 4%。结论 :长期社区康复对于精神分裂症控制病情 ,恢复社会功能 ,防止复发显示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汕头社区随访模式下,随访1年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情况。方法:对196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1年随访,随访前、后各评估一次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阳、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结果:随访1年后,PANSS总分及各单项评分均比随访前明显下降(P〈0.05),WHOQOL-BREF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及总分均较随访前明显升高(P〈0.05),SDSS评分较随访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汕头社区随访模式下,随访1年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汕头社区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降低社区精神分裂症复发率,提高康复效果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10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和家庭主要照料进行三年的家访干预,并设104例干预对照。结果:干预组患的复发率和社会功能的残疾程度逐年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高度显性。干预组家庭主要照料的CES-D总分和SAS总分逐年下降,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高度显性。结论:家庭干预是精神分裂症社区康复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苏京利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6,4(3):17-19
目的探索社区康复措施对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阴性症状的改善。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4个镇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由专职医师对康复组进行综合康复措施,对照组仅为上门随访。于入组前及康复后的6个月、9个月、12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阴性症状量表(SANS)及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康复前的对照组与康复组就以上量表测定无显著性差异,经实施康复治疗,两组的显著性差异逐渐明显,结论开展社区康复措施能够减轻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改善社会功能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7.
汕头市精神分裂症社区康复5年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长期社区康复的疗效和方法。方法:对11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5社区康复的治疗、现病、社会功能、社会影响、复发进行前后比较,并与72例社区自然状态下精神分裂症对照。结果:精神分裂症5年社区康复疗效显著,5年显进率达93.91%,复发率25.00%,对照病例则无变化或恶化,显进率29.17%,复发率95.24%。结论:长期社区康复对于精神分裂症控制病情,恢复社会功能,防止复发显示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学创新》2016,(1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与长期住院治疗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社区组和住院组,每组60例。社区组经短期急性期住院治疗后返回社区康复治疗,住院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入组时及1年后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的BPRS、SF-36各个维度及SD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社区组SDSS、一般健康(GH)、社会活动(SF)及心理健康(MH)评分均优于住院组,且精神恢复总有效率高于住院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治疗可有效帮助患者精神恢复正常,但社区康复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不仅可有效提高患者社会活动能力、且心理健康情况较好、社会功能缺陷程度较低,患者精神恢复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治疗的方法。方法对本地区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积极的社区康复方法。结果精神残疾严重程度有随治疗持续状况的好转而减轻的趋势。患者的服药落实率和病情显好率明显上升。结论社区康复治疗有利于帮助精神病患者达到心理和社会康复,而且对控制症状也有独到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社区康复治疗。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4个镇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由专职医师对康复组进行综合康复措施,对照组仅为上门随访。于人组前及康复后的3、6、8、12、15、20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及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康复前的对照组与康复组就以上量表测定无显著性差异,经实施康复治疗,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社区康复治疗能够改善其精神病性症状,减轻阴性症状,减轻其社会功能残疾程度,并能培养患者家属成为家庭中不走的康复师。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探索社会化开放式的社区防治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方法从厂职工病例中抽取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和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1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二年社区防治,成立课题协作组,邀请工厂领导座谈,培训专职医师,医疗监护相结合的防治网络,实施家庭干预、劳动康复、服药监护,与专职医师、单位和家庭联系。结果期末评估,入组患者1~20项、21~40项减分率为45.0%和64.1%,SDSS减分率53.5%,评残五题减分率49.8%(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率,住院率和肇事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社区防治对精神分裂症具有较好的康复效果。投入较少,操作简便,患者家庭愿意接受,基层医师易于掌握,适宜城乡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婚姻状况对其社区治疗的影响情况进一步探讨社区随访及服药情况,为改善服务质量和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案服务。方法对686项目中山西省精神分裂症患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性别因素、服药情况、服药方式、依从性、未治原因在不同婚姻状况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处于离婚状态的强制给药的比例(7.2%)高于其它3种婚姻状态;丧偶患者在服药连续性和自行服药及暗中投放服药的比例较其它3种婚姻状态高,在不同婚姻状态中,依从性差所占的比重较为一致约为30%;对于丧偶患者,未服的比例(9.8%),暗中投放(8.8%)占有较大的比重。结论该次分析提示不同婚姻状况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在社区治疗的服药情况、服药方式、依从性、未治疗原因均有较大的影响,提示在提供精神卫生社区服务时针对不同的群体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遵医行为,并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促进康复。方法:随机抽取出院后的精神分裂症病人200例,分为健康教育社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护理干预组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指导,确立适当的生活制度,合理用药,自我监测,按时复诊。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比较,护理干预组患者的病情得到很好控制,复发率低,间隔时间长(P〈0.05)。结论:康复教育和社区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患者依从性和保证其良好的遵医行为,而且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其社会功能的康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 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急性期症状缓解或改善后回归社区康复。我国社区精神卫生资源服务利用率不高,患者满意度低,无法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需求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精神康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6年12月—2017年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18个区249个居(村)委2 285例社区在册管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特征与治疗情况调查表、无锡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需求调查问卷。比较不同特征患者康复需求总评分,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服务需求总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2 285例患者总需求评分为(2.93±1.07)分,需求评分较高的6个因子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保障(3.57±1.42)分、情绪管理(3.50±1.42)分、治疗依从(3.47±1.43)分、症状管理(3.39±1.39)分、精神卫生知识(3.33±1.34)分、心理社会关怀(3.12±1.49)分。性别、城郊类型、文化程度、居住状况、主要照料者、就业状态、由家人经济供养情况、疾病支出费用、残疾证持有情况、家族史、服药情况、门诊随访情况、精神症状缓解程度不同的患者康复需求总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总需求得分与年龄、病程呈线性负相关(r值分别为-0.230、-0.139,P<0.05);康复总需求得分与疾病复发次数、接受过康复服务的项数、服务满意度评分呈线性正相关(r值分别为0.113、0.469、0.330,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郊类型、就业状态、家人经济供养情况、疾病支出费用、门诊随访情况、年龄、疾病复发次数、接受过康复服务的项数、康复服务满意度评分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服务需求总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上海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多个领域均存在康复需求,城郊类型、就业状态、家人经济供养情况、疾病支出费用、门诊随访情况、年龄、疾病复发次数、接受过康复服务的项数、康复服务满意度评分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服务需求总得分的影响因素,社会和政府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根据患者情况提供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后,患侧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方法选择住院患者中首次发病脑卒中患者72例(脑血栓患者54例,脑出血患者18例),都经过脑CT、MRI检查证实,诊断明确。采用随机化原则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状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康复组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使用运动疗法(Bobath训练)及作业疗法(改善认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组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及巴氏指数评定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康复治疗前后时的肢体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功能状况。结果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治疗较单纯内科治疗功能状况恢复好,一般脑卒中发病后1~3个月(恢复早期)或发病后后3~6个月(恢复中期),这两个时期是康复治疗和各种功能恢复最重要的时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病情平稳后,早期进行功能康复治疗,有助于促使肌痉挛或异常运动模式向分离运动(痉挛明显减弱)和协调运动(痉挛消失)发展,使神经功能缺损能明显减少,提高日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功能独立能力,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帮助其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康复期患者在心理治疗前后的人格特征变化。方法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47例、抑郁症患者25例,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查表(MMPI)进行测查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后的疑病症(Hs)、癔症(Hy)、男女子气(Mf)、轻躁狂症(Ma)、精神病态(Pd)、精神衰弱(Pt)、精神分裂(Sc)、社会内向(Si)量表T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抑郁症(D)、偏执狂(Pa)量表T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抑郁症患者治疗后的Hs、D、Pd、Pa、Pt、Sc、Hy、Si量表T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Mf、Ma量表T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期分裂症、抑郁症患者的病态人格改变。结论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康复期患者心理向着"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转变。说明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康复期患者的某些人格经心理治疗后有各自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